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钢琴与电子琴
2012-04-13 | 阅:  转:  |  分享 
  
钢琴

piano



击奏弦鸣乐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既能

演奏和声与复调音乐,又能担任独奏、重奏、伴奏的重要乐

器。它的结构复杂,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并具有高

难度的演奏技巧。

历史沿革现代钢琴的前身是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

钢琴的基本机械机制是1709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一位羽

管键琴制作家B.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发明的,他将

他的乐器称为可强奏和弱奏的羽管键琴。其他德国制作家在

琴槌敲击的机械装置上进行试验,但他们的乐器称作方形钢

琴。后来,方形钢琴在英国被大大地改进。到大约1775年,

钢琴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德国(维也纳装置)和英国

(英国装置)已经解决了大多数乐器方面的问题。维也纳琴

触键比较轻,而英国制造的琴声音洪亮,音色较浓。1821年,

一位法国制造家S.埃拉尔发明了最后一项基本改进装置,即

进退装置。1825年,A.巴布科克创造了整块浇铸的金属框架

及斜向交叉重叠的琴弦设计,近代钢琴的各个关键部件到此

就告定型了。

形制和构造钢琴是一种用琴键带动琴槌敲击琴弦并使

其发音的键盘乐器。其名称piano是原名意大利语pianofor

te(强弱)的缩写,指演奏者可通过在琴键上改变手指的触

键(手指压力)来产生强或弱的力度变化。这一特点是在钢

琴所替代的两种早期键盘乐器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上所没

有的。钢琴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键盘、踏板、击弦机、琴槌、

琴弦、金属框架及共鸣板。其键盘按十二平均律半音关系排

列,分上下两排黑白键。钢琴的音域比除了管风琴以外的任

何乐器都宽,正好7个八度(A2到a3)或7个八度加1个三度(A2

到C4)。每个琴键控制一个音,共有88个键,有的甚至有96

个键。除了键盘外,钢琴还有至少两个踏板(有的钢琴3个)。

右边的踏板称为制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它使制音器抬

起,离开所有琴弦,这样,在琴键放开后,被敲击的琴弦继

续振动(不过,踏板必须踩下),并与其他琴弦产生共振。

由于可以同时听到许多泛音,既增强了音量又丰富了音色。

左边的踏板称为弱音踏板,它将整个大三角钢琴的机械装置

向右略微移动,使大多数锤子少击一根琴弦,高音只击两根,

中间音域的音只击一根,低音仍然击一根,这样只听到很少

泛音,减弱了音量并改变了音色。中间踏板称为持音踏板,

它使制音器保持踏板踩下之前弹奏的音,使它们在其他音被

弹奏时仍然持续发音。击弦机是钢琴复杂结构的核心,演奏

者按键时,击弦机将琴槌推送到适当的位置,再借惯性冲力

击弦,包着毡子的琴槌掷向特定音高的琴弦(通常是每个高

音3根弦,中间音域2根弦,每个低音1根弦)。同时,琴槌

敲击琴弦时,裹着毡子的制音器从这些琴弦上抬起,使其振

动而发音。琴槌必须很快地从琴弦上弹回,以使它不妨碍琴

弦的振动。琴键放开时,制音器落回此音的琴弦上,使其不

发声。为了保证击键后琴槌不弹回琴弦,采用了一种进退结

构装置,以使锤子落回时远离而不会弹回。除此之外,另一

个装置在琴槌下落时将其抓住。为了演奏快速的同音重复,

现代钢琴具有一个复式进退装置,可以使锤子落回两次,第

一次到一个中间位置,第二次到一个远离琴弦的位置上。如

果同音快速地重复,琴键被很快地再次按下,琴槌只到达中

间位置,因此可以很快地回到琴弦。如果音不被重复,琴槌

有足够的时间落回两次到它最后停止的位置。琴弦的声音是

由一块起共鸣作用的木质琴枕与金属框架连为一体的音板来

增强的。

钢琴有大三角钢琴、立式钢琴和电子钢琴。三角钢琴呈

羽翼三角形,琴弦是横向排列的,音板平躺在琴弦下方,发

音洪亮,传送较远。其型号多种多样,从5英尺(1英尺=

0.3048米)长的小三角琴到长9英尺的大音乐会钢琴都有。

立式钢琴的外形如长方立柜,琴弦是斜向垂直排列的,音板

在琴弦的后面竖立,主要优点是比三角钢琴节省空间,缺点

是由于琴弦较短,比三角钢琴缺少共鸣、声音差。电子钢琴

的音板由一个连接扩音器的电子并联系统所替代,扩大的声

音从装在乐器底部的扬声器中放出,附加的踏板对音量进行

严格的控制。连接放大器的可调旋钮改变声音的混响。

演奏艺术钢琴的演奏技术是在羽管键琴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D.斯卡拉蒂发展了双音、双手交叉、重复音、超过

八度的琶音等弹奏技术,对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指法最初只用3个手指,在自然律转调中,黑键用得

很少。J.S.巴赫创造了平均律并把它用于羽管键琴后,在弹

奏法上打破了种种限制,不仅使用黑键,也突破了只用3个

手指的限制。C.P.E.巴赫首先发展了不同与羽管键琴的演奏

方法,随后,M.克莱门蒂等人对钢琴演奏和教学作出了贡献。

W.A.莫扎特的学生J.N.胡梅尔以辉煌的技术和典雅的风格名

震欧洲。L.van贝多芬的演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雄伟的气

势。18世纪是羽管键琴与钢琴并存的时代。19世纪钢琴在社

会和家庭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涌现出一批钢琴演奏家。F.

李斯特受小提琴大师I.帕格尼尼的影响,把钢琴演奏技术推

到灿烂辉煌的境地。而另一位与他同时代的钢琴家F.F.肖邦

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性能,其演奏音色优美,语调亲切而富于

歌唱,伴奏织体中隐藏着复调因素,踏板的巧妙使用和精美

的技术性走句,使钢琴演奏艺术达到了极高境界。20世纪C.

德彪西和M.拉韦尔的钢琴作品充满了色彩性,给演奏技术提

出了新的课题,他的音乐有时需要明亮闪光的色彩,但却罩

上雾一样的薄纱,除了踏板的精巧用法外,需要抚摸般的指

触和一掠而过的漂浮音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锋派的某

些作曲家为了达到新奇的音响效果,对于演奏法也提出了特

殊要求,如采用手臂和拳头弹奏等,有的还在钢琴的琴弦上

加入橡皮或其他金属物,以改变钢琴的原有音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电子琴

electronicorgan



键盘乐器。声音由电子电路产生,用扬声器播送。它出

现于20世纪初期,整个外形与羽管键琴或立式钢琴相似。这

类乐器大多数依靠电子振荡器发声。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子音

源产生的波型经频谱合成及滤波电路形成多种不同音色,再

经音型电路(包括产生器)形成吹、拉、弹的演奏效果。第

一架电子琴是美国发明家卡希尔于1904年制造的,重200吨。

此后,美国、德国电子琴的制造家进行各种试验,最重要和

最知名的电子琴是哈蒙德风琴,有两层手键盘和一套脚键盘,

在某种程度上可模仿小提琴、长笛、双簧管、打击乐器等。

20世纪60年代,电子琴的制造商改进了造琴工艺,先后用晶

体管和集成电路代替电子管。家用电子琴具有了自动打击乐

节奏、自动配置和声及分解和弦伴奏以及人工残响等功能。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使电子琴更小型化和多功能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献花(0)
+1
(本文系老杨的资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