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茶叶品质鉴赏
2012-05-26 | 阅:  转:  |  分享 
  
第四章茶叶鉴赏第一节:茶叶品质化学3、茶叶滋味的化学本质4、茶叶外形的形成二、不同季节茶的品质特点三、不同茶类的品质
化学特征2、红茶:3、乌龙茶:4、黑茶:5、黄茶:6、白茶:第二节:茶叶品质审评二、审评用具:三、审评内容:2、
香气:3、汤色:4、滋味:5、叶底四、样茶的冲泡条件:五、评茶程序:2、湿评内质:评茶方法1)审评因子外形评比
:条索、老嫩、色泽、整碎、净杂。内质评比:叶底的嫩度、匀度与色泽,并辨别有无异味及真假。汤色、滋味、香气作为参考条件。茶汤准
备方法:准确称取茶样3.0g,放入200ml-250ml审评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分钟,把茶汤沥出,看汤色、尝滋味、闻香气,
评叶底。2)审评方法A对样评茶主要对照评比生产样外形的嫩度、匀整性与内质的叶底。B品质比较根据外形和内质的各
项审评因子,根据品质的高低按百分制给各因子(一般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打分,然后乘以各因子所占的权数所得的总和。
3)审评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评价审评结果评判方法有评分法、列表法、排名次法等,其中评分法用得最多。但是针对不同茶类有不同的品质要
求时,可视具体情况拉开各项目的分值。玉露为了重视色泽与滋味,有时也将这两项各设为25分、外形与香气各20分、汤色10分来审评。第
三节:茶的鉴别技艺二、新茶与陈茶的辨别:三、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四、高山茶与平地茶的鉴别:2、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五、香花茶与拌花茶的区分:2、拌花茶不是香花茶:3、如何区分香花茶和拌花茶:如果通过闻香观色还不能作出抉择,那
么,可以开汤审评,从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上加以鉴别。特别是可以从已展开的叶片上加以辨别:①真茶的叶片边缘的锯齿
,上半部密、下半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假茶叶片则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无锯齿。②真茶主脉明显,叶背叶脉
凸起;侧脉7~10对,每对叶脉延伸至叶缘1/3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状的网状系统,这是真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假
茶叶片侧脉多呈羽毛状,直达叶片边缘。③真茶叶背有茸毛,而假茶一般没有茸毛。(2)化学分析:茶叶中的咖啡
碱和茶多酚是特征性成分,一般来说,咖啡碱含量为2~4%,茶多酚的含量为10~35%。植物新梢中同时富含有这两种成分,非茶叶莫属。
①咖啡碱的简易测定法②茶多酚的简易测定法1、如何看待新茶与陈茶:俗语:“
喝酒要陈、饮茶要新”;“茶以新为贵”。2、怎样判断新茶与陈茶:A、看色泽:绿茶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外观乌润、
汤色红橙明亮。是新茶。B、闻香气:新茶香气高爽、清香馥郁;陈茶香气低闷混浊
。C、尝滋味:新茶的滋味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是淡而不爽。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以节气分:清明至小
满为春茶,小满至立秋为夏茶,立秋至寒露为秋茶;以时间分:5月底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8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8月
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茶。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1)干看: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
毫,且条索紧结,香气馥郁,是春茶。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条索松散,香气粗老,是夏茶。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另外,还可结合夹杂在
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如夹杂的茶果大小如绿豆,则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为夏茶;若茶果直径超过0.6cm,为秋茶。(2)
湿看: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
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红茶滋味较强欠爽,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
叶底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1、高山为何出好茶:(1)在高山多雾环境中,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靛蓝
