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1)
2012-03-14 | 阅:  转:  |  分享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以下

两行字,上面一行是正楷,下面一行是行楷。



形态看,与规整端庄的正楷相比,行楷流动感十分明

显,如果把正楷喻为平静安详的一潭湖水的话,那么行楷就是山泉

了。

一、硬笔行楷写法入门六要诀

如果

把正楷比作一个人站立的话,那么行楷就如

同一个人在行走了,只有站得稳,才能走得像样。由于行楷书

写速度快,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广大青年学生

要求掌握一手行楷的心愿也十分迫切,现结合本人长期的实践

与教学心得把它归纳成六个要诀进行入门指导。



1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2.要诀之二:破方为圆常应用

正楷中写转折时,笔尖稍按形成方折形态;但在行楷的流动中,则

要求破方为圆,即把转折写成流动感很强的圆弧形状。

把横折、竖折、横撇的转折写成圆弧状。

把横折钩,弯钩,横钩的转折写成圆弧状。

一字中含有两个转折的,其中一个要破方为圆,另一个仍为方折,

以显示一种变化之美。

1.要诀之一:钩挑意识要增强

行楷之所以写速快,就是在楷书点画的基础上

增加了钩与挑这两个重要附件。

以点起笔的字,点要带钩状与下一笔作强烈呼

应。在字的上端用两点的,左点向右挑出并与右点

相联。

以横起笔的字,横则向左下带出钩状。左部末

笔为竖笔的字,竖要向右上挑出与右部呼应。

2

一、硬笔行楷写法入门六要诀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3

3.要诀之三:笔画减省不可忘

行楷书写,笔画明显减省,这样就能大大加快书写

的速度。

点被省略:示字旁,衣字旁,禾字旁,木字旁中的

右点被撇折所带出的牵丝替代。

点的减少:三点水只写一点,其它两点写成竖提

状;四点水只写一点,其它三点用带钩的一横替代。



一、硬笔行楷写法入门六要诀

横的省略:“日”字旁中的两横连

成一提;“目”字旁中的三横写成带弧

状的竖提;“王”字旁中的横与提连写

成一笔。

竖的省略:字中左部的竖笔

往往省略。

钩的省略:行楷中的钩往往省

略。

省去斜钩的钩

省去竖钩的钩

省去弯钩的钩

省去竖弯钩的钩

省去横折钩的钩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4.要诀之四:捺笔收缩把握好

正楷书写,捺笔都要出锋,形成“放纵,舒展”的

态势;而在行楷中往往以“收缩”的形态出现,这种改

“放”为“收”的变化,能增强整体的一种动势和流

速,更重要的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内在力度。

斜捺写成长点。

人字头的斜捺写成一个带钩的长点。

平捺用回收法。

“之”字中的平捺常写成长点。

“走字底”中平捺不出锋,轻回收。

5.要诀之五:覆笔方法明了

运用覆笔是行楷书写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动作幅度

大,就如同翻覆东西一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左覆右。撇出后用笔尖带出回环状,从左到

右。这种回环状写法不同于楷书,楷书隐形,行楷显

形。在合体字中,这种回环幅度较小。



(2)右覆左,一般用于横与竖的连接。笔尖自右

下而上带出回环状再向左下。



(3)下覆上。笔尖由下向上翻覆,有两种形

式:一种是向左上。另一种是向右上。

4

一、硬笔行楷写法入门六要诀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6.要诀之六:局部,整体作简化

(1)局部简化:

“定”的简化,底部用扁形三折符号连捺完成。

“佳”的写法更为简化;短撇、竖、点合成一笔,四

短横连写,最后一笔是竖。

“禾”在合体字中的简化,平撇与竖连成一笔,再用

下覆上方式把“横、撇、捺”三笔连为一笔。

“口”在一字中底部或右部时,常写成一小圆弧。

“能”中的右部简化为“长”。

“骨”上部小横折写成一点。



(2)整体简化:

“止”的简化写法:先写竖折,用下覆上方式

写横向两点,竖与横被两点替代。

5

一、硬笔行楷写法入门六要诀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正楷一样,行楷在流动中也有它严格的

规矩。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行楷绝不是

一种随意性大且能一挥而就的书体。它非常强调在

快速运行中,硬笔尖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节奏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硬笔行楷更能体现出其特有的

“秀、劲、畅”的风格。





楷整体的动态是由局部动态构成,八个基本点画

是动态的源头,习字者从这源头入手,做循序渐进的反复训

练。

二、硬笔行楷八个基本笔画写法指导

6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一)点的写法

1.带钩点:下笔由轻到重,笔

尖触低即按并向左下方勾出。



7

2.上挑点:笔尖下按即向右上方挑

出。

明确点在字中的形态位置:

