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大智能开发:宝宝聪明就这么简单
2012-03-29 | 阅:  转:  |  分享 
  
序言:和我们的孩子谈心



当我将所有的育儿经验都快要掏尽,这套育儿书也终于要完成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半。小萱是个四岁的宝宝了。



必须要感谢这个孩子,把我从对育儿一无所知的骄傲任性的小女人,一点点变成现在这个愿意将自己放低再放低去体谅世界的妈妈--努力感受着孩子的感受,重新看待身边一切,也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爱的正确出口。偶尔照镜子,会发现眼中那种乖戾的光芒已经消失不见,里面是很平静的微笑的自己,很有喜剧性的是,旁边还总有个正冲我微笑的小脸儿。



小萱就像是清晨阳光下顶着露珠的小苗那样不断成长,有着四岁孩子的天真和小女生的敏感。走在路上遇见乞讨的人,她会跟我要一点钱,



"妈妈,他没有饭吃,我们不能让他饿着。"



遇见小狗,会认真分析它有没有家,"这小狗没有主人,它的尾巴紧紧地夹着,它害怕,我们带它回家好不好?"



她喜欢画画,信任他人,在任何环境里都很容易交到朋友。但她最信任的人一直都是我,"我和妈妈最铁。"



如果说育儿也有诀窍,那么和孩子无所不谈就是我的诀窍。把她当做知心好友,谈自己对生活的各种认知,分享各种心情和感受,这是我在对小萱的养育中一直在做的事。当我对她坦诚,小萱也会同样坦诚地对我。于是,她的想法、她的感觉和疑惑就在我们的娓娓交谈中流淌出来,被我接纳、分析,并想办法帮助她解决各种问题。



孩子每天都在玩,即便是我们想要教他们什么,在孩子眼里,学习也是玩游戏。他们的成长就是在各种游戏中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认知。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最为放松,是学习也是亲子交流的绝好时机。我和小萱在无聊的时候会玩游戏,偶尔她情绪不佳,表现和平时不一样又不肯诉说的时候,我也会和她玩游戏,在游戏中她就会把很多心里话对我讲出来。



在小萱将近四岁的时候,她开始变得很敏感,并在意周围人的评价,但表面看起来一切如常。有一天她对我谈到小区里不到两岁的妞妞很乖很可爱,我随口说:"你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也和她一样可爱。"但是小萱的回答却带着让人意外的伤感,"妈妈,可是我现在却没有那么可爱了。"我觉得不太对劲,可是问她她却闭口不谈了。



这天晚上,我和她玩小熊妈妈照顾小熊宝宝的游戏,换她当宝宝的时候,我开始寻找答案--





"妈妈感觉小熊最近心情不太好,觉得自己不是很棒的小朋友,为什么小熊会这么想呢?"



谜底出来了,"因为爸爸说我,不对,是说小熊,讨厌,是臭孩子。"



原来,有天小萱去磨着奶奶玩牌,不肯让老人睡午觉,爸爸发火说了她一句。爸爸脱口而出的话在小萱的心里留下了印记,虽然她假装不在意,但是心里那个疙瘩却一直解不开。找到了原因,为她解开这个心结就容易多了,同时我也嘱咐她必须心疼奶奶,奶奶老了,需要更多照顾。



小萱上幼儿园后,老师很疼她,她也说喜欢那里,每天回来都会给我讲很多小朋友的趣事,以及她对老师的感觉。这孩子从来不会哭闹着说不去幼儿园。但是有天小萱在睡觉前靠着我,抱着她的娃娃玩,在絮叨中我忽然听到这么一句,"宝宝你要乖,在幼儿园好好等妈妈,那里每天吃三顿饭。吃完第一顿出去做操或者玩,吃完第二顿睡觉,吃完第三顿妈妈就会来接你了。"这句话让我陡然心酸,好像看见小小的她在班里是如何等待一天的结束,盼望着我去接她。



"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不是很想妈妈?"



"是的,我很想你。"



"你是不是有时候不想去幼儿园?"



"嗯,我想和你在一起。"



于是从这天起,每周三或者天气特别好的日子小萱都会休息,由我带她到大自然里玩,或者在家里读书画画。这样,在家的时候,她会想起幼儿园,想念那些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第二天去幼儿园时心情就会很好。而去幼儿园几天后,她知道很快可以和妈妈一起做喜欢的事,因此小萱每天的状态都很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是大大提高。



对孩子说心里话、听孩子的心里话,良好的交流自然会带来良好的效果,这种做法会让我们的亲子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



父母与儿女都需要为彼此的关系付出努力。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父母认为自己可以操纵孩子,剥夺了孩子的一切权利,我们就会失去与孩子交心的宝贵机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将孩子看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是我们最尊贵的宾客,尊重他们、体谅他们,彼此间真心相待,这样你才会得到一个活泼、懂事、伶俐并愿意与你无所不谈的宝宝。



有些家长说:我每天工作那么忙,一下班回来就累得只想躺着,哪有那么多闲暇时间陪孩子玩游戏。我们真的那么忙吗?还是浮躁到只想把心扔给电视或网络来消磨时间?把那些浪费掉的时间挤出一点来,多陪陪孩子玩游戏,听他们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给予过来人的指点和指引,孩子的信任和依赖给你带来的那种温暖和成就感,要比那些无聊的消遣珍贵百倍。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谈心,你同样也会受益匪浅,因为孩子提出的想法和意见,总会让我们忍不住对固有的思维产生怀疑,并重新思考,对各种价值重新权衡,或许就会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小萱视我为知己,而我最享受的是她一手拉着我,一手勾住我的脖子说:"妈妈我跟你说个秘密……"真希望这会心一笑和眼神交流的心照不宣能一直拥有,她一直都要我做她最知心的朋友。嗯,我愿意为此努力。



第一章有趣的数字



数学逻辑智能可再细分为三个层次的智能,包括数学智能、科学智能及逻辑思考智能。数学智能即是数字的计算与处理的能力。科学智能是经学习而获得的科学概念,例如热胀冷缩、地心引力等科学知识。逻辑思考智能即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或因果关系的能力,例如分析、观察和推论。这三个层次中的每一层都以多种游戏来引领宝宝接触与认识事物。其中需要父母注意的是须依据宝宝的接受能力设定游戏难度,不要贪多求快,挫伤宝宝的学习兴趣。



1.住在数字中的故事--理解数字顺序并知道大小



我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父母发求助帖,询问如何教孩子认识数字。其实,如果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进行数字的渗透,和孩子玩各种与数字相关的游戏,那么到三岁左右,孩子在识数上就不成问题了。



听、说、读、写,这是语言学习的正常步骤,这些步骤对幼儿数字的认知也同样适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字痕迹,只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宝宝很容易就会识数。



听听说说,有趣的数字



就像教母语一样,最初我只是带着女儿小萱听数字:



(1)上下楼时一起数楼梯,这从她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天出门散步时,只要有阶梯,都会带着她数:1、2、3、4、5,到一岁半时;英文数字也开始教给她了:one、two、three、four、five……



(2)我们念有关数字的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3)也念有关数字的唐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通过这些方法,小萱渐渐地可以从1数到10,再然后,她可以数到20,然后举一反三将30、40这样的两位数都会数了。接下来,我开始让她逐渐将心中的数字与实体对应。比如数手指: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成毛毛虫;(手握拳,伸出食指做毛毛虫爬动状。)



两根手指头,两根手指头,变变变成小白兔;(食指和中指伸出,做出小白兔立着耳朵蹦蹦跳跳的样子。)



三根手指头,三根手指头,变变变成小花猫;(这次把无名指也加入,比出小猫胡子来。)



四根手指头,四根手指头,变变变成螃蟹走;(两手掌根靠拢,各伸出四根手指,做出螃蟹横着爬动的样子。)



五根手指头,五根手指头,变变变成老鹰飞。(这一动作就是小时候玩手影时老鹰的样子。)



整首儿歌的表演可以参照《小小智慧树》里教授的方法,其实妈妈们自己也完全能够想得出来。



OK,现在我们要了解数字的大小喽。



我利用上下楼的时候带着小萱找楼层,"我们到三楼啦,三楼的上面是?"



"四楼!"小萱用坚定的语气宣布。



"那我们的楼下是?"



"二楼。"她又答。



"对的!可为什么最下面的叫做一楼呢?为什么不是最上面那一层叫做一楼?"



小萱被问住了,于是我替她回答:"因为一最小,最小的排在最下面。"



将数字延伸到现实



为了加深孩子对数字的印象,在小萱一岁半到两岁的时期,我们经常玩运豆子的游戏:



材料:10颗芸豆之类的大豆子,或彩色珠子;小勺一把;小碗两只。



过程:一只碗内装10颗豆子,用小勺逐颗盛起放入另一只碗中,同时数数,"一颗、两颗、三颗……"



后期我会铺一张大白纸,将10以内各种数量的豆子都分别摆在上面,这样看起来谁多谁少就更清晰。手边没有豆子的时候我就拿出扑克牌来指给小萱看。数字对应的数量多少很快就可以被孩子理解了。



数字数字画出来



孩子在会背会读数字之后,自然会产生动手写写的欲望。但父母此时若当真教孩子一笔一画地写字,可能反而会伤害他们的积极性--小孩子动手拿笔本身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再加上父母加诸的种种要求,他们自然会放弃尝试。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将数字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再让孩子画出来,他们就会兴奋地全盘接受呢!



1,什么1?铅笔1;2,什么2?鸭子2;3,什么3?蝴蝶3;4,什么4,帆船4;5,什么5?钩钩5;6,什么6?哨子6;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9,什么9?气球9;10,什么10?一根棍子打棒球!



小萱在三岁半的时候,忽然要求学写字,我就用上面的方法和她玩了半个小时,孩子成功上手。当然不太好看,但辨认出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此之后,我们也尝试用数字画画,将各种数字藏在图案中组成美丽的图画,拿去同家人或其他小朋友玩图画捉迷藏。大家都非常喜爱这种玩法,一来熟悉了数字的笔画和特点,二来还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在小萱很小的时候,我们外出时,我会和她说很多话,其中包括读车牌、看路标、查电话号码,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数字的概念灌输到孩子的大脑中,长期输入积累下来,有一天孩子忽然就自己开始进行输出。这是一个自然流淌的过程,因为不存在强制和刻意的教学,孩子掌握起来非常轻松,并且愿意进一步深入。



所以有时候听到其他父母崩溃地说起自己家的孩子认数时,孩子如何不肯学、如何教不会,我都很想安慰他们不要着急--立刻开始着手为孩子识数做些准备工作,陪宝宝一起玩各种有关数字的游戏,这样比不经过任何铺垫一上来就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成人普遍都有推脱责任的念头,身边出了问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事儿绝对不赖我。"我有一次去朋友家,她五岁半的儿子闹闹当时正在被爸爸逼着学写1到5,孩子坐不住,眼跟心都没在纸上,于是大人的火气很快就上来了。不到半个小时,闹闹已经被打哭了两次。朋友看着这一切,无奈地对我说:"幼儿园老师上周打来电话,说闹闹特别好动,学习的时候总捣乱,上课时他从来都不肯好好学。"她看了一眼正在较劲的父子俩,叹了口气断言道,"这孩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我问她平时是否会带孩子读故事书或者听音乐,朋友惊讶地说:"你看我哪有那时间!再说这么大的孩子不是应该好好地玩吗?一想到上了小学就不能自由自在的,所以我每天都让闹闹尽情地玩!"



