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易杂谈1-10
2012-06-09 | 阅:  转:  |  分享 
  
《学易杂谈》全文目录



1、开篇

2、卦体是一个球体

3、乾坤一体

4、球与棒棰

5、两个“跷跷板”

6、卦体的平衡与失衡

7、相邻与相对

8、分清“敌、我、友”

9、大道多歧

10、三个圆圈

11、两根“拐子”

12、何谓“舆说辐,夫妻反目”

13、何谓“壮于大舆之輹”

14、“大车以载”和“舍车而徒”

15、何谓“曳其轮”

16、“复自道”和“反复其道”

17、“黑洞”与“白洞”

18、“虎头”在哪里?

19、“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20、“同人于宗”和“厥宗噬肤”

21、“德”与“得”

22、“恒其德”与“不恒其德”

23、一口“扳倒井”

24、周易体系框架(初探)

25、何为“眇能视,跛能履”?

26、何为“夬履”?

27、怪怪的“夬卦”

28、何为“中行”?

29、“入于左腹”与“折其右肱”

30、“失前禽”和“壯于前趾”(兼谈师比并非“覆卦”)

31、“坤卦为何“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32、何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33、“弗過遇之”与“弗遇過之”

34、“西山”与“岐山”

35、蹇卦为何“利西南,不利东北”?

36、“比之自内”与“外比之”

37、“往”与“来”

38、“往”与“复”

39、“无所往”与“有攸往”

40、“无成有终”与“无成”

41、何谓“无初有终”?

42、“觀我生,進退”与“进退,利武人之贞”

43、何为“巽在床下”?

44、“童蒙”与“童观”

45、“濡其首”与“濡其尾”

46、“君子”与“君子之道”

47、“幾”在何处?

48、屯卦到底有多少“异构体”?

49、“君子征兇”与“君子無咎”

50、“利君子贞”与“不利君子贞”

51、“君子吉”与“小人否”

52、“小人用壮”与“君子用罔”

53、为何“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54、“君子得舆”与“小人剥庐”

55、“君子豹變”与“小人革面”

56、“观国之光”与“君子之光”

57、“謙謙君子”与“君子有終”

58、何为“君子維有解”?

59、“匪寇婚媾”与“婚媾有言”

60、“不利为寇”与“利御寇”

61、何为“致寇至”?

62、“利涉大川”与“不利涉大川”

63、“利涉大川”与“用涉大川”

64、“孚”是“诚信”吗?

65、“孚”字表达的是一种主从关系

66、“有孚”与“罔孚”

67、“有孚攣如”与“有孚威如”

68、何谓“孚乃利用禴”(兼谈师比、萃升不是覆卦)

69、“己日乃孚”与“未占有孚”

70、“利见(jian)大人”还是“利见(xian)大人”

71、乾坤是怎样变成屯蒙的

72、“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73、“二牛顶杠,贵在坚持”

74、“两强相较,必有一伤”

75、“利见大人”与“用见大人”

76、为何否二“小人吉,大人否”?

77、再谈“含章”

78、易象及其分类(初试)

79、一个“颠倒鼎”

80、阴阳与刚柔

81、“利牝马之贞”与“畜牝牛吉”

82、“童牛之牿”与“豮豕之牙”

83、“执之用黄牛之革”和“巩用黄牛之革”

84、“丧牛于易”与“丧羊于易”

85、“丧羊于易”与“牵羊悔亡”

86、“牝马”与“乘马”

87、“白马”与“良马”

88、何为“用拯马壮”?

89、“丧马勿逐”与“马匹亡”

90、“履虎尾”与“虎视眈眈”

91、“包有鱼”与“包无鱼”

92、“贯鱼”与“豚鱼”

93、“田有禽”和“田无禽”

94、“田获三狐”和“田获三品”

95、“黄裳”与“黄离”

96、“黄矢”、“金矢”与“黄金”

97、“金夫”与“金车”

98、“白马”、“白贲”与“白茅”

99、何谓“明夷”?

100、一只婷婷玉立的“鸿”

101、“朱紱”与“赤紱”

102、“祭祀”与“享祀”

103、“臘肉”与“乾肉”—兼谈与天干有关的爻象

104、与爻位有关的爻象

105、“同人于郊”与“同人于野”

106、“同人于门”与“出门交有功”

107、“于出门庭”与“不出门庭”

108、何谓“维心亨”?

109、“有孚惠心”与“立心勿恒”

110、“为我心恻”与“厉,熏心”

111、“其心不快”与“我心不快”

112、百条术语释义

113、“先甲三日”与“后甲三日”

114、“先庚三日”与“后庚三日”

115、“遇主于巷”与“主人有言”

116、“王三锡命”与“王用三驱”

117、“公用亨于天子”与“王用享于帝”

118、“王母”与“祖母”

119、蛊卦初爻为什么纳庚?

120、“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21、“王假有家”与“王假有庙”

122、“王假之”与“涣王居”

123、“配主”与“夷主”

124、何谓“大君有命”?

125、何谓“武人为于大君”

126、何谓“大君之宜”?

127、履卦是怎样变成泰卦的?

128、“以祉元吉”与“畴离祉”

129、“無祗悔”与“祗既平”

130、复卦是如何变无妄的?

131、“同体异态”与“同形异象”

132、“同体异构”和“同位异时”

133、夬卦到底有多少“异构体”?

134、“否极泰来”还是“泰极否来”?

135、“否之匪人”与“比之匪人”

136、“先否后喜”与“使遄有喜”

137、“勿药有喜”与“介疾有喜”

138、屯上为什么“泣血涟如”?

139、同人五为什么“先號咷而後笑”?

