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2012-04-16 | 阅:  转:  |  分享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法学法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传统的、旧的教法、学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而,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一所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而好教学质量就在于有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去教,并且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学校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引导教师注重教法和学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名优秀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构建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时空,为学生作好在未来社会掌舵的准备,“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真理的人。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表现,对于他的进步比静止的听课尤为重要,所以他前进的道路就变成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如果仍旧用已有的经验上课,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不学习吸纳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会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就会遭到时代的淘汰。第三,从素质教育方面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21世纪是个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快,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一灌了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已不再适应,而满堂问的教法同样也不符合教改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要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转换到新的“学生中心论”上来。须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会显出真正的价值。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应是学生前进的引导者,因而要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摆脱旧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构筑学生成才的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教师首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乐意学,有兴趣学,主动学,然后再去研究怎样教,因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才是教师的真正职责。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古人云“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瑞士心理学家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是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曾提出了“火把理论”,即“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激发兴趣,正是为“点燃”火把作充分的准备。

2、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过程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才有实际意义。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重结果轻过程,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备课、课堂教学和辅导这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尊重学生人格这个核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引导学生的教学过程设计,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体化,针对班情、学情,设计具体可行的教案。教案还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学生学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的学,并由“学会”到“会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情感上的温暖感和心理上的归属感,从而欣然聆听教师的教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发表不同意见,并经常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使单纯接受知识的活动内化为智能活动。在课堂上,要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的成果能及时得到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认可,让学生在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有收获的课堂上学习,使优生得到提高,中等生愉快接受,后进生受到带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活灵活现,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互相配合,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师生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刘国正在《说“活”》一文中谈到课堂教学活动时说:“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学,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样就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会学、乐学、善学、活学、学会,知识能力同步提高。

3、了解学情,分类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笛卡儿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皮亚杰也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勤于动手,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动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的同时,用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研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尤其是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能力;创新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向学生提供最为合适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于《山西教育》)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tdrh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