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词汇北京语言大学程娟
第一节语素词词汇
目的要求
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
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
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
一、语素(morepheme)
(一)什么是语素
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特点
(1)有声音:好
(2)有意义:蝴蝶麦当劳
(3)最小:桌子巧克力
(4)功能是构词
(二)语素的分类
1.按语音形式划分
(1)单音语素
(2)多音语素
2.按语言功能划分
(1)成词语素(自由语素)
(2)非词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3.按意义性质划分
3.1词根语素(判定标准)
3.2词缀语素
(1)前缀
①前缀的范围
老/阿/第/初/小
②前缀的作用
(2)后缀
①后缀的范围
A.名词性后缀:子/儿/头/家/者
B.动词性后缀:于/化/搭/得
C.形容词性或副词性后缀:然/其/地/价;乎乎/兮兮
②后缀的特点
③后缀的作用
④关于类称语素
(三)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1.对应情况
2.不对应情况
(1)一个汉字代表几个语素
①同形语素
雾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②同音语素
(2)汉字本身没有意义
(3)有些汉字在某个场合代表语素,在某个场合不代表语素。
(四)语素的确定方法
二、词
(一)什么是词
1.定义:词是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句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1)共性
①有声音
②有意义
(2)个性
①独立运用
②最小
(二)特殊词
1.准词
语感上像词,语义上像词组。例如牛肉牛奶饭碗热带鱼茶杯等。
2.两种不同性质的组合体
例如:眼下拉手抓紧等。
3.离合词
既可以合的形式出现,又可拆开使用的词。
(1)补充式:完成说服起来看见
(2)动宾式:理发洗澡鞠躬签名刹车移民
三、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1.词的总汇
2.固定结构的总汇
(1)熟语
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俗语谚语准固定语。
(2)专有名词
人名、地名、机构团体的名称以及报刊杂
志的名称等。
(二)词与词汇
(三)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练习
一、说明下列各字代表的是成词语素(A)、非词语素(B),还是单纯代表音节(C)?
鸡、蓝、徘、森、吗、萄、睹、览、蝶火、蛛
二、指出下列汉字各代表几个语素:
行、难、率、种、浅、直
三、“鱼子”的“子”与“叶子”的“子”有何不同?
第二节词的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词、合成词、复合式、附加
式、重叠式等基本概念。
2.运用词的结构理论分析语言现象。
一、单纯词
(一)单音单纯词
(二)多音单纯词
1.联绵词
(1)双声例如:伶俐仿佛吩咐蜘蛛参差坎坷踟躇荏苒
(2)叠韵例如:骆驼从容糊涂葫芦蜻蜓螳螂蒺藜徜徉
(3)非双声叠韵如:凤凰妯娌蜈蚣螃蟹滂沱蝌蚪狐狸蝼蛄
2.叠音词
(1)单字无意义。例如:猩猩狒狒饽饽;悄悄姥姥
(2)单字有意义,但重叠之后的意义与原式完全不同。
3.音译词
4.拟声词
二、合成词
(一)复合式(复合词):词根+词根
1.联合式(并列)
(1)意义相同相近:英雄恭敬帮助
(2)意义相关:手足白净人物
(3)意义相反:买卖动静
2.偏正式
(1)定中型--中心语素的词性是名词性的
(2)状中型--中心语素为动词或形容词性的
3.动宾式(支配)
动词性:请客吸烟当家当面得病打架
名词性:理事管家干事知己
4.补充式
(1)动补型
A.表结果--变成轰动疏通打倒打动推翻看透
B.表趋向--过来过去进来进去介入超出
(2)注释型
A.用单位注释:羊群人口花朵书本枪支车辆
B.用情态注释:乐陶陶白花花黄灿灿泪汪汪
5.主谓式(陈述型)
(1)名+动\形:目击首肯内秀雪崩
(2)名+形:眼花心疼手软嘴硬耳背
(3)代+动\形:自然自主自大
(二)附加式(派生词)
1.前缀+词根
2.词根+后缀
(三)重叠式
1.AA妈妈爸爸星星娃娃常常偷偷白白暗暗
2.AABB婆婆妈妈花花绿绿形形色色
附:简缩法
1.字母性简缩
(1)英文简缩:UFOCDCCTVBBS
(2)汉语拼音简缩:HSKGMB
2.语素或词语简缩性简缩
(1)在原有短语或词语的基础上直接简缩
①紧缩式
ABCD-AC式:城建环保高教劳模
b.ABCD-AD式:长话外币警校台独
c.ABCD-BC式:港澳港台影评邮展
d.ABCD-BD式:影视港商院校师生择偶影星
②减类式
(2)用数词进行概括
练习:
一、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类型:
狐疑鼠窜风化勇猛揭晓公演叔叔宠儿
门儿鞋子注目凌晨自负海啸就范意译
傍晚
二、下列哪些词是单纯词?
