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化步兵与坦克营(连)攻防战斗--进攻战斗来源:互联网责编:ldzldz作者:时间:2003-11-07【大中小】
概述
机械化步兵与坦克营是美陆军的基本的诸兵种合成战斗分队,是为了通过乘车战斗或徒步与乘车相结合的战斗行动而歼灭敌军这一目的而组建的一级主要战斗分队。
在现代战场上,机械化步兵与坦克首(连)通常采取特遣队(战斗队)的战斗编组组织实施政防战斗。在所有攻防战斗中,营特遣队必须力争主动,创造战机在全纵深内打击敌军;发挥进攻精神,抓住一切机会消灭敌人;善于在非线式战场上机动作战;勇于冒险,机断行事;协调运用现有各种手段,将战斗力的四大要素(机动、火力、防护和领导〕结合起来,形成打击敌人的合力。
在现代战场上战斗,营特遣队既要关注3~5公里范围内的近战;又要监视15公里范围内的敌情。营特遣队原则上也要组织实施对敌的纵深战斗行动。连战斗队或连仅关注近战。
营特遣队(连或连战斗队)的基本使命是接近敌人,运用火力、运动和突击效果,在各种火力支援下消灭敌人。在适宜的地形和天候条件下,营特遣队协调使用所属各兵种分队、机动力、火力和突击效果,能够;
1、昼夜24小时连续战斗;
2、独立或在上级编成内实施接敌运动;
3、通过进攻行动突破、击垮、包围和占领敌预有准备的阵
地或支撑点;
4.在上级编成内扩报战果和实施追击战斗;
5、实施威力侦察与袭击战斗;
6.实施村落城币在民地攻队战斗;
7、在指定地域实施攻防战斗,防御中实施阻滞战斗;
8、在核生化和电子战条件下战斗;
9.在上级掩护部队的编成内逐行战斗任务;
10、进攻中向任何方向机动,防御中依托战斗阵地进行战斗;
11、依托连、营支撑点实施防御战斗,能够抗击敌1个团的进攻;
12、机械化步兵营特遣队司实施机降突击和渗透行动;
13、实施后方地域战斗。
其弱点是:机动力和远距离攻击能力受不目地形的限制;水障碍可减慢其运动速度;步兵下车后易遭轻武器、炮兵和迫击炮火力杀伤;坦克易受步兵攻击。
连战斗队或连则通常在营特遣队的编成内遂行各种任务。
进攻战斗原则
营特遣队(连或连战斗队)进攻战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进攻战斗的主动权,充分发扬进攻精神与冒色精神,快速而猛烈地攻击敌之弱点,灵活使用战斗力,及附地扩张战果,打乱放军防御体系,破坏其交通与通信联络,打乱其指挥体系,然后歼灭被打乱之敌。
营特遣队进攻战斗中同样要贯彻现代作战的5项基本原则和10项要则。同样,营特遣队的进攻战斗必须具有以下特点.集中、突然、快速、灵活和勇敢大胆。具体地说,营特遣队尤其强调以下各项.
1、实施欺骗,力求达成突然性;
2.运用“间接方式”制敌——用少部兵力牵制敌人,以主力打击敌弱点(通常要求以1个营特遣队进政敌1个连,以1个连战斗队或连攻击敌1个排);
3.夜间继续进攻,以保持锐势和发扬己方在夜视技术方面地优势;
4、发扬各连后战斗队的进攻能力及优势的火力、机动力和共有力,牵制和绕过敌人,攻击其纵深,以破坏敌防御的完整性。
5、实施近距离冲击前先以火力摧毁;
6、发挥步战车的火力掩护能力;
7.当敌掘壕据守,配置有反坦克武器,且抵抗准备充分时,且勿以坦克和步兵乘车直接由正面发起攻击。
目的与任务
进攻战斗的主要目的是歼灭敌人。其他目的还有.
l、夺取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地形。
2、获取情报;
3、欺骗或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4、使敌丧失资源;
5、牵制敌军于原地。
营特遣队通常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任务,亦可独立地遂行任务,包括;接和运动、仓卒进攻、预有准备进攻、扩张战果和造击,在特殊条件下,它也可遂行威力侦察、袭击、渗透进攻、机动突击等任务。营特遣队在上级编成内进攻时,可担任主攻、助攻和预备队等任务,有时还可担任掩护任务。在主要方向上进攻时,其任务主要是攻占关键性地形目标、敌防御阵地或支撑点,或歼灭敌某个部(分)队。在助攻方向上进攻时,其任务是牵制敌军于原地或吸引敌军兵力,配合主攻分队完成任务。担任上级预备队时,其任务是保持进攻锐势,扩张战果,夺取最终目标,或应付意外情况。
连战斗队或连通常在营特遣队的编成内担任警成、进攻、防御和其他战斗任务。进攻中可找任主攻、助攻、预备队.接敌运动平可如任前卫,在营特遣队本队前方5~10公里处前进;消灭敌之侦察及小分队(排以下)。
沿始定地域进攻时,担任主攻的营特遣队通常受领较窄的进攻正面,担任助攻的营特遣队则受领较宽的进改正面。对预有防御推备之敌进攻时,其进攻正面通常为3~4公里,突破正面按集中2倍优势兵力于敌的要求,为1公里(最初在敌1个排的阵地约500米的正面上打井突破口);营的当前任务是突极敌第一梯队营的防御地域,进攻纵深达3~4公里,最终任务是夺取旅的当前目标,进攻纵深可达12—15公里。对仓卒防御之敌进攻时,其进攻正面可达5公里以上。对孤立或翼侧暴露之敌进攻时,其进攻正面以便于主力从侧后方发起包围攻击为限。
连战斗队或连采取两排在前、一排在后的战斗队形肘,进攻正面一般为1公里,三个排并列展对时,进攻正面为12公里(徒步步兵)~15公里(乘车),其当前目标为1.5~2公里,后续目标为3~4公里以上。
任务区分与战斗编组
进攻战斗中,营特遣队通常按主政、助攻、预备队区分任务、兵力,并进行战斗编组。主攻的任务是攻占营特遣队的主要目标,以保障营特遣队完成其受领的任务。营特遣队的大部分战斗力通常分配给主攻。主攻通常拥有充足的战斗分队(2~3个连战斗队或连)及战斗支援与后勤支援分队,优先得到火力支援,预备队优先使用于主攻方向,营指挥组通常位于主攻方向。助攻的基本任务是从掩护阵地上以火力攻击敌目标或已知的敌阵地.保障主攻分队的快速机动与进攻行动,并通过占领有助于支援主攻快速机动的地形、将敌牵制于原地、不使敌查明主攻的地点、阻止敌抽调兵力兵器支援主攻方向上之敌等方法协助主攻分队达成任务。助攻分队通常由某个连战斗队和反坦克连担任,一般在距敌较近(敌机相有效射程以外)的有利地报占领阵地,遂行火力支援任务,或者运用运动与火力相结合内方式从另一方向攻击敌防御阵地,支援主攻。预备队主要用系史债主攻,保持和加强进攻锐势、控制先头进攻分队占领的地区,抗击和粉碎敌反冲击,保障安全。在敌情不明(如在接敌运动中)的情况下通常建立较强的预备队;在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攻、必须使用助攻或掩护分队的情况下,通常不建立或仅保持较小的预备队。通常,可以1个以上坦克连战斗队或连担任预备队。预备队一般在主攻分队后方适当距离(1~2公里)跟进,以不妨碍主攻分队的运动、不被敌火力压制、能及肘前出支援已投入战斗的分队为限。
营特遣队根据任务、敌情、现有兵力、地形和的问以及上级的指示采用以下战斗编组:
(1)以坦克为主的营特遣队,辖3个坦克连战斗队或连、1个机步连战斗队、营部直接控制的反坦克连、侦察排、迫击炮排,及上级配属的防空排、地面监视雷达分排、工兵排等。
(2)以机械化步兵为主的营特遣队,辖3个机步连战斗队或连、l个坦克连战斗队、营部直辖的反坦克连及其他战斗支援与勤务支援分队。
(3)步但比例均衡的营特遣队,辖2个坦克连战斗队或连、2个机步连战斗队或连、营部直辖的反坦克连及其他战斗支援与勤务支援分队。
(4)纯坦克营或机步营,分别辖所属的奋战斗连(4个坦克连或机步连)及反坦克连与其他建制的或支援的战斗支援与勤务支援分队。坦克营无反坦克连。
连或连战斗队的战斗编组如下.
(1)以坦克为主的连战斗队辖:连部分排、2个坦克排、l个机步排。
(2)以机械化步兵为主的连战斗队辖.2个机步排、l个坦克排、连部分排。
(3)步但比例均衡的连战斗队辖:2个机步排、2个坦克排、连部分排。
(4)纳坦克连或机步连分别辖建制的3个坦克排或机步排、连部分排。
在接放运动或色卒进攻中,坦克营特遣队可能采用以下战斗编组:2个坦克连战斗队、l个坦克连、l个步坦比例均衡的机步连战斗队以及营部直辖的分队。在预有准备的进攻战斗中,担任突破的机步营特遣队可能编成1个机步连战斗队、l个机步连(加强1个工兵班,用于破障)、l个坦克连战斗队、l个坦克连(担任预备队)以及营部直辖的分队。担任包围的坦克营特遣队与担任突破的机步营特遣队的战斗编组大体相同,但上级加强的工兵排主力可能随先头连战斗队行动,以保障快速开进。
战斗队形
营特遣队进攻战斗中视情况采用以下六种战斗队形:
(1)纵队队形(一路纵队或两路纵队)。使用场合;非预期接放和距进攻目标甚远。先头前卫连战斗队采用楔形队形或V形队形。两路纵队时,其他连战斗队或连并列跟进,以缩短行军长径。
(2)楔形队形。使用场合:预期接敌,但敌情不明;在开阔地上机动。翼侧连战斗队或连成梯队或纵队队形,先头连战斗队成楔形或纵队队形,后尾连成横队或楔形队形。
(3)V形队形。使用场合:预期接敌,敌情已明;对正面之敌进攻。
(4)梯队队形(左梯次或右梯次)。使用场合:在上级部队机动中担任侧方警戒。各连战斗队或连一般采用纵队队形,或梯队与楔形队形。
(5)横队队形。使用场合:需要连续运动和向前方发扬火力,如冲击时,需用火力覆盖宽大下面,或担任上级的前卫时。各连战斗队或连一线并列展开,并可视情况采用此种和上述4种队形,但冲击时通常采用横队,V形或楔形队形。
(6)箱形队形。使用场合:要求快速前进,同时保持环形警戒以及追击中。队形中的各连战斗队或连视情况采用纵队、楔形或V形队形。
连战斗队或连在进攻机动中视情况可采取连纵队、菱形(楔形)、V形、梯形或横队队形。采用连纵队时,各排成楔形队形,正面宽约150-200米,先头排采取掩护跃进,后续排采取掩护行进,后尾排采取一般行进的方法运动。采用菱形(楔形)队形时,各排成楔形队形。采用梯队或横队肘,一般采取一般行进或掩护行进的方法运动。进政机动中,通常以坦克为先导,通过危险地域时,则以步兵为先导。除接敌运动外,连战斗队或连的战斗队形正面不超过800米。
机动样式
营特遣队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采用或结合采用以下三种基本机动样式。
1、包围。包围是营特遣队最常用的机动样式。一般在下述场合下采用:防御之敌翼问暴露;敌防御部署有间库或薄弱地段;地形有利,隐蔽机动条件好,便于达成突然性.在上级编成内遂行包围任务时。治指定地域进攻时,营特遣队通常以1个连战斗队和反坦克连实施助攻,以3个连战斗队或连实施主攻(包围)。有时也可采取两翼包围(如在扩张战果和追击战斗中),或者实施迂回,以绕过敌军主要防御阵地,攻占敌后方纵深内的目标,迫敌放弃阵地或吸引敌转移兵力对付所受到的威胁。
实施包围要求:利用隐蔽的路线接敌,从故防御薄弱点发起冲击,同时从正面实施猛烈的火力压制,迫敌在数个方向上战斗;如可能,可包围敌前方阵地,占领敌无兵力防守的关键地形,迫敌放弃预有准备的阵地;根据敌军的兵力和部署,可以步兵分队随伴坦克进攻,也可以坦克向敌冲击,以徒步步兵沿步兵接近路接近敌人从另一方向发起冲击,而以步战车和部分坦克用火力牵制敌人;注意采取措施保障包围分队翼侧安全,一般以侦察排或步兵分队在其翼侧建立和保持侦察——屏护线。包围分队一旦进攻得手,即不失时机地投入预备队扩张战果;包围(主攻)和助攻可同时发起,亦可先发起动攻,以欺骗敌人;在包围方向上,一般不实施火力准备,如需要,则大力准备应短促猛烈,助攻方向一般要实施火力准备;包围分队应快速前进,直接抵达目标,运动中遇到敌入时应迅速绕过,由后续分队以火力或机动压制或消灭之;助攻分队应以火力和攻击行动牵制敌人于原地,并阻止敌使用预备队对村包围分队,可乘车或徒步渗入敌防区,袭击敌火力支援阵地和指挥所,阻止敌预备队机动,或占领重要地形支援包围分队机动;预备队在包围分队后方1~2公里处跟进,以便扩张战果和加强包围分队翼侧的安全。
