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华文化与文明礼仪
2012-04-14 | 阅:  转:  |  分享 
  
收稿日期:2008-01-12

作者简介:张京,北京社会主义学院讲师、学报编辑。邮编:110105

中华文化与文明礼仪

张京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展示中华民族风采和精神面貌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展现给

世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今日的成

就与未来的理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智慧的凝结和写照,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

沉淀,培育民族精神要在历史传承中提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合理成分。中华民族自古是

礼仪之邦,在文明礼仪方面有着辉煌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建设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工程,礼

仪的背后要有文化的支撑。当前,建设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精神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08)01-0041-03

2008年第1期

(总第41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

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SOCIALISMB

“世界给中国十六天,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2008年

北京奥运会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将是我

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明的契机,将是展示中华民

族风采和精神面貌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拿出东道主的热情,

施以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让华夏民族的热情与风采永远给

世界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北京奥运赛场和北京的城市就是集

中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窗口。

北京是一座具有304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华夏民族向

来是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们要展现给世人的是我们民族的文

化传统,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文化精神,是我们今日的成就

与未来的理想。一个完善的民族,必然有独特的个性;一个有

长久魅力的民族,必然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个热情好客的

民族,必然有自尊自信和真诚。因此,我们不仅要展现与世界

相同的一面,更要展现中国独具风采的一面。展现出我们民族

的自尊自信、彬彬有礼。让人类的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

一、文化与民族精神

所谓文化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条件下,世界在

特定人群的精神意识中的普遍映照和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地域环境往往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即便是在相同的

时空条件下,处于人类社会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群所反映出

的文化特征也大相径庭。文化是可以沿袭传承的,也是可以交

流融合的。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

的品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

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

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

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历史的印迹,文化是人类发展的积淀,文化更是一

个民族精神智慧的凝结和写照,中华民族的文化将决定我们

这个古老民族的未来。

党的十六大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

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

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之一,要充分发挥出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的作用,要大力倡导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心,共同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

纽带。

民族精神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民族传统文化孕育而

4141

B

张京中华文化与文明礼仪

成的。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

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

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为民族精神产生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发

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

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有机遇,又有挑

战。一方面,人们牢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思想观念,培育和形成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

战,现在社会上存在着的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的现象,国家意

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淡漠等。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对民族精神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越要重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全体人民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民族精神是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

和时代的统一体。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相促进的。培育民族

精神必须植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

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反映,即反映广

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从这一意义上讲,时代精神蕴含在民族精神之中,体

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又是一个随着时代

进步而不断创新和丰富的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精神表

现为中华儿女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不怕牺牲,抗

击外敌,百折不挠,努力实现民族解放,其间形成了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和改革年代,

民族精神表现为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乐于奉献,勇于探

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间形成

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

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

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

培育民族精神要在历史传承中提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

合理成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多年来,勤劳智

慧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有爱国

爱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使命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全

民富强的整体观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贫贱不

移、威武不屈”的气节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意识,“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责任感,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严以律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的高尚品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这些伟大的民

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升华,是中华民族崇高思想的

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当然,从传统中汲取合理成分,不是盲目地颂古、好古、信

古,而是要植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条件下加以批判吸收,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也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来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日益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应学

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

就,促进本民族发展。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具有海纳百川的

气量,具有吸收其他文化中优秀成分为我所用的勇气,具有在

不同文化的互动中超越自我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

富于创造和善于学习的民族,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

民的优秀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

向未来,才能使中华民族精神找到更多的发展契机,从而使中

华民族富有生机、蓬勃向上。

二、文化与文明礼仪

礼仪是一种文化,社会发展要求要有一个礼仪规范,用以

指导我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

“礼”分为礼仪和礼貌两个方面,礼仪是礼的内在含义,礼

貌是礼的外在形式。《礼记·曲礼上》说:“礼从宜,使从俗。夫礼

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仪的形式可以

变通,但是礼仪的内在含义却不能变,我们的民族不能没有自

己民族的礼仪形式。

礼是一个民族最具表征性的东西。所谓文化特色,其内涵

的外部表现就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气质往往是通过各种

风俗习惯来表现的。最能体现一个群体的特质的东西正是我

们日常和社会生活中所共同遵守的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是礼仪之邦,在文明礼仪方面有着辉煌的

传统。所以在礼仪方面对传统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在《论语》中论及国家在转型动荡时,有四件事情最

让他担忧,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

改,是吾忧也。”即人们不再讲品德的修养,也就是不积德;人

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做学问;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却不肯去

做;知道自己的问题和毛病,却视若无睹,无法改正。孔子的话

可谓一语中的,他的担忧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人。

“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物质财富丰富了,精神

财富也必须要丰富;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也必须要提

高。儒家的礼乐文化,就是用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

的。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

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论语》中

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就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

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

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中国的礼从本质上说是

为了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从制度

的层面来维护社会等级。因此,传统文化的“礼”,是以礼治为

42

2008年第1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B

核心,由礼仪、礼制、礼教、礼器、礼学等诸方面内容融汇的一

种文化集合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治理方法。

所以,传统文化中的礼虽然起源于“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的“小康”社会,但它是为了对人进行行为规范