……



学和玩并不是两码事,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和玩在许多时候都混为一体无法分割。孩子本来就是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探索这个世界,在嬉戏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很多父母认为,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读书认字,玩耍就是撒了缰绳任由孩子尽情玩,这种想法需要纠正。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孩子的"玩",也可以勾勒孩子的"学",只需稍微动动心思,就能让游戏和学习有趣又有益,让我们的孩子从中得到多重培养。



所以,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不配合、多动、专注力缺失的情况时,请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孩子所学的内容是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是完全陌生的?



(2)引导者的语气、态度和讲述方式是否生硬?



(3)是否强迫听讲和威胁责罚?



(4)讲述的内容中没有孩子感兴趣的。



带孩子玩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在小萱一岁半的时候,我开始为她读书。为了让小萱能够完整地听下一个故事,我买了N多套绘本。这一本不听?OK,换下一本,还不听?OK,我还有新书。就这样一本本地试下来,终于在《小老鼠忙碌的一天》中找到了突破口,慢慢地,她对听故事有兴趣了,于是我一本本地挑她感兴趣的故事读给她听。这样讲到现在,她已经知道书中藏着太多有趣的东西,每天早晚都主动缠着我读给她听,甚至她自己都可以连猜带认地读下几本来--识字就这么顺顺当当地开始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特点,父母在实施早教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内容认真地考虑进去,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设计游戏内容,等孩子投入其中时,扩展他们的兴趣面,同时注意培养孩子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习惯,最后达到我们设定的教育目标。这一系列做法会让知识的传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授与学的双方都开开心心,亲子时光无比美好。



也许你会说工作繁重,分身乏术,好不容易下班回家面对孩子还要付出这么多的精力,简直是难为人。但是请记住,孩子是你自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好好引导与教育他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何况孩子全身心依赖我们的时间就是这短短的几年时光,为什么要舍弃这种幸福呢?好好地陪他们玩耍、给他们领路,这对孩子的未来和我们日后的幸福都至关重要。



打起精神,拉起孩子伸向你的小手,现在就开始吧!



2.逐层进化的归类游戏--数学智能在启动



这是一组从两岁可以玩到四岁以上的数学游戏。小萱从两岁开始,就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她对数学的了解和喜爱就是从这些游戏中逐渐开始的。我将这个过程总结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难度逐层递增,同时也很好操作。



找同类



起初可以以非常简单的形式来体现,例如:准备两个正方体和三个球体,一个正方体给宝宝拿好,另一个混在球体中放在桌面上,提问:"请你找找看,桌面上的哪一个物体,和你手中拿着的一样?"



又如:可以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同样大小的方框,其中一个方框中画上一个三角形,另一个方框里画入三角形和正方形,提问:"请看看这个小三角形的同伴在哪里?把它找出来。"



同样的概念也可以用"找不同"的方式来让宝宝感觉,比如在一张纸上画出几个相同图案和一个不同图案,请宝宝分辨出来。这对他们的数学智能和图像记忆的提高都有帮助。



当宝宝逐渐长大,游戏难度也要提高,这时可以尝试下面几种:



(1)把许多看似相同的图案混在一起,让孩子分辨出哪些图案是完全一样的。



(2)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进行区分;



(3)对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进行区分;



(4)将冬天的衣物、夏天的衣物混在一起让孩子分类;



(5)将水果和蔬菜混在一起让孩子进行区分归类。



前三种游戏能大大强化孩子的眼力,将来再玩拼图就会非常快,他们能迅速根据图形的形状找到对应的拼图位置。这种游戏使孩子的空间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后两种游戏能加强孩子对时空和物种概念的了解。



找配对



这一类游戏可以用扣子和扣眼、小茶杯和小茶盘、钥匙和锁等来完成。一方面让孩子认识到这些物品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比如看到有锁就能立刻联想到钥匙,看到半个暗扣会想到另一半也必须出现才能体现价值。



1.在纸上画出衣服扣眼并用剪刀剪开,画出三列大小不同的扣子,让孩子自己选出与扣眼相对应的扣子。



2.准备三把大小不同的锁,将钥匙拆下混在一起,让孩子自己研究锁的大小及锁眼形状,找出对应的钥匙;



3.准备不同的茶杯和茶盘。将茶杯放在桌上,要孩子自己选出与之对应的茶盘放在茶杯下面。



画出它的同伴来



有时候小萱磨人磨得厉害,而我又忙着写稿子,只好给她找几张纸,"等着哈,妈妈给你布置作业。"



一张画上一种水果,一张画上一种蔬菜,一张画上一条鱼,"来,拿上彩笔,把它们的同类画出来!看看你能不能画对,画出多少种!"



这时游戏就变得很有挑战性了,首先需要分辨种类,然后必须进行相关联想,还得有一定的动手表达的能力。最初小妞画一笔来找我一趟,又画一笔又找一趟,还经常故意画错,或者指鹿为马。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要是你都做对了,奖励一颗巧克力豆。要是做错了半点,哼哼!!!"我拿出一副"肯定要你好看"的表情来,她战战兢兢地走了,过会儿再把"作业"交过来,果然都是对的。看来奖惩并重在育儿方面推行也很有效果……



画同伴的方法:



(1)我们可以在32开的白纸上(太大了浪费,孩子画起来也很累)画出水果、蔬菜、小鱼这类孩子好下笔的内容,让孩子画出它们的同类;





(2)也可以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让孩子找出包含这些图形的家中摆设,在纸上表达出来。



(3)还可以画出适合配对的内容,让宝宝把另一半画出来。



因为在六岁之前孩子的图画都是以涂鸦方式来表现的,所以父母不必要求孩子画得很像。即使只是一笔扫过,只要孩子能够说出他画出的内容是什么,是正确的,就应该给予表扬。



爸爸妈妈们如果怕自己想不出那么多好玩的办法,没关系,现在有许多益智书都可以作为参考内容,比如阶梯数学、神奇贴纸、数学逻辑游戏,等等。将书中内容制作成现实版就可以带着孩子玩得过瘾。我就是这么做的。



荀子大人不是说过吗: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嘎嘎。



3.切切看与画中线--几等份和对称



孩子从出生起,爸爸妈妈就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要知道,10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辨别物品大小的敏感期;1岁10个月是宝宝掌握初级数概念(如粗细、高矮、轻重、多少等)的敏感期;2岁半左右是计数能力发展的敏感期;4岁以后,则是数学概念、等分与合并以及简单抽象运算开始形成的敏感期。5岁之后,综合数学能力逐渐开始形成。



根据这些敏感期,再对照自家宝宝的性格特点与发育特点,爸爸妈妈们可以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数学游戏。



难度逐级递增的等分游戏



小萱在三岁左右开始迷恋玩过家家,而且极其向往厨房游戏,动辄就想拿我们使用的刀具切东西,这当然不行。我在网上给她订购了纯木头制作的切切组--来吧,尽情地切吧!



一个苹果一切两半,两半一样大;一块面包一切两半,两块一样大。最初的最初,孩子可以接受的是"完整-二等分"这样的概念。我在和小萱玩"切切组"的时候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提示孩子进行观察:



(1)看,这是一个完成的苹果(面包、蛋糕……);



(2)我们在它中间切一刀。看看变成了什么?(请突出"中间"两个字);



(3)现在,分成了一模一样的两半!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来比比看吧!



这样,孩子对整体变成的二等分有了直观的认识。而让孩子亲手操作几次之后,他们会记得更牢。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宝宝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对年幼的宝宝来说,亲自动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刻板的语言教导可能会使宝宝在理论上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但这些理论知识是否能纳入他的实际认知体系仍是个未知数。



将一张白纸对折,也是让孩子认识二等分的好办法,而鼓励他们自己操作,比玩"切切组"更能锻炼手眼协调。



在认识二等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三等分和四等分的认识了。这时有生日蛋糕"切切组"玩具可以当做游戏道具,妈妈们更可以自己烤蛋糕来和宝宝一起切分。从头至尾和妈妈一起参与制作蛋糕的孩子,到最后成功地把整个蛋糕切分出几块均匀的蛋糕块,孩子所获得的那种快乐和自豪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不过,四等分可以用在物体正中画个十字或是一张A4纸对折再对折来实现,但三等分就有一定难度了,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小工具来让孩子加强认识,那就是外出时找辆奔驰车看看车标,哈哈。



在等分游戏中,我们可以这样提示孩子:



1.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吗?



2.什么地方不一样?谁大谁小?



3.分开后的每个小块一样大吗?



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可以启发宝宝观察比较等分前后图形大小的变化。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采用涂画、剪贴、连线、拼摆等其他形式,让孩子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等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幼儿阶段,不要急于让孩子进行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运算,而要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从生活中进行学习,父母可以利用家里安全轻便的物品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获取数学经验。



对称的美丽



小女孩都爱蝴蝶,小萱也不例外。她最爱我买给她的一对蝴蝶翅膀,想起来就要挂在身上。我们画画的时候,她也总是要求画个蝴蝶。



"蝴蝶有什么特点呢?"我问她。



"有触角,有翅膀。翅膀很漂亮。"她眉飞色舞地给我描绘蝴蝶的样子。



"蝴蝶的两只翅膀是不是完全一样?"我进一步提醒她。



"嗯,对。都一样。"



我在纸上画出蝴蝶,再帮她剪下来,沿中轴折给她看,"瞧,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我们这样从中线一折,翅膀就完全重叠在一起了。"



如果在图的正中间画一条竖线,然后线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叠的,那么这图就是左右对称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左右对称的有人或动物的脸、对开的柜门、钟表、"囍"字、昆虫翅膀等等。



如果在图的正中间画一条横线,然后线的上下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叠的,那么这幅图就是上下对称的。比如月牙、眼镜盒等等。





小萱用我教的方法在图上画出横竖中线,立刻就掌握了分辨左右对称与上下对称的本领。而我也时时和她比赛,"咱们找找家里有没有左右对称的图案(或者是找上下对称的图案),看谁找得多。"这种比赛给了孩子重复记忆与确认概念的机会,孩子将对称的要领熟记于心。



偶尔清静的午后,我会和小萱用剪刀制作剪纸贴画,要求所有的图案都必须是对称的。月牙、小甲壳虫、叶子、小花,这些对称的图案组合到一张大纸上,效果总是出乎意料的美丽,令孩子惊喜不已。



而如果今天家里有新烤的小蛋糕的话,我更喜欢玩"喂小熊吃蛋糕"的游戏,我当小熊,小萱当厨师。



"我要吃一半你的蛋糕。"我指指我的嘴。她开始认真地切下一半蛋糕喂给我吃。



"剩下的一半里我还要一半。"她看看我,切下很小的一块。



"咱们玩的是二等分嘛,你这分得根本就不匀。"我表示抗议。



她急了,"都给你我吃什么呀!"



"可是我是小熊啊。你要喂我!"



"现在我不玩了!"