2、突破。实施突破的场合是.故建立了完整的防御配系,无暴露翼侧、间隙,不便于采取包围机动;在上级编成内进攻敌主要防御地带。达成突破的关键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薄弱点,迅速打开突破口和发展进攻,攻击敌翼恻和后方,夺取纵深内的目标,各个歼敌。实施突破要求:集中火力压制敌兵器,在突破点上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兵力,迅速通过突破口攻占目标;突破中,不断保持进攻锐势,破坏敌防御体系的完整性,不使敌有反应之机。营特遣队通常根据地形、敌情、旅的进攻战斗计划选择突破点。通常,突破点附近的地报要有利于助攻与突破分队纵向和横向机动;突破点上的敌军防御不强,或和障碍地带有间隙或无强大火力掩护;突破分队从出发线到突破点的距离短;便于突破分队达成突然性;突破点的位置与上级的要求找一致。营特遣队实施突破时通常受领较窄的正面;并且攻击矛头能直指决定性的目标。突破中,营特遣队通常采用的进攻部署是;以2~3个连战斗队或连担任主攻(突破),以l~2个连战斗队或连担任助政。实施中央突破对,主攻方向两侧通党各选择一个动攻方向(分别由1个连战斗队或连担任助攻)。有时,以反坦克连在一个助攻方向上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牵制敌人。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故或报守有利地形之改进攻时,通常以2个以上以步兵为主的连战斗队担任主攻(突破),以便步兵在坦克和步战车的火力和随伴支援下歼灭堑壕内或筑垒工事内之敌,步兵突破敌阵地后,坦克即向敌后方突进。对工事不完备和仓卒防御之敌进攻阿;通常以2个以上坦克为主的连战斗队担枉主攻(突破),以机步连战斗队担任助攻;战斗中坦克在前冲击前进,步兵在坦克后方跟进,以火力掩护坦克的侧方和后方,肃清被坦克绕过的敌人,控制突破口的两侧或向两侧卷击,或伴随坦克向敌后方突击,步战车则以火力压制前方的敌武器。突破后,营预备队(坦克连)及时进人战斗,发展进攻。
3、正面进攻。采用正面进攻的场合是:敌情未完全查明;敌兵力不强或已被打乱;已方兵力占压倒优势;时间和情况紧迫,必须立即发起进攻;为了将敌牵制于原地或欺骗敌人,或支援旅的主攻。通常,扩张战果中多采用正面进攻的机动样式。实施正面进攻要求:沿最直接的路线机动,打击全正面上的敌人;各连战斗队或连力求运用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侧后攻击,夺取指定目标;保留预备队,主要用于扩张战果,加强进攻担势,支援某个连战斗队或连完成任务或攻占营特遣队的目标。
正面进攻中通常采用的部署是;以3个连对队或连沿全正面并列展开,以1个坦克连担任预备队,在后方适当距离(l—2公里)上跟进,反坦克连分割使用,随先头连战斗队或连行动。
运用上述进攻机动样式肘,为便于协调各连战头队或斗连行动,机动方案中通常还具体规定下述控制措施:目标(包括营特遣队的当前目标和最后目标、各连战斗队或连需攻占的中间地形目标,接敌运动中或对尚未查明之敌进攻时,规定目标是为了指明前进方向,有时不规定目标,而用检查点代替之)、战斗分界线、行动地域(其宽度通常大于目标地域的宽度)、进攻轴线(通常为1条,有时可为助攻另指定1条进攻轴线,亦可为下属连战斗队或连指定进攻轴线,各连战斗队并列进攻或营特遣队成纵队进攻阿,只规定一条进攻轴线)、进攻方向(为具体指明进攻的方向或密切协调进攻计划而设,一般沿明显的地物设置,指明方位,通常在夜间进攻或反冲击中使用)、进攻出发钱(通常陵敌前沿阵地2~3公里,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进攻,双方接触钱即为进攻出发钱,各连战斗队或连分散发起进攻时,可为其指定单独的进攻出发线或发起进攻时间)、连战斗队或连的进攻出发阵地(位于进攻出发线直后方,越线换班进攻中,接班分队的进攻出发阵地位于与敌接触的己方分队的近后方)、冲击出发阵地(乘车冲击时,通常匹敌阵地前沿400~500米,有时l—3公里,徒步冲击时则为200米左右)、最后协调线(靠近敌阵地设置,用以协调支援火力的延伸和转移)、集结地域(一般由旅规定,通常在敌远程炮兵射程以外,距故前沿30公里或更远之处、阶段调整线、目标基准点(供担任火力支援或掩护任务的分队协调直瞄火力用)、检查点(沿行动地域、进攻轴线或进攻方向上的道路交叉点、桥梁、建筑物或河流汇合点设置)。
除上述机动样式外,营特遣队有时还采用迂回和渗透的机动样式。
火力支援
1、炮兵大力支援
营特遣队运用上领配属的直接支援炮兵营与建制的迫击炮排(6门)组织实施炮兵火力支援。强调:以炮兵火力优先支援主攻或关系进攻战斗成败的行动(如攻击敌核心支撑点或防御阵地);炮兵火力与战斗分队的机动密切配台,互为补天;力求出敌不意地实施火力突击;在最有利时机和场合综合发挥各种支援火力的威力。
营特遣队通常计划以下炮兵支援火力.计划火力,主要用来袭击已查明的敌防御阵地、运动道路、观察所、指挥所、武器发射阵地;表定火力,为在特定时间或场合统一使用的炮兵火力;召唤火力,为战斗中对临时目标实施召唤射击的火力;火力准备。营特遣队在上级编成内进攻时,由师(旅)计划大力准备,配属营特遣队的直接支援炮兵营一般不参加火力准备,有时以部分炮兵参加,迫击炮排不参加。营特遣队通常向上级提出大力准备中应予摧毁或压制的目标。上级发起冲击直前的火力准备,一般持续20~40分钟,或40一60分钟,有时达1小时以上。营特遣队对仓卒防御之敌或薄弱之敌进攻时,一般实施10分钟左右的大力急袭,尔后发起冲击。营特遣队要求上级火力报备任制和摧毁的目标依次为;和支援兵器及所有观察所;敌预备队、C3I系统和集结地域;敌前沿阵地、武器发射阵地、坦克与反坦克导弹发射点等直接威胁冲击分队的目标。预有准备进攻中计划上述火力时,要来营特遣队优先组织支援破障的火力、支援冲击的火力、支援抗击反冲击的大力以及拦阻放援军和预备队开进的大力(反机动大力)。其次,要计划及炮兵与反担击炮火力、袭扰与储断大力、烟幕火力、屏护火力、战场照明火力、撒布地香火力问个炮连齐射5次,可敷设1个400400米的地雷场)等。
营特遣队的火力支援由火力支援军官进行计划,由营特遣队火力支援机构、驻连战斗队或连的火力支援组与炮兵前进观察员具体协调实施。有时,连战斗队还派驻有海军用舰炮火力观察组,负责协调海军的舰炮支援火力。
迫击炮排是队属重要的间瞄火力支援力量。通常担任营特遣队的全般火力支援任务。根据战术情况,可以排、分排为单位使用。迫击地排通常由营特遣队集中掌握。有时可配底下属连战斗队或连使用,或由其实施作战控制。进攻战斗中.迫击炮排通常用来压制、孤立和消灭3000米内的敌军部队,摧毁敌兵器和阵地,压制或牵制敌军,施放烟幕,屏护已方分队的运动.冲击时压制抵抗之敌,孤立目标,发射战场照明火力等。迫击炮排通常依照有效利用其1/2至2/3最大射程的原则选择发射阵地。发起进攻肘,发射阵地通常选在进攻出发线附近,以支援冲击分队接敌;冲击前,在距目标1—2公里处占领发射阵地,以猛烈火力压制敌前沿阵地、观察所及指挥所;发起冲击时,适时延伸或转移火力,交接冲击分队攻占目标。占领目标后,迫击炮适时转移至目标地域内之有利地形,以阻止敌增援部队进入目标地域或支援进攻分队和预备队抗击敌反冲击,巩固战果和整顿。
追击炮排发射阵地通常采取疏开配置的方式,即在其阵地地域内,以分排为单位各占领一个发射阵地,间隔距离为300米以上。有时,由于地形的限制亦可将2个分排配置在同一阵地。迫击地排除设置基本发射阵地的,还要选择频备发动阵地。迫击炮排根据营特遣队的机动计划和指示采取下述三种方法转移阵地:全排整体转移,通常在与敌接联的可能性不大或有充分的炮兵火力支援下采用;以分排为单位交替转移,通常在必须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情况下采用;以班或分排(欠)为单位转移,在排或分排仅拥有少量追击炮(2~3门)时采用。以分排或班门个或2个为单位转移时,通常采取交替跃进或连续跃进的方式运动。
接敌运动中,迫击炮排通常在先头连战斗队后方跟进,可2个分排并列成换形队形或梯队队形,间隔距离不小于300米。预有准备进攻战斗中,迫击炮排根踞机动计划和敌情、地形制定具体的阵地转移计划。
2、近距离直瞄交接火力与反装甲大力
营特遣队步战车的直瞄火力(23毫米速射炮、机枪和“陶”式反坦克导弹)、“龙”式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连(有“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2辆)等建制火力单位也是营特遣队和连战斗队或连的重要火力支援手段。
乘车和徒步进攻中,步战车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可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和攻击敌阵地、武器发射点与坦克;步兵徒步冲击肘,步战车在步兵后方有效地支援步兵机动,接近目标和发起冲击。
反坦克连的基本任务是以远程(3000米)直瞄反坦克导弹火力支援营特遣队和连战斗队战斗,主要对付敌坦克。此外,还以反坦克导弹攻击其他装甲车辆和点状目标(如数人操作的武器和筑全工事)。使用反坦克连的基本原则是:相互支援;注意安全防护;力求侧射;发挥射程远(375米)的优长;充分利用掩藏和这篇纵深配置使用。
进攻中,反坦克连既可作为一个战斗单位单独使用,也可以分割使用,还可以以反坦克连连部为基础,交叉配同反坦克排和坦克排或机步排,组成另一个连战斗队,以送行掩护和侧方警戒任务。接敌运动中,反坦克连以排为单位分散于整个运动队形沿1条或2条轴线前进,亦可以主力(2个排)在先头连战斗队后方跟进,担任掩护任务,还可以反坦克排配属侦察排或战斗分队,遂行屏护和侧后方警戒任务,或者全连在运动队形中适当位工前进。进攻中,反坦克连通常在正面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支进先头分队冲击(作为火力队的一部分使用);或者一部分在正面掩护,其余随营特遣队主力绕过敌人继续前进,或支援仓卒进攻。进攻中,为确仅反坦克火力的不间断,反坦克连一般以排为单位梯次交替转移。在预有准备进攻中,反坦克连接事先选定的路线机动、转移阵地,遂行反坦克和火力支援任务。扩张战果和拍击时,一般伴随机步连战斗队或连行动,或将各排配属机步注械斗队或连使用。
3、战术空中支援
营特遣队的空军近距离空中支援,区分为预先计划的和战评中临时召唤的两种。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范围通常在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130米)以外,1。5一15公里范围内,15公里以外为上级组织的“战场空中这断袭击”范围。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敌装甲纵队、预备队、主要武器发射阵地、炮兵阵地、观察一指挥所等,营特遣队得到上级以攻击直升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A-10攻击机等)组成的“联台空中攻击群”的支援对,由营特遣队指挥官实施作战控制,攻击敌浅近纵深内运动中的装甲坦克集群、增援部队、机动指挥所、防空阵地,预备队、反冲击之敌等重要目标。
4.攻击直升机支援
营特遣队在旅的主攻方向上行动时,可得到攻击直升机营或连的支援。其主要任务是摧毁敌防御阵地和武器发射阵地、反冲击之敌、运动中的装甲部队、指挥所、后勤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攻击直升机营通常以连为单位轮流飞临指定地区攻击目标,以保证支援的不间断;有时,全营展开3个攻击直升速实施攻击,一次完成任务。以连为单位使用时,各连通常采用重型机队和轻型机队的战斗编组。
攻击直升机营的主要使用方法是;(1)全营一次集中使用,以取得最大的摧毁效果;(2)l个连攻击,1个连在前往目标地域途中,l个连加油装弹,保证连续攻击;(3)分阶段使用;即将全营编组为3个或2个战斗机队,以1个机队在特定时间首先出击,尔后以第2个机队加入战斗,当前方2个机队的某1个使用完弹药时,以第3个机队加入战个或者先出动第1个机队间架攻击直升机),另1个机队(6架攻击直升机)尔后在规定时间加入战斗。
5、防空支摇
营特遣队无建制防空兵器。主要依靠建制的自动武器(步、机枪火车载武器(机枪和25毫米速射炮)、坦克炮及上级配属的高炮和高射防空导弹,结合采取消极防空措施组织实施防空。可供采取的消极防空措施是:驻止时充分利用天然遮蔽物,车辆伪装,运动时利用隐蔽和遮蔽路线;占领阵地时,人员和武器车辆均进入工事,并严加伪装;分散配置和运动;消除进入阵地时的车辆和人员行迹;运动中若遭敌机攻击,车辆急转弯90度,进入隐蔽地;每辆车指定一名对空观察哨,并按照标准作战规定建立对空警报系统。配属的“约克中士”高炮排(4门)和“毒剌”防空导弹分排(5部),通常根据营特遣队指挥官的指示遂行全体支援和直接支援任务,保护重点目标。“毒刺”防空导弹分排(每组基本携行量6发)和“约克中士”双联装4O毫米自行高地排用于对付低空空袭飞机。防空支援的重点是连战斗队或连。其分配方法如下.在先头连战斗队或连队报内或其近后方展开2~3门“约克中士”高炮、2一3部“毒剌”防空导弹,其余配置在指挥组和战术作战中心、战斗辎重队与重要武器阵地附近。防空分队的行动原则是;利用高地配置,以扩大射击范围;注意掩护翼侧;其配置位置不妨碍战斗分队机动;集中大力掩护主要空中接近路;与炮兵火力相结合,对何敌攻击直升机;配置在便于先敌开火的地点;适时机动至最佳防空位置;纵深展开,火力要重叠;与友邻防空分队进行密切协同。进攻战斗中,“毒刺”防空导弹通常配属先头连战斗队,在其后方踢进,‘约克中士”高炮则在连战斗队或连的队形内运动;随时准备射击来袭之敌机。