140、“三岁不兴”与“三年克之”

141、“三岁不得”与“三岁不觌”

142、“不见其人”与“闃其無人”

143、“七日来复”与“七日得”

144、周易卦变简说

145、屯卦中确立的“婚媾原则”

146、“取女”与“纳妇”

147、帝乙归妹—帝王之家的联姻

148、观二为何“利女贞”?

149、“老夫得其女妻”和“老妇得其士夫”

150、咸卦为何“取女吉”?

151、“取女”和“女归”

152、一个大胆的“小妾”

153、遯三为何“畜臣妾,吉”?

154、何谓“朋合簪”?

155、“由豫”与“由颐”

156、“鸣谦”与“鸣豫”

157、“鸣豫”、“冥豫”与“冥升”

158、何谓“憧憧往來,朋从尔思”?

159、“大蹇朋来”与“朋至斯孚”

160、卦体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61、卦体形态的多样性

162、卦爻运动的速度问题(一)

163、卦爻运动的速度问题(二)

164、卦爻当中的“高能粒子”

165、易卦中的“单极世界”

166、“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是怎么回事?

167、“和兑”是怎么回事?

168、屯卦中所确立的“建侯原则”

169、豫卦为什么也说“利建侯”?

170、“大君”的权力有多大?

171、周易中的“家天下”

172、“家长”对“君主”的干预

173、天子“立宪”

174、周易中的“世袭制”

175、帝乙不是“帝”

176、周易中的“龙虎斗”

177、周易中的“父系”与“母系”

178、周易中的“中间派”

179、周易中的“原则之争”

180、周易中的“道义之争”

181、“道义”标准的两重性

182、周易中的“道”与“律”

183、“天平地成”与“地平天成”

184、“人心惟危”与“道心惟微”

185、周易中的“诉讼原则”

186、周易中的“刑罚原则”

187、周易中的“牢狱”

188、周易中的“牢狱生活”

189、周易中的“有言”

190、“利執言”与“主人有言”

191、“闻言不信”与“有言不信”

192、周易中的“言有序”

193、周易中的军事与战争

194、战争的根源是诸爻之间的失衡与僵窒

195、周易中的军队

196、周易中的攻防

197、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198、屯卦中所确立的“囤积原则”

199、需卦中所确立的“需求原则”

200、“于食有福”与“受兹介福”

201、“并受其福”与“实受其福”

202、卦爻的交流与交换

203、周易中的“分工”

204、周易中的“生产”

205、六爻简论

206、周易“十二变”

207、说不尽的周易(结束语)

























































【学易杂谈】(1)??开??篇?????【学易杂谈】是【学易笔谈】的续篇。幸望读者在看“杂谈”之前,最好先对“笔谈”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笔谈”中,笔者反复申述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研究周易,最难的莫过于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几千年来,人们苦苦求索这些辞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说逻辑,但迄今为止,人们在这方面的收效甚微。以至有人认为,周易经文,本是古人因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算命占卦的卜筮书,卦辞、爻辞是卜筮记录的汇集,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也不含有什么深奥的哲理。其实,周易经文不是什么巫辞妄语,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周易难于破解,根源在于卦体和易道,卦体和易道,是破解易经之谜的两大关键。据此,笔者在“笔谈”中,把重点放在对卦体和易道的探讨上。???

????笔者的理解是:平面六画的卦体,其实是一个球体,把球面均分为六个等份就是六爻。在特定时间内,每个爻都有九个数,这样一个卦就有五十四个数,其中或者天数二十四个,地数三十个;或者天数二十五个,地数二十九个,这样从总用数上看是五十五个。六爻可分为三个层次,也可分为三个对立面。六爻之间有渠道连接,有五个数用于定位,有四十八个数可以在不同的爻之间流通,另有一对定位数在原位轮流“上岗”。???

?????所谓易道,是指卦爻(包括数)的运行规律或法则。易道包含地道、天道和人道,地道是卦体诸爻在静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天道是卦体诸爻在动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人道则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但三道又都依附于卦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与变化。???

????卦体是根本,没有卦体,易道就成了虚无飘渺的东西。但是卦体又不是自然物,而是经过了人的头脑的加工,人们在对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又运用了易道的法则,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易道,也不会有卦体。从实质上看,卦体是一个集时空为一体的可以模拟万事万物的数字化的全息模型。不掌握卦体和易道,就不能揭示爻与爻、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不能正确解释卦辞和爻辞;反过来说,不能正确解释卦辞和爻辞,则卦体和易道之说便似乎没有根据。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说,卦体和易道是破解易经之谜的两大关键,而能否正确解释经文,则是判别一切易学著作价值的一个标准。????

????以上是“笔谈”中谈到的一些基本观点,“杂谈”秉承这样一些观点,在这个意义上说,“杂谈”是“笔谈”的继续,因此有些内容或有重复。但“杂谈”与“笔谈”也有某些不同的地方,如果说“笔谈”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方式揭示或阐明卦体和易道的话,那么“杂谈”则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说明卦体和易道的应用;如果说前者只是指出卦体和易道是破解易经之谜的两大关键的话,那么后者则重在证明卦体和易道确是关键。“笔谈”四十四篇,篇目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易数、卦体、易道、卦变这四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可以说是个无缝的“天衣”。因为不懂得易数,就构筑不成卦体;没有卦体,易道便成了空谈;不掌握卦体和易道,就不能揭示爻与爻、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杂谈”则主要选择经文中部分字、词或辞句,试图从卦体和易道的角度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如果合乎情理,那么它也就成了卦体和易道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杂谈”将采取“信马游缰”的方法,想到哪写到哪,篇目之间可能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但要在不离卦体和易道。???