煤呀灵敏彷徨玻璃桌子分寸汉语蛤蟆纳粹瓦斯偏偏灯噢聪慧彷徨委蛇
窗子手足法语蟑螂阿司匹林克隆常常
第三节词义的构成和性质
目的要求:
掌握词的理性义、语法义、色彩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并能运用词义构成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
2.掌握词义的四种基本性质
一、词义的构成(类型/内容)
(一)词的理性意义
1.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
2.理性意义的构成
(1)对象特征
①名词
笔:写字画图的工具。
②动词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③形容词
焦急:着急。
(2)搭配对象(符淮青适用对象)
①名词
英才:才智出众的人(多指青年)。
②动词
A.施事
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
奔驶:(车辆等)很快地跑。
·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
B.受事
补正: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
③形容词
舒畅:(心情)开朗愉快。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二)语法意义
1.指明词性
偶尔与偶然偶尔偶然
这件事非常--。-+
他--来一趟。-+
刚与刚才刚刚才
他-到北京。+-
-你到哪儿去了?-+
2.指明词的主要功能
3.指明词所适用的特定格式
(三)色彩意义
1.感情色彩
(1)什么是感情色彩
(2)感情色彩的分类
(3)感情色彩的演变
2.形象色彩
(1)什么是形象色彩
(2)形象色彩的分类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云掩清秋夜;
疏拉拉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3.语体色彩
(1)什么是语体色彩
(2)语体色彩的分类
(3)口语与书面语的对应关系
4.时代色彩
5.外来语色彩
6.民族色彩
7.格调色彩
二、词义的特征
(一)概括性
1.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
2.概括性的作用
(二)模糊性
1.模糊理论的提出
2.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fuzziness)’
集合—具有共同性质的一些事物组成的全体叫做集合。
模糊集合—指论域上的对象从完全属于某个集合到完全不属于这个
集合的隶属度的渐变性。中年:四五十岁的年纪。
年龄:4041424344---484950515253
隶属度:0.30.50.80.910.90.80.70.50.3
3.模糊词义的特征
(1)不定性
(2)伸缩性
4.模糊词义的类型
(1)类属边界不清的模糊词
(2)具有相对性的模糊词
(3)自身模糊不定的模糊词
5.模糊词产生的原因
6.模糊性与概括性、多义性
(三)社会性
1.词义内容依赖社会的存在而存在,消失而消失。
2.对词义的理解、运用要以来社会的约定俗成。
(四)民族性
1.理性义的民族性
(1)独特词语
(2)特色词语
①亲属词
A.细化
a.一层亲属汉英
配偶关系丈夫—妻子husbandwife
生育关系父亲—儿子fatherson
母亲—女儿motherdaughter
同胞关系哥哥—弟弟brother
姐姐—妹妹sister
合计汉(10)英(8)
b.二层亲属
直系亲属(生育关系+生育关系)
英汉
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
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
grandson孙子外孙
granddaughter孙女外孙女
(4)(8)
旁系血亲亲属(生育关系+同胞关系+配偶关系)
uncle叔叔伯父//舅舅///姑父姨夫
aunt姑姑姨///婶婶伯母舅妈
nephew侄子外甥
niece侄女外甥女
(4)(14)
姻亲亲属
英汉
father-in-law岳父公公
mother-in-law岳母婆婆
son-in-law女婿
daughter-in-law儿媳妇
brother-in-law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
sister-in-law嫂子弟妹/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
(6)(18)
合计(14)(40)
C.三层亲属
英汉
con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B外化
②官职词(喜称//升格)
③卑称谦称发达
2.色彩意义的民族性—联想色彩
(1)动物词语(人文性)
(2)植物词语
(3)禁忌词语(TABOO)
①禁忌词语的分类
②语言禁忌与行为禁忌
(4)色彩词语
①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相应的色彩词语其联想意义可能不同。
