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化学预学单的设计与思考
2012-05-10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化学预学单的设计与思考

杨锦宏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从初中化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个知识板块,分别讨论了预学单的设计。

关键词:初中化学;预学单设计;预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4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学后教”的理

念正逐渐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教之

前学生进行了预先学习,这就是预学过程。学生通过预

学,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疑难点,为课堂进一步学习

做好准备,才能改变对新授内容不知情,打无准备之仗

的状况;教师从学生的预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薄弱

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才能改变仅凭

个人经验和教学参考,一厢情愿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状况。

预学的第一目标是通读教材,基本理解基础内容,

而第二目标,也就是预学的更高层次要求,就是能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为课堂上的针对性学习做好准备。所

以,预学是一项需要培养的学习技能,在培养学生预学

能力的初期,可以通过设计预学单这—疗式。

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可以划分为:基本

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

个组成部分,在预学单的设计上应该各有倾向有所区

别,笔者就从这四个板块出发,对预学单的设计谈一点

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笔者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你认为哪块

内容最容易预习?”结果有61.27%的学生选择了基本

概念和理论,他们的理由是:“从书上可以抄到概念”、

“理解背背就好了”、“简单,容易懂”。这个调查结果

面面俱到。

4.2设计问题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提纲,设计问题

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

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

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

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正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

层次和梯度。用通俗化的话说,就是“知识问题化,问

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

4.3设计情境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

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

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详细

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

运用多种情景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恰当的学习情景,帮

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4.4设计学法

导学案主要是设计学生如何学,应从教学内容和

学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查找资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

料、主动操作、主动练习等。学法指导,包括如何理解

教材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

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

提示等。

4.5设计习题

习题设置可以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

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

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

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

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

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对知识灵活运用,并运

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4.6设计反思提示

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或易错的问题,设计反思提示,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明确得失。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

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

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1·万方数据

显示,学生对预学目的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仍然停留

在阅读、记忆的基础层面上。化学概念简练扼要,关键

词是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在预学单的设计上,要突

出对关键词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展示学习目标,明确要求;(2)主要词语填空,认识

关键词;(3)变式判断,辨析关键词。以溶解度概念的

学习为例,笔者的预学单设计如下:

溶解度(初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在下,

某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克数,单位。

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

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oC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

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将

36克食盐溶解在64克水里,可以配成20℃时100克

食盐饱和溶液。

说明:预学单设计上采用分栏的形式,概念与练习

相互对照,直观明了。首先出示学习要求,在“理解”下

加着重号,是提醒学生本概念的学习要求是“理解”级

的概念上的填空有四个正是溶解度概念的四个关键词,

通过填写,学生初步认识到概念上的关键词是什么。右

侧的思考题,从设计上就是通过对概念的变化,有的遗

漏关键词,有的换一种表达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辨析

概念,进一步理解关键词的作用,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

产生困惑和疑问。

2化学实验

对于“你认为哪块内容最难预习?”的调查中,有

49.09%的学生认为是化学实验,他们的理由是:“需要

演示”、“需亲手实验才明白”、“无法在家做实验”等,

学生的陈述充分说明了实验预学上的困难。实验是化

学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离开了实验,这些知识的学习就成为空谈。在目前的教

学资源条件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无法实现实验室的全

开放,学生基本无法预做化学实验,所以,实验预学方

案的设计是一个难点,的确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去探

索。笔者的做法有:

2.1实验前置

对于一些在课堂教学之初进行的不贯穿整节课的

实验,可以采用提前实验的方式,例如质量守恒定律,

可以在前一课时的最后几分钟进行,这样,学生的后续

预学就有了实验依据。

2.2当堂预学

可以将部分实验放在这节课刚开始时连续完成,

然后布置相关要求进行当堂预学。这种方式要注意实

验的个数不宜很多,避免学生接收信息过多而产生混

淆。以“燃烧与灭火”的当堂预学设计为例:

实验:

(1)在如图l所示的烧

杯内倒人约200mL热水,观

察实验现象。

(2)用老师提供的装置红磷

制取氧气,并将导管通入水中

与水下的白磷接触,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

图1

白磷

(1)实验为什么这么做,可以说明什么?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课一开始学生就进行这个实验。笔者预先

