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
2012-06-27 | 阅:  转:  |  分享 
  
无机推断题复习

(一)基本思路

C2H6O、Br2、Hg、等 颜色 有色气体: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体:SO2、NH3、HX(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C2H2、NO。 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有色固体:(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S2、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CuSCuS2;紫(黑)色固体:KMnO4、I2;(紫)红色固体:CuFe2O3Cu2Oe(OH)3Cu;蓝(绿)色固体:Cu(OH)2CuSO4·5H2O。 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浅)黄色沉淀: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Fe(OH)3;④蓝色沉淀:Cu(OH)2;⑤黑色沉淀:CuS、FeS。

2.物质的特征结构

10电子微粒可能为 N3-、O2-、F-、OH-、NH2-、Ne、CH4、NH3、H2O、HF、Na+、Mg2+、Al3+、NH4+、H3O+等。 18电子微粒可能为 K+、Ca2+、Ar、F2、SiH4、PH3、H2S、HCl、H2O2、N2H4CH3CH3

CH3FCH3OHHS-、S2-、Cl-、O22-等。 14电子微粒可能为 CO、N2、C22- 常见的正四面体结构有 甲烷、CCl4、白磷、NH4+;三角锥形有NH3;直线型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CO2。 H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常见元素中半径最小的是H。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 H、Be、Al、Ge等。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或3倍的元素一定在第二周期 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是 金刚石和晶体硅

3.特殊的反应现象

燃烧 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浓烈黑烟)。 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 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 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NO 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 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变化,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 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含NH4+ 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可能含:CO32-、HCO3-、SO32-、HSO3-(S2-、HS-)等

4.特征反应(中学)

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金属单质:Al (2)两性物质: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氨基酸等。 (3)弱酸弱碱盐:如(NH4)2CO3、CH3COONH4等。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Ca(HCO3)2、AaHSO3等 固体加热后不留残渣的物质 I2、NH4Cl、(NH4)2CO3、NH4HCO3。 常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Na、K、F2、Na2O2、CaC2。 有MnO2参与的化学反应 (1)2H2O2MnO22H2O+O2↑ (2)2KClO32KCl+3O2↑ (3)MnO2+4HCl(浓)△MnCl2+2H2O+Cl2↑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2KmnO4△K2MnO4+MnO2+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 (NH4)2CO3△2NH3↑+H2O↑+CO2↑ 4HNO3H2O+4NO2↑+O2↑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铵盐与碱反应,如NH4Cl与Ca(OH)2 Cu、C等与浓H2SO4或硝酸的反应 Na2CO3、NaHCO3、Na2SO3、NaHSO3等与强酸反应。 电解饱和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 Cl2与NaOH[Ca(OH)2]反应 5.置换反应的类型

置换反应的类型 1.金属→金属

如Fe+Cu2+Fe2++Cu,2Al+Fe2O3Al2O3+2Fe 2.金属→非金属(1)固态金属气态非金属

如:Zn+2H+Zn2++H2↑,2Na+2H2O2NaOH+H2↑,

3Fe+4H2O(g)△Fe3O4+4H2

(2)固态金属→固态非金属



如:2Mg+CO22MgO+C 3.非金属→非金属(1)固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



如:2C+SiO2Si+2CO↑

(2)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



如:C+H2O(g)CO+H2

(3)气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

如:Cl2+2KI2KCl+I2,Cl2+H2S2HCl+S↓

O2+4HI2I2+H2O

(4)气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

如:2F2+2H2O4HF+O2

(5)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

如:Cl2+2HBr2HCl+Br2 4.非金属→金属

如:C+CuOCu+CO↑,3H2+Fe2O32Fe+3H2O 6.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

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 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分步氧化如下:

ABC 1、掌握一些特别的连续变化关系

(1)









(2)A—

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NH4HSO3 2.NH3NONO2 3.N2NONO2 4.CCOCO2 5.NaNa2ONa2O2 6.RCH2OHRCHORCOOH 7.特殊的反应条件

放电 N2+O22NO;3O22O3 光照 H2+Cl2HCl;2HClO2HCl+O2↑;

4HNO34NO2↑+O2↑+2H2O 催化剂 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2SO2+O22SO3;

