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xl94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
2012-06-13 | 阅:  转:  |  分享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



作者:加入日期:08-01-29











一、选择题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A)着重补叙。B)着重刻画人物。C)叙事与议论并重。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A)记忆超人B)拔刀断指C)抽矢射贺兰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B.李翰,张巡,许远C.张巡,许远,南霁云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B.心理刻画C.表情描写D.侧面烘托







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



A、对偶和对比B、对偶和反衬C、排比和对比D、比喻和暗示







6、《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A.徐州B.泅州C.唯阳







1、C2、B3、C4、D5、A6、C







二、解词题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



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ll.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1.尤:责备2.若:似乎3创:伤.残:弱4以:因为



5.仅:近6.颜色:神气、面容7.信:真8逆:预先9讲:考虑



10.因:凭惜11垢:诽谤12.恨:遗憾13.柄:权柄14.延:请



15.通知:理解







三、翻译题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nbsp;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多的百万军队。







四、简答题







1、“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2、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1、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



2、(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拓展练习

一、填空题目

1.韩愈,字(),世称(),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一统,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之道极力排斥佛、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的文章,气势雄浑,纵横恣肆,善用修辞,推陈出新。

【答案】退之韩昌黎

2.《进学解》的“学”意为()“解”意为()“进学解”意为()。

【答案】“业”与“行”;辩解,议论;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3.序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序也作“叙”或“绪”,即依条理叙述的意思。古代的序文一种叫(),例如《送李愿归盘谷序》;另一种叫(),例如《张中丞传后叙》。

【答案】赠序,书序

4.人物传记文章,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包括()、()、()等体裁。

【答案】传行状碑志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妒宠而负恃()濯清泉而自洁()美可茹()

车服不维()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也()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可以出而仕矣()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士卒仅万人()颜色不乱()

必以其言为信()其讲之精也()巡因一见问姓名()

以此诟远()然尚恨有缺者()授之柄而处其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不能通知二父志()独旁搜而远绍()

【答案】依仗洗涤美味的食物束缚有所感而激愤受到赏识

凭吊做官跟随责备似乎伤

因为近神气、面容真考虑、谋划凭借

诽谤遗憾权柄请理解、通晓继承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名一艺者不庸名:拥有、占有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冬暖而儿号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

【答案】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日见亲宠任事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

【答案】C

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指前人之瑕疵B方今圣贤相逢C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答案】A

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

A居民鲜少鲜可食B是谷也是有命焉

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

【答案】B这,A很少;鲜美的食物C并列;转折D给,表对象;在,表地方

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其棺(凭借)

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

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

【答案】A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答案】C

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答案】C

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答案】A

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答案】B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子息,利息

B.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引手:伸出援手

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立就:很快成功

D.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经纪:经管料理

【答案】A(子本,利息和本金)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

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

【答案】C拜:敬词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出入经史百子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答案】D(A.出入:征引;B.泛滥: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势纵横;C.得罪:获罪)

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其土俗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C(A.因:依据|于是;B.以:来,连词|用,介词;C.且:况且;D.乃:才|竟然)

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何不从汝而死有也B又有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

【答案】C

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答案】B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答案】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灭。

2、他在外面就树起旗帜,排列弓箭,武士头前开路,随从塞满道路。

3、然而,我曾听说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

4、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五、阅读理解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董生举进士。(举:)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答案】(1)考(2)仰慕正义,力行仁道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其必有合也。



(2)吾因子有所感矣。



【答案】(1)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2)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

3、第一段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4、文中两次写到,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虑。

【答案】董生勉乎哉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答案】D

6、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语气和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

B.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合”,这表面上是赞扬他,其实是为了先扬后抑,他与藩镇“合”只能说明他丧失了仁义。

C.“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是提醒董生应当处理好他与唐王朝的关系。

D.文章寥寥一百五十字,层层转折,意在言外,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气长,确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答案】A

(二)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答案】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答案】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答案】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献花(0)
+1
(本文系xl9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