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要得法
刘兴文
一、选材新。《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靠祖传秘方造皮肤防冻之药,世代以在水中漂布为业。后来一商人出百金买下了秘方献给吴国国王。当时,吴越两国交战,吴王得到了这种药后,就故意在寒冬发起进攻,越军虽奋力敌抗,但因将士都生了冻疮,最终失败。为此,吴王赐给这个商人大片封地,使其富敌王侯。同一药方,真正的发明者只能靠给人漂布维持生活,可商人却用它换来了名誉地位。显然这是一种创新的作法。那么写作中对同一材料,选用方式不同,价值就不同。写作在选材上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新颖典型的材料,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写反腐倡廉方面的文章,成克杰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吗。二是陈材出新,即从旧的材料中挖掘出新意,如世界上有许多个第一,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第一个发明牛痘疫苗的琴纳,第一个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可有一篇《可敬的第一》的文章,作者虽然也铺排了许多个第一,但没有走老路,而是抓住这些材料的一个共同点即揭示了“第一个”的思想内容重新组装作文:“第一个”的成功中透着可敬的创新胆识,虽然经常遭受失败的打击,但他们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要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要付出重大的代价,这些为真理、为民族、为事业甘愿献身的“第一个”受到了世代人们的敬仰、怀念,永远激励着后人。文章观点鲜明正确,说理透彻,在选材上出了新意。
二、立意新。有一住宅小区竣工后,有人想按常规铺设人行道,被一位建筑师拒绝。他让工人在大楼之间的空地铺上草坪。数月后,草地上被踩出几条小道。不久,建筑师便让工人在小道上铺设人行道,它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面对这种创新的设计,人们无不拍手叫绝。写作也需要克服思维定势,大胆创新,对某些材料、成语、格言多换个角度思考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比如写《粉笔赞》,有人赞美粉笔“粉身碎骨为育苗,传授知识功不少”,有人却赞扬粉笔“近墨不黑”的精神,有人却夸粉笔“像条白色的蚕,知识的银丝吐满黑板”,立意独特,新颖别致。有这样一则材料,山东一户农家三兄弟靠父母辛苦劳作支撑读上了大学,这时,母亲身患重病,三兄弟面临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上大学机会,一边是母亲病重,急需一笔巨款治病,这时他们想出了新的点子,登报招标,向用人单位预售自己毕业后的劳动,结果陕西一家药业公司与他们签订了合同,他们做到了两全其美。对这则材料,一般的看法是他们“卖了自己”,而创新的立意却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走出了思维定势,学会了自我推销,发挥了知识的巨大效应,走向市场,懂得去花明天的钱。其实三兄弟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们没有辍学为老母治病,也没有呼吁社会为其母奉献爱心,而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文章立意更是如此,立意新颖的文章,自然更胜一筹。
三、写法新。壶水开沸顶起壶盖,这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瓦特却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气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常有的事,可牛顿却能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引起物理界的革命。作文要想在写法上创新,就要陈中出新,平中显奇,拙中见巧,化腐朽为神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写出人人心中皆有,可是人人笔下全无的文章。比如有一篇写春游烧饭的习作,小作者说饭焦一般人吃起来觉得苦,不好吃,可同学们却个个吃得津津有味,特别香,因为那是春游中同学们亲自动手做的,是独特的感受,这就是写法上的创新。因此作文创新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把握源头活水,抓住时代特点,感知时代的脉搏,写出有创新精神的文章来。(发表于《大同日报·教育专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