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教师的双重困境
2012-05-1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教师的双重困境





???在中国教育中,教学方法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仿佛教育本身就是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划分段落和归纳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延续到了高三。在作文教学上,教师也强调写作技巧的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了写作,却始终写不出文章。”???在我看来,语文教学根本勿需什么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每节课都用来吟诵朗读或讨论交流,这已是很好的语文教学了。为什么语文教学偏偏要强调教学方法????语文是最富有人文精神,最有思想文化的学科。语文学科都堕落到如此地步,其他学科能好吗?能好到哪里????其实,中国教育强调教学方法,是有其特定背景或基础的。为了更好地灌输意识形态和禁锢人们的思想,教育也就必须将党国的“绝对真理”灌输给学生,然后“以分数论英雄”,遴选出根正苗红的“建设人才”。既然是灌输教学,那就得讲效率。然而,效率必然跟技术相关联。如此,便形成了中国教育的第一层困境,或宏观困境。



????在学校里,为了追求分数和效率,校长还必须利用权力强迫教师加班补课。同时,目前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不高,实行绩效后也没有本质的改变。在业余时间里,教师会利用余暇去搞家教,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如此一来,教师会没有了专业化发展,也会惧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为了取得效率,灌输式的课堂会强调“精密的控制”,讲究控制的技术。反过来,这种课堂也勿需专业化发展,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校长会强迫教师不断地出卖时间,而教师在生活窘迫之中也难以抵制消费主义的诱惑。如此,便形成了中国教育的第二层困境,或微观困境。???



???我们将前面两张图合并起来,可以看到中国教师的双重困境。?



???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之中,中国教师如何才能冲出重围????我以为,这种双重困境的突破口,应该是从微观层面开始。当然,关键之处仍在于教师自身。教师无力对抗校长的权力,不得不为分数效率牺牲时间,下班回家后可以自主时间用以研修,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用去搞家教赚外快,或是过一种庸俗的消费生活。此时,教师已突破了这一道微观困境。???有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后,教师便能继续突破宏观困境。教师拥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开放课堂,便不会留念以追求分数为取向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这种堂只有教学,而没有教育。显然,教师已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自觉地追求一些真正的教育,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瓦解以愚民为目的的奴化教育。???中国教育的双重困境,确实塑造出了一批庸众教师。然而说到底,双重困境也只是外在因素。一个觉悟的教师,总会不断地抗争,寻求自我的生命发展,拒绝被完全地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在电影《肖声克的救赎》中,安迪便是很好的例子。双重困境所能扼杀的,只是一些本来就很平庸的教师。



献花(0)
+1
(本文系wgs900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