②汉语色彩词语的联想特征:五色与五行相配(赋予色彩神学韵味);服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手段。
③汉语色彩词语的双重联想意
第四节义项与义素分析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义项的归并方法
2掌握多义词的几种意义
3掌握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4掌握义素分析法
一、义项与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义项
1.什么是义项
宰:①杀(牲畜、家禽等):屠宰/杀牛羊。
②比喻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挨宰。
2.义项的归纳方法
低:那架飞机飞得很低。(上下距离小)
他低着头不说话。(向下垂)
他的汉语水平不低。(在一般标准或平均水平之下)
那道墙很低,能翻过去。
低年级学生。(等级在下的)
(二)单义词
(三)多义词
▲一个词表示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理性义叫多义词。
1.多义词与多义语素
(1)每个义项都是语素义——多义语素
习:①学习;复习:实习/习艺/修文习武。
②对某种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以为常/习见。
③习惯:恶习/积习。
(2)有的义项是词义,有的义项是语素义——多义词
书:①写字;书写;记录:书法。
②字体:楷书/隶书。
③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书店。
④书信:家书/书札。
⑤文件:证书/说明书。
(3)每个义项都是词义——多义词
欠:①借别人的财物等没有还:欠他两百块钱。
②不够;缺乏:你做事情欠考虑。
2.多义词的几种意义
(1)本义
(2)基本义
(3)引申义
①名词的引申
A名——名
●从物到物
高低杠:①女子体操器械的一种.
②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
(从具体到抽象)
主题:①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②泛指谈话、文件的主要内容。
(从特指到泛指)
喜事:①值得祝贺的使人高兴的事。
②特指结婚的事。
(从泛指到特指)
花:①种子有性繁殖器官。②可供观赏的植物。(从整体到部分)
苹果:①苹果树。
②植物的果实。
(从部分到整体)
●从物到人:
便衣:①平常人的衣服。
②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警察。
B名——动
锯:①拉木料的钢片。
②用锯拉。
(从事物到行为)
C名——形
实惠:①实际的好处。
②有实际的好处。
(事物到性质状态)
②动词的引申
A动—动
傍:①靠近。②临近。③依赖。
B动—名
板书:①在黑板上写字。
②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
(从行为到行为的结果)
翻译:①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
②做翻译工作的人。
(从行为到施事)
C动—形(从行为到性质状态)
③形容词的引申
A形—形(从具体到抽象)
臭:①气味难闻。②热人讨厌的:臭名远扬。
③拙劣、不高明:臭棋。
B形—名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C形—动
完善:①完备美好。②使完善:完善管理制度。
其他:纯洁健全弯红
(4)比喻义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产生的意义,产生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想。
①形状相似
螺:①软体动物。②螺旋形的指纹。
②性质作用相似
刹车:①用闸制止车的运行。②比喻停止或制止。
撞车末班车输血包装起飞
引申与比喻的区别:
(1)本义与喻义差别悬殊(2)喻义有形象色彩
3、多义词与同音词
(1)什么是同音词
▲语音形式相同(声韵调)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是同音词。
(2)同音词的分类
①同形同音词
角风化生气大方仪表
②异形同音词
叉-岔长-常汗-汉
简洁-简捷精致-精制深渊-伸冤
(3)同音词与异体词
A什么是异体词(异形词)
约莫(大概估计,也做约摸)—约摸(同约莫)
B异体词的分类
(4)同音词的作用
(5)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二、义素分析法
(一)什么是义素
1.义素的定义
P271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
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semanticcomponent)或语义
