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武汉热干面的由来
2012-03-25 | 阅:  转:  |  分享 
  
武汉热干面的由来



世纪三十年代初,老汉口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武汉长堤街关帝庙一带以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年三伏的一天,异常炎热,好多汤面都未卖完。李包担心面条发馊变质,亏了老本,便按照房东太婆的建议,将面条煮熟沥干,晾在大案板上,不时手摇大蒲扇,扇风降温,驱赶蚊蝇。由于劳累,李包伏在案板边上迷迷糊糊走了神,蒲扇碰到案上的油瓶,香喷喷的芝麻油全淋在了面条上。李包懊恼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与油拌匀,重新抖散晾放,瞪着大眼守了一夜。次日清晨,李包抄起面条又闻又尝,竟然未坏,不禁大喜,随手抓起一把丢在开水锅中,烫了几下沥干入碗,把拌凉粉用的酱油、香醋、葱花、姜末、辣椒面、芝麻酱、榨菜丁和大头菜粒都调上一点,趁热搅匀后,试着吃上一口,五脏六腑都美滋滋的。谁想到因祸得福,无意中居然整出了“伟大的发明”!李包麻利地收拾好笼担,哼着小曲,乐悠悠来到关帝庙,大声吆喝:“快来过早啊,又热又干的香面。”这时,庙内外藤椅竹床上露宿的人刚刚醒来,在芝麻酱香味诱惑下争相购买,几袋烟功夫,就面光料尽,得胜还朝。接连几天,他都如法炮制: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热干面”的名声便响遍了当时武汉最繁华的汉正街。从此经过潜心修炼世人对“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

至今它还流传到豫南、陕南、赣西、皖西、湘北和川东,以及京、津、沪、渝等地,很快便与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北京炸酱面、广东伊府面和四川担担面一起,合称为“中国六大名面”。热干面与三鲜豆皮,也和黄鹤楼、归元寺一样,变成了武汉市亮闪闪的“城市名片”。



特点:以特有的滋嫩、鲜香、清爽适口,富有营养而著称。是老少皆爱的百姓佳肴。







































































献花(0)
+1
(本文系洪波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