?????与“笔谈”一样,“杂谈”也是以叙述的方法,分出若干小专题,介绍自己学习易经的一些粗浅体会。之所以不自量力,是相信易经的破解,唯靠众人不懈的努力。不揣浅陋,坦陈己见,聊备一说,抛砖引玉,意在求得明达指教,决无意与任何人为难。可以预见的是,笔者的某些见解,也会象“笔谈”那样,同传统易学发生抵牾,在观点或见解上可能“伤及”一些人,包括本人平素所尊崇的一些人,但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里只有先行恳请谅解和理解。同时笔者也深知这又是一条充满荆莽的路,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渊博的学识,而所有这些都是自己非常缺欠的,恰便似以孱弱之躯而“履虎尾”,随时随地都可能“入于坎窞”,只盼着哪位过路的君子,到时候递给个竹竿、绳索什么的,拉扯一下,帮扶一把。愿世间少一点“落井下石”之徒,对这类人,此刻想说的就是:????

????不要坏我大义,????众可倚天屠龙。????但愿情意交融,????让我有始有终。

《学易漫谈》(1)?????引言

??????《学易漫谈》是《学易笔谈》和《学易杂谈》的续篇,幸望读者在阅读“漫谈”之前,最好先对“笔谈”与“杂谈”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因为在基本观点上,这三篇是一脉相承的。关于笔者的基本观点,在“笔谈”与“杂谈”当中都有交代,这就是周易经文不是什么巫辞妄语,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总结和概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

?????“笔谈”从易数、卦体、易道和卦变四个问题入手,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笔者的观点,“杂谈”则主要通过对一些卦辞与爻辞的解释,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证明。“漫谈”则把重点放在对传统易学的梳理上。

????所谓传统易学,是指肇始于先秦、成型于汉魏、发达于唐宋、传承至于今的易经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包括“象数”、“义理”为主导的种种不同流派。传统易学的基础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奇偶定阳阴”,二是“九六变化”,三是八卦,四是天干。这也可以叫做传统易学的“四柱”或“基石”。传统易学尽管门派林立,内容极其庞杂,但很少有哪一派与这“四柱”没有关系,因此我们的梳理,也就从这“四柱”入手。当然在易学史上,也有完全抛开卦符专门对经文进行研究的,如对辞句的考据、训诂、引义等等。

????梳理传统易学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能否正确解释经文。作为整体的周易,包括卦符、爻序、卦名、卦辞、爻辞、卦序等诸多部分,它们是彼此关联的不可或缺或更改的。在这诸多部分当中,唯有经文是我们可以和易作者心灵沟通与交汇的桥梁,经文中的文字虽然古老,但除了极少数生僻字以外,绝大多数文字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所言器物事件等基本上也能会意,这就是说经文还“活”着。通过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卦体(模型),看到卦体诸爻是根据什么发生运动和变化,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周易其它组成部分也极为重要,如卦符、爻序、卦序等,但这些都要靠经文的提示才能链接弄懂。没有经文,卦符就成了一堆没有生机的、彼此毫不相干的“干柴火棍”,是经文让这些“干柴火棍”变成了活生生的万能的长青大树,变成了腾飞在世界东方的一条巨龙。所以要以能否正确解释经文,做为辨别一切易学著作其中也包括易传的价值的标准。但是,脱离开周易的其它部分,单纯研究经文,势必不明所以,因此,整合经文与卦符,是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

????对传统易学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的继承。为什么要讲继承呢?这是因为没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赴后继、坚持不懈的求索,不要说对周易理解、传承与发展,就连周易本身也可能早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了。但是没有批判,不打扫清除笼罩在周易上的厚厚的尘垢,周易的实质就得不到揭示,周易的光华就永无重现之日。

????由于本篇的性质,笔者不得不涉及传统易学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论点,目的只是想弄清是非,绝无意针对个人,倘或日后不慎冒犯了哪位,这里先行赔礼道歉。

???为了不至于曲解他人的观点,也为了便于初学者的阅读,引文尽量详尽,解说力求浅显,因此也就难免重复罗嗦,在此请求读者谅解。

????屈子曰:“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以自勉。

【学易杂谈】(2)??卦体是一个球体??????什么是卦体?卦体是一个什么样子?在“笔谈”之十五至二十三中,我们曾做过比较详尽的探讨,大意是:所谓卦体乃是指卦的整体,是六爻在空间上的结构或者说是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卦体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也曾经谈到,卦体不是一般的立体,而直接就是一个球体,球体可以看成是基本的、标准的或典型的卦体。唯有从球体出发,我们才能在繁纷复杂的卦象和爻象中,看清楚六爻在空间的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什么是基本的、标准的或典型的卦体呢?就是说,在众多的卦体状态中,这种球形状态最能够包容或代表其它种种不同的形态;而它确立或蕴涵的原则又适用于其它各种形态的卦体。??????有没有这样的球形状态的卦体呢?我们说有,在六十四卦中,乾与坤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生活中不难发现,在没有外力或者内力与外力均衡的条件下,物体会自然呈现球形状态,例如一个悬浮着的肥皂水泡,一个母体中的鸡卵,一个煮熟了的鸡蛋的蛋黄,如此等等。乾与坤正是在没有外力、而内力又均衡的条件下出现的。我们说乾坤表现的是一个“绝对物”,乾坤的“中心”与“重心”是合一的,这些都是说在乾坤状态下,不存在外力,而诸爻之间的斥力与吸力、重力与浮力、围绕中心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等也都处在均衡状态下,所以乾与坤就是一个标准的或典型的球形卦体。兹将乾坤复原示意图列出:

????????说明:1、图中“●”表示地数定位;“○”表示天数定位;“⊙”则表示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2、“初、二、三、四、五、上”表示六爻的顺序,我们把这个顺序叫做“人道”;“甲、乙、丙、丁”等我们叫做“天道”;“下、前、右、后、左、上”表示的是空间方位。???????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六爻之间有“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上爻为一个层次;有“三个对立面”(或叫空间对称),即下与上、前与后、左与右或者初与上、二与四、三与五;还有“三个圆圈”,即由初二上四、初三上五和二三四五这四个爻分别构成的圆圈;如此等等,这是由乾与坤所确立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其它所有的卦,所以我们还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基本的状态”。

【学易杂谈】(3)???乾坤一体??????在传统易学中,对乾与坤的关系,有一种流传甚广的看法,那就是把乾与坤看成是“错卦”,所谓“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就是在“八卦”和“错卦”的基础上得出的。“错卦”也叫“对卦”、“旁通卦”,意思是“一左一右谓之错”,“错者,阴阳相横对也”,即在横的平列上,一左一右,阴阳相对。按照周易卦序,这种所谓的“错卦”,除了乾与坤外,还有泰和否、颐和大过、中孚与小过、既济和未济。其中泰和否、既济和未济,还可以看成是“综卦”、“覆卦”,即卦纵向整个倒过来。??????上述关于乾与坤的关系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乾坤内部的数构成。如果知道乾坤各爻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而一个天数的量又相当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假定这两种量又是方向正好相反的矢量,那么就可以知道乾坤各爻的量都是零,作为爻就是个“非阴非阳”或“亦阴亦阳”的爻;由这样的六个爻构成的卦也就是“非乾非坤”或“亦乾亦坤”,这就是古代哲人们所说的阴阳未判的“混沌”,由此我们得到了“乾坤一体”的结论,即在特定条件下,乾就是坤,坤也就是乾,这是乾与坤的“直接同一”。当然乾坤一体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它要求地数要用全数(即三十个)并平均分配到六个爻中,这样有一个天数就要“下岗”,其它二十四个天数也平均分配到六个爻中;它要求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的量比为1∶1·25并且作为方向刚好相反的矢量。如果失去这些条件,要么就会出现有乾无坤或者有坤无乾的情况,要么就会造成乾坤的解体。要想乾坤同时存在,就必须满足上述条件。???????以上是乾与坤“同一”的一面,除了这一面,乾与坤的关系还存在着另一面,那就是“对立”。乾与坤的对立主要表现为有乾则无坤或者有坤则无乾,或者说是乾就不能是坤,是坤就不能是乾,对立的根源也仍然是数。设想原来“下岗”的那个天数要上岗并替换下一个地数,那么就会打破诸爻间的这种均衡,出现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所以我们把这个即将出现的天数说成是开辟鸿蒙的“情种”、一只能扇起全球风暴的“蝴蝶”、一个扭转乾坤的“精灵”、两间所余的“一卒”;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数还是那些数,但天数和地数的量比发生了变化,具体说假如一个天数的量为一,而一个地数的量小于五分之四,那么就会出现有乾无坤的现象,反之就会出现有坤无乾的现象。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用的是一比一点二五的比值,其他六十二卦用的都是一比一点五的比值,即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这就是《系辞》上所说的“三天两地”,而“五天四地”则是乾坤的一个特殊性所在。???????乾与坤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爻时的不同,表面上看,乾的爻序是初二三四五上,坤的爻序也是初二三四五上,但在实质上看乾之初正是坤之上,而乾之上又正是坤之初,或者说乾之终是坤之始,而坤之终又是乾之始。爻序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依据的“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这是一个特定的永远不变的视角,实际上卦体发生了颠倒,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乾是“倒过来”的坤,而坤又是“倒过来”的乾,乾与坤的关系不是“错卦”,而是相当于“覆卦”。乾与坤的各爻虽然“非阴非阳”,但从“亦阴亦阳”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分出阴阳。???????乾变坤如果用六画表示,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乾与坤的同一是有条件的,不同一则是无条件的,在同一中存在着对立,在特殊中存在着一般,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在相对的东西中存在着绝对的东西,在对立中寻求统一或同一,在统一或同一中把握对立,如此等等,仅从乾与坤关系的初步探讨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些辩证法的精髓。

