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1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用书增值服务五(2011[1]
2012-04-19 | 阅:  转:  |  分享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建设工程经济(第三版)》网上增值服务

(2011年第五期)



第一部分勘误汇总

页码 行 误 正 89 17 静态会记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109 6 变更、索赔、变更 变更、索赔、奖励 110 倒17 发生成本170万元 发生成本1750万元 120-121 例1Z102042-8 本例题不完善 详见“网上答疑”问题1 173 表1Z103026-2第(6)栏 300+25.2+13.608=353.808 315+25.2+13.608=353.808

第二部分网上答疑

说明:以下答疑是考生问得较多的,虽部分答疑在前几期的增值服务中已有解答,但仍列于此,以便更多的考生能够知晓。

问题1

教材P120页,【例12102042-8】某建筑业企业200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700万元,该公司2007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1月1日起适用税率改为25%,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为零。此题难以理解,望详细解答。

答:经核查,在编写教材时选用了【例1Z102042-8】的有关背景材料,对有关数据也进行了调整。表1Z02042中的数据是另行假设的,与【例1Z102042-8】中给出的数据之间不配套,确实会造成误解。现调整如下:

(1)200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为:

应纳税所得额=17000000+1200000-4500000+1800000+300000-〔9000000×150%-(9000000-6000000)〕-400000+500000

=5400000(元)

应交所得税=5400000×33%=1782000(元)

(2)假设该企业200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



200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表1Z102042

单位:元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存货 9000000 9300000 300000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1200000 1200000 减:累计折旧 150000 120000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 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1050000 1080000 3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400000 4500000 900000 预计负债 1800000 1800000 总计 900000 33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30000×25%=825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900000×25%=225000(元)

递延所得税=225000-82500=142500(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1782000+142500=1924500(元)



问题2

教材P120页,例1Z102042-8中,对施工机械成本120万元的处理为什么与例1Z102042-2不一致?新技术研究开发支出的计算请解释一下。

答:施工成本的处理应该是一致的。由于原表1Z02042中的数据有误,没有体现出施工成本的处理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见下图: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很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



问题3

“1Z1020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这部分内容: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这些概念看不懂,请予指教!

答:相关概念请查阅《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和《建筑企业会计》。



问题

网上增值服务P6页第四练习题的公式(见下面楷体)与教材P9页不一样是怎么回事?谢谢!

4.若10年内每年年初存款2000元,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第10年年末本利和为多少元?若想在第4年年末取款9725元,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从现在起4年内每年年初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答:本教材只在1Z101062中设备租金计算方法——年金法“有期初流量”计算情形,见计算式(1Z101062-5),除此之外,一律按期末流量计算。因为等值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依据现金流量图进行的,而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图中年金A是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各计息期末(不包括零期)的等额资金序列的价值。

(1)对于等额支付系列期初现金流量年金Ab,其计算终值Fb的计算式如下:



若10年内每年年初存款2000元,利率为6%,按复利计,第10年年末本利和由上式计算为27943.29元。

(2)对于等额支付系列期初现金流量年金Ab,其计算现值Pb的计算式如下:



若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想在第4年年末取款9725元,从现在起4年内每年年初应存入银行2097.22元

答:增值教材中的问答正是说明两者的区别。

教材P9页“图1Z101012-3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示意图”表明是“期末”流量(教材P10第8行也说明“(4)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末”)。

教材P页“图1Z1010现金流量示意图”表明是“期”流量(教材P图1Z1010也说明“”)。

b、现值Pb两者是不同的,别搞混了。



问题

我想请问一下,22页的第12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与P47的第16行总投资是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还有P152倒数第14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是否有矛盾?因为其中P47那里是多了建设期利息的。

建设期利息P152倒数第14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是建设期利息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P22的第12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P20的第1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建设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问题

教材P48页,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权和非专利作价出资可以达到35%而配套光盘上是30%请问哪一个正确?

=521.7(块)

标准砖总消耗量=521.7×(1+1%)=526.92(块)

砂浆净用量=1-0.0014628×521.7=1-0.763=0.237(m3)

砂浆总耗量=0.237×(1+1%)=0.239(m3)

答:每1m3370mm厚标准砖墙的标准砖总消耗量为526.92块,砂浆总耗量为0.239m3。

请问:第一行分母中的0.365是怎么得来的?是不是应该为0.370?

