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4u4me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食品安全不只是国家的事
2012-05-03 | 阅:  转:  |  分享 
  
食品安全不只是国家的事

2012-3-19????39健康网????

核心提示:国家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且切实执行固然重要,但人民和社会道德的培养,食品从业者做良心食品,消费者遇到侵害必投诉,这都是必备的因素。

发达国家也经历过食品安全危机,如美国“肮脏食品加工厂”,欧洲疯牛病,日本毒大米。而他们走出危机的方式,是用系统的制度、用法律严密捍卫道德。美国法律规只要有制假或售假的行为,无论金额大小都构成犯罪;日本对农产品实施严格的“身份证”制度,建立可追溯系统,任何一环出问题都能被找到、被解决、被追究。保证我国人民的食品安全,除了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并严格执行、监督之外,个人也需要在涉及食品的工作中坚持职业道德,做良心食品,并且监督、举报有害食品。食品安全是个系统的全社会工程,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可能得到解决。

国家标准的完善程度

我国政府近期总是强调国家如何严厉打击黑食品,力度多大、举措多强硬。然而,这犯了一个逻辑性和原则性的错误,那就是问题食品靠打击是无法消除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只有把关预料和生产过程,制定标准,才能从源头消除问题食品。

目前我国对国内国外餐饮业都是一视同仁,用相同的标准管理,没有区分。这就出现了外国标准和我国标准之间的一个“标准差”问题。经常有人质疑麦当劳、肯德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外国饮食品标准不一,实际上这是中国国内准则太低的结果。试想,如果你是老板,根据中国法律可以降低标准得到更高利益,何乐而不为?蒙牛等国内企业也被认为存在内销产品低标准,外销食品高标准的双重标准,实际上都是在利用我国落后食品准则留下的漏洞。

国外政府对待食品安全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制定新法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并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

家长、学校教育方式民众与社会道德培养

传统意义的食品安全定义比较注重客观后果,而忽略了其中的主观因素,在我国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也只有在借助于道德被提升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标准时,才能有效实施,所以重建食品安全社会伦理显得分外迫切。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建立完善的食品法律法规,完备食品标准和检测程序,从制度上制约食品从业者的道德之外,教育制度上的道德培养、尤其是食品工业的职业道德培养也相当重要。



献花(0)
+1
(本文系4u4m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