6.核生化火力支援与核生化防护
在核生化条件下实施进攻,营特遣队可在需要时申请上组提供核生化火力支援,由上级司令部组织实施,而营特遣队则做好扩张核生化突击战果的准备。
营特遣队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确保所有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可供营特遣队使用的防护手段有单个人员使用的防护农具、药品,侦毒与辐射侦察器材以及1自洗消车、上级配属或直接支援的洗消分队,或由支援本施的洗消排问台洗消车)提供全般支援。营特遣队在旅的先头进攻时,通常可得到1个核生化侦察班的支援。该侦察班一般阻先头连战斗队行动,对可能的校生化沾染地段进行勘察。除上述外,首将遗队还要结合采用消极防护措施保护部队,如.适时集中,快速分散,以免形成有利目标;充分利用隐蔽与掩蔽物;坦克和装甲车关舱;运动中各分队加大间隔距离;组织良好的防校生化袭击警报;适时命令各分队执行“任务所需防护状态”等。
进攻战斗的实施
进攻战斗中,营特遣队可参加或单独实施接敌运动、仓卒进攻、须有准备进攻、扩张战票和追击等战斗行动。连战斗队或连则在营特遣队的编成内实施卜述行动。
1、接放运动
接放运动是进攻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初阶段。组织实施接放运动的原则是.以最少的兵力与放取得最初接触;三分利用有利地形;运动方法适当,并组织环形学政;遇故时光放行动.克敌开火;行动坚决、猛烈、快速。
(1)接及运动队形。营特遣队通南沿2条输线实施接敌运动,如欠1个连或已知敌在某地进行防御或地形狭窄,则沿1条轴线实施。
前卫连战斗队通常在本队(主力)前方中间有两道起伏地(5-10公里)的距离上运动;前卫连战斗队前方3公里处为该迦战斗队派出的尖兵排(通常为1个坦克排,配属1个机步班);尖兵排前方6-7公里处为营特遣队侦察排(若上级派有掩护部队,则侦察排在前卫连战斗队某一侧3~4公里处担任测方员护人侧火警戒通常由后尾连战斗队或庄派出的机步排或由反坦克连派出的反坦克排担任,一般在本队测方3~4公里处前进。本队各连战斗队或连之间保持适当间距(一般为200一300米八后卫亦由后层连派出排级分队担任,在经本队3~4公里处紧进。沿2条轴线运动时,两个纵队之间的距离一般为l~15公里,以便相互支援;营指挥组位于本队前部,在便于指挥全营特遣队开进的轴线上前进;作战参谋或营执行官在另一条轴线前进,以掌握部队。
机步营特遣队采取疏开纵队沿1条输线开进时,车辆间距为50—100米,每公里车辆密度为10~15辆,行军长径可达6~18公区;采取密集队形汗进时,车辆间距为20—25米,车辆密度每公里30辆,行军长径可达2~4公里。通常,即将与敌接触时的临战队形长径为3公里左右。营特遣队担公族预备队时,通常以顺城运动队形(2路纵队)在先头啻特遣队后方3~4公里处跟进。
(2)运动方法。接敌运动过程中视情况采取一般行进(无敌情成协)、掩护方进(有敌情感动)与掩护跃进(敌情威协严重)的方法运动。先头前卫连战斗队一般采取掩护行进的方法运动,即将与和接触时,以排为单位成纵队沿3~4条路线改取掩护跃进的方法运动,本队仍采取掩护行进的运动方法。夜间实施接敌运动时,缩小连战斗队(连)、排之间的间距,适当降低运动控度,采取特别控制措施,全营特遣队尽量沿一条路线依次采取掩护行进和掩护跃进方法接改。
接敌运动过程中因各种情况必须停顿时,各连战斗队(连)和排组织对他对空环形警戒,或进人隐蔽地域。
(3)接敌运动中的展开顺序。见下表:
地区或地线
队形
距敌前沿距离(公里)
集结地域
以连战斗队或连为单位环形配置
30-50
临时待机地域
保持营特遣队纵队队形
15-20
连战斗队或连展开线
展开成连纵队
5-8
排展开地线(进攻出发线)
展开成排纵队
2-3
展开成排横队或楔形队形
1-2
冲击出发线
展开成班横队
乘车:400-500米,有时1-3公里
徒步:200-300米
(4)接敌运动中对几种敌情的处置
①遭敌间瞄火力袭击或空袭时的行动
接敌运动中,若营特遣队的某个连战斗队遭敌间瞄火力袭击,该连战斗队迅速冲过被装地段,继续前进,其余达战斗队或连则绕过炮火袭击地段,沿另一条路线前进,与已通过被装路段的连战斗队会合后,恢复接敌运动队形和前进方向。有时,被装分队亦可后退400米,改由其他路线前进。
遭敌空袭时,被装分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转入防空态势或环形防御态势,使用所有自动武器与配属的防空武器组织对空射击。其余分队进人掩蔽与这该地域寻求防护。
②遭敌伏击时的行动
若营特遣队遭敌伏击,进入敌伏击杀伤区的分队毫不迟延地一边用火力还击,一边快速脱离杀伤区,并向营特遣队报告情况。营特遣队指挥官可令该分队(连战斗队)返回敌伏击区,采取仓卒进攻的方式市清伏击之敌,也可令其在敌伏击区的一端建立阻击阵地,由本队使用适当兵力(如敌为排以下分队)运用仓卒进攻式歼灭之。
③与敌遭遇时的行动
着敌为已占阵地之敌,当前卫连战斗队遭敌直瞄和间瞄武器射击时,该连战斗队即展开成战斗队形,进行火力还击;压制敌人。若判断敌可能使用化学武器即自动转入防化态势。查明敌情后,迅速向营特遣队指挥官报告情况。战斗中,坦克充分发扬火力压制敌人,前卫连战斗队的其余分队则向有利地彬k的发射阵地机动。支援前卫连战斗队的155毫米格炮连以不间断的火力,营迫击地排以烟幕大力压制改武器。若敌为排级分队,则前卫连
战斗队即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向敌发起步坦乘车冲击,一举攻占敌阵地,尔后继续前进。若敌为连级以上分队,则前卫连战斗队查明故部署与阵地性质、火力强度,并报告营特遣队指挥官。通常,营特遣队指挥官要在遭遇战发生后30分钟内查明敌情和作出决定。着决定实施仓卒进攻攻歼敌人,则结束接敌运动,调整部署,迅速对敌发起仓卒进攻。
与运动之敌前方警戒分队或侦察分队遭遇时,前卫连战斗队就地抢占有利地形,从正面以火力压制敌人,营特遣队的2个连战斗队或连迅速向该放两侧机动,到位后,3个连战斗队或连协同发起包围攻击,迅速歼灭该敌。与此同时,另1个连战斗队(通常为机步连战斗队)迂回敌先头警戒分队或侦察分队,阻击在其后方数公里处跟进的敌本队,攻击直升机分队和炮兵则对敌本队实施大力攻击。营特遣队主力歼敌警戒分队或侦察分队后,通常转入仓卒防御,准备进行尔后的战斗。
2.仓卒进攻
(l)对运动之敌的仓卒进攻。基本要领是;先头坦克连战斗队转入仓卒防御。以火力牵制敌人;先头机步连战斗队抢占附近高地,从侧方进行掩护利实施警戒;侦察排继续向前推进,掩护翼例上敌可能的反冲击道路;烟兵实施短促而猛烈的火力急裘,后尾2个连战斗队迅速机动至敌易侧,尔后在炮兵、迫击他猛烈火力和步战车近里离火力掩护下向敌发起攻击。战斗过程中;炮兵向运动之敌西侧或运动道路上的险喜地段或敌掩护阵地布设极布地雷场,以限制敌机动。
(2)对据守薄弱阵地(无预设阵地和人工障碍物)之敌的仓卒进攻。基本要领是;先头连战斗队(1~2个)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建立火力队;炮兵、迫击炮和火力队猛烈压制敌叵坦克武器和坦克及火力点;营特遣队的其余连战斗队或连(2~3个)迅速沿隐藏路线向敌田后方机动,发起冲击;冲击时,通常步兵乘车在坦克引导下攻击前进,步战车在坦克百后立适当距离上跟进,以掩护坦克的侧后方;冲入敌阵地后,步兵适时下车在步战车火力掩护下肃清敌人;若己方的大力能充分压制敌反坦克火力,则亦可采取正面进攻的方式迅速攻占敌阵地,尔后继续前进;着敌为排以下分队,则由先头连战斗队子以歼灭,或者予以绕过,以保持营特遣队的进攻锐势。
(3)对中等抵抗之敌的仓卒进攻。此类敌人通常指已占领各个单个阵地、已有部分障碍物的仓卒防御阵地之敌。发起进攻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基本战法是:炮兵和迫击地实施短促而猛烈的火力急袭(包括烟幕火力);步战车在冲击分队后方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压制敌武器(尤其是反坦克武器);坦克在先头引导步兵冲击,迅速冲入敌阵地;步战车在冲击分队冲入敌阵地后,即前往与之会合,从近距离上掩护坦克和步兵肃清敌人。若地形有利,有隐蔽接近路,则以徒步步兵分队占领近距离掩护阵地,以步机枪火力、反坦克导弹火力摧毁敌火力点、反坦克武器阵地和装甲车辆发射点,掩护坦克冲击;或者步兵隐面进至敌侧后方的冲击出发阵地,坦克从另一方向,在火力支援下同时发起冲击。地形不便于使用坦克时,则以步兵在坦克和步战车火力及炮兵与迫击炮火力支援下发起冲击,克服敌抵抗,尔后乘车攻击前进。下图为坦克营特遣队对仓年占领交叉路口防御阵地之敌加强连的仓卒进攻方案。
实施这种仓卒进攻时,坦克连战斗队通常以先头坦克排担任火力(掩护)队,以另1个坦克排和机步排担任冲击队。连战斗队首先组织火力(包括上级的炮兵、迫击炮召唤火力、反坦克的火力)压制冲击目标,孤立其他阵地,掩护冲击队接改。冲击队进开放火力区,沿隐藏路线采取掩护跃进方式进至敌排的阵地的冀侧,视情况以步兵下车或坦克引导步兵发起冲击。步兵为先导发起冲击时,火力(掩护)队发扬直瞄火力,间瞄火力适时延伸或转段,格护步兵冲击前进,跟进的坦克排不断以火力攻击敌阵地、火力点。随着冲击的发展,火力队逐步向前转移阵地,向指定目标射击。迫击炮火力的炸点(在步兵前方600米处)逐步前移。先头步兵距敌阵地600米时,炮兵转移或延伸火力。步兵采取跃进方式迅速冲入敌阵地,在坦克火力支援下歼灭工事内的敌人,迫使敌工事内的装甲车辆脱离阵地,尔后以反坦克火力消灭之。
坦克然在先头发起冲击时,坦克边前进边以并列机枪射击敌工事,以坦克炮射击敌装甲车辆阵地。步兵排在坦克的后方乘车跟进,以火力支援和掩护坦克冲击。冲入敌阵地后,视情况乘车或步兵下车消灭残敌。攻占敌阵地后即进行整顿巩固;准备抗击敌反冲击或继续前进。
3.对数坚固阵地(支撑点)的预有准备进攻
预有准备进攻的特点是:战斗前进行周密的侦察;制定完善的协同进政计划,进行周密的战斗准备,组织强大的火力支援;广泛实施战术欺骗;避强击弱(通常突破点选在敌仅能实施近距离射击、有隐蔽接近路的地点人隐蔽主攻点,达成突然性,运用“间接路线”方式击敌侧后;每次集中兵力攻击敌1个连,各个击破。
整个进攻行动通常接以下程序实施.以火力孤立放阵地;摧毁或攻占敌前沿阵地;扩张战果,攻占目标。发起进攻后,营特遣队在上级火力准备掩护下逐次展开连战斗队、排战斗队形,由各连连长直接指挥本连战斗队或连沿隐蔽路线接近和不停留地越过进政出发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发起冲击前,以坦克、反坦克导弹分队和步战车占领掩护阵地组成火力队,以猛烈的火力孤立敌各个阵地,掩护徒步步兵分队沿隐藏路线接近突破点,在工兵和火力支援下迅速破障。破障时,支援队(由反坦无连、迫击炮排、部分坦克、机步连步战车组成)和炮兵力分发扬火力,掩护破障队(由步兵连、工兵排组成)排障和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一般开辟2条,每条正面宽约50~100米)。破障时,冲击队(机步连战斗队或连)一般在破障队后方1000米处待机。打开通路后,冲击队即迅速通过通路发起冲击。发起冲击时,依规定时间,火力准备转为火力支援,并向敌纵深或倒方转移火力,步兵分队则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战术采取战斗跃进(每次跃进20~30米)的方式接近和攻占敌前沿阵地的堑场、战斗工事与武器发射点。冲击队投入战斗时,营特遣队指挥组相常在其后方跟进,以适时指挥战斗;战斗辎重队通常在主攻分队的后方2~4公里处跟进,以适时提供后勤交接。步兵分队突入敌前沿阵地后,坦克随即在步兵(间距约300~400米)后方踢进。从近距离上以坦克火力支援步兵攻击,步战车和反坦克导弹则从较远距离上以火力掩护步兵和坦克。步兵突破敌前沿阵地后,跟进的坦克即超越步兵进入战斗,在步兵前方200—300米处引导步兵冲击前进,扩大突破口。步兵消灭敌反坦克武器后,步战车迅速前出,协助坦克和步兵扩大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并扼守突破口两侧。攻占突破地段上的敌前沿阵地后,营特遣队的后续分队(包括预备队)不失时机地进入突破口,在炮兵、迫击炮、反坦克连火力支援下和正面助攻分队配合下,迅速扩张战果,运用侧后攻击战术歼灭抵抗之敌,逐次攻占敌纵深内取国地和支撑点。在正面担任掩护的分队在破障队发起冲击后也相机发起助攻。攻占敌纵深阵地后,营特遣队通常以部分兵力(l个连战斗队)配合正面动攻分队,迅速攻占助攻方向上防御2敌的阵地。营特遣队攻占放全部阵地后,可能在既占地区巩固战果和整顿部队,若进攻顺利,可能奉命继续向旅的后续目标进攻。
