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经验
本文自著作《血液注射及输送医学》(InfusionstherTransfusionsmed),1993版,19-24页,作者(H.Mohr,U.Pohl,B.Lambrecht,J.U.Wieding,H.Schmit)
H.Mohr,U.Pohl,B.Lambrecht,来自下萨克森德国红十字协会血液捐献服务机构,J.U.Wieding,H.Schmitt来自哥廷根大学附属医院输血医学部。
注:1.DRKDeutschesRotesKreuz,德国红十字协会的简称。
2.μM微莫,物质的单位。μM/L微莫每升,浓度单位。
序言
从1992年2月起德国下萨克森州红十字协会的血液捐献机构开始销售借助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工艺处理过的新鲜血浆制剂。单个血液捐献者的血浆各自放在塑料器皿中混合亚甲蓝用可见光照射。这项工艺的效率通过一连串模型病毒证明了。迄今为止测试过的包膜病毒(umhuelltenViren)对于光化学法是很敏感的。
光化学法很少或者根本不破坏血浆中蛋白质的活性和免疫性。此外,加入的荧光物质亚甲蓝,本身在临床上用来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所以每公斤血浆1到2毫克亚甲蓝没有大的副作用,也可长时间使用。也就是说,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不能超过大约100毫克。而在光化学法中使用的亚甲蓝,仅为300微克每升(ug/l).这表明,亚甲蓝在光照处理后可以留在血液中。迄今为止的临床应用经验也表明,光化学法处理过的血浆和未使用光化学法处理,也就是新鲜冷冻血浆(FFP)一样。不管是光化学法还是在血浆中残留的亚甲蓝都不会给输血者带来任何违反合同的问题。
光化学病毒灭活
使用麦克公司(Merck,地址Darmstadt,德国)生产的亚甲蓝。在27度的水池中在15分钟以内将血浆解冻,在无菌的条件下,在注射用无菌液(aquaadiniectabilia)中,加入适量浓度为50uM的亚甲蓝无菌溶液。亚甲蓝的最终浓度为1uM(如果没有其他要求的话)。
药品监控
哥廷根大学附属医院的不同科系和汉诺威医科大学针对1991年4月到1992年1月各个血库每日的捐献进行了通用新鲜冷冻血浆和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的应用研究。汉诺威医科大学的伦理委员会为此通过了赞成的表决。此外还通知了联邦卫生局,联邦注册医师协会和哥廷根大学医学系的伦理委员会。此外,调查也针对病患群体通过调查问卷向他们询问3–19个主观和客观的输血反应。
结果和讨论
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制剂的生产程序有别于传统的新鲜冷冻血浆是因为,它多了几道附加步骤:
将在不高于零下30度的血浆在水池中解冻;耗时大约15分钟。
向血浆中加入亚甲蓝,在15摄氏度混合,亚甲蓝的浓度为1uM:每250毫升血浆在无菌的条件下加入5毫升浓度为50uM的亚甲蓝原溶液。
在1小时内照射大约50000单位。将一定数量的血浆袋放在装有日光灯的灯床上同时处理。该设备要用空气冷却,吸走多余的热量。
从图一中得知,光化学病毒灭活处理对于有不同厂商的血袋原材料或者由此生产的血袋全部合适。所有情况被放入的测试病毒(SFV)在5分钟内完全被灭活。
众所周知,亚甲蓝在光照作用下不只和细菌,而且也和血浆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例如,跟纤维蛋白原。值得注意的是,凝固和其他血浆参数功能上的活性通过光照没有重要改变。表格一比较了11个单位的新鲜冷冻血浆和13个单位的病毒灭活血浆的平均活性。显而易见,它们在经过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中通常减弱(这也涉及到曾被激发的参数):当然,凝血因子III和II含量的偏差明显的较小。一个非常敏感的参量是凝血酶时间,它和亚甲蓝的浓度以及照射时间有关。在选定的生产条件(亚甲蓝浓度1uM,照射时间1小时)下大约增长25%(请看图2)。与此相对应的是根据克劳斯方法确定的凝血酶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减小了。血浆中纤维蛋白衍生物的份额由于光照的缘故提高了,当在高于40摄氏度的温度下融化:在血浆中存在1uM的亚甲蓝,光照一小时,纤维蛋白衍生物的浓度提高大约40%(参考书12)。各个最终值也会在没有理想的获得血浆时得出,例如,当血浆在不利的条件下冰封。和纤维蛋白原衍生物的产生的关系可能体现在这个试验结果上,哥廷根大学附属医院光化学处理的前110份血浆,解冻后9个产生了血块。这种现象后来就没有再出现。用于光化学处理的血浆其解冻过程比起传统冷冻血浆更需小心翼翼的控制。
