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总课时 六课时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李海涛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政治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内容突出“权利”二字,旨在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其一,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感而忽略学生应当具备的热爱法律、信任法律的情怀;其二,注重阐明义务而忽视对权利的张扬;其三,注重告诫学生“知法、守法”而忽视倡导“知法、用法”。凡此种种,难免使学生对法律持消极态度,仅视法律为“戒律”。 学
情
分
析 针对部分学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学生也缺乏健康意识,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学生只认识到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提高这一责任意识非常必要。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威海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重
点 1、什么是人格权?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难
点 1、初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2、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课
前
准
备 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如: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各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3)
二学习新课
(30)
课堂小结
(2)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1) 引言导入,学生阅读引言中的3个情景,简要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在这个方面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一)看图例案例回答问题:
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格权的重要性
(三)相关链接人权知识
(四)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
特点: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五)相关链接封建和新中国对于人格权的维护情况
(六)生命健康权的地位——首要地位
(七)相关链接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
(八)通过对书本三个情景问题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权
1、分析三个情景,提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了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侵权行为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一)分析雇佣童工的案例
提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未成年人的生命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文
(三)相关链接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四)国家法律(提问哪些法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
情景一、情景二(略)
《资源与评价》第二课测试题
第三课第二框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受特殊保护
2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与健康
请同学观察三副图,编一个情景剧本。恶作剧的可以让学生表演;
请学生齐读后,谈对健康问题的看法
阅读案例
阅读后,设疑讨论相关问题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体验
◇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人格权”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反思自己是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反思自己是否有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收集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案例。
△通过阅读材料讨论禁止使用童工的理由,让学生体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十米九糠的力度,热爱法律;让学生感受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实行特殊保护的意义,感受祖国的温暖;连接教材主题,即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
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3)
二学习新课
(30)
课堂小结
(2)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1) 创设情景: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呢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活动一:
一、出示一组图片(见教材28页)
1、以上图景中,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2、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权利?
活动二:
二、出示资料(见教材29页)
1、上述行为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利的行为?为什么?
2、我们身边有哪些珍爱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
活动三:
出示案例(见教材30页)
此事给小君,小哲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进一步山穷水尽,进一步海阔天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
活动四:
出示“同学落水之后”案例(见教材35页)
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提示:从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考虑)。
教师指导、归纳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
材料(略)
问题:1、根据教材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轻生和自残行为的?
2、我们身边分别有哪些珍爱自身和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家庭作业)第三课第一课时(测试题)
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板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
损害生命健康权造成的危害
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远离罢了,守法助人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教师指导总结: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2个小组组成1个大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基础上进行大组汇总,然后选派1位代表发言。
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2个小组组成1个大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基础上进行大组汇总,然后选派1位代表发言。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提出新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对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小哲伤害案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害人就是害自己,遇事应冷静,应通过合法手段解决问题沉溺于暴力电影和游戏,虽不至于直接促成犯罪,但却在诱导青少年以暴图解决问题,在学生中形成远离暴力,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要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三
课时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3)
二学习新课
(30)
课堂小结
(2)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1)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什么是人格尊严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的小字资料。
教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师:信誉是一方面,还有什么?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再看看书,给人的名誉下个定义好吗?
教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也对他人进行评价,每个人一生中都处在这种评价中,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如诚实、正直、善良、聪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活动:播放录音(节选200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教师: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师:谈到他,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之自豪。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袁隆平同志为什么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讲讲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吗?说明什么?
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讨论:
(1)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
3.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作斗争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誉权被侵犯的事例吗?
教师总结: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9超市事件后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为错在哪里?
2.若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
政治作业2
第四课第二框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不可辱
人人有人格和尊严
污辱人格承担法律责任
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名誉的涵义
好名誉带来的利益
侵犯名誉权的危害
名誉权的表现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学生:名誉就是名声,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
学生:还可以是品德、才干、声望等社会评价。
学生: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学生齐声:袁隆平
学生:袁隆平具有很好的人品。
学生1:大江很伤心,人格尊严被侵犯,而且较委屈。
学生2:周围同学可能议论指责大江,友谊受损。
学生3:和睦团结的班风受到影响,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
学生1:大伟和小辉的看法不对,小敏说得对,小明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违法。
学生2:小明应公开道歉,他肯定违法了。
学生3:大江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小明若知错改正,可以宽容;若不知错,大江应该依法维权。
欣赏: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墨子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归于毁灭。
──华盛顿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对行使人格尊严权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害人,害己。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本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四
课时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3)
二学习新课
(30)
课堂小结
(2)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1) 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我有肖像权
(1)、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
(2)、案例分析:
见书本:(40页)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姓名权
(1)、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2)、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
材料分析(保护我们的姓名权)
问题:1你认为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2、请你为小风宾的父母找找维权的依据?
第四课自主检测卷
《资源与评价》第二单元学业演练场
板书设计
第二框肖像与姓名中的权利
我有肖像权
肖像与人格不可分
肖像权及其主要内容
肖像权不容侵害
维护自己的肖像权
维护姓名权
姓名是人格的基本标志
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的主要
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小品表演:朱月坡的烦恼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对行使肖像权与姓名权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害人、害己。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维护自己的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也要尊重他人权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本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五
课时
第五课时 一、复习提问
(3)
二、导入新课
(3)
三、学习新课
(25)
课堂小结
(3)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2) 生命健康权的内容、保护方法是什么?
情景导入: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一)、人人有隐私
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2.阅读P47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3。共同学习教材P46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
3、讲解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讨论(1):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讨论(2):“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料而采取的措施。“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
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
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小结:学生归纳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
分析说明材料略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保护公民隐私对国家和个人有怎样的意义?
政治作业2
第二框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什么是隐私
隐私的内容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什么是隐私权
2、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3、隐私权的界限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学生阅读案例(某派出所非法搜查的事例),并结合P49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一是通过真实而具体的情景导入隐私问题;二是使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的隐私;三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隐私、隐私可能涉及哪些类型;四是通过帮小红讲清道理,让学生初步感受保护隐私与正常交往有了矛盾应该如何处理。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六
课时
第六课时 一、复习提问
(3)
二、导入新课
(3)
三、学习新课
(25)
课堂小结
(3)
创新应用
(5)
布置作业
(4)
课后预习
(2) 你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呢?
1、情景展示(P51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2、假设你把一些个人的秘密说给朋友、同学后,他们泄露了出去,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结合导入中的情景,
思考: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小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2、友谊与隐私:材料一(略)
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材料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QQ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你认为王军的行为:
A破坏友谊B太不道德了
C没什么关系D侵犯了其隐私权
老师归纳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出示材料:
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3.学生在了解书中的两方法后,思考:保护个人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还可以怎样做?
4、结合3中(2)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1、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侵犯青少年隐私权的的行为有哪些?
(2)维护青少年这种权利,你有什么好建议?
自主检测题
期中总复习(试卷)
板书设计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尊重他人隐私要要强化责任意识
尊重他人隐私要是道德的呼唤
依法维护隐私权
隐私权的主要主要表现
依法维护隐私权
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保护隐私,善于交流
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开展讨论,回答问题。
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再列举一些和隐私有关的情景,由学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
(1)学生阅读P54页大字,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一是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隐私权意识;二是提高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辨别能力;三是使学生明确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四是让学生意识到,未成年人行使民事权利有特点。
□对于隐私、隐私权等具体知识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判断、选择或对情景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状况。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