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历史第三轮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2012-05-14 | 阅:  转:  |  分享 
  
高考历史第三轮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现在距离2012年高考只有二十多天了,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进,各地各学校的高三学生都已进入第三轮复习阶段。这是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拿破仑说过“胜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由此可见,最后这一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命运。但是,往往在最后阶段,学生们都容易表现出疲劳、困惑、焦虑甚至无所适从。感觉以往比较清晰的知识点变得模糊不清了,对每个星期的强化训练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了,不少学生因此自信有所削弱,对自己以往的复习方法和计划甚至有所怀疑,在学法和心理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动摇和思想混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建议同学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做好高考模拟题强化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每一道题,从审题能力到做题速度,再到字体、卷面,都应当注意到。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做题往往不愿意做主观题;不注意字体和卷面,总觉得到大型、正规考试时注意就行了。殊不知、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想改就难了,有这种毛病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改正。不管哪个学科,都是这样,尤其是文科综合,更应注意。还有些学生认为,如果上交老师批改的话,就好好地做,否则就随便应对付一下就行了。如果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强化训练,试题密度大,每份试卷老师都去批改,可能性不大,老师顶多批改几十份,发现问题后讲评时有针对性就可以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端正做题的态度,真正起到每次模拟训练的作用和效果。

二、回归教材。一轮复习用了在六七个月的时间,周期长,二轮复习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三轮复习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周期最短。复习周期长,掌握的知识就会出现复习后边忘掉前边的情况。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通过一、二轮复习教材和做题训练,同学们肯定清楚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陌生的,知道哪些内容曾经考过,将来可能还考,这样就会有针对性地复习教材,从而做到查缺补漏,即带着题眼去看书。在回归教材前,一定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历史教材大约一周一本书,平均到每天复习多少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每一位同学对各章节的熟悉程度不一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切不可盲从,计划一旦制定,就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切不可随意更改计划。

三、回归本质。这是由目前的学情决定的,符合高考命题要求。本质是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认识,既是高考命题的侧重点,又是学生认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比较纷繁复杂而具体,把握其演变线索趋势和规律的关键是从本质特征出发,历史现象的本质和显著特征往往通过人与人的政治关系或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历史现象的主要本质特征(理解层面)就意味着掌握了整体描述(记忆层面)现象的原则与方法,这是提高效率的基本方法。

第一较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学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复习实行强化模拟考试,查缺补漏,以及对时事、社会热点、社会焦点解读为主。提高答题技巧和能力。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飞跃,第三轮复习是第二轮复习的飞跃,在这种不断递进的三个轮次复习中,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更全面、更扎实,能灵活地运用史实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应试技能更上一层楼,最终学生的复习效果就更有效了,高考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历史组:刘爱勇

献花(0)
+1
(本文系liuaiyong2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