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序
二零零九年十月三日,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正值六十国庆,我自校归乡,居家八日,得所见所闻农村人生之辛酸,忆往昔经历,感慨万千,始觉农村之朴实自然,悲楚之情油然而生。故作此篇,抒予心怀。
二零一零年十月真的很寂清。这是我来到大学的第二个月,每天除了上几堂课外,真是烦人。可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总得找些事情来做吧,这才想起开学时带来的“古董”。
随手一翻,我的目光便停留在二零零九年十月三日。我试着想要记起些什么,可记忆里一片空白。于是,我取出——带来的“古董”——一本小册子。这是我夹在日记本里的一篇小随笔,叫《中秋》。一想到今年八月十五没能回家,心里多少有些落寞,便想写点什么。
我把《中秋》给朋友看了一下,他试着问了问:“你想家了?”我沉默不语。许久,抬头看看晚霞中的天空,那里有一行南飞的鸿雁。
盼节,朗月空明童子梦
“在农村,中秋不是节。”父亲常常这样说。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盼秋月——当月一点点变圆的时候——中秋也就到了!为什么盼呢,是为了得到一块月饼,或是一些糖蜜果子?我实在是想不出,这毕竟是佳节嘛!神秘的节日总是让我们充满好奇,即便我们什么都得不到。
而更多时候,当月圆了我们依旧两手空空时,方才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中秋的礼物和祝福,难免心中觉得委屈,甚至落下晶莹的泪花。美好只能存于幻想,现实却是要跟着父母劳碌在收获的田野:或摘——金色的豆,绿色的豆,红色的豆;或牵着——一头黄色的牛,黑色的驴,棕色的骡,白色的羊吃草;或是掰玉米,刨花生,偶尔翻开土层看那噌噌长的红薯块茎,想起那大叔烤箱中香喷喷的地瓜,不觉间流出了口水……
中秋,一年一度的中秋,只能成为幻想的中秋,只能成为劳碌、收获、富有的中秋。这一切却烙在多年以后我的心灵深处。
现在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就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那时多好呀!可时光总是这般匆匆,我不禁问了问自己,我得到了什么,这么多年?
如果说我不曾求学,那么我肯定成家了。可以过着农村那种纯朴和天然、倦疲和抗争的欢快。生活正是有了酸甜苦辣、有了疲极与不屈才彰显出人的个性。
我多么希望我依然是多年前那长不大的孩子!
思节,多年离乡月更圆
为了离开农村,不再过那与黄土打交道的日子,我不得不踏上那家长为我准备好的求学之路。从此过了多年异地羁旅生活,故乡却一日日在心中亲切起来。
走的时候,觉得很是自豪。在外面认识的人多了,乡情也就逃得无影无踪;看过了城市的灯火通明,也就忘了故乡那台黑白电视机前挤满了的伙伴;看惯了各种各样的舶来节,传统节日也不在充满童年的魅力。就像中秋——我已经记不得上一次过中秋时的情景了。不知不觉,我有点不认识自己的感觉。
今年中秋得以在家中过,分外觉得杜甫的那句“月是故乡明”是如此的真切。才十三四,月已能笼照,十五呢?乡之月当是怎样的明?渐近的脚步,让我看到乡的面貌,依旧如此亲切。不止我、农村的人、农村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这个纯朴与天然。我忽然想起父亲的那句话来,“在农村,中秋不是节。”索然生出些悲情来。
故乡的月,中秋你可好?
今年的中秋佳节,我是在学校过的.集体的茶话晚会,也显得有些寒碜。同学们现场自编的节目本来就不多,再且一而再的表演很是无聊。
当月至中空,同学们从综合教学楼前的广场三三两两的说笑着走开时,我更显得有些凄哀。冷冷的月光,我的思绪飘向远方:年至七旬的父母,我不在家,田中的玉米可曾收好?
乡节,故里家家收似月
中秋正值收、播农忙。(也许这正是中秋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和发扬的所在吧!)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农人们还在田间忙碌。玉米熟了,该收回家了吧;大豆黄了,该割了吧:花生的叶子锈的铁一般,快快刨吧;石榴笑的红通通的,有些竟裂开了嘴,再不收回家,红宝石便会被蜂儿、蝶儿偷去了呀;棉花一片片,洁白的花儿开了一地;柿子金黄金黄,却要防着那些贪吃的鸟儿……夕阳西下,偷偷躲到山的那一边去了,天幕暗了下来,这时农人才依依不舍的收拾农具,该回家了啊!