N2+3H22NH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H3CH2OH+O22CH3COOH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⑵铵盐:

8.化合价变化

变价元素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是推断题的命题角度之一,常考到的元素有:Cl、S、N、C、Fe等。

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或1:1的特殊化合物有:Na2O、Na2O2类,H2O、H2O2类,CaC2、C2H4、C2H2、C6H6类。

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除了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铝三角”、“铁三角”等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转化关系,例如:

H2HClHNO3

H2OH2OH2O

O2Na2ONaOH NaNa2ONaOH

NaClNaClNaCl

Cl2HClMgCl2 MgMgOMgSO4

MgCl2MgCl2MgCl2(或把Mg换成Cu)

Cl2HClBaCl2

11.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

工业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工业合成氨 N2+3H22NH3 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制镁、铝 MgCl2Mg+Cl2↑;2Al2O34Al+3O2↑ 工业制玻璃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工业制粗硅 SiO2+2CSi+2CO↑

二、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Br2、Hg;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

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气态化合物:氧化物:COCO2NONO2SO2

氢化物:C2H2NH3H2SHX

(并从特殊颜色﹑气味﹑相互反应等方面总结)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Mg3N2、Al2S3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AlO2-+OH-、Ba(OH)2+H3PO4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制氧气等。



一.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3)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

(5)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2H+=S↓+SO2↑+H2O(Na2S2O3+H2SO4)

(6)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并产生淡黄色沉淀:2FeCl3+H2S=2FeCl2+S↓+2HCl

(7)通CO2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浓苯酚钠、NaAlO2



2.基本反应:

(1)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

单质

化合物

双水解:



(2)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①单质:Al、Si

②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如:Al3+Al(OH)3AlO2-

③A—



(3)置换反应:

①金属→金属

②金属→非金属



(4)分解反应:



②硝酸盐

(3)电解反应:电解





二.非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非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2.置换反应:

(1)非金属→非金属

(2)非金属→金属

3.归中反应:

2H2S+SO2=3S+2H2O

4NH3+6NO4N2+6H2O

4.分解反应: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铵盐



5.特征网络:

通式:











6.特征反应

⑴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②铵盐: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三角转化关系:





【考纲要求】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氯元素的知识网络1.分清氯水、溴水的成分,反应时的作用和褪色的原理。

氯水中正因为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使其成分复杂且随着条件的改变,平衡发生移动,使成分发生动态的变化。当外加不同的反应物时,要正确判断是何种成分参与了反应。氯水中的HClO能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反之,也有许多物质能使氯水、溴水褪色,发生的变化可属物理变化(如萃取),也可属化学变化,如歧化法(加碱液)、还原法(如Mg、SO2等)、加成法(加不饱和的有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虽然发生化学变化,但仍生成有色物,如Br2与Fe或KI反应。

2.区分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仪器、操作以及适用范围与其他物质分离方法不同。

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众多方法之一。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定的前提。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萃取是根据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一般萃取和分液结合使用。其中萃取剂的合理选择、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与过滤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明确区分等是此类命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命题以选择何种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后呈何现象、上下层如何分离等形式出现。解题关键是抓住适宜萃取剂的条件、液体是否分层及分层后上下层位置的决定因素。分液操作时注意“先下后上、下流上倒”的顺序。为确保液体顺利流出,一定要打开上部塞子或使瓶塞与瓶颈处的小孔或小槽对齐,与大气相通。



二、碳族元素

【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

1.CO2通入NaOH溶液的判别错误。

CO2通入NaOH溶液的反应与CO2气体通入量有关。当CO2通入少量时生成Na2CO3,当CO2通入过量时生成NaHCO3,CO2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既有Na2CO3又有NaHCO3。因此推断产物时一定要注意CO2与NaOH间量的关系。

2.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

在Na2CO3溶液中滴加HCl,CO32-先转化为HCO3-,再滴加盐酸HCO3-转化为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

3.CO2通入C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的分析错误。

可用反证法:如能产生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l2+H2O=CaCO3↓+2HCl。因CaCO3溶于盐酸,故反应不能发生。因为CO2只有通入中性或碱性溶液才能产生CO32-,并同时产生部分H+,若原溶液无法消耗这部分H+,则不利于CO2转化为CO32-,也就无法与Ca2+形成沉淀。若要使CaCl2与CO2反应生成沉淀,就必须加入部分碱溶液中和CO2与H2O反应而产生的H+。同理,该思维方式适用于CO2、SO2通入CaCl2或BaCl2溶液。

