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2012-03-31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总课时 1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刘艳国 年级 八年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2年月日—月日 教





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教











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



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



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设计“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

3.准备青蛙发育浸制标本,并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时 新课导入

(2分) 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讨论与交流激情、质疑、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30分)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巩固训练: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带着问题阅读P13内容。观察图Ⅶ-6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思考、讨论、交流。

讨论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什么是两栖动物?

观察图Ⅶ-5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阅读资料P14资料分析1.2.3。

思考、讨论、交流:P15讨论1.2.3。

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观看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任选其中一个,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巩固练习

(10分)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课堂总结

(3分) 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3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