收回家的东西还不能好好享受这丰收的喜悦。更忙的事情还在后头呢!小麦是个娇生的娃儿,土地当然要精耕细作。要是黄土地,耕耙之后,松散如面。这样确实是农人最为安心和欣慰的事情。可故乡更多是红壤,耕耙过后,依旧是大大小小的泥块,抓一把在手如碎石。这使不少农人倍感头痛(但你也不必担心,农人自有他们的办法)。种下小麦却不是万事大吉,他们一边祈求上苍下些雨吧;若天不下雨,牲畜便派上用场。农人会套上辘锤,用牲畜一趟一趟的压地。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水分(你是否看到五千年耕田历史的智慧,这当是何等伟大的思想家和实干家才能想象的出来的呢?)
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今年忙的连十五都没过。别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或是以为他在夸大他的说法。这是真的,在农村!
我想起几年前我家养的那头黑毛驴,它是有感情的。
那时,需要拉水,拉玉米,以及压地都用得着它。它很温顺,记得我刚上学时,还没它高。我便可以牵着它去耘地了。再大一些时,我便能套上它拉庄稼了。直到我上初二时,父亲把它卖给邻村的一位农人了。那是秋后,我伤心了好几天。听说它挣开缰绳跑回我家来了,可惜我没见到,从此就没了它的消息。
现在我家还养着一头毛驴,也是黑的。我总以为是它又回来了。我想,它肯定知道:父母老了,家里的重活儿还都用得着它。
非节,乡音百转月更冰
农村的晚饭不可以用丰盛来概括。即便再忙,也会有汤、有菜。他们知道只有吃的滋润,他们才安心、才有力气干下一天的活儿。你别以为这是为他们自己准备的晚餐。农人的晚餐最多是一碗白开水、一卷煎饼、煎饼中卷些韭菜花或是一根大葱,这样的准备已经很难得了。饭后,他们便会耐心的给畜禽拌食、添水,一番精心的照料。这晚餐可够丰盛?牲畜还要出更多的力,怎能不这般照料?
尔后,他们也会酥软的躺下来,这时月亮尚未升至中空,男人们则打着鼾声入睡,他们实在太累了。宁静的夜空,繁星点点,偶尔会飘荡着一两声笑语,这便会引出藏在枝梢后的,那满心好奇的月儿。月儿知道:这定是女人们又谈起了那不知讲了多少遍地自家旧事。讲的人乐意,听的人也就觉得新鲜。是的,夏秋之际,月夜乘凉的女人总喜欢翻出她们家的趣事。方正这般想着,声音戛然而止,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这便冷落了天空中那轮朗照的明月。
你看,朗朗的夜空,星光也淹没在月色之中,只留下几颗较亮的。那如玉盘高挂,当是怎样的圆呀!月光皎洁的撒了一地,孤零零的回味那无尽的趣儿!鼾声此起彼伏,像是在进行一场欢乐而丰收的演唱会。这时蟋蟀、鸣虫也会加入这场盛大的宴会。月儿又岂会感到寂寞。
月儿想:这毕竟是中秋嘛!
我想起童年,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在玉米堆中垒起一个半米多高的堡垒。一排排的玉米磊成长方型。就这样,我们躺倒里面一睡到天亮。
似节,偶得半日月三人
在农村,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在劳苦中度生。你可以看那悠闲自得,你可以看那欢欣纯真,你可以看那牵手羞涩。
村西南隅的古石墙前,坐着些宛若木雕、须发稀疏全白的老人——晒太阳。热了也会到墙西那条小河的堤畔,这里长满了杨树。他们完全不需要劳作,可谁又有他们出过更多的力呢?你再看那些嬉戏的孩子,怕也只有他们这群还光着身子,抱着月饼、果子,满街跑的小家伙们才知道:哦,中秋到了!
农村并不缺少爱情,也许你会发现有种浪漫只有在这里才显得真切。热恋中的男男女女是可以在中秋放半天的假。他们少去逛街,或许他们认为爱情不需要喧嚣,手牵着手在清幽的山谷中说那些甜言蜜语(你若置身山谷,会发现山石上有不少成双成对的名字,这就是他们最简单而纯洁永恒的爱情)。这天夜里,他们会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小河畔。时间怎能不停下来呢?他们这般想。
当这一切都沉寂于梦中,有谁又能说,这一切不是真的呢?
