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苯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的原因分析
2012-05-14 | 阅:  转:  |  分享 
  
76化学教学2010年.第6期

图苯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的原因分析

吴孙富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湖北当阳444100)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6--007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教师都知道,甲烷和苯不能被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氧化。而苯的同系物却可以被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氧化.苯的同系物被氧化时一般都是其侧

链被氧化为羧基,如甲苯的氧化产物是苯甲酸。关

于甲苯的氧化。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C—H键的

键能(411kJ·tool一)比C—C键的键能(345.6kJ·tool一)

大、且键长短,为什么甲苯氧化时断裂的都是甲基上

的C—H键、而不是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中学

化学教材和大学有机化学教材都没有对此问题作出

(3)对于气体的质量与物质的量变化趋势相

反的反应:aA(s、1)+bB(g){cC(g)+dD(g),且b>c+d,

由砺=m/n可知,若平衡朝右移动,则气体总质量增

大而物质的量减少,M显然变大;若平衡朝左移

动,则气体总质量减少而物质的量增大,肘显然变

小。

3公式分析法

例3.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可逆

反应C(s)+CO:(g);釜2CO(g),AH>0,达到平衡时,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若降低温度,

重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肘l耽(填>、<或=)。

解析:本题中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变化趋势

相同,所以不能根据定义来判断,但我们可以根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另一表达式:M=

M1幼+M002+…+肘棚。来分析判断。降低温度,平衡

向左移动。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CO:的体积分数

(或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故应增大,即肘。
总结:这类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在

三种以上。但两边都只有一种气体物质,我们可以

根据肘划(1)∞,+M(2)tol来判断。根据公式知,混

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无关,只与平衡移动的方向有关:平衡向生成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分子移动则混合气体的相对

分子质量的变大;反之则变小。

4等效分析法

例4.在反应C02(g)+2NH3(曲≠CO(NH2)2(8)+

H20(g)达到平衡时,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M(前)为32,若再增大压强后再次达到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肘(后)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

解析:对于反应C02(g)+2NH3(g)掌CO(NH2)2(s)

+H20(曲,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体系中气体减少,

相当于在体系中抽去了气体。每生成60gCO

(NH2)2,气体质量就减少60g,气体物质的量就减少

(2+l—1)tool=2mol,即抽出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60g+2mol=30g·mol~。30<32,也就说在混合

气体中抽去了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那么,混合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将变大。

总结:当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变化趋势相同

时,我们可以运用等效法来判断。对于反应:aA(g)+

bB(g)掌cC(s)+dD(g),且d
在体系中抽去(添加)气体,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取决于抽去(或添加)气体

的相对分子质量M:型警萼与原混合气体相对分子

a十D—a

质量的大小。

具体地说:(1)当平衡向右移动时,相当于抽去

一种气体:若肘>M(前),整个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后)就变小;M
个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肘

(后)就变大;

(2)显然,当平衡向左移动时,相当于添加一

种气体,与(1)情况正好相反。

(3)若肘划(前),无论平衡向左、向右移动,整

个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肘(后)

都不变。

万方数据

2010年,第6期问题解答与讨论

理论上的解释.笔者现根据有关理论对此问题及苯

的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的相关问题分析说明如下。

2有关的化学反应

王运武主编的《有机化学》【1】中给出了如下三个

化学方程式。

①5C>CH3+6KMn04+9H2S04▲5C>_COOH

+3K2S04+6MnS04+14H20

②C)-CH2CH2CH2CH3+2KMn04+6HCI▲o

—COOH+CH2CH2COOH+2KCl+2MnCl2+4H20

③cH3一C>-CH(CH3)2塑竖k盟cH3一。一

COOH

邢其毅等人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21上说:“只

有在苯环和一个三级碳原子相连,或与一个极稳定

的侧链相连时。在强烈的氧化条件下,侧链才保持

不变.苯环氧化成羧基。”同时给出了如下两个化

学方程式

④<)一C(CH3)3旦(CH3)3C—COOH

(9DCF3旦F3C—COOH

3问题分析

在讨论甲基对苯环的定位作用时。王运武主编

的《有机化学沪中说:“甲基的sp3杂化碳原子跟苯环

上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时会产生给电子的诱导(+

I)效应和超共轭效应(+C),两种效应对苯环一致表

现为供电性。”这是站在甲基活化苯环、使苯环的

邻对位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角度来考虑的。

换个角度来看.苯环对甲基的活性又会产生什

么样的影响呢?

甲烷本身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甲烷不能被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甲烷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

后生成的甲苯上的甲基才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氧化成羧基。甲苯上的甲基之所以容易被氧化,是

由于苯基对甲基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二者之间

还存在超共轭效应.苯基对甲基的超共轭效应也是

吸电子的。这两种效应总的结果是降低了甲基中

C—H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削弱了C—H键的强度。又

由于这两种效应都是通过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

这个桥梁来实现的,所以,这两种效应共同加强了

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使苯环与甲基之间的

C—C键本身就比普通烷烃中的C—C键强,普通烷烃

中的C—C键是通过两个碳原子上的sp3杂化轨道成键

的,而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则是通过一个sp2杂

化轨道(苯环碳原子提供)和一个sps杂化轨道

(侧链碳原子提供)成键的。由于sp2杂化轨道中所

含S轨道的成分大于sp,杂化轨道中的S轨道的成分,

所以sDz杂化轨道的半径就相对地小=:Y=sp3杂化轨道

的半径.这就导致了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比烷

烃中的C—C键的键长短、键能大。石墨的熔沸点之

所以高于金刚石的熔沸点.就是因为石墨中的C—C

键全是JTJsp2杂化轨道成键的、而金刚石中的C—C键

全是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笔者曾在《石墨的碳碳

键长比金刚石的短的原因》【4】中专门探讨过此问题。

由此可见.甲苯中甲基上的C—H键弱于甲烷中

的C—H键.甲苯中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强于普

通烷烃中的C—C键。

在上述反应②中,丁苯上的丁基(一CH:CH:CH:

CH3)被可氧化成一COOH和CH:CH2COOH,这说明

苯环对丁基的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主要是削弱了

最邻近苯环的C—H键和最邻近苯环的烷基C—C键的

强度。丁基上的其他C—H键和C—C键所受苯环的影

响较小、难于被氧化。在反应③中.在相同的条件

下,CH,一没有被氧化,而一CH(CHa):却被氧化成了一

COOH.这说明,在苯环产生同等的诱导效应和超

共轭效应的条件下,最邻近苯环的甲基上的C—H键

确实比最邻近苯环的烷基C—C键强。即同等条件下

的C—H键比C—C键难于被氧化。

既然同等条件下的C—H键比C—C键难于被氧

化。而甲苯中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又比甲苯中

甲基上的C—H键难以被氧化。联系上述所说的强化

甲苯中苯环与甲基之间C—C键的两因素来看.我们

可以得出甲苯中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确实强于

甲苯中甲基上的C—H键的结论。这就是甲苯发生氧

化反应时断裂的都是甲基上的C—H键、而不是断裂

苯环与甲基之间的C—C键的原因。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说明。反应

④中的叔丁基一C(CH,),,为什么不象反应③中的异

丙基一CH(CH3)2一样被氧化成一COOH,而是叔丁基

所连的苯环在更强的氧化条件下被氧化成一COOH

了呢?笔者是这样看此问题的。叔丁基上的C—C键

本身是比C—H键弱的共价键。叔丁基上的C—C键同

样会因为苯环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而削弱。叔丁

基之所以难以被氧化,是因为其结构的特殊性保护

了其中的C—C键。叔丁基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

性,叔丁基上的三个甲基均匀地向空间伸展开来,

这就像一把密不透风的伞一样可以阻止氧化剂接触

其内部的C—C键,在叔丁基的另一侧是体积较大的

苯环,苯环也可以阻止氧化剂接触叔丁基内部的

C—C键,即叔丁基的结构本身保护了叔丁基上的C一

万方数据

化学教学2010年.第6期

一道有待商榷的高考化学试题

程新孙

(都昌一中.江西都昌332600)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6--0078--02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直是高考的一个热

点。2009年高考北京卷中的一道试题吸引了笔者

的眼睛。

已知:H2(g)+12(g)#2HI(g);AH<0。有相同

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和I:各O.1

mol。乙中加入H10.2to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

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

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tool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lJn0.1molH2,乙增JJno.1mol12

仔细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旨在考查考生对等效

平衡内涵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出题者设计题目时.将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同等效平衡的应用相互贯穿渗透,可谓此

题的点睛之处。本题在相同容积和相同温度下,甲

乙容器达到平衡是等效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

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则甲中平衡应向着

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不移

动。

标准答案为C项。A项,甲乙提高相同的温度

时,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达平衡时两者等

效。HI浓度相等。B项,甲中加入稀有气体时,平

衡不移动,故两容器中HI浓度亦相等。C项,甲降

低温度时,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平衡时

HI浓度增大,而乙中Hl浓度不变,符合题意。

选项D,甲乙分别增加等量不同反应物H:和I:。

在一平衡体系中,分别增加等量的不同反应物,仅

从题意能定量地推出生成物HI的浓度大小关系吗?

笔者认为,选项D既然涉及有关化学反应定量

比较,那么有必要知道该反应的速率方程,通过浓

度对速率的影响来判断HI的平衡浓度大小关系。

基元反应速率方程遵循于质量作用定律.即化学反

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连乘

积成正比。而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是不能直接采用

C键不容易被氧化。由于叔丁基上的C—C键被保护

了,叔丁基上所连的甲基又很稳定,所以.在更强的

氧化条件下就只有将。一C(CH,),中的苯环氧化

成一COOH了。

反应⑤中的。一CF,在强氧化条件下被氧化成

了F3C—COOH.这完全是因为氟原子具有很强的吸

电子能力,F—C键特别强(键能为485kJ·mol。1),氟

原子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同样可以加强苯环与F3C一之

间的C—C键,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o—CF,

在强氧化条件下氧化其中的苯环,不过,o—CF,不

属于苯的同系物。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被氧

化成一COOH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1)苯基对烷基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

应,削弱了最邻近苯环的C—H键和最邻近苯环的烷

基C—C键的强度。

(2)苯环与烷基之间的C—C键自身是由一个sp2

杂化轨道和一个sp3杂化轨道形成的共价键而强于

烷烃中的普通的C—C键,苯基和烷基的诱导效应和

超共轭效应进一步加强了苯环与烷基之间的C—C

键.这两个因素使得苯环与烷基之间的C—C键强于

烷基中最邻近苯环的C—H键。o—C(CH3),中的叔

丁基比苯基还难于氧化,是因为叔丁基高度的对称

性结构保护了叔丁基。

参考文献:

…1[3】3王运武主编.有机化学【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145、151.

[2】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上册266.

【4】昊孙富.石墨的碳碳键长比金刚石的短的原因fM】.中学化学,

2006,(2):14.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