4、扩张战果和追击战斗
营特遣队通常在上级编成内遂行扩张战果和追击任务,本身只能进行有限规模的扩张战果。
扩张战果中,营特遣队一般采取接敌运动的方法攻击前进,随时准备运用仓卒进攻战术歼敌。遇到大股敌人时,通常绕过该敌,并报告上级指挥官,由上级处置;遇到小股或防御能力不强的敌人时,从行进间展开兵力兵器,乘车冲击,迅速予以歼灭。
在上级编成内担任平行追击(包围)任务时,营特遣队通常沿与撤退之敌平行的路线前进,力求超越敌人,先敌占领其退路上的隘路、交通枢纽、交叉路口、制高点等,展开兵力兵器阻击敌人,协同正面追击部队围歼敌人。若无法超越敌人,则从侧方攻击和杀伤敌人,迟滞其搞撤退,会同上级其它追击部队歼灭敌人。
5、其他进攻行动
(1)渗透进攻战斗。营特遣队可能担任上级的渗透分队,渗入敌后遂行下述任务,也可能以1个连战斗队实施近距离渗透。实施渗透进攻战斗的基本目的是:隐蔽地在敌后防守薄弱的阵地;从侧后方攻击敌支撑点;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支援主攻;夺取关键地形;实施伏击,摧毁敌重要设施,袭扰敌防御体系。
(2)袭击战斗。实施袭击战斗的主要目的是:摧毁敌后勤设施、特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赙俘,获取有关敌位置、部署、兵力、企图等方面的情报,破坏敌防御计划。袭击战斗通常采取秘密渗入敌后方,对预定目标突然发起攻击的方式实施。袭击战斗常常在已方支援距离以外实施。袭击一旦得手,袭击分队即迅速由另外选定的路线返回已方地区。袭击战斗通常在夜间渗入敌区,黎明时分到达目标,稍经准备即发起袭击战斗。
(3)野战村落进攻战斗。野战村落进攻战斗可从行进间发起,亦可从既占阵地上发起。
从行进间发起村落进攻战#的要领是:①营特遣队成站斗接敌队形沿隐蔽路线接敌。接敌中如遭敌远程武器袭击,即组织火力压制敌武器,令各分队迅速实施越野机动,接近敌人。接近到村落前沿300~400米时,各分队进入隐蔽的冲击出发阵地,迅速作好冲击准备。②在前方行动的尖兵和前卫分队一接近村落前拍即迅速展开,会同在后方跟进的坦克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和消灭村内高层建筑物上的敌视察所和火力点。与此同时,营特遣队指挥宫会同前卫连与其他连战斗队指挥官、炮兵前进观察员到尖兵和前卫分队阵地观察,现场规定机动计划与火力支援计划,确定战斗编组,并迅速下达进攻命令。在这一时节,反坦克连迅速与尖兵分队会合,占领掩护阵地,并与营迫击炮排和支援的炮兵营一起向村落前沿建筑物射击,以迫击炮火力(包括烟幕火力)压制村内屋顶上的火力点。③营特遣队通常采用的战斗编组是:包围攻击队(l—2个机步连战斗队,内l—2个坦克外)、阻击队(1个坦克连战斗队,内2个坦克连,l个机步排)、火力队(由追击炮排、反坦克连组成),另以1个连(坦克连)担任预备队,在包围攻击队后方跟进。④在火力急袭掩护下,包围攻击队迅速机动至村落翼恻,展开成冲击队形,徒步(通常)或乘车发起冲击、冲击时,坦克和步战车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支援步兵迅速突入村落前沿第一排建筑物,逐屋消灭抵抗之敌。占领第一排建筑物后,坦克和步兵战车在步兵引导下进入村落,占领发射阵地,掩护步兵继续进攻。⑤阻击队迅速迂回至村落后方,占领阻击阵地,切断敌退路,阻击来援之敌。必要时,配合包围攻击队从村落后方攻击守敌。若阻击队无法还回到敌后方,则加入包围攻击队,从另一方向冲击村落内的守敌。⑥在村落内的纵深战斗中,预备队适时进入战斗,在坦克支援下肃清各建筑物内的敌人。其行动方法是;以坦克向守敌建筑物的窗户和墙壁射击,为步兵开路;步兵迅速接近建筑物向屋内投手榴弹,如有轻型反坦克武器,则用来杀伤敌人,消灭敌火力点,尔后冲人建筑物肃清和人;在正面战斗的尖兵和前卫分队在包围攻击队占领村落前沿后,迅速前进,协助包围攻击队向纵深发展进攻,排除障碍占领村落之后,即集结和整顿部队,然后以阻击队担任前卫,组续前进。
从既占阵地上发起村落进攻战斗的要领基本上与前一种场合相同,但要求注意以下几点:①力求集中使用炮兵火力实施猛烈的集火射击(主要使用榴弹与白磷弹),必要时集中1个以上炮兵营对重要目标实施集火射击。②若敌防御部署严密,通常给营特遣队加强更多的兵力兵器,发起进攻后即投入全部兵力展开攻击。全部支援兵器充分发扬火力。③包围攻击队(主力)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快速通过和火力杀伤区,尽可能机动至敌侧后方占领冲击碎地,并迅速发起政击,避免正面攻击。④以迫击炮、部分坦克和反坦克连组成强大火力队,并以1个155毫米格炮连加强地圆沿街道攻击时,强调组织火力压制,泪灭敌机枪和反坦克武器火力点,攻击分队迅速接近和将敌消灭。⑤步兵战斗车在步兵后方跟进,以其25毫米机关饱和机枪火力、反坦克导弹攻击村落的制高点,掩护攻击分队的侧后方;坦克与步兵协同,交替掩护攻击前进,坦克每射击一次就迅速变换位置,以火力支援步兵前进。
6、夜间进攻时的特殊考虑事项
美军条令规定,进攻战斗一旦发起,就要昼夜连续实施。夜间进攻采用与昼间进攻相同的战法,但特别强调以下各项;
(1)计划简单明确,仅规定有限的进攻目标(不规定中间目标);进攻距离不宜太远。准备工作要隐蔽,细致
(2)加强对各分队的控制。包括给各连战斗队或违规定出发点、进攻方向、分进点;有时为全营特遣队规定l条进攻轴线、供统一发起冲击用的展开线(通常在敌障碍物的后方)和前进限路线等。
(3)充分利用夜视器材,采取秘密渗透的方式将部队机动于目标附近。为达成战术突然性。通常不实施火力准备和战场照明(或行动初期不实施战场明明,战斗打响后视情况实施入仅要求实施正常的火力袭扰和遮断袭击,以掩蔽部队的运动。
〔4)采取有效措施掌握运动方向。为保证各连战斗队沿正确方向运动,要求综合运用可见灯光标示器、烟火信号和烟幕(向目标发射)、指北针、突出的地形地物、曳光弹、地面监现雷达、侦察分队派出的向导员等。
(5)严密组织支援冲击的直瞄和问瞄火力支援,并出连战斗队指挥官具体掌握使用。间瞄火力主要用来掩蔽进政分队的运动,压制敌阵地,孤立目标,在具他地点发射照明火力以欺骗敌人,在冲击时向目标后方发射照明火力,或向撤退与实施反冲击之敌实施照明。以坦克和步战车在进改出发线上或其前方面领掩护阵地,以直瞄火力压制目标内2敌;步兵攻占目标后,坦克和步战车即前往与之会合,占领新的掩护阵地。
(6)各连战斗队以各排成纵队并列越过出发线后,缓慢地向展开线运动,保持肃静,并在展开线展开各排后继续隐蔽接敌。若被和发现或上级下达了冲击命令,各连战斗队即在直瞄和间瞄火力支援下发起冲击。步兵运用火力与机动相结台的方法冲入目标,肃清防御之敌。占领目标后,各分队迅速前出,至前进跟上线,占领阵地,派出巡逻与警戒分队,并准备抗击敌反冲击。
(二).机械化步兵与坦克营(连)攻防战斗--防御战斗来源:互联网责编:ldzldz作者:时间:2003-11-07【大中小】
防御战斗
一、防御战斗原则
营特遣队组织实施防御战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先敌决策、先敌反应,迫敌降抵进攻速度和税势,迫放在多个方向上进行非线式战斗,并通过积极的边攻行动及平等取主动权。营特遣队依照空地一体战的4项基本原则和10项战斗要则组织实施防御战斗,并着重强调以下各项;
(1)不断“观察战场”,了解敌情,领会上级意图,保证本级计划和行动符合上级要求。
(2)组织实施纵深防御。
(3)组织实施非线式防御,灵活地结合运用各种防御样式,有效抗击敌连续进攻。
(4)善于捕捉战机以强大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夺取战斗主动权。
(5)充分发扬步战车火力、反坦克导弹火力,同时集中使用坦克实施反击。
二、目的与任务
防御战斗的基本目的是粉碎敌进攻,夺取主动权,为己方转入进攻创造条件。其具体目的是:
l、歼灭敌人;
2.挫败敌进攻;
3.欺骗敌人;
4、争取时间;
5.保证已方在其他方向上集中兵力;
6、控制关键地形;
7.转入进攻之前消耗敌军;
8、保守地形。
营特遣队通常在上级编成内遂行防御任务,有时可独立防守某个地域、大型设施、支撑点或某个重要目标。
在上级编成内实施防御时可遂行以下任务.在主要防御地域内防守指定地域、支撑点或战斗阵地;实施阻滞战斗;担任旅的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在次要方向上送行节约兵力任务;与师侦察管一起遂行掩护任务;参加上级组深攻击部队。攻击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袭击敌后续部队、指挥所、战斗支援与后勤支援部队;在掩护部队地域内遂行敌后牵制任务;敌发起进攻前遂行破坏性进攻任务;必要时参加后方地域战斗,与突入后方之敌装甲部队空(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作斗争。
连战斗队或连通常在营特遣队的编成内遂行任务。包括在主要方向上或次要方向上依托战斗阵地抗击敌进攻,在指定地区实施地域防御,防守某个支撑点,担任上级的前方警威等。
三、支援与加强
基本与进攻相同。
连战斗队或连通常可得到2部“陶”式反坦克导弹车、1-2部防空导弹,2门高炮、1个工兵班、数部遥感器的配属、1个155毫米榴炮连的支援以及战术空军飞机和攻击直升机分队的支援。
四、战斗编组
连视情况采用纯机械化步兵连和坦克连、以坦克为主或以机械化步兵为主的连战斗队的战斗编组,连战斗队或连辖3个排,有时可辖4个排。
(三).机步(坦克)排(班)攻防战斗----防御战斗来源:互联网责编:ldzldz作者:时间:2003-11-07【大中小】
一,任务
防御战斗中,机步(坦克)徘(班)通常在连、排的编成内送行任务。美军要求,排(班)在防御战斗中应运用积极攻击的手段打击敌人,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从侧后方攻击进攻之敌,或将致疾人歼敌地域配合上级反冲击都(分)队歼灭之。然细织实施防御战斗的原则是:了解敌军作战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关键时间和地点集中兵力;实施环形防御;使用一切战斗手段,至少从一个方向上打击、袭扰教之整个进攻队形;保存力量,力避伤亡及作的物资的损耗;注意保持防御纵深。防御战斗中,机步(坦克)排的主要任务是.在指定地点依托战斗阵地把守敌接近路,抗击敌冲击;扼守关键地形,迟滞和消耗进攻之敌;担任上级的直接警戒;乘车或徒步实施战斗巡逻;担任连战斗队的预备队或单独实施局部反冲击。在指定地点依托战对阵地防御的。
二、阵地设置与兵力配置
机步(坦克)排防御战斗中强调加强防区的弹性和韧性,以便在全纵深内实施战斗。为此,要求利用一切有利地形地物修筑战斗工事,设置大力歼敌区、掩蔽阵地,选择机动路线;战斗阵地必须扼守要冲或故可能的接近路;一切战斗阵地均须有防护自好的工事,并加顶盖,有弹药和给养储存设施,阵地地域内办须有集火歼敌区;实施战斗阵地防御时,除基本阵地外,还要有辅助(预备)阵地;排和各班的阵地要形成360度的环形防御;各班(武器)的火力交叉重叠,以便相互支援;明确各种武器(步战车)的射击他境、基本射向和辅助别向;充分利用反斜面设置阵地;排的整个战斗阵地前沿呈弧形,各班的阵地间隔适当,以便于冀侧掩体内的士兵相互支援;阵地前方隐蔽地设置观察(潜听)哨;积极使用“排用地面遥感系统”监视敌军接近和动向;设置必要的防护性障碍物。