那个坚持不上当的小孩抱着自己的碟子跑开享受美味去了……



4.小饼干发挥大作用--单双数的认知与10以内加减法



三岁半以后,小萱可以很轻松地从1数到100,也可以很轻松地倒着从20数到1,读、看、写都已经没问题,接下来就要涉及单双数了。有一天我跟老妈说想让孩子认识5以内的单双数,但还没找到好的表达方法,俺那聪明绝顶的老妈边看电视边丢给我一句--



"拿奥利奥讲不就行了?双数饼干都能做成奥利奥,单数的都做不了,得剩一片儿,你家孩子立刻就能理解。"



真是太有道理了!对看见奥利奥就兴奋的小萱来说,美味是最好引她入门的方法了。我的脑海里立刻想到了一个好游戏:



夹心饼干的诞生



游戏材料非常简单:准备从1片到5片的5组巧克力饼干和一碟果酱。



妈妈提议,"我们来自己动手做奥利奥饼干好不好?但是做这种饼干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是双数的饼干才能用来制作,单数的饼干不能做。"



"什么是双数,什么是单数呢?"(当然,如果孩子不提问的话,妈妈可以这样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双数,就是这一组饼干可以分成两个两个的,没有谁多出来,也没有谁少一个小伙伴,正好做成夹心的奥利奥。但是单数饼干呢,就会总有一个是落单的,比如一片,它自己没有办法做成夹心饼干,所以是单数;又比如三片饼干这一组,做一个奥利奥后刚好还多出一片来,所以也是单数。"





"噢--我懂啦。两个两个的就是双数,对吧?"小萱一边说一边开始动手摆那些饼干,"1,没有伴,是自己,不能做夹心饼干,是单数;2,正好做一个奥利奥,是双数;3,做一个奥利奥后又多出一片来,是单数……"



就这样,非常顺利地,小萱学会了从1到5的单双数,而且立刻就延伸到10以内的单双数。这样边玩游戏边学数学,一点都不枯燥,巧克力饼干和果酱香气与甜蜜,让孩子轻松地将数学知识印在了脑海里。有吃有玩真是太幸福了,我立刻配了一杯绿茶与一杯果汁,下午茶就这么解决吧。



10以内的加减法



快接近四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加减法了。从5以内的加减开始学起,当掌握加减法规律之后,再扩展到10以内。



(1)最方便的办法--数手指。



5以内的加减法只需要一个巴掌就能数得清,10以内的则需两手并用,好在这个"计算器"永远随身携带,拿取方便。而宝宝们又都喜欢边听题边数手指头。



(2)和宝宝一起接触十以内的加减法,还可以摆牙签、小饼干、扣子等等,总之看起来务必要直观。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扳着手指头算题是很幼稚的表现,要求孩子必须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背下来,要熟到能脱口而出的地步。但很多专家却建议,先让孩子对数字有所了解,在有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再让他自由地扳着手指来进行简单计算,直到他一切熟记于心。



孩子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具体的实践,把数与量结合起来,透过真实的材料获得数与量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抽象的加减法的概念。也就是说要先明白数字是怎么回事,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儿童的学习方式正需要这样一个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的过程。



令我郁闷的是,我教过小萱从0到10的全部手指操,而她也熟记于心。但每当我问她比如"6加2等于几"的时候,她总是会摆出一个6的手势和一个2的手势,并排放一起数,然后告诉我:"当然是4!"



手势所代表的数字,与手指头代表的数字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相互顺利转换确实用了不少时间。每次纠正时都能摸到她肉乎乎的小指头,我以此为乐。



保证效果好的几点建议



"我的孩子跟大人一起玩的时候能记住,但一转头就忘了!"



"我家儿子根本不听大人在说什么,你一对他讲道理,他就跑去玩小汽车。"



在和妈妈们聊天的时候,时常能听到诸如此类的抱怨,说孩子的状态总是很难把握,想跟他们好好玩,但孩子不肯配合。这种时候,可参考以下几点来进行:



(1)确保孩子处在没有干扰的环境里--身边没有零食、电视、玩具这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2)亲子游戏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段--没有超前,也不是孩子早就熟悉的内容;



(3)在游戏前,让孩子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这样孩子的身心就会处在放松的良好状态,能够接受父母的提议;



(4)父母要保持心情稳定平和,能和孩子好好说话,不发火、不着急;



(5)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为最高限度。如果孩子这次不在状态,就等下次再说。



同样的主题,我们可以和孩子反复玩上一周甚至更久,直至孩子的头脑中有了清晰的概念再开始下一步。重复也是孩子热爱的一种方式,他们能从自己的不断答对中找到游戏的窍门,更找到自信。数学游戏同识字游戏一样,都需要反复练习,巩固认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掌握。



5.超市里的数字--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萱的幼儿园紧邻一家大超市,所以我的钱包就倒了大霉--每天接她出来,那个跟刑满释放一样的小孩就会立刻拖我到超市侧门,"妈妈,咱们进去看看。不花钱逛逛也行。"



到了里面可就不是她了,当然是所有玩具糖果都想要。我威胁她说:"再这样就给你脖子前面挂个牌子--我不花钱回不了家!"这她才有所收敛,每次跟着我买点菜和水果,最多加一两样小零食。



话说回来,对于超市的魅力小孩子真是无法抵挡,无论是商品的色彩、种类还是形状,孩子都会感到新奇,而且超市是最容易让孩子对数学加深认知的地方。我有时就顺势拿超市当课堂,练练她的基本功。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



一件食品的包装上,最需要关注的数字是什么?当然是保质期。让孩子读出商品的保质期给我们听,这中间可以带出三个问题:



(1)保质期上的年、月、日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2)生产日期与最后日期之间是多长时间;



(3)生产日期距离今天长不长,是否快过期了。



我经常是拿起一件她感兴趣的零食递给她,"念念这个的保质期!"然后娘儿俩分析一下,再拿下一件递给她,"找找这个的保质期。"再分析一下。导致小萱现在到了超市,最关心的就是保质期,"我看看坏了没。"估计食物有保鲜期这一点,已经根植到她的头脑中了。



如果所选食物的保质期情况良好,我们接下来该看什么呢?对,是价格:



(1)和孩子一起读出价签;



(2)看看其他同类食品的价签,比较谁多谁少;



(3)顺便比比大小、轻重(看商品的克数)。



不过,对于小萱来说,价格从来都不是她的考虑范围,她只在乎一件事--有没有赠品。小杯子、小勺子、小蜡笔等等,那些拿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都是她的兴趣所在,经常因为这些跟我争执半天。我恨赠品!



了解物品的分类



如果这一天我和小萱进超市,有明确的要买的东西,我会提前告诉她,请她帮我想:要买的东西可能在哪个区、什么位置?这样就带出如下问题:



(1)超市里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不同位置的货架,它们的摆放一般有什么特点;



(2)这些商品都有怎样的几何形状:



(3)它们在货架上占据的地方多不多。



父母在这种时候需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我们提出问题,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答案。在孩子的教育中,许多家长很容易表现出强势态度,即使知道是在与孩子做游戏也忍不住指手画脚,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左右了孩子的思想,要让他们自己动脑。



当然,我们还可以一并锻炼一下孩子的空间智能--这件商品这次我们不要了,需要把它放回从前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呢?让孩子试着找到它原来的"家"。这很像走迷宫。(千万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父母要保证跟在孩子身边。)



小小采购员



"今天我们只有5元钱。这5元钱由你来负责买东西,要买两样不同的东西。"我把钱递给小萱,很郑重地嘱咐她。



"好!"她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了,兴奋得要命。



比较、计算、咬手,5以内的加减法在这个时候拿出来,非常折磨人。



"我想买3块钱的草莓、4块钱的香蕉。"



"可是你只有5块钱啊。"



她努力地数着手指头:"啊!是的,我的钱不够。那我买一根棒棒糖和一小袋海苔。两块加两块。"



"这次够吗?"



"够了!耶!"她欢快地扑向收银台去排队。



当孩子三岁之后,偶尔让他们体验一把自己选商品、自己付账的感觉,会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同时还能令其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一举两得。



(1)先让孩子认清钞票的面值;



(2)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告诉孩子选一样或几样商品;



(3)计算手中的钱是否足够购买所选择的商品,如果不够该怎么办;



(4)让孩子自己排队、自己交钱、自己等找零。有找零的话要看清楚找得对不对。



小萱用这样的方法认识了所有面值的钱,也开始知道收银员阿姨大致要找她多少。小孩排着队在那里急切的样子经常会让人想笑。她由此明白了金钱的作用,时常跟我要1块钱放到她的小背包里,觉得自己很富有地走来走去。



父母要怎样保证游戏的有效



鉴于超市对孩子的诱惑力太强,为了避免孩子见什么要什么在超市里面赖着不肯走,我们在带孩子进门之前就要做好约定:



(1)时刻跟紧爸爸妈妈,不能离开大人身边;



(2)只能买一到两样自己心爱的东西,而且晚上不吃甜食;



(3)大家都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有事好好商量,不争执。



生活中到处都藏着育儿良机,只要我们能够动脑筋,一定可以找到生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超市里进行的数学游戏,不但提升了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更在无形中让孩子接触到种种生活常识,掌握基本的社会礼仪。



在小萱认识到钱的重要性之后,她开始主动为我省钱了,遇到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只要看到价签上数字比较高,都会体贴地对我说:"妈妈这个很贵,我不要你买给我。"



不过下一句就是:"我让爸爸买给我。"



"可他花的也是我的钱!"



"那就让他买给你,然后咱俩分享。"小萱眼睛亮亮的。



爸爸总是垫底儿的……



第二章最好上手的身边科学



科学智能是数学逻辑智能中的一个分支,也是非常容易利用亲子游戏来培养的一项早教内容。父母带孩子通过一些家中常备的小物件,进行简单操作后,即可看到有趣又神奇的现象发生,让孩子了解许多有用的知识,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将这些经验举一反三,应用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好做又好玩的科学游戏,既能培养幼儿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又可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果觉得游戏内容不够饱满,父母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随机加入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这样小树苗汲取到的营养就会更多啦。



1.水的循环--科学游戏里的智能培养



小萱特别喜欢下雨和下雪。下雨可以穿雨衣出去踩水花,下雪可以堆雪人。但是,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和下雪呢?



家里每天都会洗衣服,湿的衣服挂出去,第二天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哪里去了?怎么消失的呢?



天气一冷,玻璃窗上就会挂着水雾,甚至冻出冰花来,它们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窗外面的玻璃上就没有冰花,里面的玻璃就会出现呢?



生活中有很多与水有关的有趣现象,值得我们问问孩子,引发他们思考。更可以随手做些小实验,让孩子直观地观察到水作为液体和气体的状态及其特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这样,自然界一些现象将不再神秘,让孩子认识到水对世间万物的作用,还可以顺带教育孩子节约水能源,不浪费水。



了解水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



同一种物质,却可以以多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存在,这值得我们带着孩子好好研究。下面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可以很好地体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材料:一只小碗,一杯清水,一个奶锅。



操作方法:



(1)将清水倒入小碗,放置到冰箱冷冻层内。1小时后取出,看是否结冰,让孩子摸摸,感受温度,敲一敲,感受硬度;



(2)把结冰的小碗取出,放置半小时,看看变成了什么;



(3)将小碗中的水倒入奶锅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4)将开水倒入杯中,将杯盖盖好,过一会儿拿起来,看杯盖上出现怎样的情况。



当孩子将自己见到的变化与感受到的温度与感觉都描述出来之后,我们可以这样给孩子讲解:



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这些状态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是0℃以上时,水是液体;温度降到0℃以下,水会凝结成冰,变成固体;如果超过了100℃,水又会蒸发,成为气体。气体遇到冷空气,还会重新凝结成水。



这期间可以引用的童话是《雪孩子》。



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汽化的过程-到空中变成云-云遇到强冷空气后变成小结晶也就是雪花回到地面-小兔堆出了雪孩子-雪孩子在小兔家着火后救出小兔,而它遇热后也化做了水-水遇到日晒又进行蒸发,上升到空中,变成白云。



我会和小萱尝试画出水的循环过程,画出或剪出小雨滴和小雪花的形状做成剪贴画,把曲别针轻放在水杯中让孩子认识水的浮力,还在纸张上涂色彩然后撒盐来画出雪景。水的特点就这样在游戏中一点点地展现出来,然后被孩子熟记于心。



用盐来制作雪景的步骤:



(1)和孩子一起用勾边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案;



(2)用排笔或毛笔蘸着清水打湿画纸;



(3)将食用盐捏起少量,均匀地撒在画纸上;



(4)待画面干透之后,将盐抖落,雪花就清晰地呈现在画纸上啦。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画蒲公英。



水与我们的生活



小萱有一次自己洗手,水龙头一直开着,等我去制止时,已经浪费了一大盆清水。等她从洗手的椅子上自己爬下来,我的教育也开始了:



(1)如果我们家里现在没有水了,会怎么样--我们能洗澡吗?我们没水喝的时候身体会怎么样?我们的衣服脏了该怎么办?