紫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等有效成分增加,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提高,对绿茶的品质改善,十分有
利。(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使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茶芽有效成分多,成茶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有利于茶叶的内质。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
轻;而芽叶中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使茶叶滋味鲜爽甘醇。高山茶与平地
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区别如下:高山茶新梢
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1、历史悠久的花茶:花茶,又称香花茶,是以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又称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国特有的一
种茶叶品类。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一般认为始于南宋。明代开始,有所发展。至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
1年),福建的福州发展成为花茶的窨制中心。1939年起,江苏的苏州发展成为另一花茶制造中心。当代,随着国内外对花茶需要量的剧增,花
茶生产发展很快,产区遍及各产茶省。这些花茶主销我国长江以北各省区,尤以北京、天津销量最大。日本、美国以及西欧一些
国家的人们,也喜欢饮用我国的花茶。认为“在中国的花茶里,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一、茶叶色、香、
味、形的由来1、茶叶色泽的化学本质鲜叶:绿色的叶绿素,橙红色的类胡萝卜素,不同颜色的黄酮及其甙类物质与花青素。成茶
: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茶类的特有颜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绿茶的绿色,主要是叶绿素的颜色所决定的。其
汤色清澈明亮的淡黄微绿色,主要是黄酮甙类物质。红茶的干茶色泽有乌润感。其汤色要求红艳明亮、这种汤色来自茶多酚的氧
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干茶色泽一般偏青褐。2、茶叶香气的化学本质
茶叶香气是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组成的。如:具有嫩茶鲜爽清香香气的有:顺-3-己烯醇与其他六碳醇类、六碳酸、反-
2-六碳烯酸以及某些五碳醇类;具有蔷薇类柔和花香香气的有:2-苯基乙醇、香叶醇;具有茉莉、柚子
类甜醇浓厚香气的有:β-紫萝酮与紫萝酮的衍生物、顺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橙花叔醇;具有果味香气的有:茉莉内酯及其
他内酯类化合物、茶螺烯酮、其他紫萝酮类化合物。鲜叶中香气成分有53种;绿茶中有136种;红茶中组成香气的芳香物质
,竟达289种之多。芳香物质种类的组成与量的不同,形成了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茶叶香味特色,此乃茶类香气之由来。茶
叶中对味觉起主导作用的物质是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及各种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具辅助作用的是咖啡碱、还原糖等化合物;在红茶中除茶多酚、
氨基酸外,起特征作用的是儿茶素类经氧化后产生的茶黄素、茶红素。所有这些物质,都有其物理与化学特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包括其含量与组成
比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茶类的滋味特征。绿茶茶汤中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感官上形成鲜醇滋味的特征。鲜是氨基酸的反
映,醇是氨基酸与茶多酚含有量比例协调的结果。两者协调,醇鲜自生。红茶的滋味,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主;红碎茶
则以浓强、鲜爽为主,辅之以收敛性。这里,主要是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的含量起着主要作用。各种茶类的外形都是通过
一定的物理作用形成的。茶叶的外形有条形、扁形、针形、圆形、片形、卷曲形等。茶叶的外形是由制茶工艺决定的。同时也取
决于茶叶细胞壁的厚薄。通常,细胞壁薄易弯曲做形,而细胞壁的厚薄与其化学成分有关。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物质及其他
多糖组成。故幼嫩芽叶易成型。茶多酚含量取决于气温高低,春夏秋呈现低-高-低的变化。氨基酸与咖
啡碱的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又有所回升。芳香物质含量,也因季节不同而不同。据分析,每100g鲜叶干重,春
茶的芳香油含量有5.8mg,夏茶有2.4mg,秋茶有4.0mg。说明,在秋高气爽之时,常常也会有好的香气。春茶的香气是最好的。