答:例数字没错,370mm墙,实际上是一砖半墙,即:240mm+10+115=365mm的厚度。

企业筹集使用资金所负担的费用同筹集资金净额的比,叫做资金成本率(通常也叫资金成本)。资金成本和筹资总额、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之间的关系式为:

)

注意在计算时一定要从筹资总额中扣除相关的筹资费用。

2.某公司向银行申请了一项一年期贷款,款项为1000000元,贷款手续费3000元,律师费2000元,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本项贷款的筹资费、资金占用费和资金成本率分别是多少?

答:贷款的筹资费=3000+2000=5000元;

资金的占用费=1000000×6%=60000元;

资金成本率=(5000+60000)/1000000=6.5%。

3.A公司现有长期资本总额为200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4000万元,长期债券10000万元,普通股6000万元,各种长期资金成本率分别为6%,7%和12%。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

答:第一步,计算各种长期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

长期借款资金比例=4000÷20000=20%

长期债券资金比例=10000÷20000=50%

普通股资金比例=6000÷20000=30%

第二步,测算综合资金成本。

综合资金成本=6%×20%+7%×50%+12%×30%=8.3%



1Z102072短期筹资的特点和方式

1.怎样理解短期筹资的特点?

答:短期负债筹资

(1)筹资速度快筹资弹性筹资成本较低筹资风险。(1)配合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统称为永久性资产),运用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2)激进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临时性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所以激进型筹资政策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筹资策。

(3)稳健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临时性负债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资产,则由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作为资金来源。稳健型筹资政策是一种风险性和收益性均较低的筹策。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银行向工商企业发放的贷款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收息。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则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加息法。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要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却支付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筹资速度快。长期借款的手续比发行债券简单得多,得到借款所花费的时间较短。

借款弹性较大。借款时企业与银行直接交涉,有关条件可谈判确定;用款期间发生变动,亦可与银行再协商。而债券筹资所面对的是社会广大投资者,协商改善筹资条件的可能性很小。

借款成本较低。长期借款利率一般低于债券利率,且由于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也较少。

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着借款的使用。(1)租赁物一般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提出正式申请,出资人筹集资金购买设备,设备的质量和技术上的检验由承租方负责。因此,融资租赁的主要目的在于融通资金。(2)租赁期限长。按照国际惯例,租赁期超过租赁资产经济寿命的75%以上,即为融资租赁。(3)在租赁期内,出租方通常不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

(4)租赁合同稳定,租赁双方一般不得提出提前解除租赁合同。在融资租赁期内,承租人必须连续支付租金,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得退租。(5)租赁期满后,承租方可以将租赁物退还给出租方,也可以作价将租赁物买下,还可以续租。1Z102080流动资产财务管理



1Z102081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财务管理

1.如何理解现金管理的目标?

答: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交易性需要是指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预防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的支付投机性需要是指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之为短缺现金成本。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一些损失。企业便面临现金不足和现金过量两方面的威胁。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益。

项目方案 A B C 现金持有量 60000 84000 120000 机会成本 6000 8400 12000 管理成本 24000 24000 24000 短缺成本 8100 3000 0 (注:机会成本为该企业资本收益率的10%。)

问哪一种持有方案最佳?为什么?

答:可采用成本分析模式,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项目方案 A B C 机会成本 6000 8400 12000 管理成本 24000 24000 24000 短缺成本 8100 3000 0 总成本 38100 35400 36000 经过以上比较可知,B方案的总成本最低,故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84000元。

3.为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现金收支管理?

答:现金收支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2)使用现金浮游量。(3)加速收款。(4)推迟应付款的支付。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答:所谓“5C”评价方法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

①品质(character):客户的信誉,过去付款的记录和债务偿还的情况。客户是否表现为尽力偿债。

②能力(capacity):对客户支付能力的判断,主要考查客户流动资产的数量及性质,流动负债的组成。

③资本(capital):客户的财务实力、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大小。

④条件(condition):当前客户付款的经济环境,客户过去在经济萧条时能否付清货款。

⑤抵押(collateral):客户为得到信用而提供的可作为抵押品的资产。有抵押品,则企业提供信用的风险可减小。

1Z102083存货的财务管理

1.简述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并导致利润的损失;各项开支的增加更直接使成本上升。进行存货管理,就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也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等支出。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

某施工企业生产所需B种材料,年度采购总量为000吨,材料单价为000元/吨,一次订货成本为000元,每吨材料的年平均储备成本为00元。问:采用经济批量模型下,该种原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为多少吨?

答:Q=SQR(2×000×2000÷200)=282.8吨

















5









献花(0)
+1
(本文系金椰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