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制空调
2012-04-27 | 阅:  转:  |  分享 
  
用半导体致冷块自制微型空调

晨怡热管华忠2008-1-3010:01:47

本人用半导体致冷块、取暖器外壳、贯流电扇、音响功放大功率管的铝散热器、水箱、电源等组装成半导体空调。它无氟、无磨损、无噪音、无泄漏、且可用蓄电池低压电直接供电。在所有移动场合使用可不用逆变器,它广泛应用于船舶、舰艇、潜水艇和需移动场合,用水来作冷媒,带走热量,管内的水排到船外,来提高效率,成本只有350元。取10块12V5A致冷块并联在一起,功率大约在600W左右(如太凉,可只用5块致冷块并联),找一个PTC取暖器,拆开外壳,取出原PTC片,保留贯流风扇,或者用报废空调挂机外壳,再找一截合适厚度和长度的功放散热片。另用六块长方形铜板拼焊成一个大小合适的水箱,绝不能漏水(见图1),然后把致冷块、散热器、水箱三者用口4-6颗螺丝牢牢固定在一起。接着根据暖风机外壳、固定螺丝柱的位置钻好孔,用自攻螺丝旋紧固定(不能往水箱打孔,以防漏水。在固定之前,应在致冷块两面涂上硅脂,并短暂通电,找出冷热端,作好标记),越紧越好。然后在水箱上开2个孔,并焊上管接,再套上塑料水管,用于冷媒(水)循环,用小水泵抽排(见图2),以达到最高效率。冬夏使用,可改变正负二极,以进行冷暖切换,很是方便。



半导体电子制冷原理

?????半导体电子制冷又称热电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它是利用"帕尔帖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1843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他惊奇的发现一个接头变热,另一个接头变冷;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为"帕尔帖效应"。??????"帕尔帖效应"的物理原理为: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想低能级运动时,就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反之,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即表现为制冷)。



?????所以,"半导体电子制冷"的效果就主要取决于电荷载体运动的两种材料的能级差,即热电势差。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能好,但制冷效率极低(不到1%)。半导体材料具有极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的用来做小型的热电制冷器。?????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发现:P型半导体(Bi2Te3-Sb2Te3)和N型半导体(Bi2Te3-Bi2Se3)的热电势差最大,应用中能够在冷接点处表现出明显制冷效果。

通上电源之後,冷端的热量被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降低,热端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effect。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後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後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种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致冷器的结构:



??????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後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乾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外观如右图所示,看起来像三明治(下图为实物图):

正视图

侧视图

?????电子冰箱简单结构为:将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以及铜板,铜导线连成一个回路,铜板和导线只起导电作用,回路由12V直流电供电,接通电流后,一个接点变冷(冰箱内部),另一个接头散热(冰箱后面散热器)。

半导体电子制冷的优点为:1.结构简单,部件少,维修方便;2.无机械传动部件,无磨损,无噪音,寿命长;3.无需制冷剂制冷(压缩式和吸收式都需要),绝对环保;4.效率高,耗电量低(在100W以下,耗电量只有压缩式和吸收式的一半。













































献花(0)
+1
(本文系航宝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