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与我们之前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吗?:语文课程改革之后的作文教学继承了以前作文教学中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新课改不是对传统的抛弃,而是扬弃。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发生了三个根本的改变:第一,作文教学价值趋向方面强调由作文技能转向作文素养的培养,而这种作文素养不是靠教师灌输作文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而是在对话中生成的。第二,在作文教学内容方面,由凌空蹈虚转向作文的真情实感和个性化的表达。第三,作文命题走向了多元化。:关于“语文素养”许多人都有说法,您认为一个语文素养好的人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养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作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内容之一,着重包括两个方面的素养:一是胸有成竹的素养,即学生感悟生活、积累意象的素养;二是得心应手的素养,即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和表现手法传达心中所想的内容。:老师怎么看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无病呻吟现象?:学生作文的无病呻吟的产生在于:第一,教师的作文命题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没有形成平衡关系,学生只能代老师立言写小大人的文章;第二,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没有什么可写的;第三,学生以为写崇高的主题才是作文,而自己的生活琐事、某些想法不是作文的内容。:你好!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学生作文中流行用语泛滥的情况?:作文用语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而且要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学生的流行语只要用之恰当,不影响自己的思想表达,别人也能够接受,我们就不应该反对,因为这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丰富多彩。我们反对追求形式不顾内容的使用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流行语。: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重视范文的功能,让学生由模仿到创作,进而懂得各类文体写作的特点和规律,这真的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吗?:第一,学习范文是创新的基础,很多写作能力高的人都离不开学习别人的东西;第二,学习范文要学习他的表达思想的方法,而不是照抄范文,一定要化用别人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思想;好比是练字,临摹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请问李教授,对话作文是否可以看作是“作文生成”的最佳策略?如何理解作文的生成性?:对话只是方法中的一种。我所说的生成性是指:反对机械的灌输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中、生动的例子中学生体验作文的方法。:我也曾经是一位不算失败的中学语文教师,但是一提到作文教学,我还是觉得乏善可陈。为了一堂比较完美的作文专题课,我经常要提前准备两三天,学生的反响也不错,但我还是觉得和理想中的效果有差距,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你的追求过高。你可以借用别人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便脑袋里面有多种方案,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杂取种种,合取一个”,也许效果会好些。:能不能请李老师介绍一下您对作文技能的研究?:作文技能的研究,你可以参照“三级训练法”、“快速作文法”等作文教学的经验。我一向提倡作文教学要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观察社会、感悟人生;二是多读书、读好书。:多角度立意是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学生却是一大难点,学生没有开阔的视野,求异思维能力也比较弱,难以写出"人人身边有,他人笔下无"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好像应该牵涉许多方面,我也觉得无从下手,想请教李教授!:这一事实上运用多元解读法原材料的方法,就可以发现出多侧面的立意的角度。:美国以生活需要为主题组织单元教学造成学生作文水平降低,我国目前也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母语教学,那么我国作文教学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现象?:美国是一个非常强调实用的国家,实用主义是他们的作文教育哲学思想。用生活单元来组织作文教学这只是一个安排作文课程的形式而已,并不就证明作文教学的水平就下降了。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合理的方式结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安排作文教学,只不过把观察、思维、语言作为作文教学的最重要的三个内容。:请问李老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大体的方向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第一,反对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提倡作文教学的科学精神;第二,反对作文的伪神圣,提倡作文童心的回归;第三,把观察、思维、语言作为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三大训练内容;第四,文章与文学训练并举,第五,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作文教学方法,例如为学习而写作、观察作文、合作式作文教学、生活作文、研究性论文等方法。:新课程下的作文注重实效性及情感,但因为目前中考、高考的导向,多数学校只教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样式,至于信息化社会所需的说明文、杂感、散文及一些实用文,几乎是无人问津,面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应如何走下去?:作文训练应该文章与文学的训练并重:文章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文学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体,它强调语言表达的创新。
湖北稳派教育教研中心供稿
稳派教育网址:www.wenpaijy.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