【学易杂谈】(4)?球与棒棰???????我们说平面六画的卦体,其实是一个球体,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卦表现的都是球呢?不是的,事实上六十四卦只有乾坤可以算是一个标准的或典型的球体,其它六十二卦再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是球体的。如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球体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样,六十四卦能否形成球体,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就乾坤而言,也就是均衡,诸爻的均衡,各种作用力的均衡,中心与重心的合一等等,没有这些条件,乾坤也形不成一个球体。而其它卦不存在这些条件,也就是说诸爻失去了均衡,各种作用力失去了均衡,中心与重心也分离开来,中心发生位移或者说失去了中心,而重心则落在了初爻身上,这就使得卦体的状态呈现出千姿百态。???有位朋友说,你说卦体是个球,我说是个棒棰,这有什么不可呢?我们说的确也没有什么不可,卦体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也可以形成棒棰,大过卦说“棟橈”、“栋隆”、“枯杨”,这些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个“棒棰”吗?只不过大了一点。事实上,无论说是球还是说棒棰,都是指的卦体的状态,《系辞》讲“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就是说卦体可以模拟万事万物,如果卦体只能模拟球而不能模拟棒棰,那就失去了卦体的普遍性意义。问题不在于卦体是球还是棒棰,而在于究竟是那种状态更具有包容性、代表性或者说是典型性,自然状态下的球体是在均衡和“中重合一”的条件下形成的,这是一种极个别的情况,而在这个“极个别”中,又包含着极一般、极普遍,也就是说,球体上的上下前后左右所反映的三维原则适用于一切形态的物体,即便是棒棰也不能例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球体包含着棒棰,代表着棒棰。但棒棰却不能包含球体,代表球体,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因为棒棰的形状不规则,它的中心与重心是分离的并且不容易确定,虽然它也可以找出上下前后左右,但这些原本平等的方位由棒棰反映出来却又是不平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球体才是典型的卦体的原因。???一般说来,球与棒棰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球与棒棰也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球可以转化为棒棰,棒棰也可以转化为球。从概念的角度看,体不离态,态也不离体,但体和态毕竟又不是一码事。球与棒棰统一于“体”(形体),区别于“态”(形态、状态)。体是唯一的,态是多样的。一个舞蹈家,他(她)只有一个“体”,但是一当舞蹈起来,他(她)的“体”就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体和态不同,但二者也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体可以转化为态,态也可以转化为体。六十四卦以乾坤为体,其它卦为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周易就是研究体与态的变化,根据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变化?为什么不应该把卦爻看成僵死的东西,而应该看成是活生生的、万能的、长青的?如此等等,在这些方面,卦辞爻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精道而又美妙的光辉范例,这就是周易以及周易的价值所在。为什么一定要以乾坤为体呢?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乾与坤的“体”与“态”也是一个“直接的同一”,体直接就是态,态也直接就是体,作为“体”它是个球,作为“态”还是个球,就是说球无论自身怎么旋转或滚动,或者从外界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都不能改变这个球的形状。而棒棰就不同了,棒棰可以还是那个棒棰,但横看竖看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好比山还是那座山,而横看侧看就有了“岭”和“峰”的区别。这种体和态的区别,不是说不能够统一或同一,而是需要中介或条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同一,也只能是一种“间接的同一”,这也是包括棒棰在内的其它种种形状只能作为卦的状态而不能作为卦的形体的原因。

【学易杂谈】(5)??两个“跷跷板”??????对跷跷板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中间一个支点,两端各坐上一个孩子,此上彼下,彼上此下,它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多少乐趣啊!可是有谁想到,在六爻当中,也有两个跷跷板,并且成十字交叉。这两个成十字交叉的跷跷板,在平面六画的卦体上是很难看到的,而在球形卦体上,这就成了一目了然的事。兹做示意图如下:

???????从图上不难看出:球形卦体的前与后、左与右,或者是二与四、三与五,如果用红线连起来,就成了两个跷跷板。这种关系在经文中就叫“仇”,鼎卦二爻讲“我仇有疾”,这个“仇”就是指的四爻,“仇”字可以理解为“伙伴”,也可以理解为“对手”。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的这种“仇”的关系,反映在经文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屯卦二爻讲“乘马班如”,四爻也讲“乘马班如”;讼卦二爻讲“不克讼”,四爻也讲“不克讼”;比卦二爻讲“比之自內”,而四爻则讲“外比之”;蹇卦之“蹇”,解卦之“解”,也都与这种关系有关。????对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的这种空间对称关系,系辞作者还是有所觉察的,这就是“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三與五同功而異位”。可惜这种觉察不够彻底,不是从空间对称,而是从“贵位”、“贱位”上去考虑,与真理擦肩而过,从而失去了揭示六爻真实关系的历史机遇。???在六爻关系上存在着两个跷跷板,这似乎是个儿戏,其实不然,因为周易的多少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跷跷板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卦体的平衡与不平衡问题。????

【学易杂谈】(6)?卦体的平衡与失衡???????六十四卦可以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一般说来,平衡卦易于稳定,但也容易僵死;失衡卦易于运动,但也容易造成卦体的解体,引起卦变。研究卦辞爻辞,首先要看这个卦是平衡卦还是失衡卦,而判别卦体的平衡与失衡,这在平面六画上是绝对办不到的,但在球形卦体上这就清晰可见。???所谓平衡卦,是指以初爻为基准,如果初上成垂直状态,那么这个卦就是平衡卦;如果初与上不垂直,那么这个卦就是失衡卦。判断平衡与否要看初与上是否垂直,但决定是否平衡要看中间的四个爻。中间四爻,两两相对,如果它们的量分别相等或者四个爻都相等,那么这样的卦就是平衡卦;如果相对两爻之间的量不等,那么这样的卦就是失衡卦。平衡卦还有稳定和微妙的区别,这取决于初爻和上爻的量比,如果初爻量大,上爻量小,这样的平衡卦就相对稳定,如复卦、夬卦等,反之虽然平衡,但稳定的程度相当微妙,如剥卦。失衡卦也有严重和一般的区别,这也同初爻和上爻的量比有关,如果初爻量大,上爻量小,这样的失衡卦就是一般失衡卦,反之就是严重失衡卦。???乾与坤中间四个爻的量完全相等,所以我们说它们是平衡卦,余如剥、复、颐、大过、夬、姤,也是中间四个爻等量,所以这也是平衡卦。相对两爻之间的均等,如家人卦二爻与四爻都是阴爻,三爻与五爻都是阳爻,这个卦也处于平衡状态,余如睽、蹇、解、渐、归妹、既济、未济等卦,这些也是平衡卦。这样计有十六个卦为平衡卦,占总卦数的四分之一,其它四十八个卦均为失衡卦。???卦体区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重大。因为卦体的取象,卦辞爻辞的编制,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卦体的状态。我们说平衡卦利于稳定,例如在十六个平衡卦中,有七个卦的卦辞中谈到“贞”字,乾为“元亨利贞”;坤为“安贞吉”;颐和蹇为“贞吉”;家人为“利女贞”;渐为“利贞”;既济为“小利贞”。另有五卦虽然没有用“贞”字,但意思则是稳定或静止,如剥为“不利有攸往”;睽为“小事吉”;归妹为“征凶,无攸利”;姤为“女壮,勿用取女”;未济为“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这些都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不宜有所动作。以此我们断言“贞”的意思为“正固”,也就是稳定或静止,与占卜算命毫无瓜葛。剥卦初爻与二爻的“蔑贞凶”不是说蔑视占卜算命就凶险,而是因为剥卦虽然是个平衡卦,但却处于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稍有闪失,卦体就面临着倾覆。???在十六个平衡卦中,有三个卦卦辞中谈到“利有攸往”,这就复卦、大过和夬卦。复和夬都是极稳定的平衡卦,但是过分的稳定也就意味着僵死,因此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应谋求发展,这就是“利有攸往”的原因。大过卦算不上多么稳定,在具备发展空间的条件下,走发展之路也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在平衡卦中,还有一个解卦处于动静之间。从平衡角度考虑这个卦宜保持稳定,故卦辞为“无所往”;从打破僵局考虑这个卦又宜发展、变化,所以卦辞又说“有攸往”。这可以说是个动静咸宜的卦。???失衡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卦体倾斜,例如屯卦,如图: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屯卦五爻量大,三爻量小,三五失衡,量大的五爻就会压向初爻,这就是为什么初爻辞讲“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而五爻讲“小贞吉,大贞凶”的原因。???是否所有的失衡卦都“不利贞”呢?也不尽然,这只有结合易道才能说明白。???卦体平衡与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势”,客观地看待形势,认清形势,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解决一切矛盾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学习周易,弄清卦辞爻辞真实含义的出发点和依据。