(2)如果庄稼地里没有水了会出现什么结果--植物缺水后会怎么样?我们能吃到粮食吗?



(3)如果小动物们喝不到水会怎么办?它们面临的境况是怎样的?



(4)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节约用水?



我喜欢从一个大问题上进行细化,让孩子逐层深入地看见内幕,知道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会对生活和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不能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父母需要引领孩子看到种种过度消耗的可怕之处,学会呵护生存环境,珍惜并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



我们可以从电脑上查到缺水的相关图片给孩子加深印象,更可以带孩子看动画片《长发妹》来了解大旱时的可怕。同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如洗澡时抓紧时间、洗水果和蔬菜时不用将水龙头开到最大、洗衣服的废水用来冲厕所等等。



水知道答案



起初我是从网络上知道《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的,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有一天看到它的同名视频。



瓶中的水在贴上不同的词语之后所呈现出的不同结晶,令人深为震撼。



虽然有人攻击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在宣扬伪科学,但视频中关于湖水的具体实验却证实了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在无视这些内容与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孩子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让孩子看到精神世界中爱与感恩的力量,对物质世界所产生的奇迹,会有助于孩子塑造美好心灵的意愿--了解到丑陋的想法与言辞会带来丑陋的印象,而善良、真诚、感激等美好心念会产生美妙结晶,谁又会愿意让自己的身体容纳恶行恶念呢?



水这一项内容,可视为幼儿乃至成人的智能培养的大课题。





2.磁力棒的奥妙--从磁铁玩具中学到的



每次回妈妈家,我都会做两件事:第一是把从前心爱的书都刨出来,美美地读一遍;第二是把自己放在家里藏着的"宝贝"拿出来,再好好检阅一下。这些宝贝不值钱,但却是我小时候的心爱之物,只要看到,就会想起旧时光。



其中有一件宝贝是一个带有跳舞娃娃的小音乐盒,是初二那年妈妈买给我的。只要上足弦后松开手,穿白纱的小女孩就在会光滑的镜面上跳起优美的芭蕾舞。



后来有一次这件宝贝被小萱发现了,她立刻视若珍宝,不许任何人碰,自己专注地盯着跳舞的小女孩,上弦再上弦。



"她怎么会跳舞呢?她为什么会跳舞呀?"



我让她看小女孩脚底下的那个黑色物体,"秘密在这里,她的脚下有块磁铁,音乐盒里面也有一块,但音乐盒里的那块磁铁会不停地移动位置,这样在外面的小女孩就会跳舞啦。"



"让我玩玩磁铁。"小萱恳求我。



拆开音乐盒当然不可以,但认识磁铁这件事完全没问题,我们能找到很多办法。



有趣的磁铁



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多种多样,想找到带磁铁的真是太方便了,首当其冲要选的就是磁力棒。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它。



我们可以在孩子玩磁力棒的时候,按下面的方法来提示他对这种特别的玩具进行思考:



(1)为什么有的两根磁力棒轻轻一碰就可以连在一起,而有的磁力棒怎么用力都不会互相吸住呢?



(2)藏在磁力棒间那种特别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



(3)磁力棒都能吸住什么?



磁铁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点令孩子们感到有趣的同时也燃起好奇,他们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小游戏来让幼儿自己探索磁铁的性质:



(1)准备两个曲别针,用细线拴好,将曲别针吊在笔架上,用磁力棒来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2)选择各种材质:米、塑料尺、木块、纸张、钢球和勺子等,来让磁力棒碰碰看,会出现什么?(小结:磁铁能吸住的都是铁做的物品。)



(3)磁力棒为什么可以隔着纸张吸在冰箱上?(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但是中间隔离的物品不能太厚。)



(4)把磁力棒戳在沙土中使劲搅一搅再拿出来,会看到什么情况?(小结:泥土中含有许多铁粉。)





那段时间小萱迷上了用磁力棒试探家里各种东西是否是铁做的,于是我每天整理家的时候都很崩溃--冰箱上、小黑板上、写字卡上、厨具上,到处都贴着磁力棒,尤其是在给她讲过《佐贺的超级阿嬷》之后,这小孩有一天去上幼儿园时,还偷偷地用绳子捆了一根磁力棒拴在腰上,准备按照阿嬷的做法用吸铁石吸点废品去卖钱--"我也能自己挣钱啦。"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日常所用的东西,究竟哪些利用了磁铁的原理呢?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想一想、找一找,他们由此会更了解科学对生活所起到的有益作用:



(1)冰箱门;(2)电视和电话;(3)文具盒的盖子;(4)皮包上的扣子;(5)磁力画板、冰箱贴等等。



当父母带孩子认识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寻找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痕迹,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提高视觉空间智能与科学智能,大大增强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偶尔我和小萱玩情景剧的时候,也会以表演《灰姑娘》的方式让小萱熟悉磁铁的用途。当然,我是那个讨人嫌的后妈,"这是一袋子混合了大把曲别针的大米,如果你能在5分钟之内把曲别针都挑出来,我就让你吃晚饭!"结果,小萱经过一番思考,顺利地用磁铁把曲别针都吸了出来。渐渐地,我给她缝东西时掉了针,她也会立刻用磁力棒在我身边吸一阵,直到找到针全家人都放心了才行。



小指南针也可以让孩子们把玩,要让他们知道,当我们身在不熟悉的城市,可以借助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废物利用的小游戏



大多数父母都给孩子买过益智图书吧,当孩子在上面写完画完,这些书要如何处理呢?丢进废纸篓里真是太可惜了,这里提供一个小方法让旧的益智图书得到二次利用:



(1)准备一张大卡纸、几枚曲别针、几根小磁力棒、一把剪刀、一本用过的益智书;



(2)让宝宝用剪刀将书中的小动物、花朵、玩具之类图案剪下来;



(3)把曲别针别到这些剪下的图案上,或者粘在背面也可以;



(4)卡纸立起,让磁力棒在纸的一面去吸住另一面别有曲别针的剪纸;



(5)我们和宝宝自编自演的童话剧现在就开始吧。



需要注意的是,含有小磁铁的玩具一定不能让孩子放入口中,如果磁铁被孩子误吞很容易发生危险。父母要格外小心这一点。





3.孔明灯引发的冷热讨论--认识看不见的空气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买了几只孔明灯给孩子们玩。家里的几位小朋友看到这种又轻又薄的纸质玩具,新奇得很,从打开包装起就一直跟着我,问问、说说、摸摸,又帮忙将灯笼撑起举高,直到它彻底消失在夜空,再也看不到。



"孔明灯为什么会飞?灯笼为什么不会飞?"



"它去哪里了?神仙那里吗?"



……



许许多多的问题磨得人头晕眼花,好吧好吧,就让我们集中谈一次由孔明灯会飞引出的--空气的奥秘。



空气的存在



孔明灯之所以会飞,是因为灯下的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那么,什么又是空气呢?



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却笼罩着我们生活的大地,它和阳光、水、食物一样,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可以和孩子用下面几种方法来感受空气的存在:



(1)伸出手,轻轻对着手吹一口气,立刻感觉到凉凉的,这就是空气,它可以流动;



(2)准备一个塑料袋,两手打开,对着空中挥一下,迅速扎紧口袋,看!空气被我们关在里面啦;



(3)准备一只空瓶子、一大盆水,将瓶子倒扣进水中,慢慢倾斜--有气泡升起对不对?这就是瓶中的空气被水挤出来了;



(4)太阳好的天气,带上漂亮的大风筝,全家一起去郊外放风筝吧。是谁让风筝在空中升起?对了,是风。不过风又是什么?对了,是空气!



(5)准备一把细尺子,用细线的一端绑在尺子中央,然后将另一端固定在衣架上。这时取两个气球,一只吹起来挂在衣架一端,一只没有吹挂在衣架的另一端。这时看看出现了什么现象--吹好的气球那一端向下沉,这说明空气也有质量。



在几种简单游戏中,让孩子凭借自身经验增加对空气的认识,能让孩子对身边世界产生更多关注。由孔明灯能够升天而普通灯笼无法升天的现象,又可为孩子讲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这时也可以顺便提醒孩子,当所在环境起火时,不要站立,而要匍匐下来,因为浓烟会被热空气带到高处,我们降低自己的位置可以避免吸入烟尘而导致昏迷。



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无论是人类还是花鸟虫鱼,大家都需要在空气中才能存活,离开它,我们的生命将无法维系。下面两个游戏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空气:



(1)父母和孩子一起喊"一、二、三",然后闭上嘴巴,捏起鼻子,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不能呼吸的感觉非常难受,我们之所以有鼻子有气管有肺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呼吸空气,吸取其中的氧气,排出废气二氧化碳。



(2)将一棵绿叶植物放在一个大铁盒里,然后用保鲜膜将铁盒层层包好,以免漏气。放置48个小时后,取掉保鲜膜,然后迅速地将一支燃烧着的蜡烛放进盒子里,这次我们可以看到蜡烛很快就熄灭了--植物吸走了盒子里面的氧气,所以蜡烛不能燃烧。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是依据空气的特点为人类服务的呢?往大了说有风力发电,还有热气球,往小了说,有我们中国人生病时常爱用的火罐疗法。画出风力发电用的大风车和搭乘气流旅行的热气球,会让孩子发挥浪漫的想象,而亲手为家人采用抽气式拔罐来做简易治疗,更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父母讲解知识点时要注意的几点



当孩子的求知欲被游戏挑起,要求我们为其详细讲解的时候,父母要注意在自己的解说中不要加入深奥难懂的词汇,更不要持敷衍的态度。按照下面介绍的几点来做,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1)对话简练易懂,符合儿童心理--孩子年龄小,知识面窄,所以我们在描述时一定要注意以具体形象、浅显易懂为原则;



(2)句式短小--免得孩子听完前半句又忘了后半句,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记住;



(3)多多启发--我们要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多方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将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才能全面透彻。



我很喜欢给小萱描述户外空气的味道:"这是春天的气息";"有夏天的味道了";"哇,有下雪的味道了!"空气中所含的四季的感觉就经由小萱的小鼻子进入心里。而平时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她到野外,一方面加大运动量,培养自然观察能力;一方面更希望她在呼吸和体会到田野间的清新气息后,能够对城市生活中的废气污染感到厌恶,从而将来会自觉保护环境,抵制污染。



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无一不在喷出有害的尾气;



工厂的大烟囱时时排出出浓浓的烟雾;



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沙尘暴这样的恶劣天气越来越多。



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加大,人身体上的反应开始出现:咳嗽、过敏、流泪、肺炎等等。要改变这些情况,首先要减少污染源,其次就是保护环境、多种树木。





和孩子一起画出这个过程,看有关的环保的图片及动画片,会让我们的孩子对保护空气更多一份责任感。



现在每天清早,当我们从梦中醒来,小萱都会赶快拍拍我的肩膀,"妈妈,我们起床。"小小的她爬起来拉开窗帘,又要我打开窗户,"妈妈,换换空气,让新鲜的空气进来。"第一缕凉风从窗子钻进来的时候,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幸福的一天又开始了,加油!"



4.我爱吹泡泡--洗涤剂的学问



妈妈们带孩子玩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触--泡泡水很烧钱!



买上一套价钱很贵,而且量少,用得又很费,一会儿就吹完了。偏偏孩子特别爱玩,每次去公园都要闹着买一套。



钱包一次次受伤真让我心疼不已,不就是些泡泡水吗,我要自己做!



