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纪燕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有感于看守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03-24 | 阅:  转:  |  分享 
  
有感于看守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这古老文明的国度里,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至今我们仍在学以致用。我曾经追随祖先的足迹,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看着各式各样的石林雕刻和一幅幅隽永的诗词对联,心里由衷地对先人留下的丰富宝贵遗产肃然起敬!文字、诗词、对联或有启发、或有教育作用,不尽而同,意境优美,令人遐往。因此,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关注那里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

当我从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转业到了石狮看守所,从一名军人转型为人民警察时,怀着对这身警服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踏上了一种完全不同于部队的地方。在看守所,看着身边的领导、同事干事业的认真、执着,听着监房里背诵《弟子规》的朗朗读书声,让我一时难以置信,是谁教的?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扎根生长?又是谁能倾注这么大的热情,在看守所培育这种宽厚的文化氛围?带着种种疑惑,开始了我的监管工作。

监管工作在外行人看来似是轻松,实则不然。所里在押人员多、成分杂,不安全因素自然也就增多了。记得独立管理监房时,领导带着语重心长的口气跟我说:“小纪,监管工作虽不像派出所出警那样累,但是责任非常大。”我一时摸不清头脑,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很快就发现了,监管安全其实是重中之重。一个监室整天吵架、打架,能说这样的监室安全吗?能让领导放心吗?管理的工作重心就要要围绕“安全”两个字来做文章。所以我似乎也理解了所里为什么要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也似是理解了领导的良苦用心了。

光阴荏苒,转眼间半年又过去了,有一次,我到34#监室转了一圈。发现监室有说有笑,看起来很和谐。我开玩笑地说:“是不是背诵《弟子规》的原因。现在大家都不打架了?一提到《弟子规》、《三字经》,监房的余刑犯们眼睛似乎亮多了,话也多了,个个竖起大拇指,他们跟我说:“刚背诵这些不甚懂的文章时,心里也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什么要学这些篇章呢?后来,通过领导、老师的解读,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了,对我们教育触动很大。”看着他们稚嫩的脸膀和身上穿着的囚服,心里有诸多的感慨!是啊,要是让他们多读一些像这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多好,也许他们就不会犯罪了,也许他们的家庭、亲人、朋友就不会总是恨铁不成钢了吧。每个人的犯罪经历并不是生来就是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良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所里提倡要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时间我顿感豁然开朗了。

“润物细无声,”监区的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每次经过监区大厅时,抬头仰望着这幅匾额,时常在心灵的交汇处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告诫自己要取得领导、同事的尊重,就要努力工作,付出辛勤的汗水。告诫自己要心怀远大,不断地开拓进取,才会有所作为。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也悟出了很多道理。“做事要先会做人,做人就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最后,我想用南山问拾得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南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骂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且看他。”

纪燕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献花(0)
+1
(本文系纪燕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