4.不要把Na2CO3+SiO2Na2SiO3+CO2↑与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相混。前者是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式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而后者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交换条件,两者均不发生反应。

三、氮族元素

【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

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不全面。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OH-、NH4+,所以氨水具有弱碱性。注意以下两点:

(1)氨水遇Al3+、Fe3+、Mg2+分别可以生成Al(OH)3、Fe(OH)3、Mg(OH)2.H2O+SO2=NH4++HSO3-是错误的。

2.NO、O2被水吸收的分析错误。

NO、O2被水吸收实质上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3NO2+2H2O=2HNO3+NO。生成NO还可以继续氧化,生成NO2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应。如无任何气体剩余,最终产物应为HNO3,恰好反应的量的关系:4NO+3O2+2H2O=4HNO3,实际反应中可以有NO或O2剩余,但不能两者兼有之。

3.氮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是硝酸的酸酐。掌握酸酐的判断方法。NO2与溴蒸气不能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

4.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SO32-氧化为SO42-,将I-、Br-、S2-氧化为I2、Br2、S。

5.检验NH4+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必须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否则不一定有NH3放出。

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

1.掌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

本章中出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石、

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矾盐。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记忆其化学组成有帮助。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较,以便清楚地区别它们。

2.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主要是框图型)。

牢固掌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避免死搬硬套。对于框图型等推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范围。推断时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用途等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切入口。

3.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

SO2和Cl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次氯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SO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











4、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

2.抓住重点,编织网络

(1)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如下:







(2)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如下:





(3)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如下:





(4)Fe(II)和Fe(III)的转化





三、思维方法

可以是正向思维,即从前向后推导,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即根据特征先确定后面的物质;还可以从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导,究竟按哪一种思维方式,应根据题干信息和框图信息找出的突破口的位置确定。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种

1.寻找特征反应和特殊现象法

能表现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往往具有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产生特殊现象。例如,焰色反应呈黄色是钠元素的特性;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铜;遇碘显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该现象也常用于判断碘的存在);固体单质溶液白色沉淀先灰绿色后变为红褐色,是铁及其化合物所特有的现象;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是SO2;NO遇到氧气变红棕色;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等等。这些都是特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2.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

由于某些推断题的结论只有较少的可能性,因此可将每种可能的结论代入题内尝试,即可找出正确答案。或记住一些重要的转化关系,答题时,将试题框图形式与记住的转化关系对比,寻找相似关系,常使复杂的推断变得轻而易举。

3.利用层层推进法

根据题目的明显条件(突破口),先推出第一层的结论,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逐一推导,将较深层的结论一一推导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推断题。

4.利用高频信息法

化学推断题中通常有一种元素或物质出现的频率特高,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交联关系,其他元素或物质的推断都依赖于它,这样的元素或物质的推定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5.变换思维角度法

解题时要随问题和情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如变常规思维为突跃思维,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变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等。

6.利用逻辑推理法

解答框图题的过程(甲物质向乙物质转变;丙问题向丁问题转移;反应物向生成物的不断趋进;条件向结论的曲线运动)是一个推理判断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规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逻辑推理,搞清网络中体现的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等,善于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求得准确答案。



四、典例精析

(一)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

例:(2007年四川卷)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思路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和“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可先确定I为Al,K为NO2;第一条线索由反应①入手可知:A是SO2、B是SO3、C是H2SO4,D是Fe2O3,反应⑦为铝热反应,则产物G是Fe。第二条线索是由K是NO2入手,推出L是NO,J为HNO3,M是Fe和HNO3反应得到的产物,可能是Fe(NO3)3或Fe(NO3)2,而根据M与C溶液反应可生成NO气体,可断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M只能为Fe(NO3)2溶液;第三条线索是Fe(NO3)2(M)与H2SO4(C)反应得F为Fe(NO3)3,E为Fe(OH)3,到此框图中的物质全部推出。

[答案](l)四(或4)、VIII;(2)l:2;(3)③;