材料:洗涤剂,白糖,塑料瓶,吸管或泡泡枪。



制作方法:将适量洗涤剂倒入塑料瓶,再兑入多一些的白糖,搅拌至糖完全融化,这就可以用吸管或泡泡枪开始玩啦。



自己做的泡泡水价廉物美,兑入白糖后吹出的泡泡韧性特别好,能坚持很久都不破,掉到桌面上还可以弹啊弹的,非常好玩。



就是要小心别蹭到孩子的眼睛上,也不能吸入口中。



超级大泡泡



总是用吸管或泡泡枪吹泡泡,孩子渐渐觉得没有新意,这时和他们一起来做点简单的装备,就能使吹泡泡游戏更好玩。



材料:洗涤剂或洗衣粉,一盆水,一根铁丝,一把钳子,适量白糖。



游戏方法: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和白糖,搅拌融化后,用钳子把铁丝弯成圆形,并留有手柄。将铁丝圈浸入自己做的泡泡水中,然后取出用力挥动,一个形状特别的大泡泡就出现在眼前了,如果边走边挥动手中的铁丝圈,泡泡还可以变成很多形状。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在院子里或其他开放的空间玩这个游戏,如果在室内玩耍,洗涤剂水落在地上会较难擦洗;而且在阳光下看泡泡的色彩变幻也别有情趣,更可借机给孩子讲讲色彩折射的知识。



污渍哪里去了



我带着小萱这样玩过泡泡之后,她的小脑袋瓜就开始时常惦记家中的洗涤剂,有一阵子这些东西必须收进橱柜里,否则就会被她拿去制作泡泡水。可老这样也不是办法,让她了解清洁剂似乎很有必要。看看这些瓶子里装的到底都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接触到皮肤会有怎样的影响,以提高她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在大家吃过饭后带小萱去刷碗,其实主要是我刷,而她负责看着。



"小萱,请帮妈妈往这盆水里挤一点洗涤剂!"



"好。"



我往盆中放入一只脏脏的盘子,晃了几下,"现在,看看这个盘子有什么变化。"



"哇--油都掉下去了,消失了!!"



"是的,洗涤剂能够溶解和剥离油污,这样我们的餐具都能洗干净了。"我给盘子冲冲水,放到她眼前。



卫生间的地漏那里,因为时常有积水,形成一圈水垢。我拿来水垢清洁剂给小萱看,"把这瓶药水,挤一点在这圈水垢上,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



"起了好多好多小泡泡,嗞嗞地响。"



"好的。等一下再看呢?"



"水垢不见啦!!"她惊喜地看着我。



这些去污剂都可以起到剥离和溶解油污以及水垢的作用,适用于家中清洁,但是,它们本身对人体是有益还是有害呢?我们做个小实验吧:



将适量的洗涤剂滴到一个小杯里,再加入少许水,然后从家中盆栽中剪下一枝,插入杯中。第二天再看这植物的情况--不再是生机勃勃,而是枯萎死了。



我自己也曾经试过没戴手套就用油污净擦洗灶台,结果手上的指纹几乎都被腐蚀掉。当时小萱看见我的手变成这样,非常惊讶。



带着孩子去做这些家务,能让孩子明白,纯化学物质制成的去污产品,如果不清洗干净,会伤害人体健康,而含有它们的水更不能用来浇花浇菜;如果不加稀释就直接接触皮肤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让孩子们看到这些,他们就会对家庭中的这些物品加强警惕,不会再随便拿来玩耍。



洗涤剂是可以替代的吗



各种洗涤用品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其中有毒的化学成分却会潜在影响人体健康,更会污染环境。现在我家只在不得已时使用这些产品,其他时候会选择一些安全的替代品。



比如煮完面条后,面汤就可以用来刷锅洗碗。这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些家务。"小萱,来跟妈妈一起刷碗吧!"她会看到油污原来也可以融化在面汤中消失不见,而且这种洗碗水一点都不伤手。



同样,热的淘米水、放了一点碱面的热水(需要戴手套保护手)也可以代替洗涤剂。如果我们在乡下小院,则这些水在洗过碗筷后,还可以放心地用来浇地。



我希望从这些小游戏中,让孩子轻松地了解科学、认识科技,同时又能保持一颗单纯的心。知道科技能给人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各种伤害,如果能注意巧妙地运用一些知识,代替科技产品,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少受一些人为伤害,地球的资源就多得到一分保护。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您也能够以同样的理念来教孩子,这可能会给您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些许不便,但在这过程中却会给孩子留下许多的美好的经验,让他们学会容忍、善良和博爱。



5.家里的彩虹桥--神奇的光线



小萱最喜欢的歌是从《YOYO点点名》中学会的《彩虹的约定》,舞蹈班里的老师教会了她这支舞,小萱每天回家又唱又跳,还总是向往看到真正的彩虹。



彩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但遗憾的是不能常常看到。我心血来潮,要为小萱自制彩虹,让她真正理解彩虹的含义。



材料:一只手电筒,一个长方形盘子,一面小方镜子,一张白纸,适量清水。



室内彩虹的做法:



(1)在盘子里面注入清水;



(2)然后选择其中一条短边,将镜子镜面朝水,向外倾斜着插入盘中;



(3)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在浸入水里的那一部分镜子上;



(4)把白纸放在镜子前面,让它接住被镜子反射回来的光。这时,你会发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跃然纸上。



"手电筒发射的光和阳光是一样的,都由七种颜色的光线组成,只是平时我们看起来仿佛是金色。当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就会被水进行折射,在折射之后,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不一样,七种光线在这时分离开来,表现为彩虹。"



在我家要想看到彩虹还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可以去卫生间观察。由于洗手池是透明的,当里面盛上足够的清水,同时又打开卫生间的灯,也会有一片彩虹绚烂地出现在地砖上。仔细看这彩虹,观察色彩的排列顺序,果然像歌里唱的那样,从外到内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以后小萱再画彩虹,颜色搭配就不会错了。



由彩虹引出的光线探寻



好吧,既然费了这么多力气来制造彩虹,就不能白白让这个话题结束,我问小萱:



"彩虹是由什么组成的?"



"是光啊,七种颜色的光。"



"可是什么又是光呢?"



她说不上来了。



那就一起通过几个步骤来认识光吧,彩虹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孩子的好奇心刚刚被调动起来,我们需要把这种探索活动有效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使孩子能看到相关知识在身边的实例,这将有效地激活孩子头脑中的科学智能,鼓励他们自发学习:



(1)将厚厚的窗帘拉起来,所有灯全部关掉,我和小萱在卫生间里,关上门,周围变得非常黑暗,"现在,快要没有光了,感觉怎么样?"她紧紧拉着我的手,"真黑。有点怕。"



我打开灯,"现在我们能看到电灯的光,还怕吗?""不怕了。"



推开门,走出去,把窗帘拉开,让阳光也透进来,"这回阳光也进来了,感觉怎么样?"



小萱长出一口气,"哎呀,终于又亮了。我刚才吓得心都跳出来了。"



我给她解释,"光是一种电磁波。在咱们生活的地方,时刻都有光的存在。你看,刚才我们接触到的是灯光、阳光,你还能想到有什么光?"



小萱使劲地想想想,"还有小星星也会发光!还有月亮!"



我打开电脑,找图片给她看,"我们身边的光分为三种,一种是阳光、星光、月光这样的自然光;另一种是人造光,比如灯光和会伤害眼睛的电焊光;还有就是萤火虫和水母身上所发出的生物光。"



"我要画萤火虫!"那个小孩看见可爱的昆虫,眼睛又亮了,此时光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水彩笔在哪儿。唉……



光的特点



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以很轻松地让孩子认识到光的特点:



(1)先闪电,后响雷



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看有关打雷和闪电的视频,然后告诉孩子,"光和声音都会在空气中赛跑,但因为光跑得太快了,每次都是它赢。所以你看,下雨的时候也是先看到闪电,才会听到雷声。"



配合视频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什么叫光速,而且还能对"快如闪电"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两个词语都有所体会。



(2)有趣的手影剧场



夜里睡觉前,将房间里的灯都熄灭,只留一个手电筒在身边。现在,手影剧场开始了。各种手势被光打到墙上,居然能变成活灵活现的小人和小动物。每个孩子都喜欢这种游戏,也正好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这回事。



不过,要注意别让孩子越玩越兴奋,反而不肯睡了。我有一次不知不觉陪小萱玩到11点,结果第二天都起晚了,狼狈地冲到幼儿园却还是迟到了。



怎样让亲子游戏活起来



经常有朋友对我说:"你怎么带你家孩子玩的?我家孩子不跟我玩,怎么办?"



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而孩子又不肯和父母玩,这时需要反省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否选择了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是否没有想到好玩的表达方法;是否讲解或提问的时候非常生硬带有强制性;还是孩子早已熟知你要玩的内容,它已经过时了。



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1.观察孩子,了解她近期的兴趣点在哪里;





2.由这个兴趣点展开,看生活中有什么相关的好玩的内容值得大人和孩子一起开发一下;



3.还有哪些常识和知识能够经由游戏一起展现给孩子,多多益善。



在进行关于光的种种游戏后,小萱学会了没事就拿而小镜子,到处玩反光。某天中午我在电脑前工作,忽然觉得身边有什么东西跳来跳去,一看居然是小萱正在逗我家的大猫奶牛玩,她拿小镜子反射阳光照到奶牛身边,那笨猫就扑上去拍拍拍,她让光线跑远点,它就扑过去再拍,一人一猫都兴致勃勃。



恍惚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躺在奶奶家的大床上,用镜子反光照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原来生命是不断被重复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此刻仿佛也成为一面镜子,反射出原以为早已丢失的我自己。



6.会跳舞的彩色气泡--色彩的新应用



有一次我在家里炸了好多鸡腿,剩了小半碗炸过的油在厨房里,再用来炒菜吃对健康没好处,扔了又觉得可惜,简直成了鸡肋。幸亏看到小萱的涂鸦想起一个新的玩法来:



(1)准备一个细长的玻璃杯;



(2)在杯中倒入三分之一调配好的有颜色的水,然后将油也倒进去;



(3)在杯子底部用光向上打上去;



(4)将一枚泡腾片丢进杯子里,这时将会看到有彩色的气泡不断从底部升起,冒出水面,非常漂亮。



小萱头一次看到这么奢侈的气泡(不建议专门为了玩而用掉那么多食用油,可以用过期的油或者废油来玩),惊喜得又叫又嚷:"太好看了!怎么做的,让我也做一次行不行?"



好在油和水再怎么混合,静置10分钟也还能回到油是油水是水的状态,重新分离、组合,再进行一次,让孩子好好感受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观察在油中升起的彩色气泡吧。



小萱喜欢画画,我家随处可见画纸画笔,颜料更是装满了一箱,有时候她的颜料就剩一丁点儿,挤出来不够画一幅画,丢了又浪费,我就拿来做文章。我发现,孩子最喜欢让父母带着做这些小节目,能说能看还能自己动手,每次都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一些以前从没见过的内容,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意境颇美的水墨画



在小萱4岁之后,我和她开始接触国画,娘儿俩经常人手一支笔,在宣纸上涂涂抹抹。这时的小萱,其实并不能画出像样的画来,但即使是只能体会到毛笔在纸面上游走的感觉,只喜欢看墨迹慢慢散开的样子,也会对她日后接触书法或绘画起到好的辅助作用,尤其国画中光是颜料的名字似乎都充满了故事,你看,花青、藤黄、胭脂、洋红、银朱、石青、石绿、赭石(分深赭、浅赭)……



我买了几本关于儿童国画的书,一点点地让小萱边看边画,可到底孩子耐心稍逊,总是涂着涂着就开始乱抹,问她原因,只说自己画不好,不想画了。



有一天又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忽然灵机一动,"要不要尝试一种新画法,不拿毛笔也能画出来的那种?"



