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永彬处世奇书《围炉夜话》读解
2012-05-14 | 阅:  转:  |  分享 
  


王永彬处世奇书《围炉夜话》读解



关于《围炉夜话》的版本:

国家图书馆的最早版本距今150年左右:《围炉夜话》是作者王永彬于清朝咸丰甲寅年(1854年)二月于他的家乡、当时枝江石门坎村中他的书斋“一经堂”完成的。那末,《围炉夜话》到底何时开始付梓?我们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查询得知,该馆藏有一套王永彬的《桥西山馆杂著八种》,是王永彬撰辑的《围炉夜话》、《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等八种图书的合集。据版权页显示,这套书为刻本,而《围炉夜话》是其中的第四册,版心为“八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出书年代为咸丰同治年间。咸丰同治,亦即1851至1874年之间,而王永彬生于1792年,卒于1869年。如果《桥西山馆杂著八种》是其生前所刻印并付梓,那末,其出版年代极有可能在1855年至1869年这十五年之间,而这册国图所藏的刻印本《围炉夜话》,应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围炉夜话》版本。此后百年间,《围炉夜话》鲜有新版出现。

毋庸置疑,《围炉夜话》只是一册片言只语性质的、类似于人生格言的闲书,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中,《围炉夜话》属于子部杂家类中的杂纂项,但我们发现,洋洋八大册之巨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没有收录该书,就是著名藏书家、贩书家孙殿起先生的以总括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为已任的《贩书偶记》及其续编,也没有收录《围炉夜话》。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当代著名藏书家郑振铎的《西谛藏书善本图录》,书后附有西谛书目,但也没有《围炉夜话》出现。赫然入目的,倒是有光绪十九年听雪书屋刊本的《围炉新话二种》,分别是清杨小湄撰的《作嫁衣裳斋隐语》一卷、清唐毅斋所撰的《听雪书屋庾词》一卷。至于“围炉新话”这个书名,到底是不是本于它之前的《围炉夜话》,还是本于更早的康熙时代吴乔所撰的《围炉诗话》,则不得而知了。

1876年,清朝重臣张之洞撰写的一代目录学巨著《书目答问》刊行,收罗有关书籍2200多种。其中收入了众多笔记类书籍,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付诸阙如。我们还注意到,在《菜根谭》、《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中,前两部属于明人的著作,《围炉夜话》是清人作品,属诞生最晚的了。那末,到底谁是总结出这三部明清人著作为“处世三大奇书”的始作俑者,则可留待有心人考证。

但是,真正的金子总要闪光,《围炉夜话》也终于等到了它大放异彩的一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港台方面开始有数种关于《围炉夜话》的书籍行世,1985年,台北汉欣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围炉夜话的启示》,由丁湛译解。1987年,香港文光出版社出版了张衡通编译的《围炉夜话隽语钞》。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内地数十家出版社竞相出版《围炉夜话》,其中包括中华书局、岳麓书社、希望出版社、崇文书局、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等,版本形式包括图文本、白话本、语录本、解读本等,这些各种版本的《围炉夜话》的出版,对该书的普及功莫大焉。

关于创作背景:

多方冲击下的政治和道德建设的需要

《围炉夜话》是一部典型的清言体著作。作为小品文的一类,清言在明清之际曾风行一时,许多著名作家,如屠隆、袁宏道、陈继儒、张潮都曾涉足这一领域,留下了优美的篇章。其题材亦十分广泛,举凡山林泉石、鱼虫花鸟、国家治乱、世态炎凉,无所不谈。

其实,清言这种文学样式,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对明清清言颇有研究的文史专家程不识先生认为,它的源头,或可上溯到《老子》、《论语》。如出自《论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出自《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等,这种对自然的体认,对人生的把握,这种整饬而灵动的句式,在清言中得到发扬。而宜昌先贤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就是在明清小品文盛行时代,在三峡区域诞生的清言著作中的佼佼者。

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当口,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汹涌而入,猛烈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太平天国的起义,大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无情地冲击着儒家的伦理道德。

