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厦大更新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法规处刘洋林
9月16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局在厦门大学举办的第二期中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令人难忘的全景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美丽的厦大校园、精彩的学术讲座、奇妙的石门湖、神秘的客家风俗、壮观的土楼、古田会议遗址、瞿秋白就义处……,这些让我们不仅收获了理论上的新知,同时也感悟了精神的洗礼。感悟多多,收获多多,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八字真言。
1921年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相信凡是在厦大培训的学员都会对其留下深刻印象。此校训令我想起母校苏大(前身为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二者都崇尚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有点异曲同工之感吧。“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培训期间,我们多次徜徉于美丽的厦大校园。厚重的历史人文沉淀,花园式的校区,高大的长胡子的榕树亭亭如盖,四通八达的林荫大道,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各种标准的运动场地……无不彰显这所名校的神秘、开放,古老又到处生机勃勃。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厦大校园很美丽,亲眼目睹才感觉确实名不虚传。短短时间无门无法领略厦大学术的精妙绝伦,但从厦大的建筑设计上我们就可以管窥厦大校训精神之一斑:学校建在厦门岛上依山傍海,“上山下海”均不超过十分钟,位置绝佳,在全国高校中可谓鹤立鸡群;校园地主楼高耸,楼前湖水荡漾,芳草青青,湖面上黑天鹅快乐嬉戏;校内建筑传统与现代和谐相处,布局精妙,许多大楼用石头而非砖头修砌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商业街的架构也让我们体会了一些厦门人追求完美的精神。与其他城市不同,厦门商业街临街一面的房子都修建了漂亮的走廊。走廊前后贯通,绵延不绝。仅仅多了一道走廊便能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一方面,行人通过走廊行走,车辆通过行车道运行,人车自然分离,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走廊可以防范雨水,据说下雨天行人不打雨伞就可以穿行商业街自由购物,实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是一种奋斗精神,这是一种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价值导向。一个人无论为人、为学、做官、做事都可以以此作为座右铭,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作为我们国税系统的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发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也非常必要。
启示之一:要树立自立自强的工作态度。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包含同样的道理。作为公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挫折而不沉沦,处顺境而不骄躁,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克服懈怠心理,努力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启示之二:要培养追求卓越的工作心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工作目标、心态的不同对工作绩效影响必然不同。因此,日常工作中要摈弃“差不多、过得去”等消极心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关注细节,增强责任心,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启示之三:要增强注重创新的工作意识。追求卓越需要高昂的工作激情、良好的工作心态,还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绊脚石。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比较,运用创新思维,推动各项工作尽善尽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