"要!"小妞拼命点头。



材料:装有少半盆清水的大盆,一张宣纸,一根筷子,一根棉签,一瓶黑墨水;



操作:



(1)用筷子轻轻蘸一下墨水,再放回水面,可以看到墨水在水面上扩散出一个个圆形;



(2)将棉签在头皮上摩擦几下,然后轻轻碰一下墨水散出的圆心,于是圆形就变成了不规则的圆圈;



(3)将宣纸轻轻平铺到水面,再拎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一幅非常有感觉的水墨画诞生了--涟漪出现在纸上!



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解:我们的皮肤上有油脂,当棉签沾到油脂,再进入水里时,油脂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改变墨水散出的圆形。



这个游戏非常好上手,成了她的保守节目,家里小朋友一多,就拿来给大家显摆,当然看到的人也要尝试,于是我家就发了河……结果我总结了教训,只要家里人一多,我就先偷偷把颜料什么的都藏起来,等她想到问我的时候,我就装傻,"昨天还在这里的啊,现在怎么没有了?你放哪儿去了!是不是在楼上游戏室里?"



等孩子们杀到游戏室,也就忘记颜料这码事了。真是谢天谢地,老胳膊老腿的妈妈们伤不起啊伤不起。



自己做染色



过去的一年里,我最喜欢的书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它是一本多图少字的小书,温馨亲切,处处透着生命的智慧。



一切争取自己动手做,做对生活有益且对他人他物没有损害的事情,这是塔莎奶奶教给我的道理。当然,这种理念也值得从小植入孩子的心里。



"妈妈,这件衣服我看着好晕。"某天上午,小萱瞅着自己的一件旧衣服表示不喜欢。但是它还好好的,一点也没坏。我当时在择洗新鲜的草莓,正高兴10块钱居然能买到一大盆,看到小萱这个样子,陡然冒出一个点子来--



"不喜欢是吧,我们把这件衣服改成别的颜色看看怎么样?"



"怎么改?"



"用果汁来染色?"



"哇!"小女孩开始鼓掌。



步骤:



(1)将一碗草莓洗净,清水下锅,煮15分钟,等颜色都融入水中,把草莓盛出拌蜂蜜食用,草莓汁待用;





(2)用几根线绳在旧衣服上选不同位置分别扎起来,相当于在衣服上绑了几根小辫;



(3)将衣服浸入草莓汁。半小时后取出,过清水一遍后晾干。



原本失去光彩的旧衣服此时呈现出美丽的浅草莓色,而且还带有一圈一圈的图案。



"哇--我们自己做的新衣服,我要穿上它去给老师看!"这正她又激动了,看着"新衣服"也不晕了……



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后,我和小萱选出几件快要不能穿的旧衣服又做过好几次染色,当然,每件衣服都必须是浅色甚至是白色的,做出来的效果才明显。用果汁做成的染料环保健康,可以给衣服第二次生命。



这里也涉及孩子的旧衣服怎样处理的问题:



(1)依然完好无损的旧衣服可以在彻底清洗干净后,寄到云南、四川、广西等部分贫困地区,给需要衣物的孩子们;



(2)已经没有形的衣服可以玩染色,也可以剪开做沙包、抹布,总之要物尽其用。



(3)没时间去整理邮寄地址的话,也可以看身边是否有需要的家庭,送给他们。同时不忘随赠一两件新的玩具。



我只留了小萱几件婴儿时期的小衣服,留作日后回忆,其他穿不下的衣服都已陆续送给需要的人。每个城市都有穷困的人需要帮助,只要留意观察和询问朋友就可以知道联系方式,并不一定非要寄到远处。只要怀有这样的心,就一定能寻到机会。



小孩子的思维永远超乎大人的想象。我在这里又做染料又绑衣服地忙,一心想让小萱认识色彩之美和自己动手改变生活的乐趣,但她在那里却琢磨起别的来--当天晚上我在楼下叫他们父女俩下来吃饭,那小妞冲下来的时候我的眼当时就直了,"这!这!这怎么回事儿啊?谁的衣服!"



她穿的居然是我心爱的大猫儿T恤,把两只袖子剪了,套着当袍子穿,还欢天喜地的!她爹跟在后面做无奈状,"听说你把她的衣服也这么改的?"



我的衣柜要上锁!上锁!!必须的!!!



第三章--逻辑智能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对信息的思考、辨别、判断的能力,它也是数学逻辑智能中的主要内容。父母若能经常以游戏方式针对宝宝的这一智能进行启蒙与培养,将会发现孩子的推理潜能与想象空间逐渐被激发,分析问题与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一点点加强。当孩子面对新的复杂的情况,他们能自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实际问题,已经在无形中具备了良好的适应能力。



1.一切反着来--逆向思维的训练



小萱的姑姑是一位小学老师,时常来看小萱,我也就有幸经常能聆听她在多年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心得。



有一次小萱的姑姑又来做客,饭也没吃,先跟小萱玩摆棋子的游戏,"黑的放两个,白的放一个,一共是几个?"听到小萱的答案后再改一下,"那么黑的放一个,白的放两个,一共是几个?"做了半天都是这类的题,看着小萱初步找对了感觉,她才松一口气,"愁死我了,班里几个孩子,数学一塌糊涂,1+3知道等于4,但3+1等于几就又不会了。每天反复教这些累得我嗓子都肿了。"



我忽然警觉:这是逆向思维的事儿,孩子会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逆向思维的锻炼没有跟上。但是这方面到底该如何培养呢?



逆向思维培养的三个阶段



原来,幼儿的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好开始于3-4岁,因为在这之前,幼儿主要以认知世界、熟悉身边人和事物为主。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1)3-4岁阶段--属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引导孩子进行逆向思维活动,能令其萌发思考的兴趣;



(2)4-5岁阶段--孩子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父母利用游戏帮助孩子锻炼逆向思维能力,可令其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作出判断。



(3)5-7岁,孩子已开始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时的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看固有的观点、惯常的做法,强化孩子的推理能力,由此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全面具体地看问题。



父母与孩子一起玩思维锻的炼游戏时,需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自身发育特点设定内容,以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为出发点,不要想当然。2-5岁正值孩子生命中第一个叛逆期,如果强行要求孩子依顺大人的意愿,没准儿孩子的逆向思维先发展起来对付我们,那可就不好玩了。



推荐几种小游戏



在我带小萱玩的关于逆向思维的游戏中,下面几种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试看:



3-4岁谁赢了谁哭



有一天,我对小萱讲了一条自己曾经看到的新闻:在国外的某个地区,人们有着奇怪的习俗,即高兴的时候会用痛哭来表示,而难过时则会哈哈大笑。他们的葬礼在我们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开心派对。小萱听了直乐。









"要不我们也玩玩?"我取出两根绳子,各自打了结,"咱俩比赛解绳子上的结,谁先解开谁就赢。赢的人要大哭,输的人要大笑。"



"没问题!"她信心满满。



我让她哭了好几场。最后一次是真哭,"都赢好几次了,干吗不给块糖……哇……"



4-5岁我的这边是你的哪边



这是由学舞蹈引起争议后进行的游戏。起因是小萱在家教我她从舞蹈班学的动作,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动右手。"她面对我比划着她的左手。



"那是你的左手。"



"老师说这是右手就是右手。"她还挺理直气壮的。



"那咱俩现在看看该怎么说!"我的游戏开始了--



(1)大人和孩子并列站好,大人在前,孩子在后。这时要孩子看两个人的左和右,是不是一致的。



(2)大人转过身来,与孩子面对面站好,"现在,我的右边是你的哪边?我的左边又是你的哪边?"



(3)同样的方法,让孩子在前面,领着大人再玩一次,以加深印象。



4-5岁谁不见了



小萱喜欢玩扑克,陪她玩一会儿拉火车之后,我就会拿出几张来做"猜猜看"的游戏。一次抽5张牌,先都摊开让她看,记住都有谁,然后合起来拿走一张,再摊开,让小萱猜我藏起来的是哪一张。这个难度可以逐渐加大。最初从3张扑克玩起,熟练后增加到5张,再熟练后增加到7张,如此类推。



5-7岁反义词



小萱还没有长到这个年龄段,但做幼教的朋友告诉我,这是很好的锻炼孩子逆向思维的办法,尤其是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以及扩大词汇量。所以,现在的我也已经偶尔和小萱玩简单的反义词游戏了。



方法特别简单,就是大人说出一个词,然后孩子说出与之相反的词。比如"黑夜"和"白天",又如"难过"和"高兴"。



这里还有另一个与反义词接近的训练,即将声律启蒙的内容引进来,把应对与韵律也一并让孩子感受和记忆。



小萱在练习逆向思维之后倒没发现在其他方面表现聪明,只发现会给我下套儿了。有一天早上让她起床去幼儿园时,她爬起来揉揉眼睛对我说:"咱俩先玩个游戏。"



"行。"我不疑有他。



"就是说反话的那个--我说什么你都说相反的。"她看着我,"今天咱们去幼儿园。"



我觉得有地方不对劲,"今天咱们不去幼儿园。"



她随即躺下了,"那就再睡一会儿。"



我觉得床那边的被子在抖,当即抓起一个大枕头砸过去,"你昨天晚上教孩子什么了!让你哄她睡觉就一起用来对付我是吧!!"



一场大战开始了……



2.观察和记录--提问推动逻辑训练



其实我很怕听见妈妈们在一起讨论数学班的事情--谁家女儿去学珠心算,谁家孩子已经学会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谁又开始学奥数了……



"就是怕将来数学不好嘛。"大家说起这个来口径非常一致。



可是本来应该好好享受假期的孩子们,奉父母之命坐在小凳子上,手放好乖乖听老师讲课,他们将来的数学成绩就真的会好吗?



我不否认勤能补拙,但至少要让孩子以学习为兴趣才能出成绩。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人的话从来都没有错。那些周六周日也去做计算题的小孩子,他们真的是自发想去学数学的吗?



人们总认为数学好其实就与多做题多见题型有关系,但数学逻辑智能却显示,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与思考方式才是真正与成绩息息相关的要素。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数学逻辑智能高的孩子,除了对各种算式与定理有追求的欲望,同时还可能对生命的本质与世界奥秘抱有极高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非常强。



爱因斯坦还是四五岁的小孩子时,曾得到过一个指南针,那个指南针使他极其惊讶--为什么会有无形的力量让它朝向北方?这个问题一直藏在他心里,长大后,他从实验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在理论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



数学界前辈乌拉姆的记忆中也存在着一块图案复杂的东方地毯,"它仿佛带有一种旋律",让乌拉姆想要破解其中内在的数学规则。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数学能力一般都归右脑控制,而激发孩子的观察力,保护孩子对细节之处的敏锐感觉,恰恰会开发右脑。所以放弃数学题海战术,而去带孩子做些提升观察力的游戏,对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更为有效。



跷跷板游戏



我时常会和小萱去公园玩跷跷板。当然,每次去玩跷跷板孩子都很多,经常需要排队等候。在排队时候,我和小萱就玩比较的游戏。



穿黄衣服的小朋友比穿红衣服的小朋友重,而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又比穿蓝衣服的小朋友重,那么在这三个人中,谁最重?



轮到我和小萱一起玩的时候,我又会问:小萱比妈妈轻,妈妈比爸爸轻,咱们三个谁最轻?