的教育。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

段。这些内涵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价值,仍然是一种社会道

德的外化,仍然是可以与法制并行和相互交织、配合的社会治

理方法。如果我们把传统的道德内涵置换为现代的道德内涵,

把过去的生产关系置换为现代的生产关系,把封建专制的制

度背景置换为现代政治文明的背景,把传统的圣人治天下置

换为民主,把固有的等级观念置换为可公平竞争的角色观念,

加上平等和崇尚人的尊严,再保留一些我们应该保留的核心

传统价值观,再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那么这些礼的内涵就

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今天重建中国特色礼文化的基础。如果再

将礼中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礼治、礼教、礼学

加以扬弃,将重点放在礼仪和相关文化的建设上,重振礼仪之

邦就有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三、文化与精神文明

中国历来认为礼仪制度的建设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工程,

古代有很多制度就是通过“礼乐”来达到行教化和相互沟通的

目的的。先秦与汉代的“采诗”、“献诗”就属于一种典型的“礼

乐”制度,它为下情上达、防止民情的言路中间阻塞发挥了重

要作用。我国传统的成年礼、婚礼、相见礼等等,都蕴涵着丰富

的人文理念,让你在这些仪式中感受亲情,感觉责任。例如婚

礼中“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就蕴含着明确的婚姻

价值观,那就是对天地的崇拜、对长辈的感恩和夫妻平等的责

任。又如平时对师长、对父母、对老人尊重等等,都是要在潜移

默化之中培养人们尊老敬长的意识和修养。《礼记》说“虽负贩

者必有尊也”,即使是肩负担挑走街穿巷的小贩,也应享有人

的尊严,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公民普遍有这样的素养,对制

度的实施就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治理社会就要从教育人开始。现

实社会中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出在人的素质问题上,所以中

国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治国

的最基础的地位。在下大力气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的

同时,也要抓治理社会的基础问题———人的素质问题。

礼仪的背后要有文化的支撑。文化影响与政治、军事、经

济不同,不是国家机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蕴含于民

众心里。有让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创造的民族才会获得别人

的尊重,而且这种创造常常会让本民族的文明水准获得大幅

提升。

总而言之,治本的办法,必须要首先打造我们的制度文

明,让不文明寸步难行,让大家在“付出”文明时都有“收获”文

明的预期,让一切领域内的不文明都能受到制度的约束,这样

才会有我们的素质文明。在当今国力日渐强盛,国际地位日益

重要的情况下,建设先进文化就成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复

兴的关键内容。建立先进的中华文化是重振礼仪之邦的根本,

解决礼仪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解决文化问题,礼仪文化的重

建实质上就是一个新的中华文化的重建部分,对此应该有清

醒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通过继承、弘扬和发展独特的民族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

大胜利。面对当前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十分繁重

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团结

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以和合精神为精髓的中华文化与

奥运精神结合起来,体现“人文奥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

佳使者。

4342

2008年第1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B

核心,由礼仪、礼制、礼教、礼器、礼学等诸方面内容融汇的一

种文化集合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治理方法。

所以,传统文化中的礼虽然起源于“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的“小康”社会,但它是为了对人进行行为规范

的教育。修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

段。这些内涵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价值,仍然是一种社会道

德的外化,仍然是可以与法制并行和相互交织、配合的社会治

理方法。如果我们把传统的道德内涵置换为现代的道德内涵,

把过去的生产关系置换为现代的生产关系,把封建专制的制

度背景置换为现代政治文明的背景,把传统的圣人治天下置

换为民主,把固有的等级观念置换为可公平竞争的角色观念,

加上平等和崇尚人的尊严,再保留一些我们应该保留的核心

传统价值观,再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那么这些礼的内涵就

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今天重建中国特色礼文化的基础。如果再

将礼中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礼治、礼教、礼学

加以扬弃,将重点放在礼仪和相关文化的建设上,重振礼仪之

邦就有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三、文化与精神文明

中国历来认为礼仪制度的建设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工程,

古代有很多制度就是通过“礼乐”来达到行教化和相互沟通的

目的的。先秦与汉代的“采诗”、“献诗”就属于一种典型的“礼

乐”制度,它为下情上达、防止民情的言路中间阻塞发挥了重

要作用。我国传统的成年礼、婚礼、相见礼等等,都蕴涵着丰富

的人文理念,让你在这些仪式中感受亲情,感觉责任。例如婚

礼中“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就蕴含着明确的婚姻

价值观,那就是对天地的崇拜、对长辈的感恩和夫妻平等的责

任。又如平时对师长、对父母、对老人尊重等等,都是要在潜移

默化之中培养人们尊老敬长的意识和修养。《礼记》说“虽负贩

者必有尊也”,即使是肩负担挑走街穿巷的小贩,也应享有人

的尊严,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公民普遍有这样的素养,对制

度的实施就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治理社会就要从教育人开始。现

实社会中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出在人的素质问题上,所以中

国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治国

的最基础的地位。在下大力气解决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的

同时,也要抓治理社会的基础问题———人的素质问题。

礼仪的背后要有文化的支撑。文化影响与政治、军事、经

济不同,不是国家机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蕴含于民

众心里。有让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创造的民族才会获得别人

的尊重,而且这种创造常常会让本民族的文明水准获得大幅

提升。

总而言之,治本的办法,必须要首先打造我们的制度文

明,让不文明寸步难行,让大家在“付出”文明时都有“收获”文

明的预期,让一切领域内的不文明都能受到制度的约束,这样

才会有我们的素质文明。在当今国力日渐强盛,国际地位日益

重要的情况下,建设先进文化就成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复

兴的关键内容。建立先进的中华文化是重振礼仪之邦的根本,

解决礼仪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解决文化问题,礼仪文化的重

建实质上就是一个新的中华文化的重建部分,对此应该有清

醒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通过继承、弘扬和发展独特的民族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

大胜利。面对当前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十分繁重

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团结

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以和合精神为精髓的中华文化与

奥运精神结合起来,体现“人文奥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

佳使者。

4343

献花(0)
+1
(本文系静思园悦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