特征(semanticfeatures)、语义原子(semanticatom)。
2.义素的性质
(1)义素与音位学中的音位区别性特征有相似之处。
(2)一个词的理性义至少可以分解为两个义素。
(二)义素分析法
1义素分析法的定义
2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1)明确分析的对象—确定最小的语义场
(2)进行比较
具体步骤
A、通过比较找出共同义素(中心)和区别义素(限定)
B、对义素进行归并
C、列出义位的结构式
①列入图表进行比较
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malefemale
adult{manwoman
young{boygirl
human
A:共有义素5:[human]/[male][female][adult][young]
B:归并义素3:+[human]+[male]+[adult]
C:列出结构式:Man:+[human]+[male]+[adult]
Woman:+[human]-[male]+[adult]
Boy:+[human]+[male]-[adult]
Girl:+[human]-[male]-[adult]
②根据词典释义进行比较
A名词
多为定义式释义,种差+属概念。区别义素+共同义素
上衣-裤子-裙子
上衣:上身穿的衣服。
裤子: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裤裆和两条裤腿。
裙子: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
师傅—徒弟
师傅: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B动词:动作行为与施事和受事
入伏——出伏
入伏:进入伏天;伏天开始。
出伏: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C形容词:状态性质与主体
热闹——冷落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冷落:不热闹。改写:(景象)不繁盛活跃。
(三)义素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
1、作用
(1)用义素描写词义,可以以少驭繁。
参看贾彦德1992《汉语语义学》,北大出版社。
(2)便于形式化
英语亲属词分析:A+男性B+直系C+长辈
father:ABCmother:ABCson:ABCdaughter:ABC
uncle:ABCaunt:ABCnephew:ABCniece:ABC
(3)揭示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
(4)突出词义间的组合关系
2、局限
◆练习
一、根据例句归并义项。
读(1)老师在领着大家读课文。
(2)这本小说值得一读。
(3)孩子在读小学。
(4)这个字你读错了。
二、根据词典释义,对下列各词进行义素分析。
(1)虚假:跟实际不符合的。
真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2)学生:①在学校读书的人。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
值得学习的人。
第五节语义场与词义的类聚
目的要求
1.掌握语义场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语义场的类型;
3.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4.把握反义词的特征与不平衡性等问题。
一、什么是语义场(P275)
二、语义场的性质
(一)系统性
(二)层次性
(三)民族性
三、语义场的类型与词义的类聚
(一)分类义场与上下位词
1.分类义场(类属义场)
1.1无顺序的分类义场
(1)二元的:一个语义场内包含两个义位。
(2)多元的:一个语义场内包含多个义位。
1.2有顺序关系的分类义场(顺序义场)
2.上下位词
2.1什么是上下位词
2.2上下位词的作用
(二)反义义场与反义词
1.反义义场(广义)
1.1互补反义义场(complementary)
1.2极性反义义场(又叫渐进义场gradation等级层次)
1.3关系义场
1.4部分否定义场
2.反义词
2.1反义词的分类
(1)绝对反义词(2)相对反义词
2.2反义词的语言特征
2.3反义词的不平衡性
2.4反义词与单义词和多义词
2.5反义词的作用
(三)同义义场与同义词
1.同义义场
2.同义词
2.1同义词的分类
(1)等义词
(2)近义词
①色彩义不同的近义词
②理性意义不同的近义词
③语法义不同的近义词
④理性义、色彩义不同的近义词
2.2近义词的区别
2.2.1理性义方面
(1)适用对象的差别
①范围大小不同
②个体集体不同
③具体抽象不同
④人与物不同
(2)对象特征的差别
①程度轻重:失望-绝望悲伤-悲痛勇敢-英勇宠爱-溺爱
②侧重点:广博-渊博
③其他:优良(成绩/品种)-优秀(成绩)
2.2.2语法义方面
2.2.3色彩义方面
2.3同义动词、同义名词的辨析
2.3.1同义动词的辨析
2.3.1.1理性义方面的差异
(1)同义动词在行为主体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①分析:鼓励/鼓舞、喊/叫/嚷、长/生长;