在上级编成内防御肘,坦克排的阵地通常作为连战斗队防御支撑点的组成部分,连战斗队内的机步排则在坦克排阵地的前面、各坦克排(若有2个坦克排)之间以及连战斗队的翼侧占领阵地,井构筑基本阵地和预备(辅助)阵地,步战车在各机步排阵地内或排阵地之间占领发射阵地。机步排战斗阵地主要由双人掩体、机枪和“龙”式反坦克导弹掩体组成(大约有12~15个),每个双人掩体通常由有顶盖的散兵坑组成。坦克排战斗阵地或支撑点由坦克的基本发射阵地和预备发射阵地组成。每辆坦克均筑有1个基本射击掩体和I个预备射击掩体。坦克在坦克排阵地位的配置方法机情况采取线式、楔形或V形,或梯队阵形。机步排的战斗阵地正面约400米,纵深约200一300米.班的阵地正面约100米。排的战斗阵地前方通常设有由2~3列桩蛇腹形铁丝网和混合地雷场构成的防护性障碍物。连战斗队直排的战斗阵地之间的间距约300米。
机步班通常在其基本阵地和辅助阵地各构筑4~5个双人和单人掩体,以及步战车掩体(步战车均有1个基本发射阵地和至少1个预备发射阵地)。步兵班7人占领阵地时,通常构筑3个双人掩体,l个单人掩体;9人占领阵进时构筑4个双人掩体,l个单人掩体。各个掩体的间隔通常为25~30米。坦克排阵地内通常为每辆坦克修筑1个基本发射阵地、l个预备发射阵地。各个发射阵地间的间距为50~100米
机步班(坦克)的具体阵地设置与兵力兵器配置如下:
(1)9人班占领阵地时的掩体设置
(2)7人班占领阵地时的掩体设置(一般设置双人掩体,班的防御下面较宽时,可设置多个单人掩体,或全部设置单人掩体)
7人步兵班抗击敌徒步冲击可使用1挺M60机枪、3支M16A1、2具M203掷弹筒(装在M16A1步枪上)、2支班用自动武器以及手榴弹、防步兵地雷;抗击敌乘车冲击时,可使用“龙”式反坦克导弹,“劳”式反坦克火箭筒,M203双用途掷弹筒及反坦克地雷。
(3)机步班防御机动中临时占领的阵地
(4)坦克的掩体(发射阵地)
(5)步战车的掩体
(6)单兵(武器)掩体(单人或双人)
三、火力区分
防御战斗中,机步(坦克)排在计划火力中通常要为步战车指定射击目标、排的火力袭击目标、上级支援的问瞄火力的射击目标.并区分大力和规定火控措施,最后形成完整的火力配系。一般在设置阵地的同时为排(班和坦克)以及主要武器系统指定射击地境(包括基本射击地境和辅助射击地境)、排的点状射击目标和面积射击目标、阵地前方和侧方的火力何敌区(坦克排一般有l~2个集中射击地段)前沿前的最后火力拦阻线、射击基准龙井扫清射界。相邻的排(班和坦克)及武器、阵地之间进行协调,构成相互支援的观察和火力重叠。此外,机步排的徒步步兵的近程火力和步战车的远程火力密切结合,在排的全正面前方3000米纵深内构成相互支援(掩护)的严密火网,不留死角或间隙。反坦克兵器力求形成侧射火力配系,以提高摧毁效果。各班的机枪和班用自动武器力求能以猛烈的侧射火为俺护整个防御正面,并与步战车的火力构成交叉,以覆盖敌冲击队形。机枪火力的死角,通常以挪弹筒火力掩护。火力与障碍物密切结合,以制止敌突入阵地和分割排的战斗部署。若排配底有炮兵前方观察员,则排长应提出使用上级间瞄火力(炮兵与迫击炮火力)的要求,以提供掩护敌通往排的接近路的拦阻火力、敌抵达排阵地前沿前打击敌目标的火力、散发起冲击的最后拨防火力(前沿前100~300米),以及掩护排转移阵地的火力等。
战斗中,当空军飞机在排的阵地前方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若排的阵地距空军飞机攻击目标300米,排通常要组织陆空识别(如使用烟幕榴弹、信号弹、闪光灯、反光镜等。
在连战斗队的编成内实施防御肘,机步排排长要协调坦克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直瞄火力支援。坦克排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其内部的火力支援有时可采取编组2个坦克分排的方式进行;对机步排(斑)的火力支援,则通常在现地进行最后协调。每辆坦克制定坦克射击要图,图中标明射击基准点、到基准点的距离、昼间和夜间射击诸元、排的集中射击地段、基本和辅助射击地境等。“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在排的战斗阵地附近展开肘,机步排排长要与“陶”式叵坦克导弹分队进行现地协调,商定叵坦克火力的区分、攻击地段、攻击目标的先后顺序和火控措施,避免重复攻击同一装甲目标。
四、障碍设置
防御战斗中,机步排(班)通常在战斗阵地前方、战斗阵地中间设置如下障碍物:简易防护性地雷场、防护性铁丝网、饵雷及爆炸性障碍物等。
简易防护性地雷场通常横跨敌可能的接近路设置,并在已方观察和建制武器火力掩护的范围内。由于时间紧迫,简易防护性地雷场中的地雷一般敷设于地面上(主要使用金属壳地雷),反坦克雷与反步兵雷混合使用,一做敷设2~3排即足。排(班)可领设三列桩蛇腹形铁丝网,完成一道300米长的蛇腹形铁丝网大约需要30人时。
五、防御战斗的实施
敌发起进攻后,上级的远程武器(包括”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攻击直升机、炮兵和迫击地以及战术空军飞机)从远距离上向敌进攻队形开火。迟滞和消耗敌军。随着敌军接近前沿,坦克开始射击敌装甲车辆,步战车以车载武器猛烈压制敌人,消灭敌装甲车辆。当敌军接近到前沿前l00米以内,“龙”式反坦克导弹以侧射火力射击敌坦克和装甲车、在更近的距离上,各步兵班的武器开始射击,会同步战车的25毫米速射炮和间瞄武器以猛烈的火力杀伤敌步兵。在敌进至前沿前200一300米处时,机枪和问瞄武器实施最后拦阻射击,各班的武器实施防护时的拦阻射击,火力发扬至最高强度,以制止或粉碎即将发起冲击的敌人。
若上级命令排(班)坚守防御阵地,制止敌进攻,则排(斑)依托战斗阵地顽强抗击敌冲击,在步战车和坦克以及上级火力支援下反复杀伤敌人,阻止敌灾人阵地。若上级命令排(班)在给敌以杀伤之后相机转移至后续战斗阵地,以免卷入决就则徒步步兵迅速在战斗阵地后面的上车点上车,然后在坦克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火力抢护下向新战斗阵地转移。
1.步战车(坦克)的行动方法
步战车的25毫米速射炮和‘陶”式反坦克导弹通常可以有效地掩护2500~3700米范围内的地域、在地形有利、射界开阔的地点可以单独配置使用。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步战车通常与“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率和坦克分队结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步战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通常在改装甲目标进入其射程(370米)时,便开始射击,进至2000~2500米时,坦克开始射击。若敌人接近至1500米距离内,“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向翼侧或后方或纵深内的战斗阵地转移,坦克继续射击,然后“龙”式反坦克导弹开始射击,步战车继续留在原阵地上对敌实施压制射击。在纵深内设有若干战斗阵地的情况下,步战车和坦克完成最初的射击任务后可转移至预备发射阵地或者其他战斗阵地继续以火力杀伤敌人;坦克通常在“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其他坦克的火力掩护下转移阵地。步战车在战斗开始后先在基本发射阵地上射击敌人(包括发射l~2发反坦克导弹),尔后迅速转移至预备发射阵地上,以防敌火力回击。步战车通常以猛烈的速射炮火力压制激反坦克导弹和机枪射手,摧毁敌款装甲车辆,迫改装甲车辆关舱行驶,杀伤坦克搭载步兵或徒步步兵。苦地形不利于车载机枪使用,可将机枪卸下,配置在地面发射阵地上,以便实施最后拦阻射击。机步(坦克)排向预备发射阵地转移肘,通常每次转移2辆步战车(坦克),逐次完成。若在排的辅助射击地段出现敌人,则由排长指挥所有4辆步战车(坦克〕同时一次完成向辅助阵地的转移。在敌人压迫不向其他阵地转移时,步战车(坦克)中施放烟幕掩蔽其机动。排向其他战斗阵地转移时,如果步战车和步兵配置在同一阵地上,则步战车留在原地掩护各步兵班k车,然后转移。若步战车和步兵分丹配置在不同阵地上,则各步兵班在退出战平即将到达上车点时通知步战车前来会台。若步战车和各步兵班内卷入决定性的战斗,则在上级支援下先采取脱离战斗的措施(如徒步步兵采取各班同时脱离战斗、以班为单位逐次或交替脱离战斗或者各步兵班逐次减少人员最后退出战斗;徒步步兵与步战车配置在一起时采取步兵在步战车掩护下退出战斗,步战车则采取同时退出战斗或各车逐次退出战斗的方法),然后步战车与步兵在上车点会吕,载运步兵向新阵地转移。但只排的转移方法大体与步战车相同。为避免卷入决定性交战,机步(坦克)排必须快速机动、敌军进攻中时速达20公里以上,3分钟前进1公里。因此,步战车(但克)在阻击敌人时通常以最快的速度发射火力,由前方观察员召唤上级炮兵和迫击火力对敌实施移动拦阻射击和烟幕迷富,或敷设撤布地雷场迟滞敌前进,掩护其转移。
2、徒步步兵的行动方法
机步排〔斑)下车实施防御战斗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抗击敌徒步进攻和乘车进攻。抗击敌徒步进攻时,排(班)以各种火力迫放在尽可能远的地方下车、故下车后,排即召唤炮兵和迫击炮,尽快地对敌徒步步兵实施压制射击、当敌步兵进入各步兵班的射击地境时,各种武器猛烈开火。各步兵改优先射击进入基本射击地境之敌;营基本射击地境内无敌人,则以火力射击进入辅助射击地境之敌。机枪向辅助射击地段内之敌射击肘,副射手则监视基本射击地填。并以步枪火力制止敌在基本射击地境的运动。当故步兵发起冲击肘,排长立即召唤上级炮兵和迫击炮以及下令机枪和各班的自动武器及其他武器对敌冲击队形实施猛烈的最后拦阻射击和防护性拦阻射击。拦阻火力应保持不间断,直到改停止冲击,然后降低火力强度,以节省弹药、敌停止冲击向后撤退部队时,若上级命令实施反击,机步排可召唤间瞄火力拦阻撤退之敌,同时迅速命令步兵上车出击。若故步兵突入阵地,则各步兵班迅速转移到预备阵地继续抗击敌进攻,以火力将突入之政通人歼敌区,协同友邻排(班)聚歼敌人。
抗击敌乘车进攻时,机步排排长在进攻之敌向己方阵地前沿接近时,适时召唤间瞄火力射击塔乘坦克的故步兵,迫敌装甲车辆关舱行驶,杀伤件随坦克的故步兵。随着改进八射低,各班的步兵武器和自动武器开始射击,分制敌步坦联系,制止放步兵前进.然后以反坦克武器攻击敌坦克装甲车辆。各班的“龙”式反坦克导磷和叵州天火箭筒在敌装甲车辆进入射程后立即射击。“龙”式反坦克导弹力求对进入基本射击地境的敌坦克装甲车实施侧射;若基本射击地境无故装甲车辆,则射击进入辅助射击地境的敌装甲车辆。“龙”式反坦克导弹最初可在前方发射阵地上射击,发射l~2发导弹后即在班的其他武器火力掩护下转移到预备发射阵地上继续射击敌装田坦克。敌装甲车辆接近到排(班)战斗阵地前沿、进入防护性地雷场肘,反坦克火箭筒开始射击,从侧方攻击敌坦克装甲车辆。打坦克肘,通常2具或多具反坦克火箭筒突然同时开火;以取得最佳摧毁效果。各班的掷弹阁在敌装甲车接近到适当距离肘,则以双用途高爆榴弹火力攻击敌装田车的侧部。
3、反冲击行动
美军要求,各级部(分)队都要寻机实施反冲击,以夺取主动,打乱敌人或夺取重要地形。在排一组反冲击通常采取仓卒进攻的方法实施。主要是抓住敌瞬间出现的弱点,机动部分兵力兵器占领有利的地形对敌实施火力攻击(火力反冲击人在某些场合(如敌占领己方部分或全部阵地),则从翼侧以全部兵力突然发起反冲击,歼灭占领己方阵地之敌,恢复阵地,确保上级防御体系的完整性。排通常根据上级的命令实施反冲击,在无上级命令或指示情况下,排长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采取反冲击行动,以夺取主动权。机步(坦克)排常常受命参加速战斗队或营特遣队组织的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排依上级的统一计划实施反冲击,完成受领的任务。
编入上级预备队的坦克排,通常受领l~2个反冲击方向;规定l~2个歼敌区。突入之敌进入歼敌区时,坦克适时机动至预定升展线,以火力或冲击手段歼灭敌人。敌突入防御纵深时,坦克分队依托预设阵地猛烈反击进入射界和歼敌区的敌人,制止其进一步推进,或者在其他火力支援下由侧方发起反冲击。
4、巩固与整顿
击退敌冲击或转移至新战斗阵地后,排(班)即进行巩固和整顿,以备抗击敌后续进攻。巩固和整顿的内容如下.
