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合成麝香与生态风险
2012-06-01 | 阅:  转:  |  分享 
  
2010年第12期化学教育

二、气童。~馕≯i乒一鸸酚时矿/移f—.

化学与社含

。钐惨雾黾;麦舐处p

合成麝香与生态风险

刘志红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摘要简介了硝基麝香、多环麝香、大环麝香和脂环麝香的结构、香气特点及应用情况,说明了

合成麝香的污染源和硝基麝香、多环麝香的生态风险。笔者认为大环麝香是当前合成麝香的研究

热点,脂环麝香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合成麝香硝基麝香多环麝香大环麝香脂环麝香生态风险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也是十分名贵的中药

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3大功

效。麝香是成熟雄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其化学

成分很复杂,所含麝香酮(0.9%~3.o%)是麝香

的香气成分[1]。现今,天然麝香酮的价格已超过黄

金,因为要得到1kg纯麝香酮,需要捕杀上万只

雄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麝香的需求量逐年

增长;天然麝香受资源所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0世纪以来,合成麝香作为天然麝香的廉价替代

品,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用品及药品中。

l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

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合成麝香总产量为

8000t,其中硝基麝香占12%,多环麝香占70%,

其余为大环麝香[2]。近几年,又开发出一类新型合

成麝香——脂环麝香。

1.1硝基麝香(NitroMusks)

硝基麝香是最早开发的合成麝香,具有易于合

成及价廉的特点,一度成为合成麝香的主流。二甲

苯麝香是德国人鲍尔(Baur)于1888年研制的第

一个硝基麝香。随后,他相继研制出酮麝香和葵子

麝香[3l。20世纪30年代,更稳定的伞花麝香和西

藏麝香才问世。

裹1硝基麝香的名称、结构式、香气特点及应用情况

万方数据

·2·化学教育2010年第12期

1.2多环麝香(PolycyclicMusks)个多环麝香,即粉檀麝香。20世纪60年代,一系

多环麝香分为茚满型、萘满型、色满酮型和三列具有三环结构的麝香被合成‘4|。目前,使用最多

环异色满型等。瑞士人Weder于1952年研制第一的合成麝香是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

衷2多环麝香的名称、结构式、香气特点及应用情况

商品名结构式化学名香气特点应用情况

1.3大环麝香(MacrocyclicMusks)

大环麝香含有C,。一--,Ct。的环酮、内酯、环双酯

等。1906年,麝香酮就被确认为天然麝香的主要

香气成分,1926年确定其分子结构,1934年合成

其外消旋体。1951年合成其左旋体[6]。昆仑麝香

是20世纪60年代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天籁麝

香是奇华顿公司2009年开发的新产品。

裹3大环麝香的名称、结构式、譬气特点及应用情况

商品名结构式化学名香气特点应用情况

麝香酮

Mus∞ne

黄蜀葵素

Exalmlide

昆仑麝香

ContortMusk

天籁麝香

Cosmone

O

3一甲基环十五烷酮具有幽雅的麝香香气.并有主要用于高级化妆品

甜润的动物香韵香精l也用于医药中

:至穹竺、氧代环十兰!!香香气,而且伴有龙i?亲鲁嚣著芸耆喜六烷。2一酮涎香韵;’””’”’“”7。

a7,甚m醢-t一…慧盟戮麝…,激翟麓乙基醑持续性和稳定性好=?…’。’“…”

品中

3-甲基环十四一5前一1一具有强烈,饱满面幽雅的麝用于香水,美容美发

酮香香气,温暖的粉香特征用品.织物护理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2期化学教育

1.4脂环麝香(Alicyclicmusks)

Hoffmann等在1975年发现第一个脂环麝香

Cyclomusk,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Hel—

vetolide和Romandolide合成后,香料化学家们相

继合成了一系列脂环麝香‘8|。目前,国内市场只有

Helvetolide出售。

表4脂环麝番的名称、结构式、譬气特点及应用情况

2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

2.1生态风险简介

生态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

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成分可能产生的不利作

用,包括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从而危及

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合成麝香在丰富和美化人

类生活的同时,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在一

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目前,在水体、土

壤、大气和人体脂肪组织中均检测出合成麝香。

2.2合成麝香的污染源

环境中合成麝香的主要来源是城市生活污水。

加拿大、瑞典、德国、美国及我国的研究人员从城

市污水中都检测出了合成麝香。有研究表明,污水

中的合成麝香经过土壤表层的时候能够被土壤吸

附,因其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

气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然后

通过大气环流远距离迁移,导致合成麝香在全球范

围内的扩散,增加其进入环境介质、生态系统、食

物链和食物网的可能性。大量研究证明合成麝香具

有生物蓄积作用,在人体内的代谢不完全,剩余部

分会在人体内富集[引。

2.3硝基麝香的生态风险及国内生产现状

1979年发现葵子麝香可引发光过敏反应[10。。

自从1981年首次报道在日本水域及水生鱼体中检

测出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11l,硝基麝香的污染就

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在1985

年建议葵子麝香不能应用在接触皮肤的加香产品

中。1990年,发现二甲苯麝香具有使小鼠致癌作

用[121。二甲苯麝香是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

首批公布(2008年)的15个对环境、人体毒性较

大且风险高的高关注化学物质之一。2000年确定

酮麝香具有遗传毒性[13|,伞花麝香已被列人中国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化妆品禁用组分中,

