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王陌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文化引力
2012-03-25 | 阅:  转:  |  分享 
  
文化引力

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所大学在排除了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外,依旧能吸引无数学子心向往之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力量对学子勾起了一种“再苦也要考上它”的拼命情怀?为什么它可以在学子的心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专业?还是一些所谓权威机构的调查排名?

从全国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上来看,一线的综合性大学专业分布基本相同。处在中间位置的地方性大学专业设置相对偏少,实力也是参差不齐。还有一些大学专业性很强,其主打专业甚至比一流大学同种专业的实力还要强,但是却依旧门庭冷落,与一流大学的爆满相比寒碜尽显。所以说,专业并不是影响学生择校的主要因素。那么,既然专业非主因,高校的排名确是无疑了吧!从历年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高校排名情况看,哈佛以综合实力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而剑桥只排在第五位。如果以学校的科研实力对比排名的话,麻省理工学院又超越哈佛居于首位。无疑,这种排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水平。各种机构通过把一些确切的数字加减乘除之后得出的结论很值得怀疑。以数字作对比在科研领域能说明问题,但是用在大学实力比较上就有点儿以偏概全、真而不实的味道了。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那么,排名不代表真实,又有什么能代为说明呢?我认为是文化,是历史。与其用空洞的数字佐证,还不如翻翻历史,找一条文化明线,去追寻真正的心灵引桥,以一个旁观者的心境探求真因。

据了解,哈佛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342个年头,经历了342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己“察验真理,与真理为友”的校史文化。它的老师,——今天的剑桥大学,则已走过了801个年头,可谓老矣,但却依旧是世界各国学子神往的名校。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将康河的柔波深深地印在了国人的心中,于是国人知道了,在遥远的西方,有一所著名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虽建校比它们晚,却也有了194年的辉煌校史,是当今“理工科人才的摇篮”,有很强的世界影响力。

在比较了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校史后发现,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把自己的成立日写在最显眼的位置。之后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名人伟人的介绍。他们或在校深造过,或在校任过教。而无一例外的是,很少有学校把新盖了多少楼、新增了多少教学器材当做文化传扬出去。而事实也证明了“文化才是真正吸引学子”的原因所在。哈佛、剑桥论其硬件设施并非世界最强,但却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大学,还是因为它们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撑起的不朽校魂在起作用。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在一所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什么各大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渝的高举文化建设的大旗?要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最显要的位置?说白了,文化才是一所大学真正的命根子!

如今,我深刻的懂得了为什么一所大学愿意花大力气去办好一次校庆。往小了说,一次校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往大了说,一次盛大的校庆对于学校的意义与一次国庆大阅兵对于国家的意义是等同的,都是在传达一种“欣欣向荣、勇于担当、争做先锋”的精神气质。

06年的秋天,我以新生的身份参加了高中校庆50年,献上了一届新生最诚挚的礼物。那次难得的经历给了我认识校史的最好机会。在校庆之前,我对学校的了解不但肤浅,而且片面,许多大事纪都不知道。参与了之后,我才知道了它的发展历程。经过的人,经过的事,均有历史证物,看后无不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在时光的河流连续奔腾了4年后的今天,我不再是新生。除了褪却的稚嫩,就是多了一丝沉稳与老练。而幸运的是,在我淡忘了4年校庆经历、激情已逝之际,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庆典又已临近。我将再一次站在庆贺的队伍里,满怀深情的凝望,带着一种对历史的庄重,见证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成长的60年。

于是,我将期待,期待着一种骄傲再次拥我怀抱……

献花(0)
+1
(本文系王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