【学易杂谈】(7)?相邻与相对??????卦体六爻有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三与五,其中二与四、三与五可以看成是“跷跷板”的两端,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相对”。除了相对以外,六爻关系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相邻”。???六爻之间,谁与谁相邻呢?这在平面六画上也是没有办法讨论的,最多说初与二为邻,二与三为邻等等,虽然这也不错,但远不完整。在球体上,不用说就可以看出,每一个爻,除了与它相对的那个爻以外,与其它各爻都为邻,具体说初爻除去上爻以外,与二三四五爻都为邻;二爻除去四爻以外,与初三上五都为邻,如此等等。???经文上没有“对”字,但“邻”字却多处谈到,如小畜五“富以其鄰”、泰四“不富以其鄰”、谦五“不富以其鄰”、震上“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既济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等。“邻”的情况是否如同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呢?我们先以谦卦为例,如图:

???谦卦只有三爻一个阳爻,如果以阳爻喻富有,以阴爻喻贫穷,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在五爻的周围的初二上四是一伙“穷光蛋”,指望这帮穷光蛋来救济,还能够发财吗?所以是“不富以其邻”。小畜五的“富以其邻”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图就清楚了:

????原来小畜五是这个卦的“地元”,在这个卦处于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依照人道,本来应该是四爻至五,但四爻本身是个阴爻,五爻不可能指望从四爻那里得到什么,从现象上看这个爻应该是“不富以其邻”,为什么却说“富以其邻”呢?原来从天道上看是初爻为戊,己可以从戊那里得到接济,而初也是五的“邻居”。小畜五的“富以其邻”有多重意义,一是同四爻相比较,这是一种相对的富裕,没有四爻,显示不出五爻的富裕;二是五爻本身是个阳爻,这是一种绝对的富裕;三是此爻处于终结阶段,又能得到初爻的接济,所以尽管小畜卦还有另外四个阳爻,而独于此爻说“富以其邻”,这是因为其它阳爻都是“过路的财神”,是“酒肉穿肠过”,而只有这个爻是个“通吃”。当然吃也要有“吃道”,大体说来,一要看自己的“胃容量”,而是“吃”也要讲顺序,否则不是倒了胃口,就是崩了牙齿。???相对与相邻是在静态条件下诸爻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一般说来,相对的爻与爻之间有一种相互制衡的作用,在对付第三者上有协同作战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意见相左,寻端造衅,不过这只是一种态势,在没有“邻”的参与下,无论是“与尔靡之”还是争讼,都不具有直接的性质,好比飞机大炮不能上刺刀,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步兵,因为这才是短兵相接。假定我们把相对的爻看成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话,那么置身其间的与之为邻的四个爻就是它们的“中介”或“中间地带”,依靠“中介”或“中间地带”,矛盾着的双方有了“统一性”。???相邻的爻是“中介”,但又不仅仅是“中介”。因为相邻的爻与爻之间也有矛盾,它们可能“富以其邻”,也可能“利用侵伐”,而且这种影响和作用具有直接的性质,只不过这种矛盾也不是单纯的两个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得到其对立方面的认可,比如初爻要征伐二爻,就需要得到上爻的赞同,而二爻要反击初爻,又需要得到四爻的理解。所以相邻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虽然有直接性,但又需要具备外界条件,依靠外界条件,矛盾着的双方有了“同一性”。???矛盾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是辨证法的核心问题,如果从概念上弄清这二者的差别,很难讲清楚,而在球形卦体上,就这么简单,这么直观。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六爻的相对与相邻也不是绝对的,相对中有相邻,相邻中也有相对。初爻与上爻相对,中间的四个爻既与初爻相邻,也与上爻相邻;初爻与二三四五爻为邻,但其中的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又属于相对。???总之,讲统一需要中介,讲同一需要条件,没有中介与条件,就谈不到矛盾的解决,甚至谈不到矛盾,因为对立就寓于同一之中。没有中介或条件,只有矛盾着的双方,既不能“接济”,也不能“侵伐”,谁也解决不了谁,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敌、我、友”的问题。分清“敌我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研究六爻关系的一个首要问题,

