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化学实验教具创新的实践研究
2012-05-20 | 阅:  转:  |  分享 
  
16化学教学2009年,第6期

管中,可看到玻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入另一小烧杯中,可看到逐

渐变灰绿色、红褐色。

也可用图(1)装置先在

玻璃管中压入稀硫酸溶液.

制得FeSO。溶液和H:(作保护

气)。然后将盛有稀硫酸的塑稀硫酸

料瓶更换成盛有NaOH溶液的

将此悬浊液放

塑料瓶(因为要将玻管从塑图3装置图

料瓶

料瓶中提出,为防止液体流出,下端管口要小一

些,可用整根碱式滴定管.套乳胶管的一端向下),

再打开止水夹.同时挤压塑料瓶压入NaOH溶液,

也可看到玻管中产生白色沉淀。排尽氢气松开手吸

入空气.可看到白色沉淀逐渐变灰绿色、红褐色

(可反复几次)。若将管中的悬浊液全部放入透明的

塑料瓶中,也可清楚地看到白色沉淀逐渐变灰绿色

至红褐色。

4验证电化学腐蚀

以上各实验操作可归纳为:堵孔挤瓶溶液上

升,空气排出气体产生;再开活塞气体压出,“尖

嘴”上方检验性质:溶液滴入沉淀析出.空气吸人

氧化变质;读出体积准确快捷。

药品

装置验证方法现象及结论优点

固体液体

挤压塑料瓶.使

生铁丝浸在食盐铁丝表面产生

水中一会儿.再红褐色锈斑.

吸人空气.关闭生铁丝食盐水图1玻管内液面上

活塞.放置一段升.说明发生

落时间后,观察操作简

固体表面和液面了吸氧腐蚀。便快捷.

读数的变化。现象直

挤压塑料瓶赶走观明了.

空气,分别使ZnCu条上产生气有数据

和Cu—Zn与同浓泡多.Cu—Zn支撑有

f1)Zn条图1或度稀硫酸反应.所需时间短.很强的

(2)Cu条稀图2记录生成相同体说明力。

和Zn条绕H2s04(不带积氢气时f直接说明Cu—Zn与

在一起导线)读数)所需时硫酸构成原电

间。或观察相同池.发生析氢

时间生成气体体腐蚀。

积的大小。

优点:节省器材(只需废滴定管和废塑料瓶)、

药品;操作简便(只要挤压塑料瓶和开闭活塞,就

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和转换)、安全;实验功能多、

应用范围广;现象明显、趣味性强;无空气干扰、

制得的气体纯净;制气量、出气量可控制,不污染

环境;成功率高,可重复使用。

化学实验教具创新的实践研究

张丽敏

(市西中学,上海200040)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6--001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1针对教材中常见仪器的缺点。研制出创新

型化学实验仪器

示例1:测定常温下氢气的摩尔体积

高中化学实验“测定常温下氢气的摩尔体积”

是利用一定质量的镁带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

积,推算出1mol氢气的体积。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测气管”(《化学》(练习和测试))高中一年级

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8),但是操作麻烦;

另一种方法是一套专用的“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

置”(高二化学新教材第一学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P76),根据排出水的体积确定生成氢气的体积,虽

然操作很简便,但是很显然,(1)储液瓶内导管中有

少量液体没有被排人液体量瓶,形成~段液柱.‘储

液瓶内气体的压强并不等于外界大气压,f21反

应放热,排出液体的体积肯定偏大,即使恢复到室

温,液体量瓶中的液体也不可能回到储液瓶内,等

等,以上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上述

缺陷,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终于研制出一套比

较准确测定1摩尔氢气体积的实验装置f如图1所

示),反应器是全封闭式的,用有机玻璃和氯仿粘

制而成,反应器和碱式滴定管之间用橡皮管连接.

反应器的中上部做了一个可以放活塞的活塞孔。

万方数据

2009年.第6期实验与创新思维17

1一滴定管:2一反应器;3一有凹槽的}舌豢;

4一橡胶管:5.铁架台

图1

实验步骤:

(1)把1mol·L_1的H2SO。溶液注入反应容器,不

能超过活塞口。静置后反应器内的液面与滴定管中

的液面相平。记下滴定管初读数。

(2)将0.020g左右去掉氧化膜的镁带放在活塞

上,把活塞插入活塞孔再旋转180度,镁条落入反

应器内的酸液中进行反应,等反应结束后,冷却到

室温。

(3)上下移动滴定管,使滴定管内液面与反应

器内液面相平,记下此时滴定管读数(末读数)。

(4)用初读数减去末读数,即是氢气的体积。

(5)根据当时的温度及压强计算氢气的摩尔体

积。

(6)重复(1)到(5)操作三次,取平均值。

该创新仪器的优点主要有:①操作方便。只要

把称量好的镁带放在活塞上,活塞插入活塞孑L后旋

转,镁带即落人酸液中;②体积的读取方便,直

观,可靠。充分反应后,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只

需要上下移动滴定管,使之与密闭反应器液面相

平,就可以使反应器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保

证了结果的准确性。③整个反应过程是在一个完全

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验,实

验结果令人满意。f见表11

表1实验结果(一个大气压。25℃)

