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郭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基层税务机关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
2012-04-09 | 阅:  转:  |  分享 
  






为了进一步加强税源的分类管理与监控,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逐渐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陆续将用废企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民政福利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列为涉税风险企业的重点管理对象,作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对风险企业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目前的风险管理还仅仅停留在风险行业管理的层面上,仅仅是税务风险诸多要素中的一项,要实现真实意义上的税务风险管理,最终达到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化解和控制,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谓税收风险管理,是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按照指标精细化、程序标准化、评定科学化为原则构建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它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风险环节、风险时期、风险潜在分布规律和特点等,建立税收风险预警系统;以数理统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确立各种因素的风险系数;同时依据税收管理的风险程序,不断化解和消除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阻止纳税人违规行为和违法案件的发生。

???其实,任何纳税人都存在着涉税风险,只不过是风险的程度或者说等级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凭主观臆断认为哪个行业风险大,哪个行业风险小,而应通过科学手段,分析各项风险因素和指标来确定其属哪个等级的风险企业,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企业管理要求采取应对措施。

???税收风险管理,其实质就是税务机关分析、管理税收征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寻找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根据风险管理理论,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大致应分为:风险定位、风险描述、风险评定、风险应对和效果评介。

依据上述理论,建议基层税务机关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一、扩大风险定位,将更多企业列入风险管理范围

???除目前市局已列入风险管理的行业外,还应以对以下几类纳税人加以关注:一是违法违规行为相对集中的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加油站、使用百万元版专用发票的商贸企业;二是“四小票”抵扣居多的企业;三是出口退税企业;四是重点税源企业。

???二、编制《税收风险要素表》,描述各风险企业的风险点,加强风险识别和管理

???要对企业的背景风险和过程风险进行细化,以《税收风险要素表》的形式对各风险点进行标识,以确定税收风险等级。背景风险应包括:风险区域(如来源区域是否是涉税案件高发地企业、是否属于曾经被查处过行业中的企业、是否是多次停业、注销和开业的脱壳企业等)、风险行业(上述所列各类企业)、风险资质(如注册资本与销售收入严重不配比、非经营性债权占注册资本比例异常、会计核算不健全、部门设置不全、法人及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等)。过程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包括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如风险时期(违反正常季节性销售规律,销售货物淡旺季错位、企业税负变化与政策调控方向不一致)、货物构成(购进货物与耗用或销售不一致、存货存量及增减不合理)、进货渠道(从涉税案件高发地购进货物、舍近求远购进货物、供货方享受优惠政策),另外还有进货手续、生产能力、工序控制、投入产出、经营方式、销售渠道及注销时的资产处理等要素。

???三、实行税收风险等级管理,按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

???通过对各企业的税收风险描述,编制《税收风险级别评定表》,对各风险的等级进行评定。对不同等级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关口前移,从严控制(包括发票用量及其它审批项目),避免和消除相应风险;二是通过增加管理手段和管理频率(如进行驻厂监控、增加纳税评估的次数),及时发现相应的风险加以纠正;三是对风险等级特高的企业移交稽查进行打击。

???在税收风险等级的评定过程中,可以考虑开发相关软件综合各风险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电子评定。然后将评定结果通过发布平台将一定等级的风险企业的风险级别、风险要素和应对措施及时进行发布,以便基层税收管理员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有效地化解或控制风险。

???四、加强纳税服务,帮助纳税人进行内部涉税控制,提高纳税人财务核算水平

???目前,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是纳税人账簿凭证不齐全,核算水平不高,不能如实地反映经营过程。所以税务部门要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势必加强纳税人的内部涉税控制,努力提高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水平。企业内部涉税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部门与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牵连关系。对于中小企业,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根据控制实物流和资金流的理念,设计财务核算流程。如可以在原材料(货物)的购进、入库、领用,产品的入库、出库,成本的发生,销售的实现,货款的回笼核算等环节,明确一条核算的“路线图”,列举核算过程中所需的单据等。通过对纳税人的服务性管理,提高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水平,从而为规避税收风险创造条件。

???五、建立主要原材料(货物)价格发布平台,防止虚增价格的风险发生

???通过长期的税企博奕,业务水平较高的纳税人已经开始注意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耗比例,人为地控制“投入产出”比,使之趋于符合税务机关的要求,但却将目光投向了难以掌控的价格上,通过虚增价格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

???由于基层税收管理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采集到相关数据,有必要建立主要原材料(货物)价格发布平台,按月发布各种主要材料(货物)的平均价格,据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的参考。

???六、建立行业经营指标预约机制,加强对税收风险的控制

???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经营指标的控制,可以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的发生。如“投入产出比”、“单位能耗”、“单位人工”等,但是这些指标又不是税法规定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对纳税人没有明显的约束力。可以组织行业管理专家,并邀请纳税人代表参加,对各行业的相关指标进行认真调查测算,通过与纳税人充分磋商,下发纳税人参照执行。

???七、更新管理观念,借力社会中介机构,分散税收风险

???社会中介机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税务师、税务专家,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执业纪律,是国家不花钱的“经济警察”,它既能保证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又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基层税务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中立”的第三方,将一部分管理风险向其转移。可以考虑引进中介机构帮助纳税人进行汇算清缴,建立健全中介机构的税务鉴证活动,借力中介机构共同进行纳税评估。这样既可以分散税收管理风险,又可以建立业务互补关系,从而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水平。

???八、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重视与银行及政府其他部门的协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层面上,而是要加强对纳税人各经营环节的管理。故而应重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从其他部门获取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以提升税收管理的深度。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改革不到位,导致了大量现金交易的存在,使纳税人的资金流难以控管。同时,由于法律层面的原因,基层税务机关不能随意查询纳税人的银行存款情况,使资金流的管理难度加大。在实际税收管理活动中,纳税人的《银行对账单》基本不能提供,能提供的也基本不全。应加强与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商,要求各金融机构按月打印《对账单》并交付纳税人按月进行装订,以便税收管理员或纳税评估人员加强控管。各县(市)局和市区分局也要建立与建设局及房管部门的协作,按月交换房地产开发企业领取预售许可证及正式销售许可证的信息,以便督促税收管理员及时进行房地产所得税的预征及结算。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