其脚点:上挑点连带钩点。

心点:上挑点连带钩点。

曾头点:上挑点连撇点。

合三点:两个横向相连的上挑点连

撇点。

两对点:带钩点下连上挑点,再向

右连撇点和带钩点。



有两种形态: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有三种形态:

(二)横的写法

8



3.带钩长横:斜上姿态,中间略呈弧

形,笔尖略按向左上微带钩状。一般出现在

字的上端或底部。



2.上挑横:形态斜上较长,末端略按有

一个向左上挑出之态。

以上两种横常常互相组合,出现在一字

中,形态灵动活泼。



1.带钩短横:向右行笔略按向左带出

钩,一般出现在字的左侧或中上端。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明确

竖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三)竖的写法



有三种形态:

9

2.右挑竖:至竖末端向右上挑出,用于

单人旁,双人旁,左耳旁。

3.左挑竖:至竖末端向左上挑出,与下笔衔

接,一般出现在字的中间。

1.悬针竖:落笔轻按,由重至轻快出锋,与

正楷相比运行稍快。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4.竖钩撇:类似正楷的竖撇,力度强

劲,至末端向上轻挑出。

(四)撇的写法

10

3.斜钩撇:类似正楷的斜撇,行笔快速,至

末端向上轻挑出,整体力度大。

2.回折撇:轻按向下撇出,至撇末端有一

个回锋,用于单人旁,双人旁的首撇。

明确

撇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1.短平撇:轻按迅疾向左下撇出。



有四种形态: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五)捺的写法

11

3.回锋平捺:写得平和流畅,用在走之底中。

明确

捺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2.回锋斜捺:与正楷写法相似,但行速略

快,把出锋改为回收。如一字中出现双捺,反

捺与回锋斜捺可交替使用。

1.反捺:也称为长点。笔尖由轻到重,至末端轻

按。斜捺常写成反捺,以增加字体的力度。



有三种形态: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六)折的写法

12

1.圆弧折:把正楷的横折。竖折改为圆

弧状。



的三种形态:

2.撇捺折:是撇与反捺的连接写法,转

折略按,末端稍似停顿。

3.横撇折:是横与撇的连接写法,

撇写成斜竖状,末端向左上轻挑出。

明确

折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七)钩的写法

13



的四种形态:

1.悬针竖钩:把竖钩写成悬针状。但力求变化,有时

一行中出现几个竖钩时,有的可将竖钩末端带弧状出锋。

2.斜弧钩:比正楷运行快,至末端略顿,形同一张硬

弓状,为求变化,一行中如有几个斜钩,有的可快捷勾

出。

3.回锋钩:是竖弯钩的快写,笔尖至出钩处略顿回

锋。

4.圆弧钩:包含五种钩法。在行楷

中,凡横钩、横折钩、竖折折钩、横折弯钩、横折折钩的

转折处均可写成圆弧状。

明确

两种钩法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八)提的写法

明确

提在字中的位置形态。

14



有两种形态:

2.匕首提:略顿向右上提出,比正楷

运行快速有力。

1.撇折提:是撇和提的连写,通常用在示字

旁、衣字旁、木字旁、禾字旁中。这些偏旁中的

点被提出时省略。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写得难以辨认的潦草字,这

些字的特点是,由于一味图写得快,过多追求笔画与笔画之间得牵丝相

连,忽视了在流动中的快与慢的起伏变化。字形面目不清,类似一串向

右滚动的软体动物。事实上,行楷的流动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快速,在流

动中,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把流畅与力感统一得和谐自然才能表达得

即清晰明朗又富有韵美之气。



面这行字的弊病是图快,也就是通常所见到的潦草字,

过多追求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表面牵丝细线条的联带,忽视了笔尖

运行中不断交替着的提、按变化,表现出虚弱飘忽乏力状。所以,学

写行楷就应首先学会控制书写流动的节奏。所以,写好行楷,就得从

控制单字流动的节奏入手,把每一笔视为每一步,正确调整好步伐,

才能由此及彼,了解行楷的笔法真谛。

15

三、掌握硬笔行楷单字流动的书写节奏

如何

控制好书写的流动节奏呢?下述一种快

慢互相交替的分解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1.“学”的行楷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迅疾向右写横三点,为快动作;左点与

横钩连成宝盖,略含微弧,为慢动作;横撇

连弯钩,为慢动作;用下覆上方法回上写短横,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分解为“快-慢-慢-快”。