(4)3Fe2++NO3-+4H++=3Fe3++NO↑+2H2O

(5)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此题以物质的性质入手进行分析,抓住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等)。先确定个别物质,再根据框图寻找线索进行推断。如上题中的物质I和K就用此法确定。

(二)物质结构理论推断题

该类试题常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有联系,通过阅读第一条信息,往往有多种可能答案,但把多条信息综合考虑就可逐渐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唯一答案。

例: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F六种粒子,其中只有C、D是分子,其余四种均是离子,且每个微粒中都含有10个电子。已知A、E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六种粒子间有下列关系:

①A、B两种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C、D两种分子;

②通常状况下C的聚集状态为气态,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1molB离子与1molE离子作用可生成2molD分子;

④向含F离子的溶液中加入C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溶液过量沉淀也不消失,若加入含大量B离子或大量E离子的溶液,沉淀W都会溶解。

(1)微粒B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粒子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粒子F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过量C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含大量B离子的溶液:

(3)六种微粒中的两种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复盐,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滴加浓苛性钠溶液,依次产生的现象有: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沉淀逐渐增多c.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d.沉淀逐渐减少e.沉淀完全消失

该复盐的化学式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解析:由②可知C为NH3,根据A、E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可知A、E分别是NH4+和H3O+中的一种。由①和③可确定A为NH4+,B为OH-,D为H2O,E为H3O+。白色沉淀W不溶于过量的氨水,却既溶于“酸”又溶于“碱”,那么F离子只能是Al3+

答案:(1)[H]-;水合氢离子;第三周期ⅢA族

(2)Al3++3NH3·H2OAl(OH)3↓+3NH4+;Al(OH)3+OH-AlO2-+2H2O

(3)NH4Al(SO4)2;NH4Al(SO4)2NH4++Al3++2SO42-

(三)综合型推断题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F的化学式是;

H的化学式是,L的化学式是

(2)写出实验室制取I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G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该物质与G在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是。

(4)已知工业上生产0.1molB放出4.62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反应C+E→G+F中,每生成1molG转移mol电子。

解析:B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B为NH3;N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应为H2SiO3(或H2SiO4);根据B+GI,I+GJ,G为气体单质,B为NH3,可以判断G应为O2,I为NO,J为NO2;化合物E与C、D反应都能产生O2,则E为Na2O2;C、D分别为CO2和H2O,F、H分别为NaOH、Na2CO3;由J(NO2)+CK,故C应为H2O,K为HNO3;M可由NaOH或Na2与L反应得到,M与K(HNO3)反应生成HSiO3(或H4SiO4),故M为H2SiO3,L为SiO2由L+HM可确定H为Na2CO3,因此F为NaOH,C为H2O,D为CO2。最后由ANH3+H2O+CO2,可以确定A为NH4HCO3或(NH4)2CO3.

答案:(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NaOH;Na2CO3;SiO2

(2)3Cu+8H++2NO3-3Cu2++2NO↑+4H2O

(3)O3;具有氧化性

(4)N2(g)+3H2(g)2NH3(g);△H=-92.4kJ·mol-1

(5)2







小结:

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物质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理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借助推断题的形式表示如下)。













无机推断题经常人为制造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走入“思考的误区”,应对“陷阱”的良策一般是:①做完题后一定要代入验证;②给“陷阱”假设后,推不下去时及时回头,切忌“一头撞死”。另外,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推断题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图中关系推断:









(1)化学式XAB

(2)写出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法和法。

2分)有X、Y、Z三种单质,X是金属,常温下Y是液体,Z是气体,反应关系为:













(1)据此推断X、Y、Z的化学式为: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_。

(2)C+Y→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元素的核电荷数小于36,它是不是主族元素,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

(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n(B)=1∶2完全反应生成G

(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3)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n(C)∶n(D)=1∶3完全反应生成E

请填空:

(1)物质B是,物质D是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4.(10分)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生成甲、乙、丙(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而B跟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下反应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5.(14分)A、B、C、是单质,X、Y、Z、H、J、L是化合物,组成B的元素是绿色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且B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X和J,X和J均为固体,X水

解可生成两种碱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有下图所所示的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L单质C。

(2)物质Z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在常温下用气体密度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值比理论纸值偏(填

