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化学题编制的一般要求与规则
2012-05-10 | 阅:  转:  |  分享 
  
高考化学题编制的一般要求与规则

胡一毅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200235)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2—0045一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编制试题是教师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如能编制

出一些漂亮的试题,无疑是件乐事。但设计出一道

好的试题并非易事,它需要较高的专业造诣、较全面

的教育测量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评价一

道试题的成功与否,不仅要就试题本身进行分析,而

且要放到整个试卷乃至整个教育意义中去衡量。显

然,将若干试题组成一张试卷,其难度更大。整卷没

有一点问题,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做的是:

掌握一定的试题编制基本要求与规则.尽量少犯错

误,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问

题。

无论编制何种类型的试题,如果能从以下几个

方面加以考虑和把握,才有助于命制出一张理想的

试卷。下面举一些以往的试题,来讨论试题命制中

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科学的内容

“科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本学科科学意义上的

正确性:二是本学科教育上的合理性b

试题首先不能在科学性上出现错误的内容,这

是必须避免的现象.要确保本学科科学上的准确性。

其次是要发挥学科在教育意义上的作用。

如: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

试题以低碳为主题.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既考查了学生相关化学知识,又宣传了低碳这一热

点问题.发挥了试题的教育作用。

2明确的目的

试题考查功能必须符合考试蓝图的规定。

从考试功能分:有预测性考试、评鉴性考试、诊

断性考试等。高考达到分数线的考生,意味着他们未

来成功录取的可能性较大。高考的目的在于鉴别学

生个体差异的数目。它是根据反映个别差异的实际

次数分布来对考试的结果进行解释。预测考生在某

些方面未来成功的可能性.试题的设计和组合必须

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3合适的比例

试题必须有普遍意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统一考试上海考试手册规定了化学学科各部分考试

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30%),元素及其化合物(约20%),有机化合物

(约15%),化学实验(约20%),化学计算(约15%)。

3.1实验过程中,我们向FeCl,溶液中逐滴加入

10%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值,故FeCl3溶液浓度会

有所变化,实验精确度不够高.但通过多组实验现象

的对比,能够说明H20:的分解受溶液酸碱度影响的

事实。

3.2FeCl,溶液催化H:O:的分解过程中,溶液颜

色会先变为棕褐色,最后又恢复为黄色,说明该反

应过程中有深色的中间产物(过渡络合物)生成,能

够证明催化剂参与了反应,也有文献指出了反应机

理[21,但我们的实验未能证明棕褐色中间产物的具

体成分。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建议课堂教学中将FeCl,固

体直接溶于蒸馏水中制得的溶液(pH=3-4),用以催

化H:0:的分解效果最佳。同时也建议人教版和苏教

版两种教材中在相关实验部分加以注释或说明,以

防其他中学化学教师再出现笔者遇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盛亮,杨淑蕙.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影响Ⅱ】.黑龙江

造纸。2006(2):11~12.

【2】姜成春等.Fe(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分析叩.环境科

学学报,2007第2749(7):1197~1202.

·45·万方数据

学科的主干知识必须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物质

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

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

学知识和计算等内容。通常我们说要保持试卷的覆

盖面,也就是指保持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的合

适比例。根据考前向社会公布的比例,应该在试卷

中严格执行。

如某高考化学卷对实验内容的考查,第1卷有7

道三分的选择题,占21分,第1I卷实验内容占24分.

显然实验所占的比例偏高。又如铝的化学性质.氨

水与铝盐的反应在第1卷中连续出现了3次,第1I卷中

再次考查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知

识考查得偏多,必然导致其他内容的考查偏少。

4独立的项目

试题内部和试题间应避免

相互交叉、重叠和暗示。

如: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

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

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

降.逼

滤纸铂片铅笔

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

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试题为单选题,错误选项有三个.理想的迷惑项

应该使考生选择的频数接近。但该题A、B两项的迷

惑作用很差,实际上成为了二选一的是非题,这是因

为迷惑项没有设置好,A、B选项考查的知识点重叠。

A、B项与C、D项对试题所提供的信息依赖程度不

同,A、B项甚至不需要对图片进行阅读,只要利用电

化学的基础知识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导致以上

的结果。设置干扰项的目的是要迷惑那些没有真正

掌握测试内容的考生,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如感觉

干扰项与正确项看,,

起来都是相似的。

干扰项都显得似是

而非,那么测量的

效果就会更好。

又如:等质量

的铁与过量的盐酸of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

1图

·46·

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

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l,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

