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c999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癌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1)
2012-06-06 | 阅:  转:  |  分享 
  
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讨会

癌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杨子坤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435002

【关键词】癌症;生物技术;放射治疗;免疫疗法

由于抗生素的发明使得人类对感染性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的寿命冈而也大大延长,然

而随着生命的延长,使得癌症与心血管疾病跃升为20tH=纪末的主要夕E亡原冈。由此可见,对癌症的

肆虐我们不可轻视。本文以近代重组基冈下程技术及人类基冈组译码为药物发展界碑,逐一介绍癌

症药物的演进,旨在为生物科技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120世纪对癌症的传统疗法

20世纪的癌症治疗主要还是以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但严重的副作用使得病

患畏于就医,而致病情延误,间接的造成治疗效果不彰,疾病无法有效根治等情形。

1.1外科手术(Surgery)

利用手术将同性肿瘤摘除(Lumpectomy),而肿瘤的摘除须丁.癌症的早期,癌细胞尚未转移时进

行,但火多数的癌症朱于早期发现,如胰腺癌、肝癌、肺癌、食道癌等,而且某些部位的癌症手术

非常困难,如头颈癌及脑癌等;手术切除通常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术后的复发可能性及导致癌细

胞转移可能性也极高。

1.2放射线治疗(Radiotherapy)

利用放射线同位素如60Co,以体外照射的方式,对癌症细胞的基因造成破坏,使细胞死亡,但

是放射线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细胞造成伤害,目前以研发利用单株抗体结合放射线同位素或癌症化学

药物,有如导弹的功能,直接攻击癌细胞,避免正常细胞遭受伤害,同时减少约物副作用。

1.3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学疗法如同放射线疗法,大多数的化学药物是针对癌细胞快速生长的特点所施予的,但是对

某些正常细胞如毛囊细胞或骨髓细胞等,生长快速的细胞仍会大幅度造成伤害,而导致免疫系统受

损、掉发及呕吐等可能严重危及生命的副作用。一般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有抑制核苜酸生成的抗代

谢药物(如5.Fluomuracil、Metho吮xa_te等)、干扰基冈复制的烷基化剂(如Cyclophosphamide、

Chlorambucil、Mechlorethamine等)、干扰酵素作用的抗生素类约物(如Dactinomvcin、Doxolllbicin

等)、抑制有丝分裂的药物(如PaclitaxeI、vincrjstine等)、类I古I醇或荷尔蒙拮抗剂(用以治疗对荷

尔蒙敏感的肿瘤,如PredmoSpm、Tamoxifim等)[1]。

220世纪末的抗癌药物

20世纪末,因为基冈重组技术于1973年的发明,造成基冈IT程蛋白质药物的蓬勃发展,蛋白

质癌症药物的发展也随新技术的开发而进入了新的时代;其中成功研发上市的药物有细胞激素类药

物(C¨okine)、治疗用拟人单株抗体(Humanizedmonoclonal锄tiboby)等。

2.1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

癌症的免疫疗法主要是利用细胞激素(蛋白质药物),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一定程

度的攻击,目前上市的细胞激素主要有西类:干扰素(Intemron,lNF)及介自素(Interleukin,IL),

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所研发的产品。目前尚在研发中的产品有:细胞毒杀淋巴细胞生长因子

(CytotoxicLymphoc"eMaturationFactor,CLMF)、GM.CSF、G.CSF、lL.3、IL.12等细胞激素(其

中GM.CSF、G.CSF为癌症病患接受化疗或放疗对造血细胞所造成伤害的辅助治疗剂)。

2.2单株抗体(Monclonalantiboby)

单株抗体是可与肿瘤细胞的特殊抗原(Tumorspecifjc锄tigen)形成非常具特异性的结合,目前

有些公司推出以肿瘤化学药物结合放射线同位素(如13ll或99Yt)的方式,将药物带到癌细胞内而

造成癌细胞的伤害,并减少正常细胞的伤害。此类药物是为单株抗体当作药物使用的良好典范[2]。

另一种治疗癌症的单株抗体药物Rituxan,以治疗低程度或微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Ritux锄是结合B

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讨会

细胞淋巴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CD20的单株抗体,籍以降低肿瘤数量。

2.3研发中的其他药物

2.3.1抗血管生成(Anti-giogenesis)

药物目前唯一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3],原先此药物是设计来抗溃疡的,但之后发现另一