“高”或“低”),其原因是。

6.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D、E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巳略出。

















(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剂。

(3)完成F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A是_______;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A是_________。若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等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

7.已知a、I、e为三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粒子代码 a I e 原子核数 单核 四核 双核 粒子的电荷数 一个单位正电荷 0 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A由a、e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

②I溶于G。

(3)在通常状况下,若1gC气体在B气体中燃烧生成H气体时放出92.3kJ热量,则2molH气体完全分解生成C气体和B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17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2;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D和E的原子序数和为30;在元素周期表中,C是E的不同周期邻族元素。

五种元素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甲、乙、两、丁四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化合物中各元

素原子个比 A:C=1:1 B:A=1:2 D:E=1:3 B:E=1:4 (1)写出元素符合:BE

(2)A元素某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该核素的核组成符合为。

物质丁的分子为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氧化产物是。

(4)已知有机物乙的分子为平面结构,碳氢键间的夹角约为120°,实验室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丙的水溶液呈酸性,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和难溶物,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9.A、B、C是常见单质,X、Y、Z是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若X为CO2,则:

反应①;

反应②。

(2)若X为Fe3O4,则:

反应①;

反应②。

10.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B、D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物质,F溶液呈强碱性。(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F溶液时必须注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有示有则填写,无则不填写)(4)写出F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A、B、C、D是四种人们熟悉的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化合物,它们所含的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下列关系(反应条件均未注明)

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E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N进一步发生如下变化:E+3N→3A+2B(1)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常温下,A和B转化为C的途径是什么?(2)假设在上述转化中无损耗,如有0.1molE生成,求A和B转化为C时能产生多少克单质N?

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Y的摩尔质量比Z小16,乙与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比D的小2,B与X的摩尔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各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丙、B的分子式分别为、。

(2)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

(3)E与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3、已删除

14.(14分)某无色溶液,其中有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下:Na+、Ag+、Ba2+、Al3+、AlO、S2-、CO、SO、SO,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甲是____________,

沉淀乙是__________,

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甲成分可能有哪几种?(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多填要扣分)

1 2 3 4 5 6 (5)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元素的化合物,甲、乙、丙均为单质。



















(1)若A是CO2,甲能在A中剧烈燃烧①化合物B的电子式为,

单质丙分子式;②现有下列药品和制气装置:实验药品:a.氯酸钾b.大理石

c.过氧化钠d.二氧化锰e.甲酸f.浓硫酸g.稀硫酸h.浓硝酸i.双氧水j蒸馏水

选择上述所给的一些药品,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气体丙,制取CO2应选用的药品是,制取气体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A、B、C均为溶液,单质乙在常温下为液态,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写出A与甲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8分)A、B、C、D是中学化学中四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在标准状况下,它们之中有三种呈气态,只有一种呈固态。B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甲、乙、丙、X、Y五种物质都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A、B、C、D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



且知以上物质的所有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乙与氢氧化钠按物质的量之比1:3恰好完全反应,则乙的化学式是。

(2)图中的化学反应共有个化合反应,个氧化还原反应。

(3)Y与甲反应生成乙和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17.(6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B是_____________。

(3)图中除反应①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______和_______(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且组成它们的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35;A-G是七种常见化合物:上述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其它生成物略)。



















试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D的名称是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

(3)写出①、②两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9.(13分)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写出丁和戊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有关化学用语解释:

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乙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溶液+丙溶液→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Y、A、B、C、D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化合物,且有如下转化关系。气体C的式量比气体X的式量大2,产物中水已忽略。



回答下列问题:

(1)X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转化过程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有(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气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得的数值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差异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删除

22.(9分)下图①到⑩分别代表反应中的一种物质,且它们均为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1)①的化学式为,⑤和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1)NH4HCO3NH3H2O

2)2CO2+2Na2O2=2Na2CO3+O2↑

(3)排水向上排空气

2.(8分)(1)X-FeY-Br2Z-H2(各1分)(2)2Fe2++Br2=2Fe3++2Br(2分)

(2)不是(1分),因X是前四周期元素。且在A和C中显示不同正价。(2分)

3.(1)Mg(镁),H2(氢)(每空1分,共2分)

(2)3Mg+N2Mg3N2(2分)

(3)O2+2NO2NO2(2分)