【学易杂谈】(8)?分清“敌、我、友”???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有的读者会问,这是谈易吗?我们说是,因为“敌、我、友”这三个字就出现在经文中,而在六爻的多种关系中,“敌、我、友”的关系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分清“敌、我、友”,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卦、爻辞。先说“我”。???经文中有多处谈到“我”字,如蒙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观卦五爻“觀我生”、颐卦初爻“觀我朵頤”、益卦五爻“有孚惠我德”、井卦三爻“為我心惻”、鼎卦二爻“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旅卦四爻“我心不快”、中孚二爻“我有好爵”,还有小畜卦辞和小过五爻的“自我西郊”等。“我”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不就是自己吗?困难的是在一卦六爻中,究竟哪一个是“我”,哪一个不是“我”,这是颇费思量的。详细指出每一个卦中的“我”,那将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仅举两例。???先说蒙卦。蒙卦中的“童蒙”是五爻,这有五爻辞“童蒙,吉”可以为证,那么蒙卦中的“我”是哪个爻呢?原来是初爻。按照人道初二三四五上的顺序,蒙卦初爻应该是渐次向五爻发展,也就是“我求童蒙”,为什么卦辞要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呢,原来蒙卦的爻时是辛庚甲壬己癸,五爻为己,是这个卦的地元,初爻为辛,按照天道,五爻应该向初爻发展。这个问题在平面六画上也不容易说清楚,换成球形卦体一看就明白:

???从图上不仅能看出“童蒙求我”的实际意义,也可以理解二爻为什么说“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包蒙”指的是二包初;“纳妇”指的是二纳五;而“子克家”则指的是二至三。???是否所有的卦的初爻都是“我”呢?也不尽然。我们再以需卦为例,先看看需卦的卦辞和爻辞:????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三:需于泥,致寇至。???四:需于血,出自穴。???五:需于酒食,貞吉。???上: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需卦没有“我”字,但需卦的“我”明显是指上爻。前人解“需”,有把需解释为“等待”,这是正确的,需卦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站在上爻的角度,看待上爻与其它爻的关系。兹做图如下:

???从图上不难看出,初爻与上爻空间距离最远,所以爻辞为“需于郊,利用恒”;三爻与上爻为邻,三至上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所以爻辞为“需于泥,致寇至”;四爻为甲为天元,对上爻而言为内在之物,故以“血”为喻;二爻与五爻为外在之物,所以一个是“沙”,一个是“酒食”。上爻等到了什么没有呢?什么也没有等到。因为五爻至上合乎人道但正与天道相违;三爻至上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并且有五爻制衡。上爻所谓的“不速之客三人”指的是四初三,这三个爻顺序为甲乙丙,由于都不能达上,所以才有“敬之终吉”的结局,而卦辞中的“光亨”也是说诸爻对上爻只有一种影响而已。???在分析卦爻关系时,“我”的作用十分重要,这里倒不是突出个人、提倡什么个人主义,而是因为这里牵扯到一个“立场”问题,即从什么角度观察和行动的问题,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有些卦辞爻辞明显矛盾,比如无妄卦卦辞为“不利有攸往”,而初爻辞为“往,吉”,究竟是“往”好还是“不往”好呢?归妹卦辞为“征凶,无攸利”,而初爻辞却说“征吉”,到底是“征”好还是不“征”好?这就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一般说来,卦辞是站在整体的立场上,爻辞是站在爻的立场上,随着爻位的改变,立场在变,观点也在变,正所谓“步移景换”。离开了一定的立场,经文中的诸多是是非非,那是永远也说不清的。多少治易者面对扑朔迷离的卦辞和爻辞而感到茫然不得其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准立场,就象是欧阳锋那样,纵然是身怀绝技,武功天下第一,却不知道“我是谁?”???“敌”和“友”也是经文中提出的。中孚三爻讲“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损卦三爻讲“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如果说判断六爻中哪一个是“我”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的话,那么判断孰敌孰友就更费思量了,这就象现实中的敌友往往难以分辨一样。大体说来,一个卦中的“我”确定之后,接下去的事就是看在周围环境中,哪个爻的生存与发展对自身有利?哪个爻的生存与发展对自身不利?以“利”为标准来区分和确定敌友,因此这里就不能单纯从空间角度来研究诸爻关系,如相邻、相对等,更要从卦爻的运行趋势上来考虑,这就涉及到“道”的问题,空间上相邻的爻与爻之间,可能为敌,也可能为友;相对的爻与爻之间,也可能为友,也可能为敌。敌友的区分主要看“道”,志同道合者就是“友”,而背道而驰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成了“敌”,“敌”字在经文中虽然只有一处,但处于敌对关系的情况却并不罕见,诸如“密云不雨”、“夫妻反目”等等,都与道不同有关,要想说明这些问题,就必须对“道”做更深入的探讨,所以接下去我们就结合卦体探讨一下“道”的问题。

