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偶忆故乡
2012-03-31 | 阅:  转:  |  分享 
  


对于我来说,不知道哪里才算是故乡,小时候每隔几年就要迁徙一次,对很多地方也都有一些感情,可能是我们国家那种传统的情节,我把身份证上地方当做自己的故乡。也由此说明,我是来自山城农村的孩子。

追溯到我开始在山城生活,那几乎是十多年前了,我第一次和父母去到城市。他们在那里工作,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带我去玩,开学的时候我又回到农村去读书。

记忆最深的总是炎夏酷暑,热得不透风,整个城市就像在蒸笼里,只有一把风扇,从早开到晚。小时候怕羞,不敢出去和城里的小孩玩,也有比较友善的孩子主动邀请的,但是我从小就缺乏运动细胞,他们跳绳跳房子我都不会,有时候妈妈会怂我去,让我去给那些小孩子把绳子绷着,他们跳。

那时候住在一个军工厂里面,有一次楼下经过一个小女孩,穿着白色蕾丝的裙子,还有白蕾丝的袜子,自然卷的头发上别着一个可爱的蝴蝶结,直到她从我的视线消失,我都无法从看到她的那种震撼里面挣脱出来。

在乡下的童年,单纯而封闭。有时候婆婆要去田里劳作,便带上我,给我穿小褂和短裤,戴上一个大大的草帽,然后我自己去竹林捉笋子虫或者去小河里捉螃蟹。有一些衣服是表哥表姐的,大大的套在身上,妈妈买来的新衣服只有回家的时候才穿。那时候的我,从来不知道时尚,不知道蕾丝,当看到她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念头,她肯定不会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

后来,我经常等在窗口,也没有等到她的再次出现。白色的蕾丝仿佛成了我的一个少年结,长大之后我总爱买一些蕾丝的手套,袜子,胸衣,可是穿上却觉得很丑,基本上都不穿。

那时候妈妈带着我去渣滓洞参观,晚上回去后爸爸便要我写一篇游记,我洋洋洒洒的写小字本写了好几页,爸爸读了以后很气愤,他说你在记账吗,连你妈给你买的凉虾多少钱一碗都要给我写下来。只记得那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里,我一边哭一边修改我的游记。

后来爸爸出门做测绘基本都带着我,尤其是有一次走到长江大桥上,小小的我被那座雄伟的建筑征服了,在我乡下的老家也有一座桥,可是那座桥这长江大桥一比就如同乡下小妞和城市的富家小姐。

有时候傍晚了,习习江风拂来,那种清凉如同上帝对蒸笼里人的一种赏赐。我坐在江边等父亲,直到慢慢的华灯初上,沿着河岸的灯一直延伸到烟雾朦胧的远处,闪烁的灯光扑簌迷离。仿佛一种牵引,很神秘。如今把写的那些游记日记基本都忘光了,但那些在江边的凉风中等待父亲的场景,仍然犹新。

我喜欢山城的雨,虽然经常并不会因此凉快一点。山城的雨各式各样,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雨,也有万里晴空突然倾盆的雨,还有绵延悠长的雨。有时候雨水多到几乎侵泡着里面的生灵,那样的雨后会有浓浓的大雾,萦绕着远山和市区,那时候的桥会特别有诱惑力,因为云雾笼罩下的桥看不到那端,它像是往天堂般延伸出去。

我不喜欢和母亲上街,她已经养成了山城人的腔调,举止间都流露着我不熟悉的味道。和婆婆在一起,她会炒一盆菜放在那儿给我吃,一次吃不完第二顿可以继续吃。可是和母亲在一起之后,她只做一小点儿,盛在一个盘子里,显得很精致,但是每一顿都要吃完。我记得的妈妈喜欢做针线活儿,绣一些东西,可是在城里的她不一样了,吃完晚饭便让我写作业,她自己出去打牌。

喜欢吃她做的凉面,婆婆做的饭只求养生,只为了让我健康成长,有时候连味精都不放,更别说其他的香料。妈妈做的凉面下面泡在味水里面,上面撒着几颗香菜葱花,飘着红油的香味,油辣椒闻起来就很有食欲,山城里的女人几乎都很会做菜,做出的样式好看,味道也很香,无辣不欢,四季如此。

有时候天气热,爸爸也会带我到楼下的大树荫下去乘凉。哪里的爷爷奶奶会讲很多故事,民国时期的,或者古时候的,比如不要把血沾到黄果树上去,因为那些树都很老,他们成精了,会吸人的血,然后变成一个人的样子来梦中与你相会。

我很庆幸那时候依存玩乐过的那一颗巨大的黄果树,几层楼高,枝繁叶茂,像一顶庞大的伞,能吸收一些阳光的热气,送来一点凉风。有一些小孩还能翻到树枝上面去玩,我见过有成年人搭着楼梯爬上去的,那树干过于粗,像一小面墙,给人厚实有力的沉着感。







父亲是工程师,他希望我也能继续做工程,他说,山城是个非常有发展力的城市,不消十年,它就能比东部的好多城市发展的好。我如果能读好书学有所用,在那个城市应该能很好生活,事实证明他说的没错。只是那时候小,根本无心去想将来要干什么。

奇怪的是,我从来没在里面上过学,后来父母迁移,我也去其他地方上过学,但惟独没有在那儿读过书。只有一次去上过书法兴趣班,里面的一个小男孩字写得非常漂亮,但是都倒向一个方向,就像风吹过麦田,麦穗会随风偏倒的姿势一样。我便偷了他的笔记本回去临摹,然后我的也一样的偏倒了。