1854年前后的宜昌,也可谓大事不断。据《宜昌百年大事记》载,1852年5月,宜昌镇总兵王家琳奉命率清兵赴湖南抵抗太平军北上,参加了安仁解围战和长沙之役。1854年,太平军西征军于是年年初进入湖北,攻克汉口、汉阳后,兵分两路。其一路由曾天养率领,连下孝感、云梦、钟祥、荆门,准备攻打荆州。5月9日与清军将军官文所部战于龙会桥。5月16日,进军当阳的太平军分三路进攻宜昌,守军出城轰击。次日,太平军集中3000余人攻城,至18日乘大雨城塌之机,进城占领了宜昌。5月27日,清军水陆两路反攻宜昌,经过反复交战,清兵于27日收复宜昌府城。太平军弃宜昌后,连下宜都、枝江,与追阻的清兵水战,被焚战船9艘,战死百余人。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士大夫们积极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宜昌先贤王永彬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求变自强不仅仅需要单纯的技术引进,更重要的是制度和道德的改造和建设,他发出警醒世人的呼声:“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王永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洞若观火,疾呼政治改良和道德建设,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捷径,其良苦用心,后人读之,无不感叹不已。

另外还必须提到的是,虽然王永彬当年居于枝江一隅,但其交游广泛,这也扩大了他的视野。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林和博士生、王永彬第七代孙王洪强介绍,王永彬其受业门生分布较广,除本县人外,还有松滋、江陵、公安等地的人。他虽穷居深山治学教书,但出入门墙者多当地名士。曾与高安周柳溪、夷陵罗梦生、陆城李月亭结诗社,王氏父子与王柏心、朱锡绶、熊文澜、黄元吉等人均有交谊。查《清人诗集叙录》和《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二书可知,王柏心和朱锡绶都有专门的诗文集行世,朱锡绶诗集里,还有一首写了宜昌的三游洞。与这些文人的交往和相互砥砺,王永彬著述宏富,并撰写出传世名著《围炉夜话》,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关于《围炉夜话》:

全书以如何处事做人为旨归:据宜昌城建档案馆研究馆员李云贵统计,《围炉夜话》凡221则,8500多字。其“文辞浅近、主旨深远,情真语直,意存劝诫”。《围炉夜话》全书以处事做人为中心,从修身、读书、明道、教子、勤耕诸方面畅谈儒家经世致用的主张,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书中所选的格言妙语,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让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令人心旷神怡。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有关专家指出,除却清赏美文,《围炉夜话》于做人、处世、读书、为政等均有真知灼见,读来让人受益非止一端。

诚信做人。作者主张做人须讲诚信。他说:“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诚信待人,宽恕待人,于当今之世,无论精神领域、经济领域抑或其他领域,仍是最重要的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何诚信做人?作者认为,一要明辨是非,“心能辨是非,遇事方能决断,行事才可诚信”。二要严于律己,要“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认为“天地生人,都有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去禽兽不远矣”。三要合乎情理,“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圆融处世。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围炉夜话》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如何处世?作者首先立了一个原则:“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只有先立了正确的处世原则,才有健康的处世心态。当然作者论处世的目的还在于能经世致用。因此,作者主张在不违背处世原则的前提下,要学会“圆融”的处世方法。但是这种“圆融”绝非今人所谓之圆滑狡诈和谎言诓骗。他总结出的“处世以忠厚人为法”、“处事要代人作想”、“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的处世方法,即使在现代复杂人际环境下,仍使置身其中之人进退裕余。

精勤读书。作者主张读书治学首先要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即要求学问要广博、意志要坚定,请教要切实进行,思考要仔细深入,从而做到气质沉稳,智慧深刻,果敢勇毅。唯其如此,才能“有大识见,才能有大文章”。其次,作者认为,这“大识见”首先是从读书问学得来。因之,作者三番五次尽述读书之重要,要求即使家境贫寒,也要让子孙读书上进;而反对“漫夸显荣”,提倡“耕读传家”,要求“看书须放大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

清廉为政。《围炉夜话》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当时官场人心之险、官德日丧之批判:“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结论是“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并对为官者殷殷劝诫:“为官必清廉,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观点是何等的鲜明和直白!这些文字,今日读来,醍醐灌顶,于置身官场之人处世修身、砥砺操守不无深刻启发。

闲读《围炉夜话》,还能让人体味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散文之美、文字之趣。“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读来令人口齿留香。“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抚心希古,藏器待时。”予人一种含蓄蕴藉。而“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从这种汉字的美妙的拆字法中,我们参悟到的,既有为人之道,还有文字之机趣。



































1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