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6课 科里亚的木匣
2012-03-09 | 阅:  转:  |  分享 
  
26《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保底目标20%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基础目标60%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4、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找出令人深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朗读。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6、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拓展目标20% 7、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8、写小练笔。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学习目标 课堂操练 板块序列 具体内容 对应目标 完成时间 操作练习 达成情况 一 渲染导入走进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目标3 2分 听,掌握技巧朗读,明确学习目标 二 初读感知了解文本 1.自由读: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思考主要内容。

2.默读,理清文章思路 目标1目标3 18分 自由读文,1.读词(读音)写试卷(看拼音写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填空,选择. 三 再读思考深入文本 1.浏览读,找令人受感动的句子练习读;

2.指名展示读,正音,解词。

3.自由读,做批注,指导朗读。 目标2目标4 10分 画句子,朗读,批注和交流 四 总结课堂悬念引导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挖、埋。引导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质疑,解疑;总结课堂 目标3 5分 思考 教学反思

26《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保底目标20%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基础目标60%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4、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找出令人深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朗读。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6、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拓展目标20% 7、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8、写小练笔。 第二课时 教学板块 学习目标 课堂操练 板块序列 具体内容 对应目标 完成时间 操作练习 达成情况 五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简单完成板书。2、过渡,提示本课学习目标。 目标4 2分 听,复述 六 深读课文直击重点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1)讨论思考题①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目标5目标6 25分 批注,交流,朗读,感悟 七 角色朗读整体感悟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目标4目标5 5分 角色朗读 八 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生交流。

2、总结和拓展 目标7目标8 3分 总结,交流,阅读和写小练笔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课堂操作练习单 基础练习 仍然突然果然

1、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下起了倾盆大雨。

2、冬天到了,松树不怕冷,()那么绿。

3、天气预报说会下雨,下午()下了雨。 拓展练习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课堂操作练习单 基础练习 踩撒盖放

科利亚()好了木匣,()上土,用脚()实,还在上面()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拓展练习 写课后小练笔





















宏远外国语学校语文有效教学框架























献花(0)
+1
(本文系哲人教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