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农业气象学
2012-07-04 | 阅:  转:  |  分享 
  
农业气象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__1500mm____到___2000mm___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

为___前汛期___降水,主要是由___锋面___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_后汛期____降水,主要是由___台风___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__自____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___垂直___,且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方向___保持不变___,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_短波__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长波____辐射。

4、植物在__繁育期____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__临界期___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___风速___和___饱和差___成正比,与___大气压力___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__热带海洋____上的___强烈气旋___。当台风在__东经180度___以西,___赤道___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B.C或D填在下表中)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B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

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B

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

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

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B

A、辐射B、分子热传导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

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B

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

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C

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

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C

A、切变线B、低压C、高压D、锋面

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A

A、寒潮B、寒露风C、晴暖天气D、台风天气

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D

A、地下水量B、水库水量C、降水变率D、年降水量

10、广东的气候属于D

A、亚热带海洋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分)

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错)其变化范围是±23°27''。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对)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对)

5、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错)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积温的利用。

答:可用于鉴定各地的热量资源,可预报作物和昆虫的生育期,可作为作物品种特性的指标。

2、简述大各成分的生态作用。

答:干空气:N2是植物氮素的来源,O2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温室气体;H2O是水分循环主要的环节;固体和液体微粒:是形成大气降水的凝结核心;大气污染物:CO对动物有害,SO2对植物和动物有害。

3、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季节性活动规律。

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呈季节性的南北位移,随大气环流的变化东西摆动。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及临近地区主要的天气特征为:(1)在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闷热,易产生干旱天气。(2)在副高的西北边缘,常有西风带的天气系统(锋面、槽线、切变线等)与其相互作用,形成很强的降水带。(3)在副高的南侧,常形成台风。我国天气气候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不同,每年都有很大变化。

4、简述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答: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植株高度的2/3处,农田的湿度取决于天气和土壤水分,风速从植株根部向上不断增大。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影响广东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几种?试举出你学过的其中二种,详细说明其定义、出现的时间、

答:台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低温、霜冻、高温等。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广东洪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每年3-6月是前汛期暴雨,7-9月是台风暴雨。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干旱是指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的现象。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防旱抗旱应采取的措施:选择抗旱优良作物品种;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

概况及带来的危害和防御的措施.

2、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有什么特征?怎样安装?观测完最高、最低温度后应如何进行调整?

答:最高温度表的感应液还是水银,其结构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其感应球部内嵌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使这一段变得窄小成为窄道,当环境温度上升时,感应球部水银体积膨胀,迫使水银挤过窄道进入毛细管;在降温时,因水银的内聚力小于窄道处水银与管壁的摩擦力,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窄道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缩回感应球部,因此,水银顶端对应的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安装:水平放置,且应先放感应部分,调整:每次观测后,用手握住表身中上部,用力甩动几次,直到水银柱读数接近当时的温度。最低温度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在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有一个可以滑动的哑铃状游标,游标远离感应球部一端所对应的温度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安装:水平放置;调整:每次观测后,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是游标滑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球部,以免游标下滑。

3、学习农业气象学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对搞好专业学习有哪些具体帮助?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这门课程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改革?

答:要点:收获;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解决;改革的方向

七、综合题(9分):画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图,并说明其特征









农业气象学试题(2)

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2、辐射的粒子性辐射以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3、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

6、华南静止锋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相遇,两者势均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面

7、天气系统能够显示大气中天气变化及其分布的独立系统。

8、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

1、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短波__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长波___辐射。

2、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最容易发生分子散射的光是__蓝紫光___。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地面吸收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后,再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发出辐射。___。

4、水分在植物体中以两种方式参与其生命活动,一是__过渡___,即__蒸腾___所表现的生理作用,二是___留存___,即将水有机地____结合____到植物组织中去。

5、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_低于____四周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空气作____逆时针___方向旋转。

6、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高温____与___多雨__相结合,冬季___寒冷___与___干旱___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B.C或D填在下表中)

1、地球大气的最高层,称为C

A.平流层B.电离层C.热层D.对流层

3、海洋(水体)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C

A.辐射B.分子热传导C.海水的各向流动D.潜热释放

6、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是:A

A.热力因素B.动力因素C.动力和热力因素D.大气环流因

7、常用气候要素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要素包括:C

A.日平均温度,年降水量B.日平均温度,干燥度C.年平均温度,干燥度D.年平均温度,日降水量

9、下列哪个城市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大:D

A.北京B.西安C.兰州D.广州

A.围海造田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D.种植草坪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2分)

1、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错)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对)

3、我国是盛行季风的国家。(对)

4、作物的蒸腾系数愈大,对水分的利用率就愈高。(错)对水分的利用率低。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答: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气候变化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年总量随纬度的分布,决定了各纬度的年平均温度,也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同一纬度上,辐射量随季节的变化,导致了各地的冷暖交替。

2.简述作物三基点温度的规律。

答:不同植物,其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三基点温度不同;一般说来,最低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影响较大

3.简述防风林带的作用。

答: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环境

4.简述广东气候的特征。

答:年平均温度较高,介于19.6―23.4℃之间,温度的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步增加,为12.0―19.2℃,年平均霜日由北向南逐步减少,为0-15天;年平均降水量较大,介于1380-2526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有2个高峰:4-6月份的华南前汛期,7-9月份的后汛期(台风降水);夏秋辐射强,春季湿度大,春夏云量多。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2、什么是干湿法?试说明用干湿法测量空气湿度的原理。