记得,我小的时候,喜欢呆在一位我得叫她王大娘的老人身边。听她讲那些她年轻时经历的“传奇”。
有时她说:“我年轻时有一次去大寨田拾柴。走到一座坟前,看到石碑角处有一条老粗的蛇。正在向里钻,我就一把扯住蛇尾巴向外拉,结果你可知?蛇被扯成两截了。我知道它要是吃了接骨草(小时我总以为那是很神奇的药材),头尾相合,就会回来报仇。我便把蛇尾砸烂埋得老远。等我拾柴回来,只见有半条蛇死在路上,乖乖,仅这一节就有一米长。”听得我心里虚虚,真的佩服她的勇气。
还有一回,她说:“咱村东头那座破庙旁的苦水井边的老槐树成妖了,不少人都在哪里被害死了。”我深信不疑。她又说:“一天半夜,我早起赶集,那是我刚嫁过来不久。当我经过老槐树时,就听到有人说:‘停下来歇歇吧!’声音很苍老,我四下里看了看,哪里有人呀?顿时一阵凉气涌上心头,我哪里敢停,待回到家中就告诉了婆婆。她一听都吓出一身冷汗,好久才说:‘你可真命大,要是停下来就走不了了。’我这才肯定着老槐树是妖。”我和小伙伴们去看过那棵老槐树,它还很茂盛的样子。那也只是远远的看罢了。
现在想想,这还是真的!(一来,我们再不敢跑到大寨田远处;二来,我们谁也没再靠近老槐树下的那口古井。)
是节,乾坤灯星月晓明
在城市,光起高阁间,一轮明月照人间。这当仅仅是他们欢庆的开始吧!
家家应张灯结彩,对月畅饮,把酒问天。如此光景非要通宵达旦,尽兴方好。毕竟是国家法定的节日,人们早已不满足居家看电视般的庆祝了。走亲访友,中秋集会等等开始兴盛起来。但谁又能说,他们真正找到了满足,抑或是填充了心中的空虚?这里的月怕也比不上农村的明亮吧!这里的风怕也不比农村更使人惬意吧!这里的耳朵怕也享受不到农村的宁静悠扬吧……
小时候,我们也喜欢听年轻人讲城市里的中秋夜。因为他们有坛山影院的电影票(可惜我就没能得到一张,现在电影院改成家具城了)中秋这天去看电影,回来给我们讲城市里的灯火繁华。
城市里的花灯到处都是,那简直是一片灯海,讲的人也是如此激动,何况我们?各种各样的花灯,还有踩高跷的,有穿古装耍龙舞狮的,还有那个烟花——是多么多么的漂亮,一下子就能照亮整个地面……说得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其实,我们心中就这么认为,他们去过城里。事实上,我们也向着东方那叫峄县城的地方跑过。看着那簇簇腾空的烟花,即便我们跑的看不到村子来到陌生的地方,烟花依旧在看不到的远方升起。
童年的梦想就是能够像大人一样亲自在中秋这一天晚上区城市里看电影、看烟花……而那个梦想又不知何时遗忘的干干净净。
望节,唯有闲人赏秋月
我常常说自己是农村人,这是真的。但我只是想把自己跟城里人分的清清白白。
我不再属于这片土地,却能享受这浑然天成的夜晚,当庆幸、当窃喜。一个人走在丰收的原野,感受各种果实的芳香,这足以令人陶醉。一个人走在荒凉的山丘上,看夕阳染满天空,不可以不说是壮观。一个人坐在林荫下,不!此时却不可以说是一个人。有月、有影,我又怎能说是一个人?拍拍脑袋笑自己糊涂。我反倒觉得自己并不寂清,影还有,月还在,况有鸣虫相悦。我能听到远远的山涧中那潺潺的溪流声,天边迷迷茫茫的夜空,你看,谁又在翩翩起舞?
独坐月下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尤其是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我就是仙人。
但是今夜,我久久无眠,是谁又剥夺了我这仅有的权利,将我置身于这陌生的天地。哪怕让我在梦中重游故地,我也将会舒心许多。
可偏偏叫我失眠到天亮。
尾声
砰——砰——砰!我猛然惊醒,原来是梦。砰——砰——砰!声音和缓而连续,这当是早起的邻人给拉回家的玉米剥皮呢!天该亮了吧,我开灯一看,三点多了。啊!(农忙时,村里人都是习惯早起下地干活儿的)我又起晚了,看看家人早下地干活儿去了。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中秋?是的。中秋——不是农人的——节!
城市中的人是定然享受不了这农村人的寂清。我也真心奉劝那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请不要带着你们那充满市侩的经济头脑打破这农村的宁静自然。
我并不懂得农村,也不懂他们的心。但我知道,只有他们——那些辛酸的农村人,只有他们才把生活当做生活,在享受中生活,却不为享受而生活。
最美不过佳节,佳节却不如农村一日!那是心灵的洗礼,永远如雨后的百事皆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