(1)重建警戒。战斗中若观察哨退回己方战斗阵地,则重新派出;若警戒人员有伤亡,则派出补充人员。
(2)补充伤亡的排(班)指挥人员或关键武器的操作人员。
(3)补充油弹。主要是各班收集和重新分配现有的弹药,向上级申领弹药和油料,由上级分发,必要肘派车前往补给(转运)站领见
(4)后送伤亡人员。
(5)重新区分射击地境,调整阵地,重新进行伪装,增设障碍物,修复通信线路。
5、防御战升中机步排(周的伏击行动防御战斗中,机步排(班)常常利用地利之便组织实施伏击战斗,突然打击和歼灭运动或临时驻止之敌。伏击的基本方式有.以兵力接近和歼灭火伏2敌;以火力歼灭入伙之敌。伏击战斗按地区区分认(1)点伏击,即排(班)对进入某个歼敌区的敌人实施攻击;(2)区域伏击,即排(班)从多个地点同时对进入某个地域之敌展开攻击。按准备的程度,又区分为仓卒伏击和预有准备的伏击。按伏击对象,则区分为对敌徒好步兵的伏击和反装甲伏击。
组织实施伏击战斗的基本原则是:力求达成突然性;协调实施猛烈的集火射击;实施有效的控制。
伏击的战斗编组是,将排统一编成为冲击组、支援组和警戒组。
伏击中依情况采用两种阵形:线式阵形和L形阵形。前者通常在积窄的、不便于运动的地形上采用,后者通常在狭长的道路、小径,或道路急转弯处采用伏击分队完成任务后的集台点通常距伏击点1000米。
实施点伏击的方法如下.(1)机步排(班)到达集合点后即建立警戒,进行必要的现地勘察,迅速完成伏击准备。(2)警戒组首先出发向伏击点两侧指定地点运动;警戒织就位后,冲击组出发,在支援组掩护下进入阵地,尔后支援组出发进入阵地。若地形有利,冲击组和支援织同时出发,进入阵地。(3)伏击目标出现后,警戒组即向排长报告敌情(运动方向、规模、装备),并由排长向大援组和冲击组发出信号。(4)伏击目标进入歼敌之后,排长发出伏击信号,支援组和冲击组以猛烈火火杀伤入伏之敌。若火力发挥效应,将入伏之敌歼灭,排长即令各组向集合点撤退;若必须以冲击组冲入可敌区以近战歼灭敌人,则适时向支援组发出转移火力的信号,同时冲击组发起冲击,进入歼敌区搜歼敌人,完成任务局依信号撤退。(5)各级别达集合点后,清点人数、伤亡与装备损失情况,然后返回已方指定地点。
实施区域伏击的方法与点伏击大体相同。不同的是,中央伏击点与两侧伏击点的行动可能同时进行,也可能琢次展开。中央伏击点负责以火力和必要时以冲击行动歼灭入伏的主要敌人。两侧伏击点则以火力坚决阻止后续敌人采取援救行动。机步排、班都可组织实施及装甲伏击。机步班徒步实施反装甲伏击时,通常将全斑编为1个反装甲小组和1个支援一警戒小组。反装甲小组由班长、自动武器射手和“龙”式反坦克导弹射手组成,主要是使用步兵反装由武器(“龙”式反坦克导弹,距离在100米内时也使用多具反坦克火箭筒)和临时设障(地雷)歼击人伏之敌装甲车辆。支援一警戒小组由其余4名士兵组成,配置于伏击点两侧,负责支援和掩护反装甲小组。敌进入歼敌区后,首先遥控起爆反坦克雷,以此为信号,反装甲武器首先击毁敌前车和后尾车,以阻止入伙的其他装甲车辆逃跑。尔后,殊的自动武器问歼敌区猛烈开火,掷弹简发射多用途榴弹。若歼敌区距发射阵地的距离在100米以内,班内的士兵(除“龙”式反坦克导弹射手外)均向歼敌区发射1发反坦克火箭弹。着敌以步兵先于装田车辆进人伏击区,并且改步兵有可能包抄本班,则班长下令全班撤退;若敌步兵已对班构成直接威胁,则以步、机枪火力和掷弹筒火力伏击和消灭敌步兵,然后撤退。若敌步兵来装甲输送车(步战车)进入伏击区,则让其到达近处,然后以反装甲火力将其歼灭。着敌步兵乘车与坦克混在一起进入伏击区,则以“龙”式反坦克导弹攻击敌坦克,以反坦克火箭筒、双用途高爆榴弹、机枪打敌步战车。伏击战斗结束后,班长迅速下令撤退。
机步排徒步实施反装甲伏击的方法与班相同,但在伏击编组上可将支援组与警戒组明确区分开来。通常以步战车担任支援组,徒步步兵担任冲击组和警戒组。
防御战斗中.机步特(班)更多地采用乘车实施座装甲伏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步战车上的“陶”式反相克导弹实施伏击,以部分步兵下车担任警戒.(2)以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各研的“龙”式反坦克导种下车占领发射阵地实施伏击,以剖分步兵担任警威.(3)以徒步步兵排“龙”式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筒占领地协发对阵地实施伏击,步战了担任大力支援和掩护.(4)步战车和徒步步兵人同实施伏击,以1个班担任警戒。伏击战斗应突然猛烈实施以密集火力覆盖歼敌区,速战速决。
坦克然实施伏击战斗时、通常以全部坦克事先隐藏地占领掩蔽和遮蔽条件良好的发射阵地(如瞰制敌接近路的高地的反斜面、林沿等),待敌装甲车辆进入伏击区后,坦克炮猛烈开火,歼灭火伏之敌,尔后迅速向其他阵地转移。
(四).机步(坦克)排(班)攻防战斗----进攻战斗来源:互联网责编:ldzldz作者:时间:2003-11-07【大中小】
概述
机步(坦克)排(班)是美陆军最低一级战斗单位,通常在连(排)的编成内遂行战斗任务,有时也同以独立遂行伏击、巡逻、警戒任务。
战斗中,机步排力求乘车运动和战斗,井将其所属各班编成2个分排,利用掩护跃进的方式运动。机步班可编为徒步战斗组和乘员组。徒步战斗时,机步排通常以4辆步战车组成步战车组和徒步步兵组,分别由排军士和排长控制。
坦克排拥有4辆主战坦克,每辆坦克为1个战斗单位。
机步排可以其现装备的武器建立火力队,掩护其他斑乘车或徒步机动,实施攻防战斗。机步排(班)的火力可以有效地覆盖3000米范围内的目标(面积目标和点目标,以及装甲目标地坦克排的武器(坦克主炮、机枪),可以有效地覆盖2500米范围内的目标。
机步(坦克)排(班)的基本战斗原则是:安全、运动、射击、通信和连续战斗。
进攻战斗
一、任务
进攻战斗中,机步(坦克)排(班)通常在连(排)的编成内逐行以下任务:
l、接敌运动中,掩护坦克分队或其他机械化步兵分队运动,或者在没有坦克时在先头乘车前进,通过水障碍,或者在不良地形上或不良能见度条件下,在先头徒步前进,排除障碍物或肃清伏击之敌,或者在与敌接触时送行战斗任务(包括担任警戒,侦察敌情,排除障碍物,协助连战斗队或连前进,消灭敌人等人
2、在进攻中,在坦克分队的引导下乘车进攻或单独乘车进攻,或者在步战车、坦克与‘响”式反坦克导弹的支援下徒步进改;乘车或徒步发起冲击和攻占错定目标,肃清敌人并巩固既得战果。
机步(坦克)排(班)实施进攻战斗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形,查明敌军兵力与部署,或牵制与欺骗敌军。
机步排乘车进攻时,以排长乘坐的步战车和所属3个机步班的步战车组成2个分排进行战斗。机步排徒步进攻肘,以4辆步战车组成步战车组,以3个班和排部人员组成徒步步兵组,在排长指挥下实施战斗机动。
坦克排在进攻战斗中,通常作为一整体使用,一般不再完成2个分排,但有时也可编组为2个分排,每个分排2偶坦克,排长乘坐的坦克编入其中的一个分排。
机步班徒步进攻时,组成步战车乘员组和徒步战斗组,步战车在其后方300-400米处占领掩护阵地,支援徒步战斗进攻。
二、战斗队形
机步排乘车机动时,通常使用五种基本队形:纵队队形、线式(横队)队形、梯队队形、楔形队形和V形队形。
纵队使用场合是:沿道路开进,不良能见度条件下运动,通过隘路或密林地。
横队使用场合是:向目标冲击,通过开阔地、林地或烟幕区。
梯队使用场合是:掩护暴露的翼侧。
楔形队形使用场合是:敌情不明,需向正面和两侧发扬火力。
其他的变通队形有:外人字队和圆圈形队形。前者的使用场合是:疏散进行防空或运动中暂停,进行补给和战斗准备。乘车运动中,机步排根据地形和敌情威胁情况灵活运用(变换)队形。
机步排徒步运动时,通常亦采用纵队、横队、梯队、V形和楔形队形。步战车组在步兵后方300-400米距离上采用适当的战斗队形跟进掩护。
机步排在山丘丛林地等不良地形上徒步运动时,通常采取楔形战斗队形。
机步班乘车运动时,通常作为一个战斗单位在机步排的战斗队形内充当先头班或者在先头班后方跟进。徒步运动时,下车的徒步步兵区分为2个火力组,由班长领导,2个火力组通常均采取楔形队形,在步战乘员组的支援下运动。徒步队形中,兵与兵之间的间隔约10米,2个火力组的前后距离约20米,在不良能见度条件下可适当缩小。通过山间小道、地雷场或灌木丛时,则成一路纵队,通过后自动恢复楔形队形。副班长通常在先头火力组中央;班长通常位于跟进的火力组楔形队形中央。必须快速前进,或完成排的某项任务时,班长可位于先头火力组楔形队形中央位置,以便指挥徒步步兵快速行动。
三、运动方法
1、基本运动方法
机步(坦克)排(班)运动中力求以最少的兵力与敌取得接触,以便接敌后能以大部分兵力对敌实施火力压制和实施机动,或支援与敌接触的先头分队。乘车运动时,通常以1辆步兵战车(一个班)或坦克与敌了取得接触。根据上述要求,机步(坦克)排(班)通常依接敌的可能程度—不可能、可能和预期接敌---来确定采取何种运动方法和适当的队形。
(1)一般行进。在无敌情威胁、必须快速前进情况下,通常采用一般行进的方法。
机步排乘车运动时,成纵队队形,步战车之间的间距为50-100米,首车为排长车。坦克排的一般行进方法与此相拟。
机步排徒步运动时,成纵队队形,通常排长下车在先头徒步步兵班后方进行指挥,其他徒步步兵班在其后面依次跟进,班与班2间的距离为20米。
各班分成2个火力组,分别成楔地队形,在排的徒步步兵纵队内指定位置上限进,班长应在能自视观察到排长的位置。
(2)掩护行进。在可能接和情况下采用。这种运动方法.便于排在先头班接敌后采取反应行动。先头班与跟进掩护的班的距离依地形情况而定。
机步排乘车运动时,不管采取纵队、楔形、V形队形还是梯工队形,均可采用掩护行进的方法运动;坦克排也是如此,但坦克排多作为一个单位在其他分队掩护下行进。
通常,首车(班)在前力100~400米(有时达400~600米)的距离卜前进,其后依次为排长车和其他本(班)。在时,机步排分2个分排运动,l个分排(2个班)在排军士控制下于前方适当距离上运动,由排长直接控制的另1个分排(包括排长车)在后方或进。无头车(班)依据排长的信号保持前进速度和方向。
机步排徙步运动时,通常使用排纵队或换形队形进行抢护行进。先头班通常在前方50一100米、甚至100米以上的距离上前进。步战车组在徒步步兵后方较远的距离(300米)上,或侧分跟进,以火力掩护先头班。
机步排徒步运动时报少使用掩护行进的方法运动,因为排的步兵通常在敌情威胁严重时才下车运动。
(3)掩护跃进。当预期与故接触或在敌情威胁严重时,机步排通常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运动。掩护跃进区分为两种;交替掩护跃进和连续掩护跃进。掩护跌进通常演变为战斗机动。每次跃进的距离依掩护分队武器的射程、观察范围和射界而定。掩护分队通常由排长控制,占领隐蔽的阵地,运用直瞄火力,必要时召唤上级问瞄火力压制跃进分队正面和侧后方之敌,并随时实施机动,从更佳地点支援跃进分队。运动掩护过程中,步战车火力(掩护)队与跃进的徒步步兵保持适当距离(通常以50~100米为直)。
全排乘车成横队或换形队形实施掩护跃进时,一般采取以下方法:以1~2辆步战车(班)跃进,其余步战车(班)在掩护阵地上以火力进行掩护;跃进的步战车(班)到达新阵地后,以部分步兵和武器下幸,建立警戒(若新阵地地形比较开阔,则步兵不下车),然后掩护后续各车(班)向指定位置运动,如此连续实施。坦克排有时也采取类似的程序掩护跃进,但由于坦克排较小,一般以排为单位运动,而不再分队分排相互掩护跃进;坦克排一般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在其次分队掩护下跃进。
全排徒步掩护跃进时,跃进距离较近,通常跃进的班分2个火力组分别使用楔形队形前进,担任掩护的各班通常采用横队或楔形队形。步战车组(4辆)在适当地点占领掩护阵地,一般采用横队队形掩护徒步步兵分队运动。步战车组向前转移时亦使用掩护跃进的方法。
机步班徒步掩护跃进时,分成2个火力组,分别使用楔形队形,交替掩护向前方跃进,每次跃进的距离,按敌武器反应时间(4-5秒)计算大约在30-40米内。
2、步坦协同战斗中的运动方法
在连战斗队内,机步排常常与坦克排协同实施接敌运动和进攻战斗,有时坦克排在先头引导步兵排前进,有时机步排乘车或徒步在先头引导坦克排前进。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求机步排和坦克排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法。
(1)坦克引导步兵乘车运动
当连战斗队采用一般行进和掩护行进的方法乘车运动时,其编成内的坦克排通常在先头行进,机步排通常在坦克排的后方200-400米的距离上采取一般行进的方法跟进。在狭窄地形上,这一距离可适当缩小,以保护坦克不受敌步兵和反坦克武器攻击。若连战斗队采用掩护跃进的方法乘车运动,则通常以1个坦克体担任最初跃进分队,在“陶”式和“龙”式反坦克导弹、步战车及其他坦克的掩护下向前方指定地点机动。乘车运动的,机步排很少在先头引导坦克前进。
(2)徒步步兵引导坦克运动