他的家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次我偷偷的跟着他,那条街的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木楼,很老旧,但是很亲切,都是住着安逸闲散的人,街上只有自行车,猫狗在街上乱串,那种二层的小木楼,楼沿上有的人家还养了鸽子。不挤不闹很干净,那个夏日的午后,我一直悄悄的跟着他走,直到他回到家。

后来我也开始想要打扮自己,想穿好看的衣服,想别好看的发夹,想要好看的凉鞋。可是拉着嚷着妈妈买来的裙子却又从来不穿,也许从小都没有那样穿过,觉得穿在自己身上别扭。

我偷看那个男生笔记本的事被几个女生看到了,她们偷偷骂我,但是说是偷偷也不全是,就是你坐在那儿,她们在旁边说,故意声音压得小小的,然后哈哈大笑。我虽然在乡下长大,但也从来不暴粗口不和别人动手,自以为沉默尊贵。但是和她们在一起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避不开也逃不脱,完全不能清净的自处,有一次终于和她们打了架,我右手的小指头被掰断了。爸爸把我接回去,禁闭在家里,只有那一年我离开山城的时候哭得很伤心,也许那个男生都不知道我跟踪过他,也许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属于这个城市,在里面骄傲的成长,可以很自信的光明正大的去看他的笔记本,而不是趁别人不在悄悄的去看。

夏天的味道快没了,秋暑更加严重。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更想和爸爸出去,想把那些地方多走几遍,以便能记在心里。小时候需要父母,对他们非常依恋,后来从心理学上分析,那是人格的形成第二次获得安全感的时候。可是父母非常忙,他们没时间来关注我的学习和生活。后来长大,他们对我非常好,要我经常打电话给他们,我觉得讽刺,如今我已成长为人,光和热量都已汲取足够,更多的爱不过是锦上添花,无寒冷中送来一把薪材的意义。







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老师让我们捕捉蝴蝶标本,我趁婆婆在地里挖红薯的时候,和她一起去山坡上捉蝴蝶。我自己玩了很久,婆婆突然对我说,你有个弟弟了。我忘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只记得阳光下的影子,带着大草帽的小小影子,有点歪斜,不知道怎么面对那时候不知道搬去了哪里的父母,已经新到来的弟弟。

那时候他们已经去了武汉,相继到了南京,镇江那些地方。有一两年没和父母见面,后来婆婆走了。我也要上中学,父母接我,我固执的不跟他们走,我自己去了一个私立寄宿学校,有时候在别人合家团圆的时候偷偷的流下泪来,想自己去山城念书,可是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不好,我的需要不被允许,我们之间弥漫着火药味,他们的每一个举措都仿佛是在针对我。

也许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做什么都是错的。

记得在山城的时候,和母亲逛街,在街边吃完酸辣粉把汤和盒子扔掉。一个小孩子捡起来把汤喝得干干净净,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目瞪口呆。妈妈说,他们都是孤儿,这个城市有许多。我说那我是孤儿吗,妈妈说你有爸有妈的怎么是孤儿呢,孤儿是没有家的孩子。

可是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孤儿。虽然还没有弟弟出生,我觉得这个妈妈也不像是我的,我一定是别人生了把我送给这个父母的,甚至想过是婆婆的女儿。在我的意识里妈妈就该是她那样的,很安静但也很严厉,她农忙的时候就去乡野里干活。没事的时候在家里听听戏剧,或者读圣经,偶尔还戴着老花镜绣花。她也教我做作业,而且不对地方一遍一遍的教,实在生气我太愚笨就自己走开了,留我自己想明白。而妈妈教我的时候总是掐或者打,我经常都很怕她。











大学的一个冬天,我回去在属于自己的故乡流浪,还有没有人也会这样做?我把房子租在原先住过的街道旁边,同样是一个旧式的居民区,那种旧,能品尝到曾经我生活过的味道。

所有的亲人朋友都不知道我在,后来经过发展,大多数乡下的亲戚都住进了城市。朋友也在里面工作,却无联系的意想。我知道停留不了多久,我应该属于那里,可是那里却不属于我。有时候我也觉得失望,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让我去回忆,去存放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打了一份工,有时候夜里三点下班,喝得有些醉靠在江边看这个火树银花的城市。父亲说得对,这是个不消十年就能发展起来的城市,曾经兴起一时的陪都,经历了时代的变换,破落陈旧,如今被列为全国直辖市之一。男女老少被时代的热潮带动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朝着时代的未来奔去。

即将过年,我在一个小吃店里吃到他们老板送来的汤圆。当时泪盈满眶,觉得陌生人的这些行为,让人相信温暖。我走到邹容路外面的广场上去看烟花,很多人都会选择到江边去放烟火,在那里,能看到这个城市的繁荣升腾。何对岸是毫无神秘感的都市楼群,它们被交错安放在那里,证明这里已经涌入越来越多的人。

即使后来走过很多长江上的桥,直达南方的海边,也去到了北方的冰城。但是过程中的它们分量不够重,只有被遗忘。我依然热爱那个夏天热的要命,冬天冷得要命的城市,刚开始不喜欢妈妈学过来的那种腔调,可是后来也很喜欢,每一句话的末尾象声词拖得很长,形容一个东西,把形容词也吐得很重。

在这个城市里,很少有呈直线的马路,一般都是在车上左弯右拐,一个购物广场或者一处古迹突然就闪现在你眼前,完全不经先前的预想。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它,生来就要比其它城市美很多,尤其是那滔滔的江水和茂密的树林。

也行是生于仲夏夜的夜晚,性格里有一些怀旧,也有很多悲伤,对生命里最初的东西恋恋不忘。不知道要远行多久,历经多少座城,他们能给人带来安全感,让人像在山城一样,想停留下来。虽然不知道那算不算我的故乡,但是我一直把它当做我的故乡。









献花(0)
+1
(本文系青城也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