给学生准备的是烧杯内盛有约20mL冷水,水下放有

一小粒白磷,另有两支带橡皮塞的试管,分别装有红磷

和白磷,也放在烧杯内。学生实验时只需向烧杯内倒人

—定量热水,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在预学的思考讨论题

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现象带来的短暂激动之后开始思

考,这个实验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说明什

么问题?大家的思维』下子就打开了,问题的提出也是

多角度的。在之后的交流展示环节,有的学生提出了热

水中氧气溶解度很小,几乎没有氧气的,所以水下的白

磷没有燃烧;也有学生提问红磷为什么没有烧,它的温

度要达到多少才能燃烧起来;等等。学生之间互动并

解决彼此的提问,最终归纳出了其中包含的两个对比实

验,是为了说明燃烧的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之后的实

验2正是为了说明这个结论的。在这个当堂预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并充分讨论,

发现并相互解决问题,达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

实现了个I、学习的愉悦体验。

2.3在家也能进行一些实验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提示学生

在家中用吸管向水中吹气,观察是否有明显现象,思考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产生无

法判断是否反应的困惑,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会特别

关注如何解决,对最终在水里加石蕊试剂的目的理解

将更透彻。再比如,可以将醋与鸡蛋壳作用、生石灰干

燥剂与水的反应等,都可以为课堂学习提供很好的知

识储备。

2.4网络视频资源的利用

目前初中的几乎所有实验视频都能在网上搜索出

来,在预学时学生通过浏览这些视频,可以了解相关的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万方数据

操作和现象。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用视频来代替真实

实验,而是说通过视频对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

更加期待课堂上真实版的实验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对

整个实验的过程观察而不是只被实验现象所吸弓Io如

果教师做一些实验的改进,更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

习的兴趣,例如,上述“燃烧与灭火”的例子,就可以引

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个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有什么优

点等。

3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对比较容

易预学,觉得教材提供的内容能够看懂、学会。但元素

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联系,

加强记忆。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设计是先

用途后性质,预学单设计上也可以体现这一点,通过阅

读课本或补充教材,将物质用途和性质联系起来学习,

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性质决定用途的特征。例如,笔者对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预学设计如下:

阅读课本P105~107,在书本上找到并圈划金刚石、

石墨、碳60的用途和物理性质。

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用直线连起来。

金刚石:切割玻璃坚硬

钻探用的钻头好的折光性

制成钻石

石墨:用作润滑剂黑色

用作笔芯软,有滑腻感

耐高温材料熔点高

用作电极耐腐蚀

耐腐蚀设备能导电

说明:采用连线的形式,将物质用途和性质联系起

来,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牢记,扫清了基础知识,

这也体现了预学单设计上的兴趣性。

4化学计算

初中的化学计算内容相对较少,公式的使用也并非

需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规范。在

预学计算例题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计算的原理,

用比例的形式,还是以分式的形式;其次,应关注步骤,

掌握解题格式。例如,笔者对化学方程式计算设计预学

单如下:

例题概括相应的计算步骤练习

解:设1tool过氧化氢能得到Xmol氧气2H202马2H20+02

t

2l

lmolxmol

{:当x:0.5

答:每摩过氧化氧能得到0.5tool氧气

说明:用表格的形式将这道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分

割开来,学生对照每一格,概括相应的计算步骤,就自

然要思考方程式对应化学式下面的数字是怎么来的,体

现了什么意义等。掌握计算过程的最好方法是进行适当

的练习,所以右侧栏用检测题进行巩固,并对照相应的

步骤,达到加深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所以,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预习单在设计

上是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预学方式,有一定的灵活

性。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除了针对文本特点设计,还要

结合学情特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生对

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新知识可能的接受程度,不同

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兼顾学生隋感、兴趣等非智

力因素,等等,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学、自觉预学和

乐于预学,最终能达到离开预学单的支持也能很好预

学的最终目标。

:‘厘正思路和概念,致力让学生会学。:

:——编者的话:

:当前,有人主张“先学后教”,即在教师教之前要求学生预先学.-j,因为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学生通过预学。初步感知新知识、:

:找出疑点,可以为课堂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改变对新授内容不知情、打无准备之仗的状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

·点、薄弱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改变仅凭个人经验和教学参考资料,一厢情愿确定教学方案的状况。为了实行“先学后教”,·

:有些学校规定教师要编制“导学案”,有些则要求编制“预学单”。:

:对此,有人认为“先学后教”就是“以学定教”。“导学案”就是“学案”,它们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有人认为它们是不同的两回事,还:

·有人认为,‘‘先学后教”使教师轻松了,却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不符合课改精神,在实践中也难以长期和普遍实行……·

:究竟“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导学案”与“学案”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哪些区别?各有哪些利弊?哪一种不宜提倡?哪一种:

:值得提倡?但又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弄清这些问题十分重要,就这些问题深入和广泛地展开讨论,有利于更好地推进课:

·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自本刊从2011年第1期发起对“学案设计”的讨论后,陆续收到很多稿件,就上述及有关问题发表意见。本期“学案设计”栏目的两:

:篇文章就来自这些稿件,它们既有.-j-供讨论的价值,也不乏借鉴和启发之处。同时,我们继续期待更多的有利于学生学会主动学.--j的学案:

。.设计和介绍。.‘

●●●●●●●●●●●●●●●●●●●●●●●●●●●●●●●●●●●●●●●●●●●●●●●●●●●●●●●●●●●●●●●●●●●●●●●●●●●●●●●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43·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