镁带质量滴定管初读滴定管末读生成氢气的常温下1摩尔

(克)数(mL)数(mL)体积(mL)氢气体积(L)

0.0203.oo24.O21.025.2

0.0242.0026.624.624.6

0.0225.0027.422.424.4

1摩尔氢气在25。C时体积平均值为:24.7L’折

算到标准状况下为:22.5L。

示例2:“空气中含氧量的测定”

初中化学实验“空气中含氧量的测定”是将已

经燃着的白磷迅速放置在钟罩内,并尽快旋紧橡皮

塞。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氧气在环境密闭前已经消

耗了,同时白磷燃烧使钟罩内空气升温。气体体积

膨胀,钟罩内气体也被排出了一部分。

如果把自制教具“测定常温下氢气的摩尔体

积”的活塞上装上电热丝,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

含氧量。活塞如图2所示,活

塞的制作材料是有机玻璃.为

了防火烧灼.一我们在电阻丝下

方垫了一块云母片。

实验步骤:

图2

(1)把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反应容器(50

mL),不能超过活塞口。静置后反应器内的液面与

滴定管内液面相平。记下滴定管读数1。液面在反

应器内10mL处。(反应器内空气体积为40mL)

(2)将少量白磷放在活塞的电阻丝上,旋紧活

塞。

(3)打开电源开关(3v电压即可),稍后白磷开始

燃烧,关闭电源,充分反应再冷却至室温。

(4)上下移动滴定管,使滴定管内液面与反应

器内液面相平,记下滴定管读数2。

(5)用读数2减去读数1,即可得到消耗的氧气

的体积,进一步可得到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可以根

据进入反应器内的水的多少来粗略判断。

该装置很好的解决了在密闭容器内点燃白磷的

问题。

2在拓展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

教具的创新

示例3:“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中各成

分含量的测定”

鉴于自制教具“测定常温下氢气的摩尔体积”

(见图1)适合不加热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之间的反

应,在《化学定量实验》拓展课教学中.笔者指导

学生用该仪器进行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混合

物中各成分含量的测定”的探索,但是转动活塞

时,活塞上不可避免残留少量固体粉末,怎样才能

使活塞上的粉末充分反应呢?方法一是想通过增加

滴定管一端的压强,把酸液压上去接触到活塞上的

固体,实验证明,很困难。方

法二是想通过减小反应器内的

压强,酸液液面上升,接触活

塞上的固体.可是怎样减少反

应器内的压强呢?经过一段的

探索,我们在反应器上装一个

注射器(如图3所示),可以通

过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减少

反应器内的压强,使酸液液面

上升与活塞上的少量残留固体图3

万方数据

18化学教学2009年,第6期

接触而发生反应。

3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

教具的研制

示例4:气体扩散的演示

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另一根蘸有浓盐酸

的玻璃棒靠近时(没有接触),在玻璃棒的周围有

大量的白烟产生.这是氨的化学性质中的一个传统

实验,该实验形象地演示了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

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化合生成微小的氯化铵固

体的过程。根据气体扩散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

的扩散速度与其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但是没有

定量实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

中,有一道例题,如下:

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别从一根120cm长的玻

璃管两端向管内自由扩散。试问两气体在玻璃管的

什么位置相遇生成氯化铵白烟?

解:

浓氨水卜—一xcm—————1—一(120’x)cm—1浓盐酸

假设经过一段后两种气体在距氨气一端X处相

遇:

则:x/(120一x)=、/36.5,17,所以:x=71.3cm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

艰难的探索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实验方案:按照例题,用一根一米长。内径约

25毫米的玻璃管做反应器,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

氨水的棉花球同时放在玻璃管的两端。为了防止外

界空气流动对反应器内气体扩散速度的影响以及气

体的泄漏.用塑料薄膜封住两端.把玻璃管水平放

置在桌面上,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没看

到白烟,15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白烟。实验

·陷入了困境。改变浓盐酸、氨水的浓度,还是没有

看到白烟。又一次实验无果,同学失望极了。玻璃

管没有清洗,装置也没有拆,就离开了实验室,第

二天,回到实验室,却惊奇的发现,在玻璃管中出

现了久违的白色烟环。后

来重复实验时发现.大概

需要20分钟才能看到白烟。

(很巧合,2008年的上海高

考化学卷第15题正好考到

这个实验实验装置几乎相同!见图41

通过这次教具的研制,小组同学很兴奋,在小

组交流中,有同学这样讲道:“这次学习,我们在

自己查阅资料,一步步进行创造实践、走向成功的

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甜头。”

参考文献:

…王祖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M].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3:23.

【3]钱再,瞿兵.化学实验创新技法田.化学教学.2000,(9)

乙二酸使墨水褪色实验新设计

蒋楚力,肖小明,李跃春,刘芬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分析了教材中“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实验”中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实验设计,使整个实验省时省料,装

置简单、实验效果更佳。

关键词:乙二酸;墨水;褪色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6--001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中学高中化学第三册(必修

加选修)第74页至75页,[示例2】乙二酸化学性质

实验方案的设计一文中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

的说法是错误的,乙二酸没有这种性质。有人误以

为蓝墨水与蓝黑墨水在空气中暴露后都会有鞣酸铁

的生成,其实这两种墨水成分是不相同的。

根据教材叙述,实验装置设计为:(见图1)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