4.(1)HF、H2O、NH3、NO(每空1分)

(2)2F2+2H2O==4HF+O24NH3+5O2==4NO+6H2O4NH3+NO==5N2+6H2O

5.(14分,每空2分)(1)NOH2(2)三角锥型(3)3Mg+N2Mg3N2

(4)4NH3+5O24NO+6H2O(5)高NO2分子相互反应有N2O4生成(2NO2N2O4)

6(1)HCl、Fe(2)催化氧化)(3)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4)KClO3H2O22:1

7.(1)B.Cl2J.NO(2)①H++ClO-=HClO(3)NH3+H2ONH3·H2ONH4++OH-(4)2HCl(g)=H2(g)+Cl2(g);△H=+184.6kJ·mol-1

8.(1)B:CE:Cl(2);非极性

(3)O24)CH3CH2OHCH2=CH2↑+H2O

(5)Al3++3HCO3—=Al(OH)3↓+3CO2

9.(1)、2Mg+CO22MgO+C,C+2CuO2Cu+CO2

(2)、3Fe3O4+8Al9Fe+4Al2O33Fe+4H2O(气)Fe3O4+4H2

10.(1)AgCl(2)NH3+HCl=NH4Cl(3)①防止氨水过量②随用随配

(4)[Ag(NH3)2]++Cl-+3H++OH-=AgCl↓+H2O+2NH

11.(1)A∶H2OB∶CO2C∶淀粉D∶葡萄糖6CO2+6H2OC6H12O6+6O2,(2)上式再结合C6H12O62C2H5OH+2CO2,可得关系式:C2H5OH~3O2故生成氧气的质量=0.1×3×32=9.6(g)



(3)丙,可能BaSO4

(4)

H2S SO2 CO2 H2S、CO2 SO2、CO2 (5)、、、

15、(10分)(1)①Mg2+[O]2-,O2

②,bhj,2Na2O2+2H2O=4NaOH+O2↑

(2)2Cl2+2Fe2++2Br-=4Cl-+2Fe3++Br2

16.(8分)

(1)H3PO4(2)5;4(3)PCl5+4H2OH3PO4+5HCl(每空2分)

17.(8分)

(1)H2(2)H2O(3)②,④2NaCl+2H2O,2Ca(OH)2+2Cl2=



25(1)Na2O,D亚硫酸钠;(2)(3)①2SO2+O2=2SO3,②2Na2O2+2H2O=4NaOH+O2;。

19.答案:(1);;;

(2)NaHSO4=Na++H++SO42-;CO32-+H2OHCO3-+OH-

(3)2H++CO32-=H2O+CO2↑;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20.(1)略(2)MgC

(3)C+4HNO3===CO2+4NO2+2H2O

(4)2NO2N2O4



















-12-





AgCl



NaCl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①H2+Cl2=2HCl

②2P+3Cl2=2PCl3



非金属



①2Fe+3Cl2=2FeCl3

②Cu+Cl2=CuCl2(生成高价)



高温



金属



还原性

化合物



推断题



明显条件



反应特征



隐蔽条件



抓关键



(突破口)



结构特征



推断



现象特征



其他特征



结论



检验



I



A



C



K



D



F



J



N



M



G



H



B



L



E



+G



C



催化剂



高温







+G



高温







高温



点燃



高温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放电



光照



放电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电解



电解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催化剂





高温



光照



光照



MnO2



MnO2





MnO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Cu





电解



H2S、HBr、HI



KMnO4、电解



氧化性



Ca(ClO)2



Cl2

(黄绿色气体)



AgNO3



Na



电解



H+、CO2







Ca(OH)2



AgNO3



CHCH



加成



Cl



CH2=CH



取代



C2H5Cl



C2H5OH



Cl2



AgCl



MnO2



Ag+



Cl-



CO2



NH4+



H2O



H2



CaCO3



NH3



OH-



Zn



H+



HClO

(强氧化性)