连战斗队编成内的机步然遇到障碍物和危险地区,或者敌反坦克大力很强肘,则一般以徒步步兵分队在先头引导用无前进或在坦克与步战车掩护下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运动。在不良能见度条件下运动时,机步排的徒步步兵分队通常在坦克然的先头采用掩护计进的方法运动、徒步步兵分队的先头班的行进距离要尽可能远,但以与排长保持目视联络为限。
机步排下车的徒步步兵分队在坦天排的先头通过获窄地形或城币居民地时,一般成纵队采取掩护跃进攻沿街道两侧跃进的方法边前进边市清障碍物成街道两旁建筑物内的敌人。以保证在后面够进掩护的坦克和步战车安全地前进。
机步排下车的徒步步兵分队通过隘口、及沿穿过澳川、沼泽地和密林的道路和小径运动时,追常采取正面较窄的楔形队形,使用掩护跃进的方法在坦克分队先头前进。前进中,步兵望市滔两侧可能的伏击之敌.查明和标示雷区,力跟进或掩护的坦克和步战车扫清道路,坦克和步战车则在后面提供火力掩护。
3、火力与运动相结合
机步(坦克)排(班)一旦与敌发生接触,进入交战,即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机动战术和技术攻击和消灭敌人。这战斗队中的阶来排和坦克然视情况既可扣任人力(掩护)队,也可担任机动队。坦克排通常在其他坦克排或机步排的火力掩护下实施机动。机多挑担任机动队乘车机动时,通常在其他机步排、坦克排和连战斗队反坦克大力掩护下前进。其本身则以各班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班或分排为单位)前进。机步排徒步机动时,通常以步战车作为排的火力(掩护)队,支援徒步步兵机动,各班则采用换形队地运用大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前进。
火力(掩护)队通常隐蔽占领发射阵地(发射阵地通常选在高处和机动分队前进轴线的测方),力求突然猛烈开火,摧毁和压制威胁机动分队的敌阵地和火力发射点,掩护机动分队接近目标和发起冲击。通常。敌阵地受到压制后,可适当降低射速,机动分队发起冲击直前提高大力强度。冲击开始时,随着机动分队的前进逐步向敌纵深延伸火力,然后向其他目标转移火力.或停止射击,适时前往与机动分队会合。
火力(掩护)队通常使用两种火力:其一是点状火力,通常用以攻击机租或叵坦克导弹发射阵地~大的目标,要求从多个方向用多种武器集火射击。其二是面积火力,通常用以覆盖和有多个阵地的目标区或敌阵地不太明显的目标区。每种武器都赋予一定的射击地段,以确保整个目标地域都遭到火力覆盖。步战车和坦克切任大力(掩护)队时,通常为3个班的步战车和坦克区分具体的射击地段(每辆均能以火力覆盖1/3的目标地域)。排长车或排长坦克一般不分配具体的射击地段,主要射击临时发现的目标。当有1个徒步步兵班或排的3个徒步步兵班参加火力(掩护)队时,班的机枪负责射击本班担负的整个目标,“龙”式反坦克导弹则射击敌装甲车辆和重要武器。
机步排的徒步步兵分队在敌少于运动肘,各班的徒步步兵自动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前进、两名士兵结对运动时,通常一名士兵用火为掩护、另一名士兵向前跃进。徒步步兵分队未遭敌直瞄武器射击时,可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运动,同时各徒步步兵班的2个火力组和结对的士兵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纪合的方法前进。敌火力十分猛烈和隐蔽物少肘.徒步步兵分队通常低姿或高姿匍匐前进,停止前进时则用火力压制敌人。必要时.徒步步兵分队可用这种方法接近和冲入敌阵地。敌火力不十分猛烈时,徒步步兵分队可采取班、组、单兵交替掩护的方法出一个掩蔽阵地向下一个掩蔽阵地短促跃进。每次跃进通常采取低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机步排的步战车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前进。步战车可采取单车或2辆车(分排)在其他步战车的火力俺护下向前万跃进的方法运动,也可采取1辆车掩护、3辆车跃进,或者在其他机步(坦克)排或上组“陶”式反坦克导弹排(或分排)的掩护了4辆车同时跃进。
在连战斗队内协同进攻时,机步排和坦克排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机动:在尚未与故接触情况下,一般由坦克排在先头引导机步排运动;在即将与和接触或向进攻目标接近或遭敌直瞄火力射击情况卜,则机步排与坦克排交替充当火力(掩护〕队和机动分队向目标机动。坦克然还可以在运动中间敌实施压制射击。
四、火力区分
进攻战斗中,机步(坦克)排(班)通常更多地依赖射击口令和标号作战规定预先规定的信号分配和控制火力。
以直瞄火力覆盖一个目标时,区分为两种火力;点状火力和面积火力。前者为集火射击某个点扶目标,如以1个火力组或1个步兵班射击敌某个战斗掩体;后者为以大力覆盖某个目标地域(包括其正面和纵深入如以1个步兵班射击某个小林地,班长用曳光弹标示目标的中央点,在他产(右)边的士兵分别向中央点左(右)方发扬火力。上述火力从其效应看,除具有破坏和杀伤作用外,主要产生压制效应,因而又可称为压制火力,压制火力可阻止敌视察、跟踪和向目标射击。压制火力可由直瞄武器和间瞄武器发射(包括榴弹和烟幕火力),就机步(坦克)排(班)来说,王要由步机枪、车载25毫米速射炮、门7毫米机枪、并列机枪和坦克炮提供,可采取点射与连续射击的方法射击,在某一点或整个目标地域构成火力杀伤区。
进攻战斗中,为便于集火射击和给各班(坦克)及重要武器区分火力,机步(坦克)排通常采取必要的简单而明确的火控措施及信号。常用的火控措施有射击目标基准点(通常现场临时规定)、射击地段(现场临时规定,包括排、班或坦克以及重要武器的射击地殷,各射击地段构成重叠,以便相互支援和掩护前进入集火射击区以及预先规定的对重要目标的射击顺序等。
在机动接放和冲击阶段,火力分配通常采取以下方法:(1)以步、机抢大力射击目标的正前方,若无具体射击目标,则射击敌阵地的左(右)部。(2)机枪和班用自动武器主要射击班的冲击目标内的故自动武器发射点,将其消灭后即转移火力射击班的冲击目标内的其他目标。(3)掷弹简优先射击敌自动武器,然后射击班冲击目标内的其他目标。(4)冲击时,班长不射击,主要是指挥全班机动,仅在必要时进行射击或以曳光弹指示射击目标。(5)冲入敌阵地后,使用各种武器。包括手榴弹和刺刀消灭抵抗之敌,班或火力组在敌阵地取得立足点后,即以火力支援排的其他班战平并继续冲击前进,直到完全攻占目标;抵达前进限止线为止。战斗中,各种武器要控制射速,班用自动武器和机枪主要采用短点射(每个短点射6发入班、组长指挥射击时主要采用口令、手势与目视和音响信号,以及位置较近时使用口传命令,对“龙’式反坦克导弹或机枪的大力可采取直接控制的方法。
机步(坦克)班、排长通常为步战车和坦克规定射击地段,并纳入射表,还要具体规定25毫米速射炮或坦克炮、并对机枪、“陶”式反坦克导弹的主要射击地段、辅助射击地段、目标射击顺序、方位、距离,射击目标基准点、死角等。
进攻战对中,机步(坦克)排(班)可能遭到敌机(战斗一攻击机和攻击自升机)的空袭。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建制自动武器实施防空。对横越上空实施低空(30米以下)空袭的敌固定翼战斗一攻击机,步兵班、组可立即组织M-16步枪和自动武器(包括M-60机枪、班用自动武器、车载武器)向敌机航线前方200米处实施集火射击.对横越上空的故攻击直升机集人射击时,其提前量则为50米。若敌机(战斗一攻击机和攻击直升机)迎面飞来实施空袭,则班、组和自动武器和步枪可稍向敌机头部上万瞄准,发射密集火力a敌攻击直升机只要进入射程,车载25毫米速射炮、坦克上的重机枪均可猛烈开火,必要肘坦克炮也向敌攻击直升机开火。另一种方法是,迅速指定1个或数个对空射击基准点,当敌机接近某个基准点时,全排、班的各种自动武器成45度角向该基准点上方密集射击。对急停的敌攻击直升机射击时,通常各种自动武器瞄准敌视机身稍上方一点,然后猛烈开火。
进攻战斗的实施
在上组编成内从行进门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实施进攻战斗,机步(坦克)排(班)通常要经过接敌运动接近目标,占领冲击出发阵地,破障,然后发起冲击,攻占目标。在直接接敌情况下,通常越过进攻出发线(亦即双方接触线入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尔后发起冲击。
1、向目标接近时的行动
在连战斗队的编成内行动的机步(坦克)排(班)向目标接近时,通常采取接敌运动队形,从集结地域出发,在坦克排的引导下视情况采取一般行进、掩护行进和掩护跃进的方法运动。机步排(班)一般乘车在坦克后方跟进,但当通过林区、村镇或可能有敌设伏的地点(如隘路、道路转弯处或渡河点)时,机步排(班)则下车,在掩护好队的掩护下以徒步步兵在先头运动,以泪除和威胁,排除障碍物,消灭伏击之敌。当乘车接近到距目标前沿2~3公里处时,排展开成排纵队,越过进攻出发线,距目标前沿1~2公里的展开成排横队。进入冲击出发阵地时步兵下车,展开成班横队。
向目标接近过程中,若遇到敌在道路拐弯处(或隘路)的伏去阵地,而无法绕过时,机步(坦克)排通常采取以下行动:
(1)坦克和步战车抢占道路拐弯处附近的有利地形,建立俺护阵地,准备以火力压制伏击之敌及其附近可能的阵地。
(2)下车的各徒步步兵班从道路拐弯处的两侧接近敌设伏阵地,将敌肃清,优先肃清道路拐弯处附近高地之敌。
(3)徒步步兵肃清敌人后,即清查道践及其两侧的障碍物(主要是地雷),并予以排除。
(4)消除敌威胁后,排的掩护分队通过道路拐弯处,然后恢复原接改队形继续前进。
机步(坦克)排(扮)必须通过一座桥梁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肃清守桥之敌:
(1)坦克和步战车进入桥附近的掩护阵地,准备以火力掩护桥的两侧和被瑞。步兵下车,并派出1个班会同工兵(如连战计队配届有工兵)检查桥梁及其接近路,掩护分队以猛烈火力压制守桥之敌。其他各徒步步兵班则勘察徒涉场或迂回路。
(2)若有徒步场或迂回路,机步排的征步步兵徒涉过洞,肃清敌人,占领桥的波端,并建立观察哨,然后检查桥梁。如果安全,则掩护分队通过桥梁。
(3)加必须快速前进,而又无迂回路或徒沙场可用,则和采取以下方法:请求上级的迫击炮和支援炮兵以烟幕和榴弹大力压制桥彼端之守敌。机步排在坦克排的掩护下乘车跃进至大桥己方一端的最后的掩蔽阵地,步兵下车,在步战车掩护下采用掩护跃进的方法上挤进行检查。如果安全,则由步兵引导步战车与坦克迅速冲过大桥,在各种火力支援下消灭敌人。然后,继续前进。如有装甲突击架桥车,而河又不宽,则在火力支援下强行架桥,然后通过。
接近目标过程中与敌遭遇肘,机步(坦克)排通常采取以下行动:
(1)以最快的速度同时以火力压制敌人,展开成战斗队报,并向上级报告情况。
(2)进一步查明情况(敌兵力、编成与部署),并召唤炮兵压制敌人。步兵乘车,在坦克及其武器掩护下,采取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接近敌入。
(3)根据敌抵抗程度和火力的性质,确定采取何种机动方案。著散抵抗轻微,则和采取仓车进攻的方法歼灭敌人;若敌威胁不大,且有迂回路可用。则还回之;若敌抵抗很强,排无法实施战斗机动,则全然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牵制和压制敌人,掩护连战#队发起仓卒进攻或迂回敌人,如敌设置有障碍物则掩护连战斗队使用工兵破除水后发起仓年进攻。
(4)在连战斗队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接敌时,担任连战斗队的掩护分队的机步(坦克)排,通常在先头排—与敌人遭遇,即以各种火力压制威胁连战斗队跃进分队的散武器。掩护阵地上的组长和射手一发现敌反坦克武器射击,即向其开火。在连战斗队采取掩护行进的方法接敌时,担任掩护分队的机步(坦克)排一面以火力射击敌人,一面抢占掩护阵地,井一直掩护先头排进入隐蔽阵地。步兵不下车,以防故间瞄火力杀伤和随时向前机动。然后,担任掩护的排以火力袭击连战斗队宿挥官指定的明显目标和地域。
(5)步战车载运步兵在先头与敌遭遇时,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以车载武器和班的自动武器射击敌人,班的其他武器则射击进入射程的明显目标。同时步战车迅速向半掩蔽发射阵地运动。步战车遭到敌反坦克武器射击肘,若车载武器的火力不能压制敌反坦克武器,班长可令掷弹简手发射烟幕弹迷百敌射手驾驶员采用规避动作(如曲折机动、变速运动,或在敌任坦克导弹接近前突向左[右]转弯),以防被敌反坦克导弹击中,同时快速驶向隐蔽处。
徒步步兵在先头与敌遭遇时,立即在近距离上与敌展开交战。其行动方法是:遭敌射击时,无头徒步步兵班立即进行火力还击,同肘利用地形进行掩蔽;在后面担任掩护的各班则以火力还击,掩护先头步兵班,步战车或坦克然向指定目标射击;步兵班发现敌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时,以班用自动武器向目标发射曳光弹,为步战车或坦克排指示目偷着徒步步兵先发现敌人,则先利用地形隐蔽,并向排长报告,然后依然长命令行动,但若以自己的武器突然开火能够歼灭敌人,则一发现敌人即毫不迟延地并火。
