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 16-17 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导学稿 岳麓版
2012-05-15 | 阅:  转:  |  分享 
  
《第16——17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导学稿





课标:

①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1、知识?

?①明朝的建立;废丞相,设三司;厂卫制度;八股取士。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郑和下西洋

?

正确理解和认识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1368年初,以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文体为“”。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年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6、明政府派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1、讨论比较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唐朝三省六部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讨论谈看法: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你同意吗?谈谈理由。













3、探究比较明朝和唐朝的科举制考试,指出它们有何不同之处?















4、概括归纳:明朝巩固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对这些措施你如何理解认识?











5、探讨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6、讨论探究:如何正确认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影响?











7、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不同?

















8、讨论:戚家军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崇敬?说一说戚继光为什么被誉为民族英雄而岳飞却不是?讲一讲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三、学后问题:

学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成果展示:





五、提高反馈:

1.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是()

A行省制度确立B三省六部制创立

C科举制度确立D厂卫等特务机构建立

2.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有()

①北厂②锦衣卫③东厂④军机处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明朝时期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叫八股取士,这种制度()

A鼓励读书人追求实际学问B败坏学风,败坏人才

C是对隋唐时期科举制不足之处的修正D激励考生开拓进取

4、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



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为什么?









6































1

用心爱心专心















献花(0)
+1
(本文系快乐e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