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生物的变异
2012-03-31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生物的变异 总课时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刘艳国 年级 八年 学科 生物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2年月日—月日 教





析 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针对育种实例,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如果课上还让学生测量探究花生的大小变异,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测量结果意义,这里涉及到了对数量性状的测量,不免也能涉及到质量性状,但这里的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如果将质量性状细分,也会有这种差异。比如说花的颜色是红还是白,如果细分的话,还有深红、浅红、粉红等等的区别,所以有关这样的数量性状变异的探讨,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我不认为对于学生认识变异这种遗传现象有什么好处。 教











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重

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难

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学器材:(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2、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

3、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

4、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

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得出结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5、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

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6、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7、引导学生分析高产奶牛的选择繁育、小麦的杂交育种、甜椒的太空育种的原理。

8、出示“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图片或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造福人类的实例。











这是说的变异现象。

学生举例,踊跃发言。

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学生整理数据、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平均数。

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大小不同的花生应该是基因不同导致的。?

大花生(小花生)中有大有小,可能是环境引起的。

看书上第44页的图片

△谚语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了解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