这两个问题需要孩子运用观察、体验、比较、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这是对逻辑思维很好的培养。



找本质的游戏



全家人一起去乡下玩的时候,小萱对遇见的小动物极其感兴趣,我就鼓励她找出与看到的小动物同一类的小伙伴,"看,这只大公鸡有两条腿、两只翅膀,身上有羽毛,不会飞,和它差不多的还有谁呢?"



"鸭子、小麻雀!"



"可是人一走近小麻雀它们会怎么样?"



"飞走了。"



"没错,小麻雀会飞,而鸭子不会飞。两条腿,有翅膀,有羽毛又不会飞的,养在家里的动物都叫做家禽。"



我又问她:"那大白鹅是什么?"



小萱仔细想想,"也是家禽呀!"她开始能抓住问题本质特征来进行判断了。



很快地,这孩子就找到一个例子来向我证明她真的掌握了这一点:



一天,我和她一起读绘本的时候读到姑娘的"姑"字,她指着说:"妈妈,这里有个女。"我借题发挥,"对,这说明姑娘是女的。带女字边的一般都是指女人,比如姑,又比如娘,还有姥。"她点点头,抓住我的用词不严谨开始做文章,"那姑父也是女的!姐夫也是!"然后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育家约翰霍尔特曾经担忧地说:"如果对世界的运动方式缺乏了解,对事物的规则性、秩序性和常理缺乏感受,那将是怎样的生活啊。"事实上,对数学具有天分的孩子很多,但他们之所以最后没有在数学方面有所成就,就是对因果关系与系列逻辑推理不擅长。而这种因果关系或逻辑推理的法则,正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素。



那要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捷径就是多问"为什么"。



我们问出"为什么",孩子就需要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型来回答。无形中,他们就可以记住这层因果关系了。



小车下山坡



用一块较长的硬纸板做成一个斜坡,让孩子看小玩具车如何从斜坡上滚下来,一旦他明白这一点,就改变坡度,看看车子怎样跑得快、怎样跑得慢,并问孩子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个游戏,就可以给孩子解释什么叫做地心引力。



四季轮换



和孩子一起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图片,记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然后合上图片开始让孩子尝试将每个季节画出来,并问孩子每一个季节出现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为什么春天草木生发,为什么夏天下雨而冬天下雪,为什么秋天草木凋零、花朵枯萎?这会让孩子对季节变化、时间流转产生清晰的认识。



更好地推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特点主要是直接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思维的情绪性。抽象逻辑思维到六七岁时才处于萌芽状态。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尝试提高孩子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1)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知识面越广,认识事物就会越全面、越准确;



(2)注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语言的发展可使孩子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3)为孩子有意识地提供比较的机会--通过练习各种比较,孩子能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



(4)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这涉及综合智能的发展,无论是将来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保持这一习惯都非常重要。



3.我不说,你来猜--好玩的推理



提高孩子的逻辑智能还可以从一个角度进行,那就是鼓励孩子根据表象进行推理。这是个很动脑筋也很有意思的事,玩法相当多。



小萱第一次有意识地根据现有信息做推论,是从读绘本《雪地里的脚印》开始的。书中写故事的大狼满心想描写出一只绝世好狼,却险些由于本能创作出一只传统的丑恶大坏狼来,当书中大狼的梦境开始后,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反常的事物,这时我和小萱开始分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冬天树上会有那么多小鸟吗?冬天青蛙会出现在湖面吗?下着大雪为什么湖面没有结冰呢?是画家画错了吗?"



我把不合理的地方都指了出来,对她说:"这个画家真糊涂,连小萱都知道的知识,居然都能画错。"小萱认真地想了想,"没画错,这是大狼做的梦。"她翻到倒数那两页,"你看,这不是它在浴盆里醒来了吗?前面都是它的梦。"



她开始能把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加以分析,进行推理了。这时她三岁零八个月。



推理也叫推论,指的是从一个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题中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三岁后的宝宝开始能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推理。但限于经验,所得出的结果经常不合逻辑,偶尔还会凭借自己的生活逻辑和主观愿望去替代事物的本相。我记得小萱有一次自己翻书,忽然对着一个字呆住了,"这个字我认识啊,怎么变了?"我好奇地凑过去看,把她难住的是"逃跑"的"逃"字。"这是什么字呢,怎么变了?"她指给我看,"这不是''几''字吗,怎么变成这样了?"顺着她的逻辑,我花费了很多口舌才把这个问题给她解释清楚。



为了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进行分类、理解、概念形成方面的练习,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知觉限制,由半逻辑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以进一步完成正确的推理。这时,下面几种小游戏可以帮助我们:



小球是什么颜色



我们准备一个纸盒,在盖子上用裁纸刀切出一个长方形,大小刚好容一只手进去。然后放进去一红一白两朵小花,接着大人和孩子每人摸出一朵花攥在自己的手心里,让孩子根据他摸到的小花来猜你手上小花的颜色。也许一开始孩子会想掰开你的手指来看,但很快孩子就会明白,只要他看看自己手里的花就能推出答案来。



这个游戏我们可以从孩子两岁半左右玩起,一直玩到四岁,根据孩子理解能力的不同,小花也可以从两朵变四朵、两色变四色。它非常适合用来给孩子进行逻辑推理思维启蒙。



他没说出来的是什么



我和小萱经常玩一种做动作猜猜看的游戏,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负责做各种夸张的动作,而另一个人从这些动作中分析对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缩起脖子,裹紧衣服,双手要么捂住耳朵要么放在嘴边哈气--这一定是冬天,寒冷的冬天;



扇着扇子,吃着冰棍,抹着一把一把的汗--夏天这么快就到了;



打开伞用力撑在头顶,同时小心地做蹚水走路状--下大雨了;



假装抓着什么在身上左擦擦右擦擦、上擦擦下擦擦--洗澡喽,吹泡泡喽。



同样鼓励孩子积极进行推论的还有谜语,也可以通过一首好听的儿歌,推出一个熟悉的事物,这能带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



水果替代数字



"一个苹果等于两颗草莓,一颗草莓等于半只梨子。那么一个苹果等于多少梨子?"



我们将题中涉及的水果都放在桌面上,让孩子边看边想边拆分再合并,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启动,这对形成推理结果很有帮助,比不提供实物只凭空想象的效果要好得多。



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孩子的推理能力是逐渐加强的,最开始可能会表现得非常迟钝。这时千万不要催促和训斥孩子,而要非常耐心地带着他们多玩几次,用语言和动作加以提示,让孩子慢慢学会从已知的现象探知未知的部分,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一种游戏玩法被孩子所熟知,能够轻松说出正确的推理结果时,我们就可以加大游戏难度了。





这里提供几个锻炼推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1)跟人学下棋--下棋是最锻炼推理能力的休闲游戏,不但要想自己怎么走,还要防范对方怎么走,每一步都要经过心里许多次的假设和判断,非常考验人;



(2)玩魔方--小小的魔方虽然不起眼,但每摆弄一下都要想到下一步该怎么走,走出去后又是怎样旋转和安排,才能尽快回到六面全满的最初状态;



(3)看推理图画书或者推理影片--绘本《狐狸的神仙》就是一本非常适用于锻炼推理能力的童话,而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则适合在孩子6岁之后开始看,里面的各种案情分析非常精彩。



一天晚上我带小萱去看了朋友鼎力推荐的动画片《鸡妈鸭仔》,很受感动。散场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刮起了大风,一路走回家有些凉,我忍不住握住小萱的手,"来,妈妈抱着。"



"不行不行。"小萱着急地向后退,"我刚才上厕所,尿湿裤子了。"



我把她抱起来,"妈妈不怕你尿湿,没关系。"



她松了一口气,"哦,是不是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是故意的也没关系,妈妈不能让你着凉。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即使故意做错事了,能改就好。"



她抱着我看看,忽然使劲把小脸儿贴在我的脸上,眼圈红了。



我想这个孩子一定从刚才的事情中得到了一个有力的推论:妈妈永远爱我。



4.拼图能手的炼成--空间架构也重要



在培养孩子思维发展的游戏中,拼图游戏独树一帜,值得单独谈谈。



想想看,要将一大堆色彩混乱、毫无头绪的图块一点点还原成美丽的图案,这无疑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的耐心才能实现。甚至有人把拼图玩具比作补脑的维生素。



当然,和孩子一起玩拼图也是有方法的。



孩子在两岁以内时,我们需要买不超过10块的图案简单、色彩明快、质地厚实的拼图,与宝宝反复拼贴,使孩子了解什么叫做拼图,以及应该怎样将每一块进行比对才能实现目标。当孩子在两到三岁之间,我们可以买20块左右的拼图,图案依然是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或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在四岁之后,才能尝试50块以上的拼图。



小萱在两岁前的拼图是一套只有5块的大象拼图。两岁后她开始拼12块的动物拼图,很快又扩展到20块,我从网上给她买了一套26个英文字母的拼图,没想到她只是看了看,第一次上手就居然都能拼对。现在,四岁多两个月的时候,她能自己拼出36块的拼图了。





就如蒙台梭利所说的,孩子的身体内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促使他们成长和自我学习。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努力保护孩子对学习的高度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其他的皆随他们自己喜欢,父母只偶尔给予提醒和引导就可以了。



拼图的玩法



在刚开始接触拼图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懂如何玩耍。我们可以教孩子用这样的办法迅速学会拼图:



(1)组拼图要从边缘开始拼,先找四个角,再依据这四个角寻找和辨认跟它们挨着的边。这就是孩子学习顺序、秩序及进行逻辑思维锻炼的过程。



(2)当孩子自己动手却拼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要说的只是两个字--"转转"。这可以让孩子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拼图。



(3)从平面走向立体--平面拼图给孩子的感觉与立体拼图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做过实验,孩子可以很好地应付20块的陌生拼图,却对只有6块的立体拼图愁眉苦脸,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视觉空间能力还不够强,无法分析出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到底有没有拼图。



(4)细心地反复尝试,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拼图,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具备十足的耐心与专注力,能够安静地坐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件事。



如果是单面的拼图,我喜欢和小萱一起将所有拼图都翻成正面摊到床上,然后根据由角及边的方法开始逐一寻找;而若是立体拼图,我会让她从前、后、左、右再加上俯视角度去观察,这样就可以知道每一部分都是怎样堆积的。这也使孩子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偶尔玩积木,效果也是不错的。



瞬间记忆力得到增强的猜猜看游戏



有段时间我将家中的动物画页一张一张摞起来,开始给孩子们考试:



(1)用两只手遮住这种动物的脖子和嘴,最好能只露出眼睛,让孩子看看它是谁;



(2)把身子和脸都遮起来,只露出爪子,让孩子猜名称。



这种已知局部找整体的做法,让孩子的记忆力、逻辑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样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10分钟的找不同的游戏,它同样考的是瞬间记忆能力。



猜猜拼图中藏了几个小正方体



将玩具袋子中的小正方体取出七八个来,按四列三排两层来堆积,然后问孩子:这里面有几个正方体?藏起来几个?