【学易杂谈】(9)??大道多歧??????此处所言“道”或者“大道”,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指卦爻运行的具体路线。???一个爻的运行应当遵循什么路线呢?平面六画提供给我们的是自下而上,曰初、二、三、四、五、上;传统易学提供给我们的是“比、应、据、中”等,比如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还有什么“阴阳顺逆”、“正读反读”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说法,都是建立在平面的或“垒砖头”式的六画的基础上,都是脱离真实卦体的空想。一个爻可能按照什么路线运行,看一看球形卦体就清楚了。如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静态条件下,卦体上的六个爻,每一个爻都处在“十字路口”,都有四种可能的运行路线或方向。例如下爻可前可后、可左可右;前爻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右爻可上可下、可前可后;如此等等。老子讲“大道氾兮,其可左右”,可谓得易道之意旨。???如果我们从动态角度看,那么每个爻的运行路线就由四种可能变成了三种可能。例如初爻至二,对于二爻而言如再运行,那么面前就只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一个是直行往上,再有就是转而至三或至五。如以上为“中”,那么三便是“左”,五便是“右”。如果二爻至三,那么对于三爻而言,面前也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一个是直行至四,再有就是转而至上或至初,假定以四为“中”,那么初便成了“左”,上便成了“右”,如此等等。何爻为左?何爻为中?何爻为右?这要视某个爻的具体位置和运行方向而定,但是爻一旦运行起来,面前必有“左、中、右”三条可供选择的路线,这是一个定理。???以上所谈爻的运行路线,是从单个爻考虑的,事实上,单独一个爻,不论是哪一个,都不能运动,更不能变化。要运动就必须是“群体运动”。比如初爻至二,对上爻和四爻就有一种推动和拉动作用,推得动拉得动,初爻才有可能至二,推不动拉不动,那么初爻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再比如二爻要向三爻方向运动,那么对四爻和五爻就会有一种推动和拉动作用,如果推不动拉不动,二爻也就不能抵达三爻。如此等等,这说明单独一个爻是不能行动的,不止是一个爻,两个爻、三个爻也不能行动,要行动就必须四个爻协同一致,并在一致行动中才能发生变化。这也可以视做一条定理。???爻的运行必须是群体行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运动现象也莫不如此,只是人们的习惯往往漠视这一点,比如一个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人们关注的多是甲地和乙地间的距离,对甲地和乙地“以外”的事情不去考虑。事实上,当汽车从甲地起程的时候,乙地并不是绝对的虚空,也就是说,在汽车的前面有许多的“障碍”和“阻力”(如空气、由重力引来的摩擦力等),如果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和阻力,汽车就不能前进;同时当汽车一启动,它腾出来的空间要有东西来填补,如果没有东西来填补,马力再大的汽车也不能运动。这就说明,单独的(即不考虑障碍、阻力、填充等等)一个汽车是不能运动的,科学家不怀疑,一个简单的位移,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从静态角度考虑一个爻的运行方向,我们说它有四种选择,也就是处在“十字路口”;如果从动态角度考虑一个爻的运行方向,我们说它有三种选择,即“左、中、右”;如果从群体角度考虑,我们说在卦体上有三个“圆圈”,下文我们再具体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学易杂谈】(10)?三个“圆圈”?????在球形卦体上有三个圆圈,即由下前上后、下右上左和前右后左这四个爻分别构成的圆圈。或者说是由初二上四、初三上五和二三四五这四个爻分别构成的圆圈。爻的群体运动必须是四个爻一起,但不是任何四个爻组合在一起就能运动,它们还必须是同一轨道上的四个爻,也就是同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爻,如果不是处在同一个圆圈上,那么它们就不能协同一致的行动,这还是爻的一个运行定理。???如何证明只有处在同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爻才能一致行动呢?这有经文可以为证,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损卦三爻要讲“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这个问题。兹做损卦图如下: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所谓“三人行”,自然是指的初二三这三个爻,为什么“则损一人”呢?就是因为它们不处在同一条轨道上。初与二一致行动,就会丢弃三;初与三一致行动,就会丢弃二;二与三一致行动,又会丢弃初,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什么“一人行则得其友”呢?这也是因为单独一个爻不能行动,要行动就必须群体一致,比如初爻要“一人行”,就必须有二上四或者是三上五的支持;二爻要“一人行”,就必须得到初上四或者是三四五的支持;三爻要“一人行”,又必须得到初上五或者二四五的支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处在同一条轨道上。不结成朋友,也是没有办法行动的。类似的情况还有随卦,兹做随卦图如下:

???随二讲“系小子,失丈夫”;随三讲“系丈夫,失小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把初爻视为“小子”,把五爻视为“丈夫”,那么对于二爻而言,“系”初势必失五,原因是初二五这三个爻不在同一个圆圈上。如果把四爻视为“丈夫”,把初爻视为“小子”,那么对于三爻而言,“系”四必然失初,原因是初三四这三个爻也不在同一个圆圈上。???六爻可以分别构成三个“圆圈”,三个圆圈又交互构成一个球体。假定我们透过球心做彼此相互垂直的轴线,并设通过左与右的轴为X,通过上与下的轴为Y,通过前与后的轴为Z,如下图: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沿着三个圆圈运行的运动,也可以视做三种绕轴的旋转运动,简称“三旋运动”。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述,如果把左与右规定为X轴,把上与下规定为Y轴,把前与后规定为Z轴,并规定绕X轴的运动为“线旋”,绕Y轴的运动为“体旋”,绕Z轴的运动为“面旋”。线旋不影响左与右两个爻,体旋不影响上与下两个爻,面旋不影响前与后两个爻。任何旋转都可以正向和反向,但以±90°为单位,最大不会达到±380°,因为达到±380°,就等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卦爻中数的运动,也是“三旋”,与爻不同的是,数的运动是以±30°为单位。???当代“三旋理论”的发明人是我们的网友王德奎先生(投稿),这里的理解同王先生是否吻合不敢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周易卦爻以及数的运动确实是“三旋运动”。仅就乾卦而论,初爻至二,就是一个线旋90°;二爻至三至四至五,就是一个体旋270°;五爻至上,就是一个面旋-90°。在这三旋中有两个转折点,即二爻与五爻,而这正是这两个爻“利见大人”的原因。???以上所说的“十字路口”、“左、中、右”、“三个圆圈”、“三旋运动”等等,都是卦爻“可能的”运动路线或形式,卦爻的运动有没有“应该的”或“基本的”运动路线和形式呢?我们说有,卦爻应该的或基本的运动路线或形式有两个,一个叫“天道”,一个叫“人道”,下文我们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36









献花(0)
+1
(本文系大道至简64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