例句鼓励鼓舞
老师~他好好学习。+-
他奋不顾身的事迹~着大家。-+
喊叫嚷
别~了,大家都睡觉了。+++
大家都在~口号。+--
鸡~了,天亮了。-+—
长生长
山坡上~着一人多高的野生植物。++
这孩子~得真快!+-
动作行为主体在人物与动物、植物或事物等方面的区别
②分析:飞/飞翔动作行为主体在范围大小方面的区别
③分析:称/称呼
称称呼
他自~诗人。+-
他足智多谋,人~智多星。+-
你说我该怎么~她?-+
(2)同义动词在关涉对象方面的差异
①分析:练/练习、演/表演
关涉对象在人物与事物方面的区别
②分析:问/询问
关涉对象在范围大小方面的差异
③分析:获得/得到、具有/有
获得得到
生日那天他~一个礼物。-+
他~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具有有
我们~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
实验室里~三十多台电脑。-+
关涉对象在具体与抽象事物方面的差异
④分析:闭/关闭、派/派遣
闭关闭
门窗都紧紧~着。++
他~着嘴巴,一言不发。+-
关涉对象在有生命与无生命方面的区别
(3)同义动词在动作行为方面的差异
①分析:懂/懂得、看/看见、降/降低
动作行为在结果方面的不同
②分析:做/造、陪/陪同
动作行为在方式或目的方面的不同
③分析:碰/撞、握/抓/
动作行为在力度方面的不同
④分析:打听/了解
动作行为在程度方面的不同
⑤分析:采购/买
动作行为在规模上的不同
⑥分析:掉/落
动作行为在自主非自主方面的不同
2.3.1.2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
(1)所带结果补语的差异:帮/帮助
(2)所带宾语的差异:停/停止、谈/谈话
(3)所作体词性成分的差异:学/学习
(4)在句型等方面的差异:爱/喜爱
2.3.1.3色彩方面的差异
例如:请求/求/要求
2.3.2同义名词辨析
2.3.2.1理性义方面的差异
(1)分析:皮/皮肤、灰/灰尘/尘土、种/种子
所指对象的语义范围有所不同
(2)分析:车/车辆、书/书籍、岛/岛屿
所指对象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3)宾馆/旅馆、河/江
所指对象的规模或构成情况不同
(4)衬衫/衬衣、篮子/筐、棒/棍子
所指对象的外部形态不同
2.3.2.2用法方面的差异
(1)有关称呼语的差异
①分析:妻子/太太/媳妇/爱人//夫人/老婆
面称与背称
②分析:教师/老师
职业与称谓
③孩子/儿女
可否用做呼语
(2)与量词的组合关系不同
分析:钞票(张叠沓)/钱(块毛分)
2.3.2.3色彩方面的差异
(1)语体色彩不同
例如:月亮/月球
(2)形象色彩不同
例如:电脑/计算机
(3)地域色彩不同
例如:巷/胡同
2.4近义词的辨析步骤
(1)设计典型例句:考虑词的搭配对象和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名词21.2%0.18%49.04%20.9%6.5%0
动词0.91%76.7%2.86%6.52%7.15%5.88%
形1.72%26.2%6.03%42%19.1%4.8%
莫彭龄单青1985《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第2期.
(2)总结归纳:理性义、语法义、色彩义。
名词
儿童孩子
这个~真漂亮!-+
屋里有很多~。-+
“六一~节+-
~医院+-
归纳总结:
A理性义方面:
B色彩义方面:
动词
浪费糟蹋
~粮食++
~水++
~人力财力+-
~时间精力+-
总结:
形容词
美丽漂亮
~的祖国+-
~的家乡+-
~的眼睛++
~的心灵+-
~的钢笔-+
~的书包-+
这个小男孩真~-+
总结归纳:
第六节语境和词义
目的要求:
1.掌握语境的分类
2.掌握语境的作用
一、语境的分类
(一)上下文语境
(二)情景语境
1.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身份等。
2.交谈的话题。
3.交谈的时间、场合等。
4.双方生活的时代背景。
5.双方所使用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三)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关系
二、语境的作用
(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1.直观法(指示法)
2.语境设计法
(二)根据语境确立多义词的义项,并使词义单一化。
1.搭配对象不同,义项不同。
2.使多义词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可使词义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1.增加理性义
2.增加色彩义
(四)语境可使词义具体化
第七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目的要求
1.掌握基本词汇的特征;
2.掌握基本词汇与常用词的区别;
3.掌握一般词汇的构成;重点把握新词与外来词.