新作川为抑制胃癌恶化。目前此类抗血管生成药物人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一般认为此类药物必须

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并用,米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但不作为治疗癌症的第一线用药。

2.3.2微脂粒(1iposome)

技术微脂粒技术可作为癌症药物新剂趔,降低癌症用药的副作用,由于微脂粒具有亲水性及疏

水性双重性质,可将不溶丁水的药物或毒性较高的药物包裹在微脂粒的内部,直接注射到肿瘤患部,

这类约物目前有治疗卵巢癌的多柔比犀脂质体Doxil。紫杉醇的微脂粒包裹剂型,目前也在积极研发

中[4]。

321世纪最具有潜力的治疗癌症新技术

21世纪的疾病治疗将是以基因为主轴的治疗方式,尤其是以基因为主的研究领域上预期将会有

跳跃式的进展。现将基冈治疗的应用趋势归纳如F。

3.1导入正常基因基因治疗

可分为两类:传统的“基闪补偿”与“基冈置换”。基冈补偿是利用正常基冈的功能补偿变异基

冈的不正常功能,例如p53蛋白质变异时会造成细胞的繁殖火去控制,假若将止常的p53基因置入

细胞中,将可补偿p53蛋白质的功能[5]。基冈置换则是设法将突变基因从细胞核中剔除的方法,

以便维持细胞中原有的基冈调控功能。此项技术目前已有多家生技公司正在研发。有科学家指出基

因置换法的技术层次太高,且风险太人。目前的基冈治疗,大多还是以基冈补偿为主。

3.2反义核苷酸链(Antisenseolig佃uclleotide)

利用人J:合成短的核茁酸链与有害基冈转译的mRNA相互结合,以干扰有害蛋白质的合成;此

方法目前所遭遇的问题是反义核莳酸链的专一问题及反义核苷酸链的生产必须人规模制造,所以有

剂量高、成本高的商业营运问题。

3.3利用自杀基因(Suicidegene)

首先将疱疹病毒的HSvlK(TymidinekinaSe)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基因的表现酵素将对人体

无毒的前驱药物GancicIovir转换成有毒的药物,籍以杀死癌细胞。

3.4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全群抗原的基因疗法(MHC粕tigentherapy)

vical公司所研发中的产品Allovectin.7是利用HLA.B7基因(Histocompatibilit)rLocusantigen.7

gene)以脂质(Lipid)混合的基因传递技术,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特定胜肽的辨识,目前已进行

头颈癌(Head&neckcancer)、黑色素瘤(Melanoma)的人体临床试验。其中黑色素瘤已进入第3期人

体临床试验。此项产品极有可能为美国FDA核准的第1个基因治疗产品。

3.5细胞激素基因治疗

由于细胞激素的制备困难,价格昂贵,利用细胞激素的基因来取代以往的免疫疗法,将渐渐成

为主流。目前最常用的细胞激素基冈为IL.2基因,其他研发中的还有GM.CSF、IL-4、TNF-y等基

因,这些基因可直接注射至患部,避免传统免疫疗法所造成的全身性副作用。

4基因痦苗

基因疫苗可以说是传统疫苗的新一代技术。基因疫苗的设计是特别针对癌细胞的特殊抗原基因

(Tumorcell_Specific卸tigengene),如黑色素瘤的特殊gp75、gploo抗原,大肠直肠癌的CEA抗原

(Carcinoembryonicamigen),籍以转译成抗原胜肽,刺激人体对此抗原的专一性免疫反应,基因疫苗

的基因传递系统,在目前最常用得到为V{cal所拥有的裸DNA传递州akedDNAdeliVe巧)技术,DNA

以无封装的方式打入肌肉细胞内,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树状细胞诱导免疫方式。

5讨论

科学家对基因学的操作逐渐成熟,跨国际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即将完成,癌症治疗药物的

研发将以基冈药物为主流。虽然目前尚无此类药物成功上市,但是从NIH的统计资料来看,癌症的

基因治疗将会领先其他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而首先推出上市。预期2010年时,所有癌症将可利用

109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一般指的是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htp:/ww.khbct.com

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mesothelioma),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carcinoid)、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

(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ce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

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

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htp:/ww.khbct.com/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

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

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htp:/ww.khbct.com/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

生物技术药物创新研究与前沿技术研讨会

新的基冈技术,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治疗[6],使人类不再受到癌症的威胁。

【参考文献】

[1]EmstE,PossibleinteractionsbetweenSyntheticandherbalmedicinalproducts.Part:a

Systematicreviewoftheindirectevidence.Perfusion,2000,13(12):4.

