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子夏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缅甸民族
2012-03-24 | 阅:  转:  |  分享 
  
缅甸民族

缅甸是一个与中国接壤的多民族国家。缅族是缅甸最主要的民族,其他民族还包...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不同的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其中一些民族与中国的少数民族同源。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国语为缅甸语,英语也可通用,老一辈华人基本能讲中文。缅族、克伦族、掸族、克耶族和孟族等有本族文字。

缅族的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65%,有300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区,在全国各地也有分布。缅族属蒙古人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羌族的一个支系。缅族先民有过三次大的迁徙,于650年进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栖镇一带定居。历史上缅族多次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又在反英抗日争取独立中成为支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最高,因此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在整个缅甸起主导作用。其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男女下身都着纱笼,缅语叫做“笼基”。缅族服饰已成为缅甸全国公认的国服,缅族人脚上穿拖鞋习俗也早已遍及全国。

掸族人口约有420万,分布较广,聚居在掸邦境内的占62%。掸族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中国的傣族同源,同为中国远古百越民族的后裔。早在公元前后缅甸就有掸族居住,至8世纪大体形成今日的分布状况。掸族男子身穿灯笼长裤,有文身的习惯,喜欢佩带砍刀。掸族女子要到14岁才脱去长裤,穿上色彩绚丽的纱笼。

克伦族人口有350多万,主要分布于克伦邦和克耶邦。克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伦语支,与缅族同一族源,都是从中国的羌族分支南迁入缅甸还早于缅族。克伦人信奉的宗教因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区别:与缅族杂居在平原地区的多信奉佛教,居住在城市里的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山区民众则信奉原始宗教。克伦族的服装与缅族基本相同,但不同地区的克伦人对颜色各有所好,尤其偏爱红、白、黑三种颜色,人们据此分别称之为红克伦、白克伦、黑克伦。克伦人有个习俗,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吸烟斗,烟斗是克伦人必备之物。

若开族又称阿拉干族,人口约有260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属何种语支至今仍有争议。若开族居在靠近孟加拉湾的若开邦沿海地区,其文化明显带有在海岸登陆的孟加拉水手和印度水手的文化特征。

孟族是缅甸的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人口有150万。孟族人一直活在南部的毛淡棉和勃固一带,这些地区很早就盛行佛教,成为小乘佛教的中心地,并影响到缅甸各地。元10世纪前,孟族就在缅甸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孟族的古代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文字绘画、建筑雕塑等,对缅甸主流的缅族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克钦族跨居缅、中、印三国,在中国境内叫景颇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到17世纪逐渐定居在今缅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地区。在缅甸的克钦族约有130万人,主要聚居在山高林密的克钦邦。克钦人的村落多在海拔1500—2000米的高山上,房屋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禽畜,与中国的干栏式民居相似。克钦人笃信鬼神,其建筑设计理念颇为奇特。他们的房屋有安放祖先鬼神牌位的“鬼房”,柱子上挂着红绿巾和牛头。而且家中设前后两道门,前门供活人出入,后门专供鬼魂进出,后门常关着,不许外人进入。

钦族跨居缅、印、孟三国,在缅甸的人口有112万,大部分聚居在丛林密布的西部山地钦山山脉一带。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钦语支,是随藏缅语族南迁,较早进入缅甸的民族之一。几经辗转流徙,钦族于14~15世纪进入西部山地,一部分迁到了印度阿萨姆地区。因为长期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钦族本身形成了44个支系,相互之间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钦族有自己的文字,但使用范围很小。

克耶族约有20万人,主要居住在克耶邦和克伦邦,属于汉藏语系藏缅族克耶语支。克耶族的体质特征和克伦族很接近。克耶族生产的漆器称为“云漆”,在缅甸盛产的各种漆器中属于最上乘的精品。

高族有7万人,分布在掸邦东部的景栋一带,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高族在中国叫哈尼族,在老挝国丰沙里省叫卡戈族,在泰国清莱、清迈府叫阿卡族。

缅甸还有其他的外来民族居住,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华人。汉人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献花(0)
+1
(本文系子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