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农村母亲
2012-05-24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母亲人世艰难堪一哭:走近中国贫困母亲作者:于全兴作者简历:于全兴,1962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
从事美术设计工作。1987年至今供职于《家庭报》社,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广告部主任、经营部主任、社长助理,现为主任记者。
2001年1月2日,我在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及家庭报社的支持下,只身前往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就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贫困母亲接受“幸福工程”救助情况和生存现状进行采访。????历经一年,从白雪皑皑的高原到奔腾咆哮的江河,从荆棘密布的丛林到荒凉
无际的大川,足迹遍布中国西部9个省市,走访了34个贫困县、85个乡镇、106个村寨,采访了301位贫困母亲。以一个摄影记者的亲历,
见证了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我看到,在不发达的西部部分地区,还有许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她
们忍受着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她们在抚育生命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变得越来越脆弱。她们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堪忧-80%以上
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疾病。????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积极为改善中国贫困母亲的生存现状而努力。几年来
,在海内外各种组织和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业绩。部分贫困母亲在“幸福工程”的资助下,已经摆脱了贫困和正在摆脱贫困,那
一张张欢喜洋溢的笑脸就是最好的佐证。????贫困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看到的不仅仅有哀怨的眼泪,更有一种对
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份母亲的希望范董代秀,6
3岁,甘肃宕昌县车拉乡茹树村人。全家3口人,2.5亩山耕地,人均占有粮食170斤,人均收入50元。无耕畜。她一共生育5个孩子,只成
活1个,33岁的儿子至今没有娶上媳妇。张建英,32岁,宁夏固原县开城乡上青石村人。全家5口人,15亩山坡地去年收成450公斤粮
食,洋芋1000公斤,家有一匹骡子。丈夫外出打工挣的500多元都用于买粮,再无能力供两个孩子读书。徐秀英,27岁,贵州三都县拉
揽乡高寨村人。全家3口人,0.8亩田去年收稻谷240公斤,人均收入150元。无牲畜。扬边,65岁,贵州三都县水龙乡独寨村人。
全家5口人,2.4亩田地去年收水稻650公斤、杂粮100公斤,无牲畜。卖蔬菜、鸡蛋一年有100多元收入。乃古么次外,22岁,四
川布拖县觉撒乡马依包村人。全家4口人,山坡地9亩,去年收成200公斤粮食。6个月后断粮,靠政府救济度日。家无牲畜。顾彩莲,26岁
,云南邱北县官寨乡山心村人。全家4口人,2亩山坡地,今年收成不到500公斤的苞谷。经济收入靠编竹箩,每年能挣100元。家无牲畜。她
说,如果谁能帮她一些钱,养一头母牛,转过年来母牛下了小牛,她就可以还钱。周廷艳,20岁,云南西畴县法斗乡猛后村人。全家4口人,1
.5亩地,收500公斤苞谷。她外借1260元钱买了一头小牛、四头小猪,期盼着明年能有好的收入。杨正莉,27岁,云南威信县扎西镇
玉京山村人。有两个女儿,5岁的大女儿帮别人放牛,报酬是每天能吃上饱饭。不到3亩的土地,今年收成150公斤苞谷、50多公斤洋芋、
30多公斤的红薯。她说,结婚6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现在穿的都是外省人救济的。她活这么大,最难忘的是去年政府给她们家一头猪、一袋
化肥,今年又给了50块钱。覃纯菊,38岁,重庆城口县棉沙乡三河村人。全家4口人。九年前,丈夫耐不住大山里贫苦的生活,把一双女儿
抛给她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祝您节日快乐,母亲!点击此箭头翻页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马
尕红,51岁,甘肃宕昌县车拉乡茹树村人。全家3口人,人均收入100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无牲畜,住三间茅草房。30岁的儿子至
今娶不起媳妇。袁秀英,57岁,宁夏西吉县王民乡下赵村人。丈夫99年去世,女儿远嫁外地,儿子离婚后出走。10亩山旱地去年收粮10
0公斤。无牲畜,欠外债1200元(丈夫去世及儿子成家的借款)。她6年前患眼病,至今无钱医治。王五女,30岁,宁夏西吉县兴平乡王
堡村人。全家4口人,有10亩山旱地,去年收成150公斤荞麦,无牲畜,政府每年救济籽种。丈夫得病卧床在家,不能外出打工。?李兰芬,
36岁,云南邱北县双龙营镇太平村人。两个女儿,11岁的大女儿没有读过一天书。有6亩地,今年收成750公斤苞谷、30公斤小麦。全家4
个月无口粮,靠政府救济。家无牲畜,耕种靠换工借牛。夫妇俩上山挖药材,今年能有150元收入。她背着一百多斤的沙子,一趟趟往返于山上
山下,硬是自己背出了一幢屋。才仁巴毛,52岁,青海玉树州结隆乡杂年村人。一家5口人。家有18头(只)牛羊。其夫2000年因病离
世,口粮主要靠政府救济。经济来源靠采挖虫草,去年有500元收入。二女儿巴青才仁,12岁,没读过书,三年前患胆囊炎病无钱医治。刘
引引,31岁,甘肃陇西县福星乡鹿鹤村人。全家6口人,8亩地。去年大旱颗粒无收,其夫外出打工贴补家用。陇西县地处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
原丘陵地区,吃水靠雨水。家穷建不起水窖,她每天要到2里地以外的大山沟中挑水吃,挑一担水需要一个小时。谢芳玲,37岁,宁夏固原县
大湾乡马场村人。全家4口人,山坡地1.6亩。每年只有半年粮,丈夫外出打工。她是全家的支柱,病了无钱医治,丈夫无法外出,女儿停学在家
。李陆萍,30岁,重庆城口县廖子乡莲花村人。全家3口人,1.5亩田地,全年收成150公斤玉米30公斤水稻,只够全家吃七个多月。
已经临产的女人,还要继续劳作,在西部山区这绝非偶然。这是一双母亲的手薛小霞,30岁,陕西延安宝塔区万花乡花园头村人。全家4
口人,两个女儿的学费由政府支付。她家的石窑洞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正英此歪,39岁,四川布拖县补洛乡尾使沟村人。全家5口人,3亩土地,全年收玉米335公斤,只能维持全家人六个月,其它靠政府救济。母亲怀中的婴儿只有17天,但她每天只能靠玉米饭充饥。云南邱北,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在劳作。对贫困地区的母亲而言,“退休”这个词是不存在的。
献花(0)
+1
(本文系蠹书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