答:通过测定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当时大气压力、风速,求出空气湿度的方法,称为干湿法;原理:用两支型式和尺寸均相同的温度表,其中一支作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的球部包上一层洁净纱布,并用蒸馏水保持湿润,作为湿球温度表。当空气中水汽未饱和时,湿球温度表将由于球部的水分蒸发,读数降低,空气愈干燥,蒸发愈大,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愈低。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取决于当时环境的空气湿度,从而可以利用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读数的差值及当时大气压力、风速,求出空气湿度。

3.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要素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气候?怎样才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

答: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要素是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主要包括:(1)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2)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3)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人类活动主要从改变空气的成分及比例、改变了下垫面(地面)状况两方面影响气候;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减少co2、大气污染物、氟化物的排放等一系列措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小题2分)

1、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就称为太阳常数。

2、短日照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白天和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3、蒸腾系数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蒸腾)的水分克数,就称为植物的蒸腾系数。

4、绝对湿度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克数,就称为绝对湿度。

5、锋面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的交界面或过渡面。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气候要素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称为气候要素,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

8、保护地保护地是指在不适宜或不利于作物露地生长的季节和场所,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蔬菜、花卉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的空间地块

二、填空(共14分,每空1分)

1、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能强烈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光部分吸收很少。

2、北半球的冬半年(δ<0),各地的日照时间均小于(12)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小)。

3、潮湿的土壤,导热率较(大),故热量传递较(快),因而其表面温度变化(缓和)。

4、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与(多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干旱)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5、三圈环流中的热带环流圈,是指在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部分空气在北纬30度附近堆积下沉,因而在下沉区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而在赤道附近上升区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B、C或D填在下表)

1.北半球夏季温度比冬季高,是因为。D

A.空气密度大B.空气本身的冷热变化C.日地距离近D.太阳高度角大

2.地球大气的最低层,称为。D

A.平流层B.电离层C.热层D对流层

4.海洋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

A.物质的流动B.分子热传导C.凝结、蒸发潜热释放D.辐射

5.山谷风形成的主要因子是。C

A.热力因素B.动力因素C.动力和热力因素D.大气环流因素

6.秋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B

A.台风B.寒露风C.晴暖天气D.低温阴雨天气

7.冰雹是从强烈积雨云中降下来的水汽凝结物,其结构是。D

A.一大团小冰粒B.水和冰粒的混合体C.球形雪块D.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冰块

8.大气的逆温,是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B

A.减少B.增大C.不变D.变化不大

9.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之一是。D

A.夏季高温与干旱相结合B.夏季高温与多雨相结合C.冬季温暖与干旱相结合D.冬季温和与多雨相结合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2分)。

1.太阳赤纬就是指当地的地理纬度。(错)改正为:太阳赤纬就是指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其变化范围是±23°27''。

2.积温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某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表明植物或昆虫在其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对热量的总要求。(对)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错)改正为: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

5.华南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是:北方的冷空气十分强大,迅速南下并控制整个华南地区而形成的。(错)华南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是: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和南方暖空气的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相遇而形成的。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简述防风林带的作用。

答: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环境。

1简述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答:(1)低温冷害:温度降低,植物生理机能失调,引起春种作物不同程度的烂根、烂秧、死苗,延误农时;果树不能顺利开花、坐果。(2)低温潮湿,易使植物发生病害。(3)日照不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2简述广东气候的主要特征。

答:年平均温度较高,介于19.6―23.4℃之间,温度的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步增加,为12.0―19.2℃,年平均霜日由北向南逐步减少,为0-15天;年平均降水量较大,介于1380-2526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有2个高峰:4-6月份的华南前汛期,7-9月份的后汛期(台风降水);夏秋辐射强,春季湿度大,春夏云量多。

3简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答:(1)大气运动形成的各种天气系统,使其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具有强烈的个性。如: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和非洲的干旱气候。(2)当大气环流趋于长期平均的正常状态时,各地的天气气候是正常的;当大气环流异常时,便引起天气气候的异常。(3)大气环流的经向环流(三圈环流)使不同纬度间进行热量交换;纬向环流对海陆之间的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地球系统分成哪几个圈层?大气圈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大气圈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1)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2)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关进化、协同发展(3)为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理想的环境(大气整体),为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O2),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H2O,CO2),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N2),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一刻也离不开大气。

2海陆的物理特性各有何特点?它们在气候形成中起什么作用(即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答:差异:(1)海水的热容量大,陆地土壤的热容量小;(2)水是辐射的半透体,海洋深处仍有太阳直接辐射,陆地上土壤接收太阳辐射主要在表层;(3)海水的流动性大,能把表层接收到的辐射能量、热量通过流体的各向流动在各个方向传送;(4)海水的潜热热交换大,能通过潜热热交换调节热量平衡。

对气候的影响:在海洋及其邻近地区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小,降水丰沛且各季分布均匀。在大陆中心及其邻近地区,夏天酷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而且集中。

























1









献花(0)
+1
(本文系静默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