实验组别可能是()

组别c(HCl)/mol·L一1温度,℃状态

12.O25块状

22.530块状

32.550块状

42.530粉末状

A.4-3-2-1B.1-2-3--4

C.3—4—2一lD.1—2—4—3

该试题是多选题,题干提供的信息较多,既有文

字,又有数据和坐标图。原意考查考生获取知识和处

理信息能力的强弱,但是选项的设计有暗示作用。第

一组数据反应温度低又是块状铁参加反应.显然它

应是反应速度最慢的,而选项中“1”“2”组合的排列

很有规则,聪明的考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很快

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再如: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

是()

A.造纸中要使用氢氧化钠

B.久置的浓硝酸呈浅黄色

C.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防腐荆

D.漂粉精是纯净物

在同一张试卷中还出现了以下的题干内容:

“Na2s03·7H20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漂白剂、抗氧化

剂和防腐剂。Na2S03在30℃时的溶解度为35.5∥

100gH20……”。

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是教材的教学内

容,在此考查无可非议,但是在同一张试卷中出现了

Na2S0,·7H:0是食品工业防腐剂,也就暗示了考生C

选项的正确。如某些试题的答题内容,在试卷其他的

试题中出现与之相关内容,可能会给部分考生提供

了正确答题的信息。从测量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试

题违反了局部独立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避免发生的。

5恰当的难度

试题的难度要符合考试的性质和考查目标的水

平层次。

如: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万方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I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该试题的得分率达到99%,几乎全体考生对于

“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结论的判断没

有障碍。它关系到选项设计的问题,正确选项过于

简单,导致其他选项迷惑性降低,使得试题的测量功

能不能实现。

又如: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02,它的

分子(除苯环外不合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D.一个羧基

所有的客观题都是通过考生思维的结果对考生

的能力或思维品质进行测量,如果思维过程过于复

杂。既有比较强的分析要求,又有比较复杂的计算或

推理过程,则考生应答错误时,就很难判断考生究竟

是在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高考试题的难度范围也

应该控制在与考生的能力范围大致相当,如此才能

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实际水平。数据统计显示,各层

次的考生对该题的作答相当分散,猜测的概率大,导

致试题的区分度低。高分端的考生对A、B的判断错

误率高,合计达到了70%左右,很难判断考生究竟

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此试题的设置也是

不可取的,它对测试考生的能力作用不大,某种程度

上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6合适的区分度

试题鉴别不同水平层次考生的能力要服从考试

的目的。

高考特别需注意试题的区分度,因此,要计算区

分度大于0.3的试题的比重。区分度高的试题比重越

大,试卷区分考生的能力就越强。如以下两例:

(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

火。其原因是(1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

空气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难度:0.87。区分度:0.20

(2)1一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

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

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

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一丁醇的转化率

难度:0.89。区分度:0.43

以上两题选择题,尽管难度比较接近。但是区分

度差距较大.所以后者更能发挥选拔的功能。究其原

因是“②幕布的质量增加”选项明显是错误的。

7简明的表述

试题的遣词、造句、行文均应经过反复推敲,尽

可能简明扼要,尽可能压缩备选项的字数。把更多的

内容放到题干中。

如: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0.1mol·L-1氯化

铝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假如略加修改如下。看来是否少了一些臃肿感。

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

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0.1mol·L-1氯化铝

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对沉淀量描述正确的

是()

A.甲一定比乙多B.甲可能比乙多

C.甲一定比乙少D.甲和乙可能一样多

8题干的呈现

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等都是不完整或不明确的陈述,这种选择题更像一

个备选项的集合。且备选项具有明显的非同质性,考

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猜测答题的概率。题干问

题的意义应该明确,备选项具有很好的同质性,使考

生很难作出有效的猜测。

也许平时我们并不注意这个问题,假如你命制

的一份试卷中.几乎每道选择题都要出现“下列”的

表述.自己看了会是什么感觉,如同每天饱食山珍海

味,时间一久,你还有胃口吗?

