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早寒有怀
2012-05-03 | 阅:  转:  |  分享 
  
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8.(5分)答案:

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2分)

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3分)

9.(6分)答案:

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2分)上联写诗人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联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遥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着自己归来。(2分)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表达诗人的思归之情。(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8.“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

9.(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

(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

(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答出两中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诗歌是怎样表现离情别绪的?请结合词的上阕或下阕加以简析。

答案一:上阕。(1)一二句写别时:“一曲”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奠定了离别哀伤的基调,宴席将散,一曲离歌令人愁肠欲断,不忍离别(2分);(2)“津桥”句,借人已上船、船已起航,写不得不别的无奈,使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2分)。(3)三四句写别后:“江心”句从行人的角度写来,“带”与“重”,借行者的主观感觉,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楼上”句从送行者的角度来写,从对方着笔,借风吹粉泪,渲染离情,将别情的抒发推上了高峰。三四句句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4分)

答案二:下阕。(1)以乐景衬哀情,草碧柳黄,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2分)。(2)化无形为有形(或运用通感的手法),“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3分)。3)巧设比喻(或衬托),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3分)。

献花(0)
+1
(本文系lzj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