一、基本词汇
(一)什么是基本词汇
1.普遍性(全民常用性)
2.稳固性
3.能产性
(二)基本词汇的分类
1.表示自然现象或事物(名词)
2.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名词)
3.表示时令和方位(名词)
4.表示人体器官(名词)
5.表示亲属关系的:
6.表示最基本的动作行为(动词)
7.表示最基本的性质状态(形容词)
8.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代词)
9.表示数量(数词)
10.表示程度、范围、关联、语气的
(三)常用词
二、一般词汇
(一)什么是一般词汇
(二)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1.派生关系
2.转化关系
(三)一般词汇的构成
1.新词语
1.1什么是新词语
1)时间划分
2)新词语的范围
3)新词语与生造词语
1.2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
(1)吸收行业语
(2)吸收方言词
(3)吸收外来词
(4)新造
2.古语词
2.1文言词
【艳羡】〈书〉十分羡慕。
【莞尔】〈书〉形容微笑:莞尔而笑。
2.2历史词语
3.旧词语(刘叔新P250)
【舞场】旧版:旧时营业性的供人跳舞的场所。
新版:营业性的供人跳交际舞的场所。
4.方言词
(1)方言词的范围
(2)吸收原则
5.外来词
5.1什么是外来词
5.2汉语历史上吸收外来词的情况
(1)上古(先秦两汉时期)——以来自匈奴、西域的词语为主
①来自匈奴的外来词:【胡】【阏氏/烟支】【胭脂】等。
②来自西域的外来词:【葡萄】【石榴】【苜蓿】【狮子】
【骆驼】【琥珀】【菠菜】【唢呐】
(2)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以来自梵语的佛教词语为主
①与佛教相关的词语:【劫】【瑜伽】【菩提】【头陀】
②与佛教无关的词语:【橄榄】【苹果】【豆蔻】【珐琅】
(3)近古(宋元明清)——吸收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外来词与西方科技词语
①吸收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外来词
蒙古:站(jam)胡同(gudum)戈壁(gobi)
歹(tai)哈巴狗(xaba)
满族:阿玛、额娘、萨其马。
②西方科技词语(拉丁语)
逻辑学:logica络日伽;
物理学:physica斐西加;
音乐:musica慕细加
(4)清末至20世纪初——来自西方语言中的外来词与来自日语的汉字词
①来自西方科学著作中的外来词
②来自日语的汉字词
5.3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
(1)音译词(译音)
英语:华尔兹(waltz)探戈(tango)桑巴(samba);
法语:蒙太奇(montage)布尔乔亚(资产阶级bourgeois)
少数民族:敖包、浩特、雅克西、冬不拉。
(2)音义兼译(音兼义)
例如:速灭杀丁(Sumicidin)可口可乐(cocacola)
香波(shampoo)基因(gene)奔驰(Benz)
波音(Boeing)(cocacola)
(3)音译或音兼义+类别
例如:摩托车(motor)路透社(Reuter)
卡宾枪(carbine)派克笔(Parker)
沙丁鱼(sardine)来复枪(rifle)
夹克衫(jacket)贝雷帽(法beret);
保龄球(bowling)爵士乐(jazz)
(4)半音译半意译
例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因特网(internet)
新西兰(NewZealand)西萨摩亚(WesternSamoa)
(5)字母入词
5.4外来词的吸收原则与规范
(1)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
式,不用冷僻字。
(2)能够用汉语固有词的,不用外来词。
(3)在由音译词与意译词构成的一组同义词
中,尽量选用意译式。以免滥用,影响语
言的纯洁。
(4)音译普遍性使用,而意译不确切的,仍然
保留音译式。
6.社会方言词
6.1行业语
(1)什么是行业语
(2)行业语的特点
(3)行业语的层次性
(4)行业语与全民共同语词汇的关系
6.2隐语
(1)什么是隐语
(2)隐语的分类
(3)隐语的构成方式
6.3集团语
(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1)儿童语
(2)学生语
6.4阶级习惯语
(刘叔新称“词语的阶级色彩”P203)
第八节熟语
目的要求
1.掌握熟语的范围与特征;
2.掌握成语的结构、意义与运用;了解留学生学习成语的难点
3.掌握惯用语的特征;
4.了解歇后语的分类;
▲熟语的定义、范围与特征
★定义: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因其性质和作用相当于词,成为词汇的组成部分。
★范围: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俗语、谚语等。
★特征
(1)结构定型;(2)意义完整;(3)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
一、成语(一)什么是成语
1.黄伯荣教材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2.北大1993《现代汉语》(商务)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练。
3.胡裕树1995《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同惯用语的性质相近,常常作