[2]DeCate—naR,LiaoJK,LibbyP''FattyAcidModulationofEndotllelialActiVation,AmJCIinNutr

2000,7l(1Suppl):213S.

[3]蒋淑嫒,陈建勋.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基冈治疗[J].中化药讯,2008,1(43):15,20.

[4]吕淑彬.微脂粒:制药产业的未来[J].中化药讯,2008,l(42):23.

[5]史爱珍.音乐及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6]闫来荣,魏红艳,张龚,等.癌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14.

1lO

癌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杨子坤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435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史会昌.杜秀平.SHIHui-chang.DUXiu-ping癌症恶病质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6,26(1)

癌症恶病质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综合征,它主要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严重紊乱而导致出现厌食、体重下降、骨骼肌消耗和乏力等恶病质表现

.近年来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肿瘤产物和宿主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释放共同作用所致.因此目前针对癌症恶病质的药物治疗主要以促进食欲

、抗分解代谢(抗细胞因子)和同化激素类药物为主,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这类药物除了皮质醇激素和孕激素之外,还包括细胞因子拮抗剂、

沙立度胺、己酮可可碱、鱼油、褪黑激素、支链氨基酸、中药等.

2.会议论文姚明癌症痛治疗进展2007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癌性疼痛(简称癌痛)的定义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癌痛从心理、生理、精神以及社会多个方面干扰

和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痛苦异常,部分患者因此而产生绝望、甚至产生自杀行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痛控制列为癌症防治综合规划的4个

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采用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治疗癌症痛的进展情况。

3.期刊论文刘希江.田玉科.LiuXi-jiang.TianYu-ke骨癌疼痛机制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国癌症杂志

2009,19(2)

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痛患者都有

癌症疼痛.癌症诱导的骨疼痛(简称骨癌痛)是癌症疼痛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独特的疼痛状态,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

着骨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骨癌痛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外周因素如肿瘤生长和溶骨作用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变化都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

机制.骨癌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和其他尚在开发中的药物等.本文综述骨癌痛的基础研究和相关药物治疗

方面的研究进展.

4.期刊论文袁红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对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及疼痛影响的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8)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配合系统护理干预对妇科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8例妇科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还采用系统护理干预,2组常规护理相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情况进行

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亦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妇

科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身体的疼痛程度,促进了妇科癌症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5.期刊论文黄佑庆.HUANGYou-qing癌症疼痛的临床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中国医疗前沿(下半月)2010,5(2)

目的探讨癌症疼痛的三阶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120例给予规范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分析其

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轻度疼痛的缓解率为100%,中度疼痛的缓解率为94.3%,中度疼痛的缓解率为90.8%,总缓解率为92.5%;治疗期间常见

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发生率为11.7%.给予口服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及饮食指导后,便秘症状明显缓解.本组患者中没有1例由于不良反应而终止用药,也

没有1例出现精神依赖及呼吸抑制.结论规范的三阶梯药物治疗止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6.期刊论文熊莉.张灿珍.张晓娟.XIONGLi.ZHANGCan-zhen.ZHANGXiao-juan沙利度胺(反应停)治疗癌症恶病质

的实验研究-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5)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沙利度胺(反应停)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癌症恶病质模型,观察反应停对小鼠的

影响以及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癌症恶病质小鼠的体重、摄食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反应停治疗组小鼠的体重、摄食量、左侧腓肠肌重量、血糖和总蛋白均

高于生理盐水组且生存时间延长,而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反应停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来改善癌症恶病质症状,调节

代谢紊乱,延长生存时间.