越过进攻出发线发起进攻后,着敌抵抗轻微,和反坦克武器被击毁或受到压制,地形允许排乘车快速向目标运动,则机步班、排可以乘车在坦克引导下或单独地实施进攻。
步坦协同进攻附,坦克通常在先头行动,以坦克火力直接突击敌阵地,机步排乘车在坦克后方跟进,以车载火力和班的火力掩护坦克的测方和后方。机步排排长车通常位于坦克附近适当地点(以能保护坦克不受敌近程反坦克武器攻击、不被敌攻击坦克的反坦克导弹击中为限),指挥全排成横队或纵队在坦克后方跟进或跃进。
机步排成横队在坦克后方模过时,其行动方法抓下;
①排长车在队形中央靠前位置,充当基推车,引导其他步战车(班)前进,各车(班)则按规定跟定1辆坦克前进,并由各班班长控制本班步战车的左右机动。
②横队两翼的班(步战车)负责以车载武器(主要是25毫米速射炮)掩护本排和先头坦克排的两侧,泪灭接近之敌,班的自动武器和其他武器则掩护本排的两侧。后队形中央的班(步战车)则掩护先头坦克之间的空隙及其后方。
③各班班长观察排长车的位置,并控制各自的步战车与先头坦克的距离。若看不到排长车,则各班(步战车)以所限定的先头坦克为准,保持适当距离。若先头坦克停顿进行射击或做其他动作,则跟进的班(步战车)立即占颌半掩蔽阵地。若坦克失去行动能力,跟进的担(步战车)可随另1辆坦克之后跟进,或在队形中规定的位置继续前进。
④进改过程中,各班的武器杀伤近距离内的敌军人员;车载武器则创米远距离(300米)h的目标、装甲输送车、坦克等装甲目流
机步排成纵队在坦克后方跟这时,其行动方法如下:
①机步排排长车和1个机步班(步战车)成纵队在先头坦克排的1辆翼侧坦克后方踢进。排军士塔乘另1个班的步战车和1个班(步战车)成纵队在另1牺翼侧坦克后方跟进,以火力掩护步迎战斗队形的翼侧,保障整个进攻分队安全地到达目标地域。运动中,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攻击前进。
②步战车车载武器负责掩护整个队形的正面和侧方,车舱内的步兵以火力掩护坦克的后方。
③进攻中,若前方和测方同时遭到敌人威胁,各班(步战车)依排长信号迅速由纵队变成横队,并以火力杀伤和摧毁敌人员、武器发射点。步坦协同进攻中,在越过进攻出发线向目标接近时,若必须通过敌远程反坦克火力掩护的大片开阔地,则通常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攻击前进。其要领是:机步排先占领掩蔽阵地(步兵不下车),以火力(25毫米速射炮、“陶”式或“龙”式反坦克导弹)掩护先头坦克排问下一阵地跃进,坦克排本身也采取掩护跃进的方法机动;坦克排跃进至下一阵地后,机步排即迅速前往与之会合。
机步排单独乘车进攻肘,若有其他单位或武器进行掩护,其本身一般采取交替掩护跃进的方法机动。通常的行动方法是:逐次以l~2个班(步战车)跃进。每次跃进要快速、短促,使散武器来不及反应。全排停止前进时,各班(步战车)即占领掩蔽的发射阵地,继续以火力攻击或压制敌目标,步兵不下车。进至目标(敌阵地)附近冲击位置时,若敌目标大部已被己方火力摧毁,或时间紧迫,上级要求迅速完成任务,则全排可乘车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向目标发起冲击。在其他情况下由于受敌阵前障碍和地形所阻以及反装甲火力的威胁,机步排必须下车发起冲击。
机步排(班)通常根据连战斗队指挥官(排长)的命令下车徒步实施进攻战斗。机步排(班)下车地点可以在进攻出发线己方一侧,也可以在冲击出发阵地。接近敌人后,一般先以坦克。配属的“陶”或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步战车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掩护下车的步兵接近敌阵地。步战车应当在下车的步兵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开火,以免过早地暴露位置。步战车通常以并列机枪火力杀伤敌步兵,以反坦克火力攻击敌装甲车辆,同时,上级以反坦克兵器、支援炮兵与追击炮加强排的掩护火力。下车的步兵沿隐蔽路线前进,到达冲击出发阵地或遭到敌直瞄武器射击时,即展开成横队,毫不停留地向排长规定的目标发起冲击。若敌阵前有障碍物则先展开排障行动。
2、冲击前的破障行动
在连战斗队编成内破障时,~般先以1个坦克排及机步排的步战车占领掩护阵地,以机步排的徒步步兵会同支援的工兵分队进行破障作业。破障时,力求使敌不察觉破障的地点和时间;人力必须能对敌直瞄和间瞄武器实施有效的压制。整个破障行动分压制、迷盲、安全与排除四个环节实施。在地雷场中开辟通路时,其具体步骤如下:(1)以支援炮兵和迫击炮火力猛烈压制掩护障碍物之敌,若无支援炮兵和迫击炮支援,则以坦克步战车、车载武器、机枪和步兵的掷弹简火力压制人(2)以炮兵、迫击炮或步兵掷弹简发射烟幕火力迷8敌人、障碍地域,掩蔽己方的步兵和工兵接近障碍物,展对破障作业。(3)在火力和烟幕的掩护下;徒步步兵接近障碍物,建立可靠的警戒,抢护破障作业。(4)徒步步兵和工兵合作破障,通常首先在故地南扬中开辟一条步行通路,标示已发现的地雷.尔后使用工兵排雷装备及直列装药然香火箭、爆破街等开辟车辆通路。若无专用工兵装备和器材,则使用简易器材。加步兵排雷时,通常使用1个步兵班,排的其他班则占领掩护阵地以火力压制敌人。(5)排雷的班开辟出一条通路后,即进至地雷场向敌一排占领警阵地。(6)排的其余步兵班迅速使用炸药包逐一将标示的地雷炸毁。(7)标示已开辟的道路。(8)排的其余分队通过地雷场。排除鹿砦、铁丝网、防坦克壕和路坑等障碍肘,大体步骤相同,但破障的具体方法不同。如克服防坦克壕时.通常使用工兵装备(装甲战斗推土机、报上坦克、战斗工兵车推土填平或铲平壤壁),或使用装甲突击架桥车,或使用爆破器材炸塌场壁,或使用预先准备的材料填平壕沟。克服铁丝网时,以l个班使用剪刀、爆破筒和炸药包排障,另外亦可以坦克炮火力、战斗工兵车的165毫术爆破炮及炮兵集中火力有接击毁铁丝网。
3、冲击时的行动
机步(坦克)排(班)发起冲击时,要求采取谨慎、大胆。积极的行动,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班、组、单兵双入小组人利用各种有利的掩藏和遮蔽物接近和歼灭敌人。各班(坦克)紧随支援火力的炸点(不超过100米)冲击前进.以火力歼灭敌阵地内的步兵和大力点。
(1)机步排(班)与坦克协同乘车冲击
步坦协同乘车实施冲击通常在对企卒占领防御阵地之敌进攻或在进攻目标的地形便于快速乘车运动的精况下实施。主要方法是.坦克在先头越过冲击出发线或冲击展开线高速向敌阵地冲击,机步排(班)在坦克后方适当距离跟进;随着向敌阵地的接近,步战车适当缩小与坦克的距离,用火力掩护坦克,防敌近移反坦克武器攻击己方先头坦克;冲入敌阵地时,步战车以车载25毫米速射炮,车上的步兵以步、机枪火力压制或杀伤敌工事内的步兵,各班以猛烈火力没灭从侧方和后方攻击己方坦克和步战车的激反坦克射手,步兵从车上向经过的敌工事和掩体内投掷手榴弹;坦克与步战车保持适当的距离,迅速而不停顿地穿过目标,用火力消灭沿途发现的一切敌人,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冲击前进,步战车紧紧跟上坦克,不断掩护坦克的侧后方.坦克和步战车抵达目标的后沿之后迅速占领半掩蔽阵地,然后视情况攻击撤退之敌,继续进改或原地转入防御,准备抗击数反冲击;若必须进一步巩固目标,则各班的步兵下车,在排(班)长指挥下逐个肃清目标地域内残余的敌人,必要是以部分成全部步战车用火力支援徒步步兵打好战场。
(2)机步排(班)单独乘车冲击
基本方法与步调协同乘车冲击时机步排(班)的行动方法相同,但要求注意以下几点;机步排(班)在上级火力掩护下迅速逼近、冲入敌阵地,毫不停顿地通过目标;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以车载武器问5毫米速射炮、“陶’式和“龙”式反坦克导弹与机枪)覆盖300米以外的敌整个目标地域,制止敌相互支援,车内的步兵以步、机枪、手榴弹、掷弹简火力攻击300米范罔内的敌工事中的步兵和火力化全排成楔形队形冲击前进,形成环形保护,并指定每个班(步战车)掩护一部分目标地域;全排采取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冲击前进,或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机动.上级支援的炮兵和迫击炮火力不间断地压制改目标,当排接近炸点时适时转移和延伸火力。
(3)步兵徒步冲击
步兵徒来实施冲击通常在进攻防御工率完备的敌阵地或地形不利于步坦来支冲击的情况下实施。步兵徒步实施冲击通常从靠近目标的冲击出发阵地发起。步兵乘车到达掩蔽和遮蔽条件良好的冲击出发阵地后,即在坦克和上级炮兵、迫击炮火力掩护下迅速下车,展开成冲击队形。步兵下车后,步战车与坦克及其他武器一起,组成火力(掩护)队,对敌实施火力压制,掩护破障和破障后步兵的冲击行动。
①步战车的掩护行动
担任掩护的步战车的支援火力力求靠近徒步步兵,并随着步兵的前进而自动向前延伸或转移,以迫使掩体内的敌人无法射击。通常的做法是.步战车组的指挥官(通常由排军上扣任)乘坐的步战车位于最靠近徒步步兵的一侧,然后以25毫米速射炮或并列机枪发射曳光弹标示靠近徒步步兵的支援火力眼界线,其他步战车以此为基准向导一侧区将射界。以密集火力掩护步兵兵沿隐蔽路线接近目标。徒步步兵接近目标后,若步战车组观察不到徒步步兵,则由排长通过电台或使用目视信号指示步战车组(以及坦克和其他掩护兵器)转移和延伸火力;在能观察到徒步步兵的情况下,步战车组在徒步步兵接近目标肘自动转移或延伸火力。当徒步步兵冲近目标时,步战车组和(或)坦克立即脱离掩护阵地,向目标地域快速跃进,与徒步步兵会会,并在徒步步兵附近占领半掩蔽阵地,以建立相互支援(徒步步兵负责掩护步战车组的侧后方地徒步步兵开始冲击时,连战斗队指挥官可能命令坦克分队从目标的另一侧发起冲击,以封闭改退路,或掩护步兵抗击敌反冲击或阻止敌撤退。此时,步坦分队要采取严格的火控措施来协调坦克的冲击行动。
②步步兵的冲击行动
机步排的徒步步兵由冲击出发阵地发起冲击的基本要领是:徒步步兵到达冲击出发阵地后迅速下车,破障后不停留地冲击前进,冲击前进中,采取各班交替掩护逐次跃进的方法(避免全排成一线跃进);冲击中,各班班长在先头条自率领全班前进,根据敌威胁情况采取匍匐或短促跃进的方法由一个掩蔽地点向下一个掩蔽地点前进;突入敌阵地后,各班运用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攻歼工事内之敌,同时注意运用火力消灭侧方或后方的敌人和发射点,各班的士兵结对积极战斗,寻歼敌人;担任掩护的坦克、步战车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以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冲击,步兵冲近目标或冲入敌阵地后掩护火力无法有效支援冲击时,排长通常以1个徒步步兵班或从各班抽调机枪、掷弹筒和自动武器组成火力(掩护)队,掩护或支援步兵战斗,若敌有装甲火力点或重要武器发射点,则由各班班长直接控制使用“龙”式反坦克导弹泪灭之;冲入敌阵地后,班长通常位于班战斗队形的中央进行指挥,班长一般使用曳光弹或用掷弹筒发射烟幕弹标示本班的攻击目标的中心点,其他土兵依据该中心点向两侧射击;各班班长根据目标性质采取点状集火射击或面积射击的方法攻击目标,通常对掩体、发射点或战斗工事采取点状集火射击的方法攻击,对敌班、组阵地多采用面积射击的方法攻击;冲入敌阵地的步兵边战斗边前进,肃清工事内的敌人,并进至目标地域的后沿,以大力消灭撤退之敌;担任掩护的步战车与步兵会合后,即及时以火力压制残存的敌阵地,掩护徒步步兵穿过目标,并适时送至目标后沿占领发射阵地,为各班提供侧后方火力掩护;依托阵地巩固战果,准备抗击敌反冲击,或者依上级命令乘车继续向下一目标进攻。
4、巩固与整顿
机步(坦克)排(班)一攻占目标即巩固战果和进行整顿;有时,尤其是在步坦乘车协同进攻或机步排(斑)单独进攻情况下,可是不犹豫地扩张战果。在这种情况下,仅进行必要的整顿。而不必进行巩固。巩固战果包括为巩固既占目标和准备抗击坦协同进攻时)占领半掩蔽阵地,区分射击地段;建立直接警戒.各班之间和排与友邻排之间建立相互支援;以步兵肃清代敌,收集和处理战俘;若连、排长要求步战车目徒步步兵分开配置.则为各班的徒步步兵指定阵地,各班的徒步步兵尽快构筑和进入简易战斗阵地。整顿包括以下行动.各班补充伤亡的主要人员(驾驶员、“龙”式反坦克导弹射手、班用自动武器射手、火力组长等);补充弹药、车辆加油;处理伤亡人员(把伤亡人员移至掩蔽阵地.救治负伤人员,作好后送准备);向排长报告本班情况。排则负责补充伤亡的主要人员(排军士、班长)向连战斗队把挥官报告情况;组织伤亡人员后送;申请补充油弹;向上级战俘收集站后送战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