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
4.词汇学或成语专著中的定义
4.1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成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4.2刘洁修1985《成语》商务: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讨论判断:
百步穿杨穿小鞋雷声大雨点小喝西北风
猴吃麻花—满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成语的结构特征与结构关系
1.成语的结构特征
1.1结构上的定型性
(1)成分比较固定
(2)结构关系或位置比较固定
1.2成语绝大部分是四音节的
(符淮青1985《现代汉语词汇》北大)
(1)产生之初就是四个音节(刘洁修P8-9)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召南·草虫》)
宴尔新婚——“宴尔新昬,如兄如弟。”(《邶风·谷风》)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卫风·邙》)
(2)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段落意义的成分
凄风苦雨——“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侯门似海——“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太平广记》)
满城风雨——初有“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后有“满城风雨近重阳”的说法。(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增加某些成分(多为虚词)而成
短兵相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5)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如:歧路亡羊;草船借箭;东窗事发;狐假虎威
(6)拼合而成(刘洁修《成语》P74)
2.成语的结构类型
(1)东奔西走/青红皂白
(2)世外桃源/世外桃源
(3)世外桃源/步人后尘
(4)重于泰山/逍遥法外
(5)襟怀坦白/奇文共赏
(6)请君入瓮/指鹿为马
(7)先礼后兵/过河拆桥
(三)成语的意义特征
(1)整体意义与组成成分的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从字面上理解。
(2)成语与组成成分的意义有较大差异,是在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概括提炼而成的,多为比喻义,一般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成语的意义。
(四)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2.历史故事;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五)成语的把握和运用
1.成语的把握
1.1意义方面
(1)理性义
①古义;②整体义
(2)语法义(凝固性)
①宾语前置;②名词用作副词;③形容词带宾语
(3)色彩义
1.2语音方面
1.3字形方面
2.成语的运用
(1)变换语序
(2)插入成分
(3)换字法
(4)双关
3.关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问题
二、惯用语
(一)什么是惯用语
(二)惯用语的特点
1.结构特点
2.意义特点
三、歇后语
(一)什么是歇后语
(二)歇后语的分类
第九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了解词汇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
2.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3.了解一般词汇的规范问题。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1.新词的结构特征
(1)音节方面
(2)结构方面
2.新词的内容分类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科技方面
(4)教育方面
(5)体育方面
(6)医药卫生方面
(7)日常生活方面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1.旧词的消失
1.1旧词消失的外部原因分析
(1)反映旧时代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词语的消失
(2)反映某些政治运动词语的消失
(3)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物品词语的消失
(4)由于人们求简心理的作用,部分原称词语的消失。
1.2旧词消失的内部原因分析
2.旧词语的复活
(1)有关经济方面的词语
(2)有关宗教方面的词语
(3)有关军事方面的词语
(4)有关艺术方面的词语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4.义项的增多
5.义项的减少
二、词汇的规范化问题
(一)新词语的规范化
(二)古语词的规范化
(三)方言词的规范化
(四)外来词的规范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