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把立体拼图的平面图形画到纸上,然后互相考,看谁数得对。



这为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适时出手,在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之前把拼图变得简单一点,同时与孩子讨论他们在此过程中所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知道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四章在玩耍中学习与人相处



很少有独来独往的宝宝,小孩子都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幼儿在两岁前将家人当做游戏伙伴,两岁后出现群体概念时,他们更喜欢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孩子玩耍。当幼儿的生活圈子逐渐扩大时,他们的人际关系智能也跟着开始提升。



人际关系智能是一项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成功融入社会的重要智能,它包括孩子的察觉能力及分辨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企图、目的等能力。具有高度人际智能的孩子可以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对各种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



本章将介绍一些特别的亲子游戏,让父母通过陪宝宝玩耍来培养孩子形成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智能。这不仅会对孩子日后的性格发展更为有利,更会为其带来很好的人脉,使其做事情总会得到帮助。



1.关于爱的游戏--人际交往中最关键的因素



做妈妈之后,我从一个看见小孩就头大的女人变成了看到孩子就打心底喜爱和高兴的女人。我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丑孩子,有的小孩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可爱,只不过因为他们的性格中负面的成分有点多而已,只要父母用心修正,这些缺点都可以得到改正。



一个喜欢微笑、乐于分享、关心别人的孩子,在任何地方都会让人疼惜,而总是自私、冷漠、生怕别人强过自己的孩子,即使有着天使面孔也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将温柔的爱根植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



生病的巧虎妈妈



小萱是个对他人情绪很敏感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她看见别的小朋友痛哭或者发怒都会表现得很着急,想要去安慰。但是在三岁前后有一段时间这种关心忽然不见了。



小萱变得非但不会主动去关心人,还很暴力:看见虫子一定要踩死,我对其他小朋友说话她会上去把人家伸向我的手推;。她不再对路上遇见的长辈使用敬语,即使我生病她也不管,照样缠着我要抱要讲故事。



这真令人痛心。不都说闺女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吗?我怎么感觉自己生了个土匪!



和她讲道理根本没什么作用,她听听也就过去了。好吧,道理说不通,我决定用游戏来改变她。



小萱从一岁半就看着巧虎,她最爱的卡通人物就是可爱的小老虎一家,我决定从这里入手,"小萱,来玩过家家游戏怎么样?你当巧虎,我当巧虎妈妈!"



她的眼睛顿时亮起来,"好呀。"



我给她说了一遍早就想好的游戏情节:"巧虎妈妈生病了,巧虎要照顾妈妈,给她擦脸、倒水、帮她按摩和做家务。"



小萱已经进入角色了,"没问题!巧虎妈妈!"



我没有多废话,立刻躺到床上去了,同时还做呻吟状,"哎呀,头真疼啊。我好像感冒了!"小萱冲上来非常关切地问:"妈妈,你怎么啦?我给你贴上创可贴?"



这孩子一直都认为创可贴是万灵丹,但这次巧虎妈妈没有同意,我让她回忆她生病时我是怎么悉心照顾她的,"巧虎,你生病时,妈妈会给你量体温、喝水、做好吃的东西。现在也请你这样照顾妈妈吧!"



她明显停顿了一下,然后很小心地摸摸我的头,"真烫啊。巧虎妈妈,我去给你取体温计,你好好躺着啊。"



她学着用温度计,学习倒小半杯水,甚至还给我找来一块糖,"妈妈,吃糖吧。"真是太感动了,虽然紧接着就打击了我一下,"这糖是辣的!"



怪不得舍得给我吃,我不要,我又不是垃圾桶,你不吃的都给我!换真正好吃的东西来!



……



就这样,巧虎妈妈动辄就会病倒,然后小巧虎不停地为妈妈做这做那,小萱从这种游戏里发现原来她的照顾能够让妈妈很快就好起来给她一个大拥抱,也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那么多事情。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小萱又变回了原来那个关心他人、充满爱与热心的好孩子了。



下面就是设计此类情景游戏时可以参考的方法:



(1)扮演孩子喜欢的卡通角色;



(2)提前想好过家家的主题,有剧情安排;



(3)事先将过家家的内容大致讲给孩子,然后提醒他们在特殊的时刻应该怎么做;



(4)对孩子的配合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会带来好的后果。



我想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成长过程中的低谷,这个时期孩子有时会变得非常不懂事和没礼貌,但这可能是孩子心智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可能是平时孩子身边的人在无意间给予的负面暗示。当这个脾气又臭又倔的小孩子出现在眼前时,父母要做的不应是斥责,而是先去寻找原因--到底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然后接受现状,并立刻着手改变它。在改变的种种方法中,经过设计的情景游戏显然是上选,它保证了教育进行中的良好气氛,也让孩子在接受改变的过程中时刻拥有愉悦心情,事半功倍。



看谁先做到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如同童话,充满无限可能。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比赛,并想要夺得第一名。父母完全可以好好把握住孩子的这种心理,和他们展开特别的"竞赛"。



我和小萱每次下楼准备外出的时候,但凡身后有邻居也要下楼,小萱和我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看谁先开门"--最先跑到楼道口的那个人为别人打开楼门,并接受别人的感谢。这样的游戏让很多人都认识了热心的小萱,很远看到她就会打招呼,孩子觉得开心极了。



偶尔我们也比赛看谁先问好,远远看到认识的人,我就会立刻和她商量,"待会儿咱们比赛,看谁先对人说''你好'',怎么样?"不过这一招到她长大一点后有时会失灵,遇到她不怎么喜欢的人时,她就会立刻发扬风格让我赢,"你问好吧,这次我不当第一名。"



我们还会比赛看谁先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看谁能够让正在痛哭的小伙伴不哭,或是看谁能让爷爷奶奶笑……



爱的真意在于诚心诚意不计回报地付出,所以我和小萱所玩的这些游戏也都以付出为主题,鼓励小萱学会利他、无私、分享等。虽然这偶尔也带来"太傻"、"过于善良将来一定会吃亏"这样的评语,但我们乐此不疲。做让自己身心愉快的事情,做让大家都能发自内心微笑的事情,让单纯的孩子怀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我愿为此不断努力。



爸爸妈妈在带宝宝完成这样的游戏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不出现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第一;



(2)制定简单有趣且有利于他人的主题;



(3)在临睡前可以和孩子聊聊白天的比赛,帮助他们回想当时的情景,让孩子认识到照顾别人是件幸福的事。



2.家庭情景剧--训练基本的沟通能力



以熟悉的家人为合作伙伴的家庭情景剧,为幼儿情商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一方面孩子可以愉快地跟进大人设计的各种情节,一方面玩过一遍换个角色再来一遍也对心理发展有很大帮助。孩子可以通过游戏过程不断体验各种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更能够在换位游戏中尝试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从而更加理解和体谅对方。小萱两岁多一点刚刚能说短句的时候,我们家的家庭情景剧就隆重上演了。



自我介绍很重要



要是和妈妈走散了该怎么办呢?是原地大哭,还是找人求援?该怎样对别人描述自己的家呢?刚开始我总是和小萱玩"妈妈不见了"这样的游戏:





一个茫然无助的小孩上场,"妈妈,妈妈,555555……"



一个妈妈扮演的警察上场,"怎么啦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呀?"



小孩对警察说:"我的妈妈找不到了。我想回家。"



警察问:"那你家住哪儿?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电话是多少?"



这样问过几次,小萱就把爸爸妈妈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家里的电话和住址全记住并能说明白了。她甚至还能速度很快地准确地把电话打出去。当然,我同时也要求她对来帮助的人使用敬语--



"要说请!"



"说谢谢您!"



"说再见!"



自我介绍的游戏使孩子在与人沟通中更加自信,还提高了孩子对门牌号和手机号的记忆能力,经常重复玩这个游戏,孩子在陌生环境中也不容易紧张。这其实也是在教授孩子一项自我保护技能。



下面是几个对幼儿很关键的内容,请父母一定编入游戏中要孩子记住:



(1)孩子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



(2)父母的电话,家庭电话;



(3)这些信息只能透露给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4)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等等。



话说有些事说遇到就能遇到,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小萱在小区里玩累了,想回家却找不到我了(其实我正在小区门口与人说话,但她没看到),她在我们的楼道前,看见一位眼熟的老人从里面出来,就对人家说:



"爷爷,我家也在这个楼道里,是602,我爸爸是×××。我想回家,可是门铃太高了够不着,您能帮我按一下吗?"



老人立刻帮她按了,小萱爸爸开门后,她顺利地回到了自己家。老人对小萱的表现很惊讶,连连跟自己的老伴说:"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表达得这么清晰。真不错,不错不错。"老太太出来看见我,赶快把整件事情描述给我听,认为孩子非常聪明。其实这真的要归功于平时玩的游戏,哈哈!



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和小萱玩下面几种涉及表达能力的情景游戏,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1)主持人



请孩子当主持人,上台做自我介绍,邀请客人(当然都是家人扮演喽),然后一起表演节目;



(2)小店主



孩子和妈妈一个扮演小店的店主,一个扮演客人,店主要向客人问好,介绍自己的货物特点,询问客人的需要,再根据客人的要求打包等等(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管账);



3)来做客



孩子和妈妈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朋友,朋友到家中做客,我们要怎样款待呢?先询问朋友的口味,然后端上她喜欢的饮品和点心,然后再来满足朋友的种种要求。



所有这些游戏都需要交换角色,大家轮流玩。一方面孩子感觉新鲜,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想要孩子知道的内容利用角色互换时表达出来,"你看,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这么说……"这种玩法能够让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口齿清楚、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地与人交流,很好地介绍自己,也能很好地结交伙伴,对将来孩子的人际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一起玩好吗



有一段时间,小萱遇见比她大的陌生小孩时表现得很害羞,很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是她又不知道对方是否友好,也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接受自己,所以想跟人家玩的时候就会先推我:



"妈妈,你跟他们说。"



我不可能总去打头阵,而且她渐渐长大,一直缩在我身后也不是办法,那么,就先在家操练一下交朋友的方法吧。



我们用"小熊宝宝绘本系列"的《好朋友》做铺垫,先告诉小萱想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要大声问好并提出请求,然后进行模拟实践。



我正在同小熊玩得热火朝天时,小萱过来大声问:"你好,我们一起玩好吗?"而我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在不同意的情况下,想加入的那个人就要想办法打动我。小萱为此积累了不少请求的经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意识地请来一些小朋友在家中做客,当小萱害羞又向往地拉着我的手想让妈妈帮她说要一起玩的时候,我蹲下身子提醒她,"你记得《好朋友》里的小狸猫是怎样说的吗?还有咱俩昨天玩的''带我一起玩''那个游戏时,妈妈告诉过你的,想去玩要跟大家怎样说呢?现在你去试试看吧。"嘱咐完这些我就不再搭理她了,让她去自己处理。



这样做过两三次后,小萱的胆子大起来,她开始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对陌生的小伙伴提出请求了。再往后,即使在外面,她也能够用这个方法快速找到一起玩的新朋友。前天出去吃比萨,小萱看见儿童区有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在爬上跳下,连忙激动地冲过去,"小哥哥,你们带我一起玩好吗?"那两个大孩子没理她,她追在人家身后一直问一直问,又介绍自己的年龄、又问人家的姓名,丝毫没有气馁,等到我吃完午饭再看向她的时候,三个孩子已然在热火朝天地猜石头剪刀布了,旁边还有好几个小宝宝崇拜地围观着,小萱开心得小脸儿发红。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是提高其人际智能的必经之路,尤其在3-6岁期间,孩子是否能好好与其他伙伴相处这一点非常关键。倘若孩子始终紧张羞怯不敢与人结交,长大后很可能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到那时再想改变就会十分困难了。



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培养沟通能力,妈妈们可以依照以下几点予以辅助:



(1)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2)经常在家中举办小朋友的聚会,让孩子平时跟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做法都能够实际用到;



(3)练习谦让和包容,要求孩子能够保持温和的口吻,



(4)为孩子制造出沟通逆境,引导他们遭到冷遇时也可以找到应对的方法。不过不要教孩子使用强硬语气哟,那样会让别人对孩子产生不必要的排斥。



因为是训练沟通交流的游戏,这些设计在进行中需要很多对话,孩子当然很开心地说个不停,但我和她拼口水拼上半天,就觉得自己快没气儿了。话多伤神是真的,吃红枣吧,妈妈们,为了明天还能有力气继续陪玩,每天必须备好一把大红枣哟。



献花(0)
+1
(本文系mengyuan1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