配色: 字号:
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添色彩
2012-03-01 | 阅:  转:  |  分享 
  
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添色彩

民进深圳福田总支陈冰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使我们的课堂能做到图、文、声、动画等并茂,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效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它能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创造出有助于学习的声图结合的课堂环境,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遥远的或未知的事物,以及难以模仿的动作,促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巧用多信息技术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途径,能将微观的、宏观的、可见的、不可见的、现实的、非现实的各种人、事、物的运动过程逼真的表现出来,从而为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情景激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产生好奇,发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因此,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中一个富有激发学生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景,将学生引到情景中来,以便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兴趣。

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老师在课前上网收集了各式各样钟表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如下图),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欣赏。伴随美妙的音乐,从精致的盒子里飞出现代的各式钟表,学生被这动听的音乐、漂亮的钟表吸引住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大量有关“圆”的图片(如下图):水纹、鲜花、圆月等,教学一开始,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取“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导入策略,在学生面前展示多幅自然中“圆”的图片:



让学生欣赏自然与人文中的圆,学生目睹了这些画面,情绪高涨,加上老师的讲解,如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圆的美妙世界!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形象情景,让学生观其行、闻其声,渲染了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同时,也可使教学信息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处于活泼、快乐、和谐的状态,教学就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重点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老师设计了自制圆柱模型的活动,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a、利用参照物做;b、直接用卡纸做。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圆柱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做的圆柱,说一说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并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如下图)



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圆柱深刻感受圆柱的特征,经历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在侧面的展开和围成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在二年级《时分秒》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间的微妙变化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就能让学生在观看“龟兔赛跑”的动画片中,在自然而轻松的状态下,认识、理解了“1分=60秒”等知识点,圆满、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教学带来数学课堂的无限活力在于它让教师在课堂内更游刃有余;让学生再课堂内更兴趣盎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用信息技术,课堂生动高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单纯的“复习知识——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三步曲基本模式,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数学课堂,可以发挥计算机强而大的功能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

如在教学《走进圆的世界》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1)课前我在英特网上搜索了大量有关“圆”的图片:水纹、鲜花、月圆等。学生目睹了这些画面,情绪高涨。为了使“圆”的知识更生动高效,我演示了“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演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我还给学生提供了http://www.plxx.com/sszy/ztwy/shuxue/ydrs/index.htm这个网站,网站中有动态展示圆心、直径、半径各部分名称图,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然后学生再次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四、用信息技术,拓视野富知识

课本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免使教学活动局限于课本里的知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为学生大量的课外知识,并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扩阔视野。

如教学“圆周率”时,首先要了解先辈“祖冲之”,我通过在网上搜索了有关“祖冲之”的故事及“圆周率”相关的知识,供学生了解。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最早有关“圆”记载,我把搜索的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这些都大大地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



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文化熏染和文化传承,在新教材中有较大的体现,在上面的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恰到好处的丰富拓展中,达到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和谐统一。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我还关注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尤其是对数学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数学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数学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知识。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网络资源走进数学课堂使如今的课堂教学更加自主、多样、趣味,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并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更能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此文已发表在《教育信息技术》2008的第8期)

(此文获2011年广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本文作者:

深圳市华富小学教科室主任

联系电话:13613058628

QQ:121122300



















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添色彩









4









献花(0)
+1
(本文系采-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