HCl



①2Fe2++Cl2=2Fe3++2Cl-

②2I-+Cl2=I2+2Cl-

③S2-+Cl2=S↓+2Cl-

④SO2+Cl2+2H2O=H2SO4+2HCl

⑤8NH3+3Cl2=N2+6NH4Cl



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HCOOH

CO↑+H2O



作干燥剂



H2S



NaOH



酸性



浓H2SO4170℃



不显红色



硝化反应:C6H6

酯化反应:C3H5(OH)3



有机物



①与金属反应:Cu

②与非金属反应:C、S

③Fe、Al在冷、浓HNO3钝化

④Pt、Au能溶解于王水(浓HNO3:浓HCl=1:3)

⑤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Fe2+、SO2、H2S、HI



Cu、Fe2+、、I-



HCl



Cu



H2O



SO2



O2



NH3



O2(放电)



H2加热加压



Cl2、CuO



Mg3N2



H2O



Δ





HCl



NaOH



AgNO3



NH4Cl



Ag(NH3)2+



NO2



NO



N2



NH3



NH3.H2O



H2O



N2O4



Mg



NaOH



NaNO2



HNO3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4HNO3(浓)==4NO2↑+2H2O+O2↑



O2(高温、催化剂)







HF



SiF4



H2O



Cl2



H2



SiO2



SiO2



CaCO3



O2、FeO



SiC



H4SiO4



SiCl4



Na2SiO3



SiO2



Si



高温



CH4



Na2O、NaOH



CaCl2

Ca(OH)2



Na2CO3



CO2



CO



CaO



C



Na2CO3、Δ



Δ



Ca(HCO3)2



CaO



Ca(OH)2



CaC2



H2O



H2O



CaCO3



CO2+H2O



C



CuO、O2

Fe2O3



HNO3、H2SO4、O2、



O2



Mg



HCl、FeCl3、SiO2



NaOH



C



NaOH



H+、CO2+H2O



H2SiO3



CO2



制苯

磺酸



C2H5OH



O2

Cl2+H2O



FeS



H+



2H2S+O2(少量)=2H2O+2S2H2S+3O2(过量)=2H2O+2SO2



可燃性



①2H2S+O2=2H2O+2S↓

②H2S+I2=2HI+S↓

③H2S+2Fe3+=2Fe2++2H++S↓

④H2S+H2SO4(浓)=S↓+SO2+2H2O

⑤3H2S+2HNO3=3S↓+2NO↑+4H2O



强还原性



H2S=S+H2



不稳定性



H+



Na2S2O3



3S+6KOH=2K2S+K2SO3+3H2O



氧化性

还原性



S



H2+S=H2SFe+S=FeS2Cu+S=Cu2S(金属为低价)



氧化性



还原性



S+O2=SO2S+2H2SO4=3SO2↑+2H2O



①SiO32-+SO2+H2O=H2SiO3↓+SO32-

②CO32-+SO2=CO2+SO32-

③HCO3-+SO2=CO2+HSO3-

④SO32-+SO2+H2O=2HSO3-



酸酐



SO2



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特性



①2SO2+O2====2SO3

②SO2+Cl2+2H2O=H2SO4+2HCl

③SO2+2Fe3++2H2O=SO42-+2Fe2++4H+

④使KMnO4溶液褪色



强还原性



①3Mg+SO2=MgS+2MgO

②2H2S+SO2=3S+2H2O

③2S2-+3SO2=3S↓+2SO32-



弱氧化性



氧化性与还原性



H2SO4



Na2SO3



FeS2



H+



NaOH



I2



CuSO4



CO2



钝化



HI



Cu



C



Fe、Al



催化剂+脱水剂



与Ca3(PO4)2

制H3PO4、

过磷酸钙



脱水性



吸水性



强氧化性



磺化剂



Na2SO4



H+



C2H4↑+H2O



通入Cl2



加热至沸



通入SO2



品红溶液



褪色



红色



褪色



加热至沸



通入Cl2



立即变红随即变为无色



很快变成红色



紫色石蕊





通入SO2



X



OH-



H+



A



B



C



B



Na2O2



D



E



F



G



Fe

微热



B



E













+丙



























































































































X





















A























C























Y























B























Z























D























+丙



+丙



+丙



+丙





















+丙























+丙



















































































+丙



















































































+丁



















































































+丁



















































































E



















































































F























































































C



A







A



B







不足量丙



足量丙







B



E











C



F



A



DD



G



H2O













B



















浓硫酸









献花(0)
+1
(本文系玲姐的资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