1、绿茶: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杀青”,钝化了酶的活性,使有效成分得以固定。如茶多酚、维生素C、叶绿素等
,比其他茶类保留得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成氨基酸和糖,使绿茶滋味的鲜爽度和醇度增加。绿茶比红茶营养价值高。
绿茶的香气十分诱人,有的有清香,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有的有果香和花香,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此外,高级炒青具
有板栗香、兰花香或甜香。这些良好的香气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在热化学的作用下,茶叶中低沸点的具有青臭气的芳香物质如青叶醇、青叶醛等被
挥发,而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如苯甲醇、苯丙醇、芳樟醇等得以显露。尤其是具有百合花香的芳樟醇类含量较高,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
红茶在色、香、味、形方面,显示其品质特点的是干茶的黑色以及红汤红叶。红茶是发酵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过
酶促氧化聚合,形成有色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致使茶汤红艳明亮。在茶叶加工的发酵期间,伴随着芳香物质的形成和转化,香味成分的增加
最多、也最快。因此红茶发酵的程度,不仅关系到红茶的汤色、滋味,而且对红茶香气的形成也是十分关键的。安徽和福建的红
茶,牦牛儿醇的含量比其他茶高得多,具甜香和玫瑰花香;而云南、广西、广东的红茶,其沉香醇及其氧化物较多,香气高爽。乌
龙茶滋味甘浓、香气馥郁,无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高级的乌龙茶还讲究“韵味
”,如武夷岩茶:具有岩骨花香之岩韵;安溪铁观音:具有香味独特的观音韵等,使乌龙茶特别引人注目,奇妙无比。乌龙茶属
于半发酵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加工的工艺特点,使乌龙茶兼有红茶之甜醇,绿茶之清香。其浓香和鲜爽的回味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乌龙茶的原料较粗老,其茶多酚、咖啡碱、含氮量比嫩叶少,而醚浸出物则显著增加。对乌龙茶的品质,特别是香气,起着很重要的
作用。乌龙茶的特有香气与茶树品种有关,如肉桂之桂皮香、黄旦之密桃香、凤凰单枞之天然花香
等,只有当新梢较成熟时才能制成。乌龙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经过适度的酶促氧化,伴随着胡萝卜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物
质的降解,形成大量的香气滋味成分。使乌龙茶浓香馥郁,并同时具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甜醇,留芳齿颊、回味甘甜。
黑茶原料粗老,因此外形叶粗、梗多,干茶黑褐,汤色棕红,叶底深红暗棕。这是由于叶绿素破坏后,原有的黄色物如叶黄素、花黄素
、胡萝卜素等显露和茶多酚化合物氧化的结果。黑茶加工中香味的变化是深刻的,由原来的粗青气和涩味,变为香气纯正、滋味
醇和。这是由于茶叶在渥堆过程中,糖类物质和有机酸发生变化,醇、醛、酮类芳香物质不断增加;蛋白质在加工中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又与茶多
酚氧化聚合,转化为香气物质,而原先有青草气的低沸点的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挥发或发生异构化而消除,使新形成的良好香气显露出来。
黄茶以“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学作用。热化学作用有两
种:一种是湿热作用,另一种是干热作用。湿热作用:引起了品质成分的一系列氧化和水解,造成了黄叶、黄汤、滋味浓醇的内质特征;而干热作用
:则发展了黄茶的香味。在黄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受到较多的破坏,茶多酚自动氧化和异构化,茶多糖、蛋白质等水解,从而
为黄茶形成浓醇的滋味及黄色创造了条件。白茶以茶芽完整、形态自然、白毫显露、香气清鲜、滋味甘醇、持久耐泡而著
称。在萎凋过程中,叶绿素、胡罗卜素等易被破坏分解,而叶黄素则较为稳定,叶子的绿、黄色比例发生变化,加上茶多酚缓慢
的酶促氧化,在绿、黄、红三种色素的复杂变化和影响下,形成了白茶外观上特有的灰绿色泽。在萎凋过程中,淀粉水解成单糖
、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加上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和聚合,产生很多的芳香物质,形成了白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一、审评室的布置:朝向:
审评室的朝向应背南面北,以求光照均匀;色调:墙壁、天花板均以刷白色为好,以增加室内光线的明亮度;环
境:干燥、清洁、空气新鲜,无怪异气味。1、干评台:放置样茶罐、样茶盘,审评茶叶外形;2、湿评台:放置审评杯、碗,泡水开
汤、审评茶叶的内质;3、茶样柜:置于干湿评台的后方或侧面,用以存放茶叶样品。1、审评盘:用以审评茶叶外形;2、审评
杯:用以泡茶审评茶叶香气。容量统一为150ml;3、审评碗:用以审评茶叶的汤色和滋味。容量统一为200ml;4、叶底盘:用
以审评叶底。通常漆成黑色;5、其他用具:A、样茶称(粗天平);B、定时钟;C
、网勺;D、茶勺;E、汤杯;