国内已停止生产。目前,仍在使用的硝基麝香只有

3种,国内生产和销售西藏麝香的公司有5家,生

产和销售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的有10余家。

2.4多环麝香的生态风险

近几年发现多数多环麝香具有内分泌干扰性,

大剂量注射多环麝香会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

伤,并且抑制肌体的正常生长[141。由于发现万山

麝香有神经毒性,早在1980年就停止使用。粉檀

麝香表现出一定的血红细胞毒性,佳乐麝香有一定

的皮肤刺激作用,吐纳麝香能引起实验小鼠急性肝

损伤。2005年,Kannan等人对美国人体内的佳乐

麝香和吐纳麝香的含量进行调查,发现所有被调查

(下转第6页)

万方数据

·6·化学教育2010年第12期

值得指出的是2004年Stamatin等利用方便的

原料酚醛树脂(Bakeliteresin)和乌洛托品已经打

通了glitter碳的合成,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该研究成果对碳化学的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及衍

生物的应用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螺共轭

效应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1引。

[1]

[2]

[3]

[4]

[5]

参考文献

YamadaK,SawaokaABCarbon。1994,32

BucknumMJ,HoffmannR.JA矾Chem.

116:11456

BucknumMJ.Carbon,1997,35:l

魏荣宝。阮伟祥.高等有机化学习题精解.

出版社,2008

BucknumMJ,PicKardCJ,StamaunI,

Theor己Comput.Chem.,2006,5:175

(4):665

Soc.,1994,

北京:国防工业

CastroE怠J.

[6]BueknumMJ,PicKardCJ,Stsm∞tinLMolecularPhys'',

2005,103:2707

[7]魏荣宝,阮伟祥。梁娅.有机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8

[8]郑辙,高翔.矿物学报,2001,21:303

[9]YangSY,Suz№Chem.PhysILetL,2006,42%180

[103KingSM,Hint∞hichSL,DaiD,MonknumAP.J.

Phys.Chem.C,2007。111:18759

[11]GfisofioR,M,astrorilliP,NobileCF.MacromolChem

Phy&,2005,206:448

[12]sar心nP。AngelesMG,Sa’nehezL,SeoaneCo瞎

LetL,2005,7:295

[133WongKT,ChienYY,ChertRT,HungTH,ChaoTC

AppkPhy&Lett.。2005,87l52103

[14]魏荣宝,何旭斌,欧其.有机化学中的螺共轭和异头效

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I上接第3页)舢舢舢扯扯扯舢簟舢扯耻扯且舢“舢“““舢J‘簟“扯“卫簟簟囊皿且扯舢“““卫卫且舢舢

人员的脂肪组织中均检测到佳乐麝香(平均为

97rig/g),86oA的人体脂肪中检测到吐纳麝香(平

均为23rig/g)E15]。由此可见,多环麝香的使用对

环境造成的污染甚为严重。

3合成麝香展望

合成麝香的应用生产已超过百年。由于硝基麝

香易渗入人体细胞,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不

久必然会被停止使用;占合成麝香总产量份额最多

的多环麝香具有生物蓄积性,其应用前景也不容乐

观;香气品质佳、无生态风险的大环麝香,虽然是

合成麝香的研究热点,但制备难度大、原料来源有

限,也难以拓展市场。由此看来,无毒性或低毒性

的脂环麝香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徐国军.

396—398

[2]曾祥英,

18(3):

参考文献

生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陈多宏,桂红艳等.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

7—10

[3]夏铮南,赵继源。上海轻工业,1989,(3)t26—28。34

[43刘宇红,阎世翔.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8(1)。

69—73

[5]

[6]

[7]

[8]

[9]

[10]

In]

[12]

[13]

[14]

[15]

唐健.当代化工,2008,37(2):218—200

唐健.北京日化,2000,61(4):31—34

刘树文.河北化工,1992,(4)l28—31

MarcusDLChemistry&Ⅸodiversity。2004,l(12):

1975—1984

周启星,王美娥,范飞等.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

l一11

KoeheverIE,ZalarGL,EininderJ,eta1.JInvDerm,

1979,73l144—146

Y枷gisIIiT,Miyazal【iT,HorriS,eta1.Tokyo丑IIllI

En、rironContainTo,col,1981。26:656—662

MaekawaA,MatsushimaY.OnodemH。甜a1.Food

Chmtox,1990,28(8):581—586

CarlssonG。OmS,AnderssonPL,甜a/.MalfineEnvi—

ronmenudResearch,2000,50:237—241

吕妍。袁涛,王文华等.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8)t

650—653

KannanK,ReinerJL。YunSH,酊a1.Chemosphere,

2005,61:693—700

万方数据

合成麝香与生态风险

作者:刘志红,LIUZhihong

作者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

刊名:化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

年,卷(期):2010,31(12)



参考文献(15条)

1.周启星;王美娥;范飞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8(01)

2.MarcusEh查看详情2004(12)

3.刘树文查看详情1992(04)

4.唐健查看详情2000(04)

5.唐健查看详情2008(02)

6.刘宇红;阎世翔查看详情1990(01)

7.KannanK;ReinerJL;YunSHPolycyclicmuskcompoundsinhighertrophiclevelaquaticorganisms

andhumansfromtheUnitedStates[外文期刊]2005(5)

8.吕妍;袁涛;王文华个人护理用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08)

9.CarlssonG;OrnS;AnderssonPL查看详情[外文期刊]2000

10.MaekawaA;MatsushimaY;Onodera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1990(08)

11.YamagishiT;MiyazakiT;HorriS查看详情1981

12.KochcverIE;ZalarGL;EininderJ查看详情1979

13.夏铮南;赵继源查看详情1989(03)

14.曾祥英;陈多宏;桂红艳环境中合成麝香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03)

15.徐国军生药学199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xjy201012001.aspx

献花(0)
+1
(本文系一天一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