在上述实验中,50名病人仅使用冷冻血浆,124名病人专门使用光处理血浆;25名病人使用上述两种制剂。给出了594单位的冷冻血浆(每个病人平均约8个单位)以及968个单位的光处理血浆(也就是说,每个病人约6个单位)。
使用冷冻血浆的情况下,出现了2次副作用(一个病人之前使用光照血浆却没有出现副作用)。两次副作用涉及一种微弱的红斑。在光化学病毒灭活制剂的应用中1位病人出现了血压降低和麻疹。根据临场医师的意见这种副作用是由不久前的红血球浓度过高引发的。冷冻血浆和光化学灭活血浆在副作用上没用差别。自1992年2月在下萨克森州医院使用光化学灭活病毒血浆的经验确认了这一点。每千份血浆两次副作用的频率并没有异常的升高(关于冷冻血浆的副作用也不存在公开的数据)。也就是说新鲜血浆经过光化学灭活病毒处理没有违反与输血者合同的改变。
表格一传统血浆和光处理血浆对凝血因子和其他血红蛋白活性影响比较
参量传统血浆(n=11)光处理过的血浆(n=13)
和平均值的差 凝血因数III,%109±1595±12-13.4
受激发的部分凝血因数III时间,秒40±441±4+2.1
纤维蛋白原,毫克/分升(1/10升)330±49335±55+1.6
因数II,单位/毫升0.94±0.110.83±0.13-11.3
因数V,单位/毫升1.62±0.241.49±0.37-7.8
因数VII,单位/毫升1.09±0.340.83±0.27-23.9
因数VIII,单位/毫升1.21±0.331.05±0.18-13.3
因数IX,单位/毫升1.28±0.411.26±0.43-1.2
因数X,单位/毫升1.18±0.261.08±0.15-8.9
因数XI,单位/毫升1.02±0.130.95±0.11-6.6
因数XII,单位/毫升0.93±0.150.94±0.12+1.4
山羊抗人凝血酶,毫克/分升(1/10升)25.2±2.326.1±1.4+3.6
蛋白质C,单位/毫升0.75±0.130.78±0.16+3.9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单位/毫升1.14±0.250.98±0.24-14.3
阿尔法-2抗纤维蛋白溶酶,单位/毫升0.83±0.270.77±0.22-7.3
因数Xa,单位/毫升0.07±0.080.03±0.05-50.2
因数IXa,单位/毫升0.06±0.060.04±0.06-26.5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微克/升(ug/L)2.52±2.652.73±2.82+8.5
ATM,ug/L8.66±10.964.75±4.50-45.1
凝血酶原片+/-标准公差)。
明显较小(p<0.05,两边的;曼-惠特尼检验)。
a根据单个结果(和平均值比较的)巨大偏差这个差值不重要。
病毒滴定度
生物循环公司(Biotrans)
卡瓦苏密公司(Kawasumi)
约克(?rk)
特鲁姆(Terumo)
巴克斯特(Baxter)
|
原血浆冰封/融解后光照时间,分钟 图一生产条件下的赛姆力克森林病毒(SFV)的光化学处理测试,测试不同生产商的血袋。
每次三个取平均值。
最终值的百分比
亚甲蓝,uM
光照时间,分钟 图表二新鲜血浆的光化学处理。亚甲蓝浓度和光照时间对血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每个亚甲蓝浓度测试4份血浆,取平均值。
小结:
在治疗中运用光化学法新的为新鲜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是将血浆放在塑料器皿中加入指示剂亚甲蓝,然后用可见光照射。这适用于所有市场上能购买到的血袋。光化学法较少损害血浆中蛋白质的活性。而最敏感的变量之一是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与光照时间和指示剂(亚甲蓝)浓度有关:在选择(对大约50000单位照射1小时,1uM亚甲蓝)的情况下,其凝血酶时间大约延长25%。有研究表明,光化学法处理过的血浆和传统的新鲜血浆一样好。1992年2月到7月底下萨克森州的医院提供了大约31000单位的光化学法处理过的血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