9严守超纲的红线

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规定的内容范

围来命制试题。

·47·万方数据

考试内容的范围,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考试

手册》规定的内容范围是命题工作的法律文件,不能

超越。不能仅凭命题教师的好恶,超过规定范围的

内容来命题,否则会导致今后教学无所适从,教师也

必然会引入一些考纲不要求的内容,这无形中会加

重学生的负担,与我们所提倡的减轻学生负担的宗

旨不符合。保持高考的公正、公平是社会最关心的

问题,如果命题教师将考纲中没有的,而自己又认为

是重要的知识内容。放进了高考命题中,对全体考生

来说是不公平的.也将对中学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f)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常温下,氯气能置换氨气

C.1molNa20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4NA

D.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酸酐的概念在二期课改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没

有出现过,这一概念不是教学的要求。如要求考生

理解该概念的精确性.认识到醋酸的酸酐不是氧化

物。考生因无知识铺垫,也只有靠猜测来答题了。氯

气置换氨气.既没有在卤素中作过介绍,又没有在氮

的化合物中出现;lmolNa扣: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Ⅳ.,教材中没有关于过氧化钠分子结构的介绍,只

要求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NO可用于某些疾

病的治疗.仅仅在一些科普的文章中作介绍.但是我

们的教材比较滞后,还没有把该内容编写进去。这

些素材的使用能体现化学在经济发展、人类进步、人

民健康及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导师生关注社会热点,但是必须是所有考

生都掌握的知识内容.否则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又如: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I一、N03-、Na+B.0H一、Na+、A102-,HC03-

C.Al“、K+、N03-、CIO—D.OH-,C03}、C1一、K+

C选项是关于盐类双水解的内容,在教材中没

有对该内容的叙述,它不属于考试的范围,多年来已

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一旦在试卷中出现,高考

指挥棒所指。学校的教学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类似

习题让考生来操练,无疑将增加学生的负担。

再如:氯气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溴化钾溶液中通

入氯气,能发生置换反应,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后。下层溶液的颜色是()

A.橙色B.黄色C.红棕色D.棕色

该内容出现在上科版教材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44页“资料库”栏目中。资料库不属于考试的范围,

教材中编写进来是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知识

面的,并非面向全体考生。这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

程标准”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命题过程中,

必须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的内容,上海市教改

已经进行了多次,每次都有一定的变化,不能一成不

变地按过去的要求来考查考生。

10试题的人性化

如:分子式为C4H。的烃,氢化后得到2一甲基丙

烷。C4H8与某烷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8H1B

的物质M,M的一卤代物只有4种,且碳链不对称。M

的结构简式为

如果将试题改为:

分子式为C4H。的烃,氢化后得到2一甲基丙烷。

C4H。与某烷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分子式

为C8H18的物质M,M的一卤代物只有4种,且碳链不

对称。M的结构简式为——。

将烷基化改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作用

是完全相同的,烷基化不属于高中学生学习的范围,

考生从未有过接触。在此对解题又没有任何作用。而

考生在解题时.却要琢磨一番。究竟它提供了什么解

题信息,作一些误导,无形中浪费了考生宝贵的考试

时间。如此不够人性化。

11明确的答案

题目的答案尽可能唯一,不发生歧义。

如: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测定胆矾(CuS04"xH20)

中结晶水x值。称量中能说明样品已经恒重了。要做

到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

A.O.0lgB.0.001gC.0.1gD.1g

该试题让考生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题中既没

有出现相关数值的有效位数.又没有告知实验中采

取何种称量仪器。让考生如何作答呢?题干对设问没

有作出明确的限制,使得答案不能做到唯一,考生只

有进行猜测来答题。

又如: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镁

原子半径大,该元素离子半径比铝离子半径——

(填“大”或“小”),该元素与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题中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铝之间发生的反

应,又可以理解为金属钠与氢氧化铝之间发生的反

应。另外,题目还应该指明是溶液中的反应,否则也

会发生歧义。

高考是高利害性的考试,它对考生个人及其家

庭有着重大的影响,更对学校教育乃至社会价值观

产生影响,所以命制高考试卷责任重大,确保试卷的

质量至关重要。

化学教学2011年第2期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