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判断电解池电极极性
2012-05-10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判断电解池电极极性

徐文华

(濉溪中学,安徽濉溪235100)

摘要:分析了六种题型中,判断电解池电极极性的方法。

关键词:电解池;电极极性;题型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61—03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在讲授完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

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内容后,笔者

让学生做本章自我评价中的第8题。第(1)问学生基本

上都能正确处理,但在解答第(2)问时,学生就茫无头

绪了''造成学生难以下手的原因是如何判断电解池的电

极极性?

2问题解答及拓展

第8题第(2)问:如图1所示装置中,试管A、B

中的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两个铂夹夹在被

Na:SO。溶液浸湿的滤纸条上,滤纸条的中部有KMnO。

液滴;电源有a、b两极。若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

倒立于KOH溶液的水槽中,断开K。,闭合K2、K,,通

直流电,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则:溶◆A

BCD



图1

①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极,b为极。

②在湿的Na:sO。滤纸条中部的KMnO。液滴处有

什么现象发生?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A中,B中。

④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

此时切断K:、K,,闭合K,,则检流计的指针是否移动(填

‘乞吕’或“否”),其理由是。

问题分析:该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判断

左边电解池电极的极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电解

KOH溶液的本质,学生很快回答是电解水,两极产生

气体分别为0:和H:。笔者又引导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

体体积,结合学生已知电解水产生0:和H:的物质的

量之比,学生自然知道A中产生的是O:,B中产生的是

H:。笔者再引导学生根据电解水的电极反应式即可判

断出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进而判断了直流电源的

电极极性和C、D处的极性,这样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

解了。

突破口拓展:为了更好的解决电解池电极极性判

断这一难点,笔者结合历年高考电化学试题中需要首先

判断电极极性电解池装置图类试题,引导学生学会分

析,让学生领会从不同的角度判断电解池电极的极性。

从而较快地打开解答此类问题的突破口。

题型一(2003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第16题)图2

是电解CuCl: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

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圈2

引导分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装置图,图中未标明

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但标出了电流方向,学生会自然运

用所熟悉的物理学知识判断出c为阳极,d为阴极的结

论了。再引导学生看清阳极材料(惰性电极),运用离子

放电规律写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顺利解答本题。

本题正确选项为c。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先根据电子方

向或电流方向准确判断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然后再根

万方数据

据电解池的电极极性与直流电源电极极性的关系来确

定电解池的电极极性。

题型二(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第1l题)如图

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ZnS04

溶液

酞溶液)

隔膜

(只允许sO.2。通过】

圈3

引导分析:该题的解题信息全部隐含在装置图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装置图左右两半部分是原电池还

是电解池,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从题给装置来

看,结合原电池及电解池的构成条件,易判断左半部分

为原电池,从图中两电极金属活泼性及电解质溶液可

知,Zn作负极,Cu作正极。右半部分为电解池,从与原

电池电极连接方式来看,知电极Y为阴极,电极x(Cu)

为阳极。引导学生看清阳极X为活泼电极,这样阳极

x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一=Cu“,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0+2e一=H2T+20H一,本题得以顺利解决。本题正确

选项为A。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先准确判断原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后根据电解池的电极与原电池的

电极连接关系来确定电解池的电极极性。

题型三(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l第28题)如图

4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溶液和100g

10.00%的K:SO。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

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SO。溶液浓度为10.47%,

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田乙丙

围4

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一;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引导分析:该题的解题信息隐藏在题干中,教师应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从中挖掘出解题的突破口。细心的

学生会发现“c电极质量增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c电

极质量增加,意味着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c电

极上得电子而析出,根据电解池工作原理知C电极是电

解池的阴极,根据串联电解池阴阳极交错排列,进而确

定电解池其他电极的极性以及直流电源的极性。根据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律及电子

守恒计算,本题不难解答。

答案:①正;②40H一一4e一=2H20+02t;③2.8L;

④16g;⑤碱性增大,因为电解后,水量减允溶液中

NaOH浓度增大;酸性增大,因为阳极上OH一放电生成

0:,溶液中H+离子浓度增大;丙中酸碱性没有变化,因

为K:SO。是强酸强碱盐,浓度增大不影响溶液的酸碱

性。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先观察电解池

中电极质量的变化,然后根据电极质量的增减来判断

电极反应,从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来确定电解

池的电极极性。

题型四(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第16题)某学

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如图5所示)。

滤纸先用NaCI、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

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

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滤纸铂片铅笔

圈5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万方数据

引导分析:首先引导学生挖掘题给信息,结合所学

电解原理知识应用得知,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酚酞的

氯化钠溶液时阴极变红。再引导学生观察装置图并结

合题给信息“黑笔写红字”,很容易判断铅笔端为阴极,

a点与铅笔相连,a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是直流电源的

正极,铂片与b点相连作阳极。结合电解池工作原理及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解得本题正确选项为D。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根据电极附近酸

碱指示剂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电极附近溶液的酸碱

性,从而确定电极反应,进而判断电极极性。

题型五(2004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第13题)如图

6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

直流电源直流电源















CD

圈6

引导分析: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该实验目的(验证

电解产物),再结合选项中的装置图分析,左管倒置,

很显然是验证氢气,即知左边电极为阴极;这样也就确

定了右边电极为阳极,右管是验证Cl:,应该用淀粉KI

溶液。再根据电解池工作原理即知电子流向应由右向

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掌握电解产生气

体的性质,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气体的性质即可判断所

产生的气体,从而确定电极反应,进而判断出电解池电

极的极性。

题型六(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卷第12题)

Cu:0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

取Cu:0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0骂Cu20+H2

1oTN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0生成

直流电源

浓的强碱性

电解质溶液

圈7

引导分析: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分析电解总反应式

2Cu+H20卫马Cu20+H2t,根据电子转移的方向(单线

桥法)知,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电解池的阳极,

石墨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结合

电子守恒很容易得出答案。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解后反思: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根据电解总反应

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找出参与阳极反应(失电子)的

物质和参与阴极反应(得电子)的物质,再结合题给装

置图,即可判断出电解池电极极性,进而判断出直流电

源的极性。

总之,学生若能熟练掌握上述几种电解池电极极

性判断方法,就能顺利突破电化学问题难点,熟练掌握

电化学知识应用,拓展思维空间,增强灵活应变能力。

●●●●●●●●●●●●●●●●●●●●●●●●●●●●●●●●●●●-●●●●●●●●●●●●●●●●●●●●●●●-●●-●●●●●●●●●●●●-●-●●●

j“特色教研"征集启事!

:本刊从2011年第1期开始在封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全国各地优秀的化学教研组。教研组在促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教研活动的经验,分享教研活动的成果,为各地深化:

:化学教研组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也可扩大优秀教研组及其学校在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积极影响。:

·欢迎全国各地优秀的化学教研组向本刊递交相关材料,包括一份文字材料(word文件)、教研组集体合影和若干反映教研活动的照片(图·

·片文件)。其中文字材料包括教研组概况、活动特色和成果、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校表科研等,并配有主标题和副标题(具体可参见本期封二)。·

·同时.务必在文字材料中注明联系人的电话(手机)、E—mail、通信地址及邮编。·

:材料一经录用,本刊将发录用通知并负责排版,同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

:材料请发送到邮箱:ecnuhxjx@163.com,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特色教研”。:

:咨询电话:(021)62232484:

·《化学教学》编辑部·

化学教学2011年第4期·63·

母芝母一毋答母一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