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思想品德考试范围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是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及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1、内容结构与比例
道德知识约16%左右,法律知识约30%左右,国情、国策知识约44%左右,一年来的重大时事约10%左右。
2、题型结构与比例
选择题约40%左右,简答题约24%左右,分析说明题约24%左右,活动与探究题约12%左右。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测试水平的涵义
根据本学科特点,初中学业考试的测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以下简称A)。识记是指对一个实事、概念、原理和观点再现或再认的能力。再现或再认,就是知道、记住、了解。它主要包括识记基本概念或观点;识记事实或条件;识记意义等。
理解(以下简称B)。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或推理的能力。转换能力是指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换为另一种表达形式的能力。解释能力是指不仅能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能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推理能力是指通过已知知识去对结果做出推断,或者具有通过已有条件去扩展相关知识的能力。
运用(以下简称C)。运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它的要点有三:运用理论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事实去说明理论观点;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二)知识内容及测试水平
第一、道德知识
【一】、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B)[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课]
1、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即为人诚实,待人诚恳,为事业忠诚;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浮,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究信用。
★2、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标志,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与人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是作为个体的人能否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诚实守信是交友之道,为人之道。为此,一是要做到言而有信,既要重视自己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说过的一定要做到,又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前要三思而行。二是要以义取信,要辨是非,明善恶,合义者必信、必果,不合义者不必信、不必果。
3、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一是诚实守信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诚实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二是诚实守信并不意味着哥们义气,在朋友犯错误时,要敢于提出批评意见,同时自己犯错时,也要勇敢地承认错误。
★4、学会诚实地生活。
学会对自己诚实开始,实事求是,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从与伙伴、父母、老师的交往开始,努力兑现作出的每项许诺;靠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的能力与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抄袭、作弊和虚荣无助于获得真实本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在意识到伙伴做错事时应当诚实地说“不”,与伙伴一起做了错事时,不论伙伴是否承认他的错误,都应当承认自己那一部分错误。
【二】、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C)[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九课]
1、懂得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宽容和尊重。
尊重是公德之本,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为此,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既要亲近又要尊重;在学校与老师既要相处融洽又要尊重;学会与同学和伙伴相互尊重,在存异中求同,在协商的基础上合作;以尊重的态度与不相识的人交往,注意礼让,不使用侮辱性语言;在公共场所意识到他人的在场,不做妨碍他人的事。
2、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懂得公共生活是不相识的人们作为公民的共同生活,在公共物品、公共环境和公共生活规则上有着许多不相识的人们的公共利益,爱护公共物品、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行为表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3、养成宽容地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和品质。
懂得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不同观点和意见。生活、事物具有多面性、多样性和变动性,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不同观点、意见和品位。自己的意见也可能有偏缺的方面,不同的意见可能不同程度地有合理的成分。我们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之处;既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又要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三】、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C)[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一)责任与角色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某些事情,也是不应当做的某些事情。也就是一个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是人的内在需要。或者说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这种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责任与角色的关系。(1)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做与自己的角色相匹配的事情,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2)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从纵向看,人的一生会不断变换角色;从横向看,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着不同角色。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也负载着多种责任。(3)无论扮演何种角色,都应尽责,这是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二)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回报,有有形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同时,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也要感到责任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巳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三)不履行责任的后果
(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对自己负责,可概括为自爱、自尊、自律、自强。第二个维度是对他人负责,集中表现为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第三个维度是对社会负责。
2、青少年学生的责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包括四个方面: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1)要信守承诺,(2)要勇担过错,(3)要自觉承担责任。
【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C)[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
(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备的素质
★(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1、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富有爱心,真正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责任感的进一步深化。
(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关心社会就是关心自己。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关注自己。
★(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体会: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良好的自我感觉和愉快的心情;增强责任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等等。
初三政治复习资料第1页共2页
|
|