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FoeniculiFructus药食两用,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始载于唐《新修本草》。本草称:肥茎丝叶……开花如蛇床 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考证认为,古今小茴香原植物完全一致。来源伞形科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内蒙、山西等地。果实初熟时采割,晒干,打下果实。植物形态 性状鉴别二、粉末绿黄色或黄棕色成分与质量挥发油主含反式茴香脑。黄酮类:槲皮素。脂肪油:含有多种抗氧化剂。香豆素类: 7-羟基香豆素。◆杂质不得过4%。◆含茴香油不得少于1.5%(ml/g)。◆含反式茴香脑不得少于1.4%。附注莳萝子: 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果实。吉林、甘肃、四川等省误做小茴香用。 双悬果广椭圆形,表面棕色至深棕色。分果断面两侧棱呈翅状延长草本。强烈香气,无毛。叶互生,叶片三至四回羽状分裂 ,最终裂片线形至丝形,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长圆柱形,稍弯曲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 残留花柱基,基部有时具细小的果柄;分果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断面略呈五边形,背面4边约等长,中心灰白色 ,油性。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以颗粒均匀、色黄绿、香气浓者为佳。●要点:双悬果,黄绿色;分果长椭圆形背面纵棱5条;特异 香气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一列扁平细胞,被角质层。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周围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1棕色油管,接合面油 管2,共6个。显微鉴别小茴香分果横切面简图1.外果皮2.中果皮3.维管束4.内果皮5.种皮6.油管 7.胚乳8.胚9.种脊维管束■内果皮1列扁平细胞,细胞长短不一;镶嵌细胞,5~8个细胞纵向排成一组,各组以斜角相连 ,互相嵌合成镶嵌状种皮细胞一列,扁长,含棕色物,接合面有种脊维管束。胚乳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内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胚位于中央小茴香分果横切面部分详图1、木化网纹细胞无色或淡黄色,长椭圆形或长条形,壁上有大型纹孔,纹孔圆形或椭圆 形。2、油管碎片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断面观扁平长方形。3、内果皮镶嵌细胞5-8个狭长细胞为一组,以长 轴做不规则方向的嵌列。4、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其中包有小簇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