F、吐茶桶;G、烧水壶。1、外形:茶叶外形即可
反映原料老嫩,又可判断制茶技术的好坏。嫩度:审评茶叶的嫩度主要看各种芽叶所占的比例、叶质老嫩、有无锋苗和
茸毛、条形的光洁度;条形:审评条形主要看它的松紧、弯直、整碎、壮瘦、扁圆、轻重、匀齐等;色泽:主要审
评茶叶的色度和光泽度两个方面。色度是指茶叶的颜色和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是指色面的亮暗程度;净度:指茶叶
干净与夹杂程度。审评茶叶中茶梗、茶籽、朴片茶末以及非茶物质的有无和多少。主要评比香气
的纯正、高低和长短。纯正:指茶叶应有的正常香气,不应夹杂有其它不好的异味如:烟焦、酸馊、霉陈、鱼
腥、日晒、油气等;高低:以浓、清鲜为佳,纯平为一般,粗老气为差;长短:即香气的持久程度,香气保
留时间越长越好。总之,茶叶香气以高而长、鲜爽馥郁为好;低而粗则差;凡有烟焦、酸馊、霉陈等气味的为低
劣。指茶汤的色泽,从色度、亮度、混浊度三方面进行评比。色度: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正常,有否陈化和劣变;
亮度:指茶汤的亮暗程度。以一眼见底的明亮茶汤为优;混浊度:清澈的茶汤,汤色纯净透明,
无混杂。混浊的茶汤,汤不清且糊涂、视线不易透过汤层,难见碗底,汤中有沉淀物、或细小悬浮物。
茶是饮料,滋味的好坏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审评滋味首先要辨别是否纯正,然后再辨别浓淡、强弱、鲜爽、醇和的程
度。茶汤中内含物丰富、刺激性强、富有收敛性的滋味为浓强;不纯正的滋味有苦、涩、粗、异味之分。苦
、涩、粗味是粗老茶的品质特征,异味是劣变的茶叶。审评叶底主要看嫩度、色泽和匀度。嫩度:以芽与嫩叶含量比例和叶
质老嫩加以衡量;色泽:看色度和光泽度。其含义与干茶色泽相同;匀度: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整碎等来鉴别。在
正常采制的条件下,叶底与茶叶色、香、味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是评定茶叶品质优次的重要基础。1、泡茶的水温:
审评用水的温度应达到沸滚起泡的程度,水温标准100℃。沸滚过度的水或不到100℃的开水用来泡茶,都不能达到评茶的良好效果。
2、泡茶的时间:茶叶汤色的深浅明暗和汤味的浓淡爽涩,与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泡茶时间的长短不同,茶
汤中溶解物的量和质是不同的。因此、泡茶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审评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红、绿茶的冲泡时间,国内外均定为5分钟。3、茶水
的比例:国际上审评红、绿茶,采用的茶水比例是3g茶叶、150ml水,即茶水比例为1:50。1
、干看外形:抽取有代表性的样茶250g,置于审茶盘中,经过筛摇,将样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一般说:比较粗大、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叫上段茶;条索细紧重实的茶叶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
体积小的碎茶、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根据外形审评的各项因子,对照标准样评比分析确定等级。(1)
、开汤:称取茶样3g,置于150ml的审茶杯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倒出茶汤;(2
)、闻香气:香气依靠嗅觉来辨别。闻香气应一手拿杯,另一手半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
闻香气应以热闻、温闻、冷闻相结合来进行;热闻:重点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的类型
和高低;温闻:主要区别香气的好坏;冷闻:主要区别香气的持久性。
审评茶叶香气时,还应注意排除外界的干扰,如抽烟、擦香脂、用香皂等均会影响审评
香气的准确性。(3)、看汤色:茶汤靠视觉来审评。茶叶冲泡后,其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
彩,称汤色。(4)、尝滋味:由味觉器官来区别。茶汤温度以50℃左右为宜,如茶汤温度过高,味觉易麻木;如温度太低,一方面味觉灵敏度差,另一方面随着汤温下降,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被逐步析出,使滋味变差。审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滞及纯杂等评定优劣。(5)、评叶底: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中,鉴别其老嫩、匀齐、色泽、整碎及有无其他夹杂物来评定优劣。一、真茶与假茶的区别:1、何谓假茶:如用柳树芽叶、冬青芽叶、女贞芽叶、金银花芽叶等制成的假茶。2、真假茶的鉴别:(1)真假茶的感官审评:先是干嗅香气与干看色泽。凡具有茶香者,为真茶;凡具有青腥气、或夹杂其他气味者,即为假茶。干看色泽即用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子中间,摊开茶叶,精心观察,倘若绿茶深绿、红茶乌润、乌龙茶乌绿,且每种茶的色泽基本均匀一致,当为真茶;若茶叶颜色杂乱,很不协调,或与茶的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献花(0)
+1
(本文系mgxbyhzhc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