7.学位论文熊莉沙利度胺治疗癌症恶病质的实验研究2006

目的:建立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观察其营养状况(体重、左侧腓肠肌重量和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胆固醇等)、细胞因子(TNF-α和IL-6)变化。

利用该动物模型观察沙利度胺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作用,以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为靶点,研究沙利度胺治疗恶病质的作用机制。

方法: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非荷瘤组(NTB)和荷瘤组(TB),荷瘤组小鼠皮下种植H22肝癌细胞悬液(1×10<''6>/只)。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生

活状态、体重和摄食量。当荷瘤组小鼠进入恶病质状态后,检测瘤重、左侧腓肠肌重量以及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胆固醇、TNF-α和IL-6的浓度。

2、7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健康对照组(NTB);生理盐水组(NST);甲羟孕酮组(MPA);低剂量沙利度胺组(LTLD);中剂量沙利度胺组

(MTLD);高剂量沙利度胺组(HTLD)。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建立癌症恶病质模型,恶病质模型建立后开始治疗。NTB组不加任何处理;NST组给予生

理盐水腹腔注射;MPA组给予甲羟孕酮溶液腹腔注射;LTLD组给予低剂量(50mg/Kg)沙利度胺混悬液腹腔注射;MTLD组给予中剂量(200mg/Kg)沙利度胺混

悬液腹腔注射;HTLD组给予高剂量(400mg/Kg)沙利度胺混悬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0天,同时观察小鼠的生活状态、体重和摄食量。治疗结束后次日

,处死一部分小鼠,检测瘤重、左侧腓肠肌重量以及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胆固醇、TNF-α和IL-6的浓度,剩余小鼠继续原方案治疗,观察生存时间



结果:1、接种后第12天,荷瘤组小鼠进入恶病质状态,其体重、摄食量、左侧腓肠肌重量、血糖和总蛋白均低于非荷瘤组(P<0.05);去瘤体重较非

荷瘤组小鼠减轻20.2%;而TNF-α和IL-6高于非荷瘤组(P<0.05)。

2、接种后第12天,接种肿瘤的5组小鼠均进入恶病质状态。经治疗后,生理盐水组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继续下降;不同剂量沙利度胺组小鼠的体重

、摄食量、左侧腓肠肌重量、血糖和总蛋白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且生存时间延长(P<0.05),而血清TNF-α和IL-6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

结论:1、该癌症恶病质模型中的小鼠存在显著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TNF-α和IL-6参与恶病质的诱导,是接近人类恶病质特征的动物模型,是研

究癌症恶病质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措施的理想平台。

2、沙利度胺能够改善癌症恶病质症状,调节代谢紊乱,延长生存时间。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是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

8.期刊论文王志学.杨晶.孟庆华.王锡琴.张小艺.李安源.司国民.牟林茂.刘桂莲.马宏博.WANGZhi-xue.YANG

Jing.MENGQing-hua.WANGXi-qin.ZHANGXiao-yi.LIAn-yuan.SIGuo-min.MULin-mao.LIUGui-lian.MAHong-

bo晚期癌症合并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合并感染患者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68例82例次癌症并发感染患者,分析感染

部位构成比及易感因素个数,治疗开始即采用广谱抗菌药物组(A)与窄谱抗菌药物组(B)、降阶梯治疗组(a)与升阶梯治疗组(b)的疗程和疗效.结果感染部

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8.29%;易感因素个数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疗程差异均无显著性,但B、b组治疗后体温及中性粒细胞比值下降

幅度较大;a组总有效率高,而且治疗达到治愈或好转所需时间短(P<0.05).结论降阶梯疗法不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可减少或避免反复盲目调换抗菌药

物及联合用药的毒副作用,缩短了疗程,节约了费用,严重感染的患者,感染来势凶猛而尚无病原学及药敏结果时,抗感染降阶梯治疗是最佳选择.

9.期刊论文杨锐.陈钒.戚宜晶.张艳玲.郭美珠.王金红宁养院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其药物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2(1)

目的探讨如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以及药物治疗.方法以6年来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工作实际以及120份宁养院患者病历为依据,探讨

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每一环节,分析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对晚期癌症患者癌痛控制和对症治疗、心理疏导、家居护理指导、死亡教育等都获得了满

意效果;用药品种为62种,以止痛药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用药、精神类用药等,除癌痛用药外,大多价格低廉,用药基本合理.结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发展

,但应逐步探索新思路,为更多的晚期癌症患者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治疗、用药水平.

10.期刊论文张瑛.韩济生.王韵癌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

癌症痛是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甚少.近年出现的小鼠股骨、跟骨、肱骨

和大鼠胫骨癌症痛模型,极大地推动了癌症痛的基础研究.初步研究表明,癌症痛有其独特的神经化学机制,骨质破坏、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及神经侵蚀都

参与了癌症痛的产生.本文综述了癌症痛动物模型、癌症痛的产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152890.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691d0b67-c655-42d5-ab83-9e7200b19113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1日

献花(0)
+1
(本文系lc99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