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天共宝》收录的《葬书》
2012-06-04 | 阅:  转:  |  分享 
  


《人天共宝》收录的《葬书》

晋·郭璞



按:葬经有八十一句,此郭景纯之旧笔也。常混淆于野师之手。虽以吴蔡二大儒相继正之,而卒莫能定。吴不足望也,蔡西山深於斯学,而亦不免。岂精金碎银,有非丹砂之所能成耶!天不(爱)道,地不爱宝,经之全文出矣。余惊喜之余,自幸有得,因而僭为之说。第恐得罪于景纯者尚多,自然是邪说淫辞,亦几乎息矣。其所未尽者,尚有俟于后之群子云。

正文

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夫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土有止气,水随而比。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外气横行,内气止生。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势止形昂,前涧后冈,宛而中蓄,是谓龙腹,其脐深蓄,必后世福。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金相水,穴土印木。群垅众支,当择其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支葬其巅,垅葬其麓。即(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钟。法葬其所会,乘其所来,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土欲坚而细,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阴阳冲和,五土四备,已穴而温。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法每一折,潴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外藏八风,内秘五行。目力之巧,工力之具,气感而应,鬼福及人。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改天命夺神功,山之不可葬者五,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旧福。

考正:

一、郭璞才学渊博,文章秀丽。此《人天共宝》收录的《葬书》,其文句绝大部份是摘录郭璞《葬书》的,内容既不丰硕,序文也不通顺,绝非郭璞旧笔。

二、该书开卷便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即不符合《葬书》主题乘生气。(详前)

三、书中“土有止气”是不通。

郭璞《葬书》中所谓气,是指生气,也即宇宙的阴阳二气。生气内在的阴阳二气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是永恒的循环的对立斗争和统一之中,绝不会静止的。因而土没有什么止气。

四、书中“势来形止,是谓全气”。也是不通的。

郭璞说的生气,就是阴阳二气的合称,是生气内在的对立面,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事物,只有强弱盛衰之分,没有什么全气或半气的区别。

五、书中“已穴而温”句,在各种版本的《葬书》中都没有。其释意根据一般的做法有二:其一,已穴,即已定的穴位。而温,即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此释意是正确的。其二,所谓温,在一般情况下是释为温暖,即比原来温度要高一些。假若原穴温度适宜,而已穴加温,那就不符合乘生气了。在江西省赣南一带,民间的丧葬就有这么个项目,墓穴建成埋葬的时候,首先就用芝麻蒿或稻草放进墓穴,点火烧热墓穴,称为“暖

拱”,然后由孝长男或孝长孙清除墓穴内的灰渣杂物,称之谓扫拱。

这样的做法有利也有弊,如果原穴温度太低,加一点温是正确的,如果原穴温度适当,若再加高温,那就不宜了,是画蛇添足了。

六、该书按语中,提及“吴蔡二大儒”和“蔡西山深於斯学”。

吴,即吴澄,郭璞《葬书》三篇本的删定者。元代江西省抚州崇仁县人,字幼清,生五岁,日诵千余言。既长,於经传皆通,用力圣贤之学。至大初,为国子监司业。负笈来者不下千数百人,澄答问如流。暇卯著书,於《易书》、《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又旁及《老庄》、《太玄经》、《乐律》、《八阵图》,及郭璞《葬书》等。

蔡西山,即蔡元定。首次删定郭璞《葬书》八篇本。字季通,宋代建阳人,(福建省建安县)。尝登西山绝顶。忍饥食荠读书,往师朱熹,熹称为老友,四方来学者,必先令从元定质正。韩胃禁伪学,谪道州,从学者益众,尊之曰:西山先生。

根据上述资料,蔡为宋代人,吴为元代人,该《人天共宝》必出之于明清二代,因明代方术水平,一般高于清代,以其把如此不通的《葬书》视为郭璞“旧笔”,可肯定该书出之于清代。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