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公正公道,不失偏颇(为人处事的准则1)
2012-03-26 | 阅:  转:  |  分享 
  


公正公道,不失偏颇

作者:黄夏君



“公事在官,是非有理,轻重有法,不可以己私而拂公理,亦不可骫公法以徇人情……”。(宋?真德秀《西山政训》)

公正公道,顾名思义多指手上有权的人做事的标准。自然,平民百姓做事也要守义,要公正公道,为一件小事做得不公而结下怨仇,亦能酿成大的灾祸。但如果当官的人做事不能做到守义,不能做到公正公道,殃及的可就是老百姓的家产甚至是身家性命了。由此,在中国做事,守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

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一直给我们灌输着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事要公正公道。公正才有天理,公道才能服人心。因此,无论大事小事,主持公正、以理服人者十之八九能够把事情做好,否则一事无成。

宋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一贯为人耿直。有一天唐玄宗命令内臣把自己用的金筷子赏赐给他。宋接受了赏赐,但不知道赏赐的理由,就没敢在皇帝面前陈述谢意。唐玄宗说:“我赐给你筷子,是为了表彰你的忠直,不是因为它是金子的才赐给你。”宋这才走下殿去向皇帝叩拜表示谢意。

由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就崇尚忠直的品格。皇帝赐给宋金筷子,并不是因为金子本身的珍贵,而是以筷子端直的形象来赞扬宋忠直公正的品德。

南宋学者真德秀在他的《西山政训》中有一段话,意思是这样的:“士不廉俭,就像女子不贞洁。不贞洁的女子,虽然女红容貌超人,也无法抵消和弥补自己的过失。不廉洁之士,纵然有他的长处,也不值得称道!”

为官办理公事,是非有理,轻重有法,绝不准用私利去违背公理,也不准枉曲公法去顺应人情。诸葛公有这样一句话。“我心如秤,不能随便给人去称轻重。”是说拥有官位的人士,应该把它看作行动准则。可是人之常情每每让私心居于公上,这大概是受了贿赂而无法公,随其喜好厌恶而不能公;与亲戚结党,畏惧豪强,考虑祸福,计较利害,这也造成了不能公。殊不知是非是不可易改的,轻重是不可置换的,国法也是如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那就悖背逆天理了;以轻为重,以重为轻,那也是有悖于国法的。为官治民,却逆天理、违国法,这能心安理得吗?雷霆鬼神的诛讨,金科玉律的禁约,怎么可以被忽视呢?”

《后汉书》中记载的董宣(字少平),光武帝时曾任北海相、江夏太守,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势。他在担任洛阳令时,湖阳公主的仆人大白天杀了人,藏在公主家中,官吏抓捕不到他。等到公主外出,用这个仆人驾车。董宣在路上等候着,公主的车来后,董宣拉住马车停下来,用刀画地,呵斥仆人下车,并将仆人击杀。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哭诉。皇帝召见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服从,皇帝就让人硬按着他磕头。董宣两手撑住地,始终不肯低头。皇帝便下敕称其为“强项令”(脖子很硬的县令),赏给他30万贯铜钱。从此董宣打击豪强势力的威望大增,豪强没有不害怕他的。

宋朝的包拯,更是一个主持公正的大清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28岁考上进士,后历任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官职。

包拯一贯公正执法、铁面无私。只要事实确凿,无论被告官职有多大,他都敢秉公执法,绝不姑息手软。他在庐州府做官时,他的堂舅父贪赃枉法,被人告到官府里。他立即派人将其捉拿归案,依法处理。因此,有些亲戚原本指望他当了大官,可以利用他为非作歹,见他如此公正,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规定。百姓犯法量刑问罪,当官的触犯法律则逍遥法外。但是,这样的官员若碰到包拯手上,就不再有任何免刑的特权了。

王逵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官僚,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苛政暴敛,残害百姓。害得当地民不聊生,纷纷起来反抗。后来,他调到江南西路任转运使,照样迫害百姓。包拯知道后大怒,立刻上了两篇奏疏弹劾说:“王逵迫害百姓,造成大害。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可朝廷并没有撸掉王逵的官,只是让他去做淮南转运使,换了个地方而已。包拯不服,再一次上疏弹劾,谁知仍无动静。包拯不罢休,仍揪其不放。不久,他了解到王逵的又一大罪状。原来这王逵在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疑心洪州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指使人诬告卞咸,致使五六百人受到株连,制造了一起大冤案。由此一来,包拯接连上四篇奏疏弹劾王逵。在奏疏中,包拯痛斥朝廷说:“难道朝廷忍心让一方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面对包拯义正词严,铁证如山的七次上疏,宋仁宗只得将王逵的官职免去。

由于包拯在执法中对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一视同仁、公正公道,任何皇亲国戚、豪门旺族都休想打通他的关节,老百姓由衷赞扬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公正公道,使包拯享有了大清官的美誉,做出了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在后来的一些通俗小说或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虽然其中大部分是虚构的,但正是这些戏曲和故事,让包拯这个名字流传至今,也体现出中国人对做事要公正公道的强烈要求。

两年前,在河南省的登封市,一位警察局长不幸以身殉职。得到她逝世的消息,全市老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来到她的灵堂向她表示哀悼。下葬那天,人们自发地、争先恐后地去送她,为她送行的人竟有14万……

她是谁?为什么能够得到老百姓如此的爱戴?

她就是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任长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为民除害,公正执法。面对犯罪分子的金钱诱惑,她坚决抵制;面对黑社会的威胁,她义正辞严;面对受到伤害的老百姓,她伸张正义,毫不留情。铲除黑势力,她不手软;关押罪犯,她不手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老百姓,她却永远也放不下自己那颗柔软的心……

正因为如此,人们爱戴她、追思她,把她永远地记在心中。

主持正义、维护公道,是做人做事赢得民心的重要保证。所以说,公正公道是一杆秤,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它。若想把事情做好,切莫背离公正的天平。“不诌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古人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么大的差别,都要一视同仁。

















为人处事的准则公正公道,不失偏颇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