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峻泽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2012-04-08 | 阅:  转:  |  分享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三讲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解析: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不惜污损胭脂之色、傲然挺立于蒙蒙细雨之中的海棠来表现自己不避艰险的精神和孤高脱俗的人格。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
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
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赏析:词的上片写
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
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
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
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
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
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
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
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
体体现。解析: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
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问: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
果。解析:“——“雪”隐喻白发,“朱”指“朱颜”,“白”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
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问: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解
析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的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对比是以鸟声稀等春光将舍我而去的凋零景象与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来迎我而
构成的,“稀”、“尽”、“飞”三字一串而下,写出了春将逝去的感伤,而“幽竹”、“清阴”与“待我”则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
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
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
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问: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
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诗歌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解析: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
。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究竟起什么特殊艺术效果呢?细细玩味,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
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
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
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
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
好处。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
“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
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我们心中的弦索。解析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先一
联写景后—联写情,交错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层深入展开。先是落日前云去鸟归的景象勾起乡思,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之景唤起迟暮之惊,显
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两层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有层层递进、曲达其意之妙。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
尽,故宫惟有树长生。问: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解析:两首诗都运
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的手法。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借此讽刺了讽刺统治者
穷奢极欲而误国。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抒发了对王朝兴衰的感叹。比较阅读下面的
唐诗和元曲,然后答题: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
胡虏,良人罢远征?[中吕]迎仙春张可久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问:这两首作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解析:李诗由景入情,正面抒写思念之情;张曲通过对秋景、捣衣声以及旁人的描写,侧面衬
托了思妇的怨情。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逃,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此明作者正避乱于岳州,从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园君子亭暂居,自号“园公”。问:这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峻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