2.“而”的行楷书写应有三个节拍

横撇与左竖用牵丝相连,为快动作;笔尖

返上向右写扁形横折钩,为慢动作;两短竖横

向相连,左缩右放,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分解为“快-慢-快”。

3.“不”的行楷书写有三个节拍

把横、撇连写成横撇,折处呈圆弧,为慢动作;用回环法迅疾写

竖,为快动作;笔尖略顿后向右顺势写点,为

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分解为“慢-快-快”。

4.“厌”的行楷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把横、撇连成一笔,撇出舒展,为慢动作。笔尖返向右上迅疾写

斜横,为快动作;写竖撇为慢动作,用回环法迅

疾写长点,并上挑顺势再写点,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动作分解为“慢-快-慢-快”。

16

(一)成语“学而不厌”的行楷快慢交替分解法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1.“有”的书写应有三个节拍

向左撇出,用回环法写横连竖,为快动作;向右上写带圆

弧的横折钩,为慢动作;两点相连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慢-快”。



2.“志”的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横右覆左与竖相连为快动作;笔尖向左逆入再向右写横

撇,撇尖为回收式的,为快动作;用慢动作写卧钩;钩尖带出

两个横连的点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快-慢-快”。

17

(二)对“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流动节奏的把握

3.“者”的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横右覆左与竖相连为快动作;笔尖向左逆入再向右写横为快动作;

向左撇出迅疾用回环法写竖为快动作;写圆弧状的横折钩用点连写代两

横为慢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快-快-慢”。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4.“事”的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迅疾写横并引带与短横相连为快动作;写横折为慢动

作;两横相连为快动作;写竖钩为慢动作,以稳住全字。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慢-快-慢”。



6.“成”的书写过程有四个节拍

写左竖覆上写横为快动作;转折后连笔写成一小圆弧状

横折钩为慢动作;钩出回上向右下写斜钩为慢动作;笔尖略

驻即回上写撇和点为快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慢-慢-快”。

18

(二)对“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流动节奏的把握

5.“竟”的书写应有四个节拍

点与短横两点长横相连为快动作;横与下“口”相连为

慢动作;写短斜竖为快动作;用圆弧状代竖弯钩为慢动作。

整个书写过程为“快-慢-快-慢”。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1.两点水,三点水

两点水中侧点带钩,与斜提相意连;提的位置稍偏左些;三点

水中第二点与斜提连成竖提一笔。



以下20个常用偏旁作重点练习,由浅入深地领悟行楷技

法:

19

四、行楷常用偏旁写法二十例

2.单人旁,双人旁

单人旁中撇笔起笔略按,向左下方撇出,笔尖贴住纸面返回写

竖,竖稍向左凸,末端向右上提出;双人旁第一撇至末尾便一折,

第二撇紧连第一撇,呈阶梯状,再写竖笔,三笔连成一气。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6.反文旁,欠字旁

反文旁中点、横撇三画连成竖折折撇一

笔,捺写成长点;欠字旁中斜撇与弧状钩连成一

笔,弧尖连出斜撇,捺写成长点。

5.绞丝旁、食字旁

绞丝旁略按写撇,再连续写两个折笔,然后向

右上有力提出,食字旁中快写斜撇,撇不出锋,略

按向右上写弧状钩,钩尖连出竖提。

20

四、行楷常用偏旁写法二十例

4.提手旁、竖心旁

提手旁中快要写斜短横,向左上挑出写

竖钩提,竖钩要前挺,以使短提显得遒劲有

力;竖心旁先写两点相连的竖折,再顺势上

挑写略含弧状的竖,末端向右上提出。

3.木字旁、禾字旁

木字旁中斜横快写,竖笔含微弧度,稍驻即迅

疾返上,从横、竖交叉处起笔写撇折,禾字旁中平撇

与斜短横意连,其余写法与木字旁相同。

















硬笔行楷书写技巧(上)



7.戈字旁,立刀旁

戈字旁中短横斜上,末端向左上挑出顺势向

下写斜钩,钩出省略,短撇与点意连;立刀旁中

竖钩写成悬针竖,两竖用牵丝相连,长竖挺直有

力,在字中是最长的一笔。

8.竹字头,草字头

竹字头中短撇回收向下再向右上提出,写竖折后

向右下撇出,草字头中先写左右呼应强烈的两

点,右点向左下顺势写斜上短横。

21

四、行楷常用偏旁写法二十例

9.宝盖头,穴宝盖

宝盖头的上侧点带出钩状牵丝与左竖点意连,略按后笔尖

反弹写横沟,穴宝盖是在宝盖头下加左右相连的

两点。

10.走之底、建之底

走之底的左侧点略带钩,顺势写弧状斜竖,平捺

柔和自然;建之底中横折折撇三处折均含圆弧

状,平捺轻快。

















献花(0)
+1
(本文系王臣林书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