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竞争力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一、加入WTO的意义:成本和效益当今世界,以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为标志,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以更加开放的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正 在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推动的金融全球化.由跨 国公司推动的投资全球化.由WTO推动的自由贸易全球化.由互联网推动的信息全球化.(二)中国为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 不提供违背WTO补贴协议的出口补贴.不提供进口替代补贴.不采取违背WTO规则的公共政策.在贸易管理体制、会计制度及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都会根据WTO的规则作出调整.(三)对中国市场机会的把握需要克服二个认识误区:仅把扩大劳动密 集型产品出口看作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市场机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的最终消费品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给外国贸易伙伴的市场机会 .(四)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经济也有成本和效益问题:从宏观上讲:(1)取消贸易保护,开放国内市场会使农产品和相当一部分 工业制成品产业受到冲击,从而成为“入世”的成本.(2)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融资则是入世的效益.从微观上讲:(1)国内 企业因取消各种政府保护而增大竞争费用,加大风险,这是入世的成本.(2)竞争推动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则是入世的效 益.(五)如何降低入世成本,放大入世效益?首先是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其次是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进口替代. 第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产业竞争优势.二、制造业结构调整:行业内贸易和产业升级 中国目前尚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阶段。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必须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阶段升级。国家要鼓励以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一)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替代进口:一是开放市 场.二是从国外进口技术和中间品,生产替代进口品.三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建厂.三、农业结构的调整: 打破自给自足均衡和市场化中国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内,受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和农民。中国面临 着改变二元结构现状的结构转换任务。(一)中国目前农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园艺产品. 中国的主要进口农产品为食糖、饮料、棉花、毛皮、蚕丝等属于“其他农产品”分类的农产品.谷物出口比重低于其进口比重. (二)中国二元结构超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均衡:(1)农业劳动生产 率太低(2)农产品的商品率很低(三)中国改变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由糊口和低收入农业转向高效农业(1)其前提条件 就是打破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均衡,打破这种均衡的力量就是农业贸易自由化.(2)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可能会成为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二元 结构现状的一种外力推动。(四)利用加入WTO的机会调整农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农业的产业 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外向度.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四、服务业结构调整:打破国 家垄断和市场准入由于我国的金融、保险和电信等领域过去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因此加入WTO以后,这些行业不 可避免会遇到挑战.(一)中国目前的服务业的现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1)其总体比重低(2)其结构处于低水 准对外开放度也低于制造业(二)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目标:突出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 主导行业.(三)我国服务业领域增强竞争力的途径:分:完全垄断的行业如电信行业要拆分.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结构要合并 和上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四)制造业结构中问题:比较优势结构低级企业组织结构低级技术结构低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